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入門常識傳法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律。但殺生主要看是否有意去殺,不知道、無意而殺就不構成完整的墮罪,殺生當中最大的罪是以嗔恨心來殺生,犯的罪最大。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也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殺生之念,就夠不上違背殺生的墮罪。

  

  ◆居士問:聽上師開示的錄音帶或者光盤與現場聽法作用一樣嗎?

  ◇仁波切:外地很多居士沒有機會到這裏來聽我講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我講法的錄音帶或光盤贈送給他們,聽了之後會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沒有皈依的人也可以聽,一點關系也沒有。所以我鼓勵大家多刻光碟,多做布施贈送,包括各大城市修佛的人,各寺院都可以贈送,讓更多的人得到學法的甘霖。

  由于佛祖在世時沒有光盤或錄音帶,因此誰也不敢說與親傳一樣得到傳承這樣的話,但我認爲聽光碟、錄音帶與看書的效果是一樣的,雖不會得到傳承,但肯定會得到聞法的殊勝功德,並生起善心、增長智慧。

  ◆居士問:我在佛書上得知,釋迦牟尼佛教法,正法住世500年(或1000年),像法500年(或1000年),末法1萬年。而您說佛法一共住世5000年,爲什麼有不同的說法?哪種對?

  ◇仁波切:哪種對哪種錯,那是很難說的事,在佛經裏面,關于佛法住世的時間,說法很多。有的經典裏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有的經典裏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等等。藏傳佛教的大德們認爲,這些都是爲了度衆生不了義的說法,了義的說法是5000年。大成就者達瑪紮修在《大般若釋》中說:“佛法住世十數五百年,即:第一五百年爲羅漢果年;第二五百年爲不還果年;第叁五百年爲預流果年;以上爲果叁段。然後第四、五、六中修叁學道者多,故爲修叁段。七八九學叁藏者多,故爲教叁段。十爲像法段。”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十數五百就是十個五百,十個五百年就是五千年。第一個五百年得羅漢果的最多,爲羅漢果年;第二個五百年,得不還果的人最多,所以叫不還果年;第叁個五百年得預流果的最多,爲預流果年。以上叫“果叁段”。然後第四個五百年,修戒學的最多,第五個五百年,修定學的最多;第六個五百年,修慧學的最多。所以從一千五百年到叁千年爲止的這一千五百年稱作“修叁段”。接下來從叁千年到四千五百年,第七、第八、第九叁個階段分別是學經、律、論叁藏的最多,所以這叁個加起來稱爲“教叁段”。最後一個五百年稱它爲像法五百年。只有出家人的形象,沒有清淨的戒律,沒有實修者,稱它爲“像法段”,加起來是五千年。

  西藏的諸多大德都以這個爲標准,我看有一定道理。二千五百多年佛教的發展曆史已經證實了藏傳佛教大德們的說法。

  ◆居士問:學淨土的居士家裏供的佛像可以拿到這裏開光嗎?

  ◇仁波切:只要是學佛的佛弟子,都沒有什麼問題。因爲我們開的既不是藏傳佛教的光,也不是漢傳佛教的光,開的是佛教的光,漢傳佛教的佛和藏傳佛教的佛沒有區別,都是佛,或者是釋迦牟尼佛,或者是阿彌陀佛等等。所以,你不用擔心。

  

  ◆居士問:開光是什麼意思?佛像太多佛堂放不下了怎麼辦?佛像需要每年都開一次光嗎?開光時候如果沒有太陽可怎麼開啊?

  ◇仁波切:開光是迎請佛的智慧身融入到佛像的叁昧耶身之內,也就是迎請諸佛菩薩安住在佛像內,這就是開光的意義。佛像一定要開光才有智慧嗎?那倒不是,只要你有非常虔誠的信仰,其實佛無處不在。不過我們凡夫畢竟有很多俗念,如法地、虔誠地迎請智慧身融入到佛像,有助于內心對佛像生起信心,由此會得到佛的真正加持和幫助。開光儀軌有簡有繁,主要包括驅邪、洗穢、觀佛、迎佛、供養、誦咒、化形、安神、開光、加持、散花祝福等。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佛像太多放不下怎麼辦?你可以把其中一些佛像送給那些沒有佛像的人,讓他們也供,不是很好麼?

  第叁個問題,佛像需要每年開光嗎?當然每年開光也行,每天能開光更好。因爲每天觀一次釋迦牟尼佛真正的智慧融入到佛像以內,每天都可以生起很大的信心,由此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力。但你要學會開光的儀軌及觀想才可以。單從修行角度來講,普通居士也應該迎請佛的智慧身融入佛的叁昧耶身中,並供養七支供、猛勵祈請等,比如《速道》加行儀軌不就是每天爲陳設的資糧田開光嗎?但是否能達到開光的真正效果就是另外一回事。但起碼由此可以得到相應的加持力。不每年進行開光也沒有任何問題。

  第四個問題,開光的時候沒有太陽怎麼辦?有佛光不需要什麼太陽光。如果用太陽光來代表佛光的話,這個光也太俗了。我們迎請佛的智慧光明融入到佛像內,即便在一個黑暗的房子裏面又有何妨呢?

  ◆居士問:爲什麼誦經或持咒時,偶爾會難以抑製淚流滿面?

