..續本文上一頁有了二十多年因緣的佛教研究者,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佛教研究,也希望當今中國的佛教能夠健康地發展。佛教要能夠健康發展,需要有應時應機的理論、應時應機的修證方法以及應時應機的行爲規範。我曾經撰文指出,修證法門的缺位,造成當前的“出離漢傳佛教現象”。而“到印度佛教、南傳佛教、中國藏傳佛教中去尋求新的修持方法,以爲漢傳佛教進一步發展的營養”,可以是解決修證法門缺位的途徑之一。藍吉富先生評論說:“在古代,密宗一向是藏族、蒙古族佛教徒的專業,而爲漢地所不熟谙。而陳先生恐怕是有史以來的漢人中,對密宗理論與實踐,下過最深功夫的一位。…陳先生是在密宗、禅宗、淨土宗和華嚴宗四方面的理論與實踐,都有獨特見解的現代研究者。雖然這些觀點並不一定能完全被人接受,但是他的創發性看法是值得贊歎的。”我個人以爲,陳健民先生一生的宗教實踐,可以看作是20世紀漢傳佛教對密宗諸派理論與實踐的探索與研究。故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我們都應該尊重他的經曆,重視他的探索。
爲了寫這篇序言,我把《曲肱齋全集》翻了一遍。內容之豐富,在意料中,也在意料外。但僅僅是簡單的浏覽,不可能對該書做出全面的評價;就我個人的學力、水平而言,也不足以對這部著作做出中肯的評判。應該說,這是一部需要學習、需要研究的著作。這一類的學習與研究,實際上已經開始。它也許會帶來中國曆史上的第五次漢藏佛教交流的高潮;也許結果完全相反,爲漢傳佛教開辟一條完全不同的新路。佛教講因緣,在這個問題上,諸種因緣將怎樣彙聚,又怎樣發展,現在還不能看得很清楚。我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20世紀是西方文明全面勝利的世紀。但文化的傳播從來是雙向的,20世紀也是中國佛教(包括藏傳佛教)開始走向世界的世紀。1972年後,陳健民先生一直在西方傳播佛教。其中的《耶稣教五聖尊息法火供儀軌》,可以說代表了陳先生力圖調和佛教與基督教的努力。這一努力既是陳先生在西方傳教的需要,其中也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烙印。佛教將怎樣在西方傳播?或者說西方的佛教將沿著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前進?我也將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2002年3月于太陽宮西
前言一
(本文爲臺灣文殊版《曲肱齋全集》前言)
林钰堂
文殊佛教文化中心發大心,倡印陳師之《曲肱齋全集》,欲使學佛大衆得窺一代成就者心要之全貌,今值全集編務告竣,乞序于師。師囑余代序,因有此作。
陳師作品之特色與殊勝處,簡括言之,有五點:一、前後一貫,二、得佛印證,叁、精辟切要,四、行解相應,五、智悲齊彰。余曾爲文祥述,故不贅。此處只就個人所側重者,擇要略述。
陳師是實修苦行而得大成就者,因此其作品皆是圓融法理與實踐之結晶。余以爲彼著述之方針,亦在設法使佛法各宗之理論落實在實修之方法上。《華嚴五論》與《楞嚴觀法》是此類作品。其作品亦有設法使修法之理論基礎更加深廣的,例如《密宗灌頂論》、《淨土五經會通》。其積極提倡實修之用心,可見于《塔鬘集》、《瑪幾腦准祖師傳》等作品。其對修法之整理,使之升華,可見于《白度母儀軌》、《推恩集》等之中。其揭示證量淺深,以防止浮淺之冒濫,則有《禅海塔燈》、《大手印教授抉微》、《事業手印教授抉微》等巨作。可以說陳師的作品是與實修履踐分不開的,也只有老實修行的人才能漸漸體會其內含之深廣。有志實修佛法者極宜細心深入其中,依之爲導引之指針。
密乘之修法,傳統上極爲隱秘,因此增加他人之誤會,並使不肖之徒易于冒充。陳師鑒查時勢,主張公開,並將早年出離赴康、藏求學所得之《恩海遙波集》,于此全集中刊布。吾人深信由全集之完整閱讀,可以化解一般之誤解;由正確修法之印行,可以俾益行人;由證量淺深之開示,可以杜絕無恥之冒濫。
陳師之詩文及書法,亦是其作品之特色,而深受一般之喜愛。余以爲其特點在于自然、詠道、悲心流露。其英文作品有洋洋大觀之《佛教禅定》、辨邪顯正之《佛印密宗辨微》、指導發心之《如何發展菩提心》,以及多采多姿之英文小冊百種合刊。英文小冊中包含可供幼兒閱讀之佛法書冊,由之可以窺見陳師之悲心,事無巨細、理無深淺,悉以貼切之披露。
