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功的人若要問「如何面對修行障礙」,特別是發生走火入魔的嚴重障礙時,詳讀叁十七助道品,應該也能引出靈感,而找到對策) 。
反之,大乘佛典中除了四聖谛和叁十七助道品之外的方法,比較抽象不容易照著做。因此筆者常提醒自己:「許多大乘佛典中所提的其他方法,是針對有學、無學的聖人及大乘菩薩而應機的說法,可以用來鼓勵只是凡夫的自己。除了誠心念佛、念菩薩聖號之外,不要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這一些方法,應該常常對照四聖谛和叁十七助道品的教誨,避免因爲根基不足而弄錯方向」。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廣論」,以及最近西方比丘尼丹津.巴默的系列演講著作之翻譯書,對于順應各種修行障礙也很有參考價值,讀者也不妨請來參閱。
針對修行障礙,其他密續也提到許多很有效的加行法,例如四加行中修十萬拜的大禮拜,本尊法中持誦數百萬遍的本尊心咒,打坐數千座等等,讀者可以請密典來參考或者去聽仁波切的開示。
(注一:這一些加行法是轉心向道的前行法,因此在修正行的修行法時變成相對輕松,容易得力。但筆者相信加行法也有其「修行障礙」要突破,同時極有可能會伴隨著許多可能是幻相的神秘經驗,若沒有上師慈悲而明確的指引,並堅守原來的修行法門,很容易誤入岐途。
注二:密乘中很注重加行法,有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每一法門還有其前行法,最後再修正行法,就像讀大學必須先讀小學、中學一樣,循序漸進,如此才能使行者轉心向法、轉法向道、以道消業、以修正果。
注叁:由于能進入後階段修行障礙的在家人很少,其修行方法又是大、小、密乘佛典主要內容之一,可謂包羅萬象,因此本文只做粗略的建議。)
嚴格來說,達到後階段修行障礙的人,似乎不宜談生下一代的事情。若由于某種因緣,必須要求子女,或者想要爲兒女求得好孫子(女),那比起修行不得力的人來說,生下有福報又會讀書的小寶寶的機會是更高的。其原因是他的基礎,事實上比修行不得力的人高出許多。
不論在修行障礙的那一階段,當我們仍舊堅守原來的法門一段時間後,心力會變成足夠強。即使修行仍舊煩惱不斷而且不能得力,但得失心會變淡,慈悲、智慧和定力開始穩定增長,而真正達到變化氣質的階段。
也因爲日常生活時,身心容易穩定之下,能慢慢的如實體會佛法真谛。所以不論處在順境或碰到逆境、挫折時,都可以逐漸依據叁輪體空(施者、受者、所施物皆是因緣而已,並無自性)的原則,做到少分的無相布施和持戒得力。
由于真正的獲得修行的好處,不容易退轉,能夠持續修行,周遭有許多天龍八部和護法善神圍繞守護,惡業衆生很難接近和相應,所以有極高的機會和有福報、有定力的衆生相應,吸引他們來投胎。(注:若能超越修行障礙,那當然更是不在話下了。)
爲了讓讀者有明確的概念,再以比喻的方式來說明修行障礙現象的必然性和如何放松身心以面對它。我們的身心狀態、假我和因緣的關系可以依次用一個房子、住客和各種住房條件做比喻。當我們開始修行又慢慢得力時,很類似住客勤勞的打掃、整理房子內外,使得居住環境日漸改善,不論居住或出入該房屋都賞心悅目,這時要放松身心是自然而然的事。
但只要是凡夫,一定是「心行無常」,不會安于現狀,久而久之快樂的事情逐漸不再能滿足「假我」的要求,導至壞苦現前,反過來忽略好覺受的存在。再加上修行累積許多功德的推動,主動去改變房子的現狀使之更好——整修內部或甚至改建房子。由于我們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中,所以一般人即使知道這一層道理,也無法阻止這種轉變。
請您想一想,當整修房子或改建房子時卻又必須要住在該處,情形會有多糟,表現出來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障礙。假若受不了修行障礙的苦惱狀況而改變修行的法門,相當于在整修或改建之半途,更改計劃而使環境變得更糟更亂,雖然暫時滿足于改變目標的快樂,但是房子內部的亂七八糟狀態很快的再次占有整個「假我」,所以不易再有長久的快樂時光。若就此放棄修行的話,也無法回複以前的單純狀態。在整修或改建房子時,有叁種可能:幹擾施工,使得完工遙遙無期;若能夠不幹擾施工的過程,則工程可望在必要的時間內完成;若不但不幹擾施工,同時又主動幫忙工人,那一定可以提前完工。
平常人在有障礙時無法放松身心,當然會幹擾身心的進化,以至生生世世不易出脫修行障礙的窠臼。若能發起出離心或忍辱、精進心,學習放下以放松身心,安住于當時的方法,那就是不幹擾施工的好方法。若能夠不計較有無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接受修行障礙的種種不順,如實了解那只是假我的表征,將之當成最好的助緣,而一心安住于當時的方法(指自然而然的以修行爲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起有沒有修行,也沒有修得好不好的心),那就是參與施工的最佳狀態了。遺憾的是,第叁種可能性甚爲不易,我們只能偶爾用得上力,因此應轉爲專注于第二種心態,也就是本文所提的各種方法。