  ◇仁波切:這種現象可能不是什麼壞事,你是由于想起其殊勝功德生起信解而感動得流淚,還是莫名其妙的流出來眼淚呢?(居士:莫名其妙的流出來。)那你多念幾遍,這種現象就會消除的。因爲人一旦作不經常做的事情,就會有一些生理和情緒變化,如果延續的時間長一點,可能就不會再這樣了。有的人雖然自己是情不自禁,然而對佛法僧産生這等現象當然是好事,如同遇見難得之事而激動流淚;有的是因對經、咒或上師殊勝功德生起信解,而感動得流淚,那就非常殊勝了。

  

  ◆居士問:皈依紅教又皈依黃教是否矛盾?得到過甯瑪和格魯兩派的傳承,各修一部分可以嗎?

  ◇仁波切:其實你既沒有皈依紅教也沒有皈依黃教,你皈依的是佛祖釋迦牟尼佛,皈依的是佛教!爲什麼不把佛教各派當成一家人呢?這對消除偏見、生起對佛法的恭敬心有很大利益。如果你是佛弟子,你皈依的是佛、皈依的是法、皈依的是僧,並不是皈依紅教或皈依黃教,更不是其他異教。

  得到過甯瑪和格魯兩派的傳承想各修一部份,這種說法令人詫異。因爲無論格魯還是甯瑪,都是來自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統統都是如來正法。你不要誤認爲這個是格魯巴,那個叫甯瑪巴,要在格魯巴與甯瑪巴中間找個平衡點,否則害怕哪一派不高興,這種非常狹隘的想法就不必了。如果受過灌頂,無論是甯瑪還是格魯的,一旦得到了本尊灌頂之後,本尊咒每天一定要堅持持誦,這很重要。因爲得到了本尊的灌頂後持咒不斷,傳承就不會斷。修法應該按照次第修,真正修法的次第就是按照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來修,在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的實修當中,既包含了甯瑪的修法也包含了格魯的修法,包含了一切顯宗和密宗的修法,這是最快速、又是最完整的修法。

  

  ◆居士問:在家修行的居士可不可以傳法?

  ◇仁波切:如若具備與仲敦巴或瑪爾巴一樣的善知識之德相當然可以,否則就不好說了。如果要傳法一定要具備傳法的資格,至少要具備以下條件:1必須要有傳承不斷的、清淨的口耳相傳的法脈;2必須要以清淨戒律守護叁門;3以實修顯密叁摩地來調伏心相續;4以現量或比量來了達緣起性空的實性之理;5對弟子心懷悲憫。如果最低限度的這幾條都不具足,所傳之法是否清淨就難以保證。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

  “諸欲爲作學人依者,亦應知此,勵力具足如是德相。”

  若傳密乘灌頂者,應具足四世班禅在《上師供》中所說:

  “叁門善護慧忍而正直,

  無谄無诳了達咒密續,

  善巧繪說雙十真實法”

  的圓滿德相。

  

  ◆居士問:什麼是我執、什麼是法執呢?

  ◇仁波切:“我執”就是把“我”當真了,認爲有一個真實的“我”,心裏安立了一個獨立的“我”、單一的“我”、恒常不變自在的“我”、由此引起煩惱障;“法執”就是把外在的一切事物當真了,對象是“我的”。一旦成立了“我”念,對外在的萬物執爲“我所”,這就産生了分別心、愛憎心,什麼什麼是“我的”,符合自己心意時就産生貪心,與自己心意不符時就産生嗔恨。月稱菩薩在《入中論》中說:

  “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

  其實,這個“我”是虛幻假合的、因緣和合而成。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說:

  “士夫非地水,非火風非空,

  非識非一切,異此無士夫。”

  就是我既不是地,也不是火,也不是水,也不是風,也不是空,也不是意識。然而除了這六個以外,還能構成我嗎?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

  “毛發爪齒既非我,骨與血等亦非我,

  鼻涕痰涎非我身,黃水膿汁亦非我。

  我者既非血與汙,肝肺等亦非我身,

  余髒腑等亦非我,我亦非是便溺等。

  皮膚肌肉既非我,暖及與風亦非我,

  身諸孔竅及六識,彼等一切皆非我。”

  這就是說如果把我的皮放在一個盤裏,把我的肉血放在一個盤裏,把我的骨頭放在一個盤裏,把我的毛發爪齒、內髒放在一個盤裏,再看看,哪個是我呢?每盤都不是,這些是色而不是“我”。受是“我”嗎?好的感受不是“我”,壞的感受也不是“我”,無記(不好不壞)的感受也不是。識體是“我”嗎?也不是。識體是“有爲法”,是無數的善習氣、惡習氣和無記習氣的群體構成的大群體,其中惡習氣再細分的話,可分爲貪、嗔、癡、等分四種各自二萬一千、總爲八萬四千個煩惱。再細分的話,其中的任何一個煩惱又可以分爲無數善習氣、惡習氣或無記。識體不是獨立的,而是依賴對境産生的;識體也不是單一的,而是無數因緣的綜合;識體也不是恒常不變的,而是生滅交替的延續;識體是連接非常嚴謹、分工又很細致的神識群體,是“心”、“心所”構成的群體。如果識體是“我”,因識體可以細分成無數份,那麼“我”也應該可以細分成無數份;或者因爲“我”是獨一的,那麼識體也應該成爲獨立自在,故說識體不是我。五蘊皆如此類推,如《入中論》中說:

  “若謂五蘊既是我,由蘊多故我應多。”

  …

《夏壩仁波切問答錄--入門常識傳法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