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爲何多示准提咒令人持誦\普光 整理
本文乃承繼道殿大師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中的問答:“問曰:既專誦一咒疾得成就,何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誦?”之文義精神,加以平時的觀察思惟,所衍申的一點拙見,若有任何錯誤之處,祈請諸位大德指正爲幸。
一、 應世尊懸記,應衆生機緣
經文說:“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刍衆並諸菩薩。及諸天龍八部前後圍繞。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即入准提叁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不空譯)
另一版金剛智大師翻譯的經文說:“一時薄伽梵。在名稱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思惟觀察愍念未來諸衆生故。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乃至我今同說。”
不空大師翻譯的准提經裏有提到准提咒的緣起是因爲釋迦佛以佛眼觀察未來衆生因緣,而入于叁摩地中,在此定中說出准提咒;衆所皆知,咒語是佛菩薩于禅定中發出的音聲,如普庵咒即是普庵禅師其境界中發出的咒音。大成就者或佛菩薩了悟宇宙實相,能在禅定中因應不同情況而說對治的咒語,而娑婆世界又以耳根最利,故諸佛菩薩多以音聲來引導衆生進入其所說咒音的境界,如與准提咒相應時,即是入于准提叁昧中,與世尊當時說咒的住心相應,因此能調整我們不協調的生命波動漸漸和諧于准提平衡(叁昧)中。
在經藏中有很多法門也是爲“薄福惡業衆生”所說,此舉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說:“此咒名淨除一切惡道佛頂尊勝陀羅尼。能除一切罪業等障。能破一切穢惡道苦。天帝此大陀羅尼。八十八殑伽沙俱胝百千諸佛同共宣說。隨喜受持。大日如來智印印之。爲破一切衆生穢惡道苦故。爲一切地獄畜生閻羅王界衆生得解脫故。臨急苦難墮生死海中衆生得解脫故。短命薄福無救護衆生樂造雜染惡業衆生得饒益故。又此陀羅尼于贍部洲住持力故。能令地獄惡道衆生。種種流轉生死。薄福衆生。不信善惡業失正道衆生等。得解脫義故。”
如經中言此咒其中之一功德是爲了饒益:“短命薄福、無救護衆生、樂造雜染惡業衆生。”
龍樹菩薩造的十二門論中說到:“末世衆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達。”而准提經也說到:“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此未來應指“末法”,因爲龍樹菩薩認爲末法衆生大多是薄福鈍根。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說:“複白佛言世尊。後五百歲衆生垢重薄福者。 多不能專念。設有持者或被鬼神之所侵害。 今我持以佛威神力自在通力。廣爲饒益一切衆生。”
叁論玄義言:“而正意爲申大乘。故論文前明略解大乘。而後則言末世衆生薄福鈍根。”
《占察善惡業報經》:“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說:“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衆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繞。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嗔、嫉妒、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爲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衆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衆多障礙因緣故,于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于叁乘中,信心成就者,亦複甚鮮。所有修學世間禅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于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禅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有一首偈雲:“佛在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忏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凡此種種豈不是末法薄福衆生的艱難環境的真實寫照嗎?
種種經論皆認爲末法衆生大多薄福、垢重、樂造雜染惡業。
另外何以見得准提經中說的“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是指末法?在此之前應先了解佛涅槃後的教法分爲叁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關于法的叁時有以下說法:
“佛法共分爲叁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釋尊法運期限,各經所載不同,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賢劫經卷叁、大乘叁聚忏悔經等之說,正法有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
而像法進入末法大約在于一千五百年後進入末法(約宋朝)時,之後到了明清時准提法更爲盛行
佛當初在給孤獨園,以佛的證量思惟觀察未來薄福惡業的衆生,爲了慈憫這些衆生而進入准提叁摩地說出“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