茲再以現代線性控製工程學的理論來說明如何放松身心,有一些古典控製學的課本舉一個有趣的例子,要讀者舉起右手大姆指,並用雙眼看著它要求使姆指維持不動。接著要讀者用力保持姆指不要動,並說明此時大姆指一定會無法自主的抖動起來。這種抖動過程,線性自動控製學上稱爲:因爲回授控製之增益值(Gain)太大,造成系統不穩定的現象。
將這個例子和腦部和身心的關系做類比,可以得到結論:過度注意身心有無放松,只會讓身心陷入緊張。我們要維持身心的放松和穩定有兩種方式:不要太注意身體狀態或專心做事不理會身體。前者相當于使腦部回授增益值維持在很小的狀態。而後者則是根本將和腦部互動的回授回路剪掉,完全讓身體的反射神經去掌控和保護身心。
嚴格來說,若能達到第二種狀態,那是近乎完美或者開悟者的狀態,但我們很不容易維持在這種狀態。特別是修行障礙現前之際,內心深層注意身心的念頭常常會被過度放大,以致會對身心輕微不適之覺受産生敏感。此時,或許可以要求自己若有若無地注意身心覺受,將大部份心力放在當下在做的事。或者偶爾輕輕地起一種觀想:告訴自己是身體在不舒服、緊張、痛苦、煩惱等等,是虛幻的假我的幻覺,常住的真我根本不會受到影響,然後專心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一般讀者會面臨的修行困擾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不知那一種法門最適合自己?另一種是女衆的問題,女人是五漏之身所以修行是不是很難成就?這兩個問題牽涉的範圍很廣,雖然筆者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若因此諱疾就醫,可能就難以解決,因此不避誨的在此加以討論。
針對第一個問題來說,許多高僧大德提到先用叁法印來印證。若您在某個場合聽聞到某一法門的诠釋,應該先以存疑的角度,了解其內容是不是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原則相應,是不是強調因果律和「戒、定、慧」之修學。目前許多宗教都引用佛典,自行加以诠釋,自認爲正統。甚至有些新宗教,針對世人喜好速食文化的習性,提出不必辛苦修行,只要方法正確,可以一路修上去不會退轉,或者是經過加持後,從此修行一路得力等等違背因果的說法。
例如離譜的強調:「金剛經說法無定法,我師父的法門看來奇特,那是應機的方便,是佛菩薩爲了幫弟子直接完全清除業障,而特別提出的秘密法門,是最快速有效的」。世尊在阿含經之中多次提到應該先檢測各種不同人提出的方法,再決定要不要接受,換句話說佛法不是迷信,是經得起辯論、質疑和實驗的。若一聽到人家強調,這些方法是佛、菩薩說的,當下接受,那就是迷信了。佛在楞嚴經中警告我們,一旦接受邪師說法,成爲其弟子,至少和其結緣九世不易出離生死。所以一定要根據佛陀的教誨,相信人人都有根本智,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後,自行判斷某種法門的诠釋是否和佛陀本懷相應。
世尊在雜阿含經也提到一個相關的原則:修行需要善知識和善伴黨(好的同修道友)。雖然現代有許許多多經典、論典、高僧大德著作可以輕易請得,但一般人很不容易從這一些聖典中得到所有關于個人修行的詳細指示,原因是這些內容或許是適用于某一些特定情形之修行問題。
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環境中,所面臨的修行條件會不斷的變異,不同的人的問題之差異性更大。故對于諸多不同條件的問題,聖典的內容只是原則而已,還需要略作修正以後才能適用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時代。又因爲個人修行問題之對策,通常有差之毫裏失之千裏的危險,需要有經驗的善知識,隨時細心觀察其狀況,以提供其做必要修正的資訊(注:善知識不一定是以語言文字爲我們開示,通常是以無言之教靜待我們契入),才能使弟子以最快速有效方式修行。
常人有好逸惡勞的習氣,因此有自動忘記重要事情的特性,若能常常得到善知識的教化、提攜、或開示,也可以讓我們不要忘了修行和其要點,不會忘記時時提起初發心。有善伴黨的好處,除了能隨時互相鼓勵和互爲借鏡,以便行者能及時知道自己是否出問題,馬上調整修行方式,當然也包括了互相提醒修行方法和原則的好處。