此次全集所收幾乎包括陳師所有作品。例外者包括《密乘法藏初級教授》,因爲此書是普賢王如來壇城之教本,專供將來進壇實修者深造之用。陳氏英文小冊第101以後,有53種已出版.並且在繼續預備出版新書中。陳師近年之尺牍百篇及草書詩稿兩千余首,尚待整理,故亦未交文殊印經會。幸而文殊中心有意于不久之將來,出版續編,以圓滿全集之內容,故大衆讀者可望于屆時彌補遺珠之憾。
此集附錄之一爲拙編之《依體系表次第詳列之重要參考書目》。此文所依之體系表即陳師所著之《佛法精要原理實修之體系表》。讀者由拙編之排列可見陳師各個作品在整個體系中之地位與前後關系。因此列爲全集之附錄,以爲有系統地閱讀此集之助。另一與此有關者即文四編之附錄二。
陳師之大願是建立普賢王如來壇城,以供志士實修,進而消弭核戰浩劫,永保世界和平,使佛之正法弘傳永遠。吾人謹此虔求諸佛、菩薩及龍天護法之加被,使師之大願得以早日圓成,衆生同蒙其益。
前言二
徐芹庭
陳健民上師在西康修行時,父母先後去世。爲了丈夫集中精力修行,陳相攸女士不報噩耗,盡一個女人的最大努力,安排完喪事,並將叁個兒女撫養成長……陳健民上師五十余年苦修精進,他的夫人陳相攸女士全力以赴予以協助。陳健民夫婦都是湖南省攸縣人,他倆可以說是中國佛教界的驕傲和光榮。
最初免費流通陳健民著作的是香港聖者劉銳之上師所領導的財團。在美國的聖者是沈家桢博士、沈乃宣夫婦和林钰堂夫婦。在馬來西亞的聖者是邱寶光夫婦。在中國臺灣的聖者是周宣德先生的慧矩出版社,王武烈、吳家梁、張世宗、賴仲奎等先生也有功勞。第一次定價出售《曲肱齋全集》的是臺灣的彌勒出版社。此後文殊出版社的洪先生也要將這套書定價出售,就托我啓請上師融通,上師勉強答應,附加條件是免費流通500套。我奉上師之命,重編《曲肱齋全集》(歸類分爲5卷),印贈各界500部。此後,臺灣的圓明出版社定價印行《曲肱齋全集》(計劃出版37冊,已出23冊)。因種種原因,我編定的5卷本和圓明出版社的版本在大陸流布不多。自從北京先後出版陳上師的《佛教禅定》(英譯漢)和陳浩望先生的長篇傳記《佛學泰鬥陳健民》後,大家對陳上師有了更多的了解,紛紛要求出版《曲肱齋全集》,遂有在大陸出版《曲肱齋全集》之議。
師母陳相攸是陳健民上師的惟一智慧財産繼承人。她將在大陸出版《曲肱齋全集》的工作鄭重委托給她的侄兒、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佛教文化研究會會員陳浩望先生。根據大陸出版社大都已企業化,自負盈虧,而像沈家桢那樣的大施主恐再難覓到的情況,思之再叁,允許定價出售,但希望定價不要太高,且免費贈送若幹,以體現陳上師的初衷。師母在授權陳浩望的同時,授權我可繼續在臺灣出版《曲肱齋全集》,授權林钰堂博士可繼續在美國出版《曲肱齋全集》。我們都是陳上師的弟子,所以我們都願意尊重師母的命令。
陳健民上師的《曲肱齋全集》是他的化身舍利。有緣閱讀、實踐,定有獲證無上正覺的因緣,希望大家皆有此殊勝機遇。讀完《曲肱齋全集》後,如還想進一步研讀,我願獻出拙著《普賢密藏•密宗十四寶藏》。
2000年10月于臺灣中坜市
前言叁
(此文爲臺灣文殊版《曲肱齋全集》前言)
無憂子
民初藏密初傳入漢土,以至今日之普傳,已使得中國人有對其解行二門作一深入研究之必要。然而,顯密教理及諸宗間旨趣之異同,即書坊上甚至中國佛門中,至今都少有此一類的專究典籍,或有博通叁藏、兼通某宗者,但未必聞密宗之原始教續宗風;或有專精于密宗修證,但對小、大乘教法卻又未必融和貫通者。且又漢藏兩族,其佛教法門又依民情風俗而各有其隨機教化之別。此種種法相差別,乃本緣起,也非大智大力不能解決,亦無可歸咎于何人之處。但是,確有這麼一位解行兼通的密宗瑜伽士陳健民老居士,曾以其畢身生命,如實奉獻于佛法,親入密宗深潭探取骊珠,鑽究過彼等問題。
“文殊”同仁本于教法應傳承及佛法應整合之重擔下,並獲陳老居士之應允後,乃盡量搜集其散布于各方之所有著述,以攝輯成《曲肱齋全集》來印行流通。此乃出版全集之緣起。
欲對全集內容有初步了解,可先細讀沈家桢居士1975年作的序文和藍吉富居士1983年所作的介紹文,及僑居美國之林钰堂博士1987年的《永懷陳上師》悼文。
爲避免內容重複,請先讀過上述文章,再看愚作以下簡介,約略可得個全集容貌。此處簡介如下:
一、簡言之,這是一部罕有的佛法實證論而非史傳;以現量爲立論之根本點。以法界爲本,立外、內、密、密密四層之階次;以證爲縱,以四層爲橫,以無礙解貫繞全集。
二、以密宗爲主,兼通禅、淨、顯、律,自成一家之言。
叁、提倡小、大、密(含東密、藏密)叁乘歸流,落實于教理行證之整體性佛法概念,而立系統化、次第化之禅修階梯。此概念老居士早在20年前,于印度噶林邦潛修時,便已提出,且著成英文《佛教禅定》一書,當然其理想也貫穿于全集之中。
四、老居士…
《曲肱齋全集 第一冊 目錄 序言 前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