薄福:“謂薄德少福。今世福德淺薄,乃因宿世作惡多,爲善少,無宿世之善根,故苦多樂少,不得見聞叁寶。”(FROM:【佛光大辭典(慈怡 主編)】)
仔細想想末法衆生多是此薄福之輩,因爲工商社會,沒有大福報能夠供給生活無憂的人,只好爲了生活奔波忙碌,就像啓動的時鍾只有一直走下去,沒有休憩的片刻,往往無有多余的時間可以安心、專心修行。往往一天緊湊忙碌的工作結束後,又哪有精力去投入修行中。許多艱深的密法或佛法需要閉關或全心全意的力量去修持才容易成就,所以沒有福報,也就是所謂的薄福衆生,要到何年才能與佛法相應?有句話說開悟者需有七世皇帝福,說明了福報對于修行也有影響。
更有些人因爲宿世惡業障蔽,而于叁寶中有緣無份,沒有那個因緣可以親近叁寶,就是上面講的苦多樂少,不得見聞叁寶。每天在生活的煎熬中,無暇無因緣可以親近叁寶修行。
而當初佛觀察到末法衆生多是如此情況,所以才以慈悲心說出了准提咒利益衆生。道殿大師也認爲密分五部,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
惡業:“善業”之對稱。謂身、口、意所造乖理之行爲。即指出于身、口、意叁者之壞事、壞話、壞心等,能招感現在與未來之苦果。通常指造五逆、十惡等業。(FROM:【佛光大辭典(慈怡 主編)】)
末法衆生多是身口意不清淨者,對于衆生生不出慈悲心、發不起菩提心,對于逆境惡緣往往發出惡念,在如此的身口意惡業深淵中無法自拔。尤其更針對造五逆十惡之大罪者,所以經文才說:“誦持此陀羅尼。滿九十萬遍。無量劫造十惡四重五無間罪。悉皆消滅。”(不空譯)
經文又言:“又法若人無宿善根。無菩提種不修菩提行。才誦一遍則生菩提法芽。何況常能念誦受持”在在都說明了此咒所爲何來的緣起。世尊說觀察未來因緣發慈悲心說此咒,是解救末法多是惡業深重之衆生。又沒有福報者,因此咒而得應機。
二、 有總攝之功德
衆所皆知,很多關于准提法的論述都會談到,准提咒總攝25部的相關說法。這些著作的立論根據大多都是出自【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立論根據則出自【七俱胝獨部法】。
在此錄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關于總攝的文句:
問曰:既專誦一咒疾得成就,何以多示准提真言令人持誦?
答雲:
一、爲准提總含一切諸真言故:
准提能含諸咒。諸咒不含准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准提總含諸咒如下所明)
“謂准提真言總含諸部神咒。
問曰:雲何得知准提總含諸部神咒?
答謂:一藏經中神咒。不出二十五部:
一、佛部:謂諸佛咒。
二、蓮華部:謂諸菩薩咒。
叁、金剛部:謂諸金剛神咒。
四、寶部:謂諸天咒。
五、羯磨部:謂諸鬼神咒。
此五部每部複各有五。即成二十五部。今准提總攝二十五部。
故准提經雲: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又雲若欲召二十五部天魔等。專誦此咒隨請必至。又雲五部金剛四天王。共結總持叁昧界
又大教王經雲七俱胝如來叁身。贊說准提菩薩真言。能度一切賢聖。
若人持誦。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證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爲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
(准提真言既總攝二十五部真言。准提鏡壇亦總攝二十五部壇法。謂二十五部中壇法。或用形像印法梵字等。各各不同。今准提鏡壇。總攝此一切諸壇法也。故准提經雲。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卷上·密教心要)
日本的賴瑜大師寫的 “秘鈔問答--准胝篇”其中有一段提到:
“無畏大道場法中出之說功能雲:“若誦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誦一切陀羅尼一遍。””
所以圓通集所說:“准提真言總含諸部神咒”應該不是道殿大師所推測的言論,因爲日本的著述有談到此概念:“誦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誦一切陀羅尼一遍”
房山石經的准提大身咒之“七俱胝啓請”也說到:“五部金剛四天王。共結總持叁昧界”
【金剛界五部】 金剛界爲始覺上轉之法門,轉在迷之九識,成五種之果智,故分類爲五部。
一、蓮華部,衆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清淨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猶如蓮華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蓮華部;
二、金剛部,衆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經無數劫,不朽不坯,能破煩惱,如金剛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剛部;
叁、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顯,入果位則理智顯現,覺道圓滿,故名佛部;
四、寶部,佛之萬德圓滿中,福德無邊,故名寶部;
五、羯磨部,羯磨華譯作業,佛爲衆生而垂愍,成辦一切之事業,名羯磨部。
FROM:【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二十五部】 (術語)金剛界之五智爲五部,五智互具五智。則爲二十五部。
秘藏記下曰:“建立二十五部,如何五部即五智,一智所互具五智,所以成二十五部,如是展轉有無量部。”
且約阿[門@(人/(人*人))]佛言之,則阿[門@(人/(人*人))]佛爲中臺之法界體性智,薩王愛喜之四菩薩爲其余之四智。
更約金剛薩埵言之,則金剛薩埵爲中臺之法界體性智,欲觸愛慢之四眷屬爲其余之四智。金剛界理趣會之曼荼羅是也。
如是一一之法,皆具五智,則有無盡無數之意。故謂之無量部。
FROM:【佛…
《末法爲何多示准提咒令人持誦(普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