獨自修行時,需要自己做實驗,慢慢累積經驗,從錯誤之中學習如何掌握法門。但在將修行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份之前,假我之隨時隨地「健忘」的本質,常會導致我們在一段時間之後忘記修行要點和細節,甚至變成不知如何修行,或者盲修瞎練。故光從聖典、著作、或聽聞開示之中找答案,很可能會走一段冤枉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要選擇一個法門做爲主修的主要依據,應該是看看我們周遭有沒有可以親近的善知識,以及經常參與共修的道場,和隨時親近切磋的精進修行道友。
若缺乏這些條件,除非是處處有道場和道友的淨土法門,即使該法門再好,也不宜冒然選爲主要的修行方法,因爲它可能使我們很難成就。例如您覺得禅坐很好,雖然很容易到某些地方去上課學習,但您居家附近若不能輕易地找到出家法師和在家居士可以長時請教,則您要再叁考慮是否可選爲主要的修行法。
現在的有線電視或者CD、VCD、DVD之請購很方便,人人都很容易聽聞各種演講和開示,以得到警策和鼓勵。當您在某個場所聽到高僧演講或開示而深受感動,若您已經是個修行人,請不要冒然將之當做修行的主要方法,輕易的放棄您原來修持的法門。常見的現象是在采用的一段時間內效果很好,但久了之後就有修行障礙出現,需要不斷地做微細的修正和調整,否則無法更上一層樓(注:只要改用其它法門幾星期,您原來的修行法門就會變生疏,需要重新來過)。
原因是那一些內容對您來說只算是原則,必須再隨時揣摩整理出諸多細節,才能順應您每日每刻面臨的新狀況。若有用不上力的問題出現時,我們極難找到那位法師來爲我們解決問題,因爲他通常有極多需要細心指導的弟子環繞周遭,也有極多事情要他親自處理,不可能有很長的時間爲陌生人慢慢而細心的診療。有些人可能會反駁道,禅宗的古籍記載許多高僧大德,參訪祖師時不是在一兩句話或一陣棒喝之下就開悟了嗎?不需要老師花費冗長時間來細心指導。請注意到他們已經有長時間精進修行(至少二、叁十年)的深厚基礎,加上碰上已經解行相應且有緣的師父,才能水到渠成。
對于女衆的修行是否本來就不易得力的問題,印光大師有不同的看法:「在末法時代,諸多反常,故在家女衆修行最容易有成就」。當母親懷孕時,若懷的是女生,其肚子通常比懷男生的大,懷孕期也比較長。
原因是女生的構造遠比男生精密、神奇、也複雜多了,需要比較精密和龐大的製造環境,製造的時間也比較長。俗語說女生像水一般的柔順,就是指其軟體和硬體很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困境,本質上和般若智慧相應。男性比較剛強,比較難以順應困境。而修行的路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需要柔軟心來面對,故女衆在修行時會比男衆容易又順利。
總之,從生理之軟硬體方面來說,男生的構造和功能都遠遜于遠女生。理論上比較高級的生物,先天條件一定比較好,若能修行應該比低級生物容易有成就。可惜我們的世界是以男性爲主導的,爲了隨順衆生,所以再來的大德大都現男身,許多經典也說女衆要成佛需要轉男身。但佛非男女相,法華經龍女成道品更是強調這個論點不是問題。
仔細想一想,在面對生孩子的極度痛苦時,女衆皆能勇于克服,更何況其他的次要問題。所以不論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只要有意願,將它們當做絕佳的逆增上緣,直接承擔它,再慢慢學習各種應對方法,女衆即能逐步日漸放下。
例如在面對打坐的痛苦,女衆先天上可以在痛到發抖數分鍾後才放腿,不會有後遺症。但絕大多數男衆由于身心剛強,在痛到發抖一兩分鍾後即需放腿,否則以後會有畏懼感出現,不易突破。在英國比丘尼丹津巴默的序列演講書籍之中,有許多相關的精辟見解,女性讀者不妨請來增加信心。
另一方面,男衆隨時需要面臨內心深處之各種欲望的挑戰,女衆則很少有這方面的煩惱。男衆行者的一個根本問題是色欲的主動性,因爲它是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爲了生存而演化來的,是一種在基因中殖入的生理本能:當日子艱苦時,不論雄性動物的身體狀況如何,爲了延續物種不使斷絕,本能上會去攻擊雌性以得到傳宗接代的機會。
演化成人類後,這種本能仍然存在,所以貧窮人家常多子多孫,落後的社會有人口爆炸的危機。不幸的是,修行到關鍵時刻,和日子艱苦的條件類似,故男衆在心理上需要隨時提高警覺,以降伏這種根本困擾。而對名利欲的貪求,則是社會環境和教育所促成的,由于從小耳濡目染,也變成一種本能性的欲望。
故男衆對這種不斷從心理底層自動産生的業障,也必需要有高度的警覺心,否則會陷入其中而不自知。相反的,女衆在不公平的社會思想架構下,若要追求名利,常會感受到巨大的無力感,以至不敢去期望,因此不須要面臨這些深層的心理問題。所以,女衆應是更具信心。
--摘自《如何獲得命好又會讀書的小寶寶》
《修行出現違緣的認知和對治(鄭育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