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都是可看見的轉妙*輪,其實妙*輪根本看不見,想也想不到。妙*輪是「言語道斷」,說不出來,「心行處滅」,你心裏想走這條路,也沒有了,所以說:「口欲言而辭喪」,口裏想說話,而沒有辭了。「心欲緣而慮亡」,你心裏想要想,但思慮這條道路也亡了。這是真正轉妙*輪,這是微妙不可思的妙*輪。如果有人說:「我沒有看見佛在世上。」你沒看見,第一:你走的地方少。有人說:「我到過世界上每個地方,也沒看見佛在轉妙*輪。」你走遍世界,但你到了虛空了沒有?虛空裏有佛轉*輪,你想看佛轉*輪,到虛空裏去,你坐火箭去月球,也未必看得見。你看不見是不是就沒有呢?不是的,你看不見的那更多。轉妙*輪不一定看得見,再者天上有諸佛在轉*輪,你也看不見,所以你不能說你看不見就是沒有。世間無處不是在轉妙*輪,你明白了,一切一切都在轉妙*輪。你如不明白,就是轉妙*輪,你也不知道在轉妙*輪。你如果覺悟了,看世間所有一切森羅萬象,依報、正報無非在轉妙*輪,所謂「于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妙*輪」,這就是轉妙*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四土:諸佛所住的地方是常寂光淨土,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我們所住的世界,是凡聖同居土。二乘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不是究竟的涅槃。菩薩所住的地方是實報莊嚴土。菩薩在實報莊嚴土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在諸佛分上,在無量劫以來所度化的衆生已經度完,這叫化緣已盡,故回到常寂光淨土,入涅槃。我至誠懇切勸諸佛不要入涅槃,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所有一切衆生,教化一切衆生。
所有禮贊供養佛。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前邊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合而稱爲禮贊如來。廣修供養福,也就是廣修供養佛,佛是福慧兩足尊。我以誠懇的心,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願力,請佛常住在世,轉妙*輪。以隨喜功德和忏悔功德,而生出種種善根。因爲一經忏悔,罪業便消;罪業一消,善根便增長。我所有的善根,不是留著給我自己,而是把所有隨喜忏悔種種諸善根,都回向給法界衆生,所有的功德都是法界衆生的。法界衆生所有的罪過,全可以交給我一個人承當,我能代衆生受苦,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衆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我願常學佛學,永遠都跟隨佛學習一切佛道,修行學習普賢菩薩圓滿的行力,供養過去一切的佛,現在十方一切諸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叁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亦供養未來一切佛,願所有一切所希望的,意念裏所歡喜的事,都能成就。我願常隨叁世諸佛學習佛法,很快就成就大菩提的覺道。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衆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所有」,包括法界十方一切佛的國土。十方法界是廣大清淨,絲毫不染,是以不可思議的微妙來莊嚴。法界裏面的一切衆會,或是菩薩的海會、聲聞緣覺的海會、比丘比丘尼的海會、優婆塞優婆夷的海會,或是天龍八部的海會,皆圍繞一切佛,都在菩提樹下。十方佛國土都有菩提樹,每一位佛都在菩提樹下成道。
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十方世界所有的諸衆生,我都給他們回向,願他們都離開憂悲苦惱,常常得到安樂,得到甚深般若的妙法利益,滅除所有一切煩惱,毫不剩余。說是容易,做起來難,想要斷煩惱,又斷不了,煩惱和你不知有多少大劫親蜜的因緣,想離也離不開它,爲什麼?因爲你沒有智慧,只有愚癡。若有智慧,則能把煩惱照破。聽經聞法,就是學習我們本有的智慧,雖然說是學習智慧,但智慧不是從學習得來的,而是我們本有的,我們本來就有智慧,不過我們把它忘了,時間久了,沒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就忘了。現在聽經聞法,把本有的智慧又想起來了。智慧想起來,愚癡煩惱就會跑了。煩惱無明住在黑暗的地方,一有光明,它就跑了。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無明。沒有無明就沒有煩惱,便生出真正的智慧。
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你想要有智慧,就必須修行,不修行就沒有智慧。你看一些聰明的人,都是修過道的,或者前生看經看得多,今生就聰明,或者前生修苦行修得多,今生就聰明。修菩提有種種修法,有參禅打坐、有布施、有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修行,種種不同。
我想起一個公案,在一萬年以前,有一位老修行,在修道、打坐。最初打坐時,腿很痛,忍不了,他就和腿痛來鬥爭,他說:「你不願意痛,我可願意痛。」他就和腿談判,腿說:「我受不了了!」他說:「你受不了是你的事,我不管。」最初忍半個鍾頭要換腿,後來就一個鍾頭、二個鍾頭陸續坐,到以後坐幾天都可以,一坐就坐幾天,或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可以。他把腿痛戰敗了。他坐久了以後,總不願意起身,一坐就坐幾十年,換換腿,又打坐,然後他要等釋迦牟尼佛出世,來幫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但因爲他歡喜入定,總也不醒,所謂「睡大覺」,一睡幾千年,睡得他的衣服都爛了,面上生塵土,頭上也有小鳥蓄巢,雖然他是個人,但猶如泥像。唐朝時,有位唐玄奘到印度取經,在路上遇到這位老修行,玄奘法師用引磬爲他開靜,這老修行醒了,問他:「你做什麼?」,玄奘反問:「那你做什麼?」他說:「我在等釋迦牟尼佛出世,紅陽佛出世,我好幫他弘揚佛法。」玄奘法師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已有一千多年了。你還在坐著,還不知道。」他說:「沒關系,我再打坐,等白陽佛出世,等彌勒佛出世。我再幫彌勒佛教化衆生。」于是他又要入定了。因他入定慣了,所以很想要入定。玄奘法師說:「老同參,你不要再入定了,現在釋迦牟尼佛雖然入涅槃,但佛法還在世間,你來幫我弘揚佛法好了。」他說:「我如何幫你?而且你又是誰呀?」玄奘法師:「我是唐朝人,法名玄奘,我現在預備去印度取經,我取回來,一定要有人幫我弘揚佛法,你總在這兒打坐,等了這麼多年,什麼事也沒做,太可惜了,你去幫我弘揚佛法。」他說:「我可以幫你嗎?」玄奘法師說:「可以!但你要換一下你的身體,如搬房子,搬一搬家,你搬到長安,你看到房瓦是黃琉璃瓦,你就到那裏去,等我回去時,我再找你。」他說:「好!我相信你,我願幫你弘揚佛法。」于是他跑到長安托生,本來玄奘法師要他到黃琉璃瓦投生,但他記錯了,記了綠琉璃瓦,一跑就跑到禦遲恭家去,給禦遲恭的哥哥做兒子。當玄奘法師在長安臨走時,唐太宗問:「你何時回來?你回來時,要來信,我好歡迎你。」玄奘法師說:「你看這棵松樹的枝往西彎,當這樹的枝葉往東時,就是我回來的時候。」這是在朝門外的一稞大松樹,經過十四年,有一天這稞樹的枝葉果然都向東彎,唐太宗說:「今天大概是玄奘法師要回來了,我們快到城外歡迎他。」所以大家到城外去歡迎,果然把玄奘法師接回來。
當玄奘法師取經回國,看見唐太宗時非常高興的向太宗賀喜,太宗覺得莫名其妙問:「到底有什麼喜可賀呢?」玄奘法師說:「我走的那一年,您必定生了個太子。」太宗說:「根本沒有。」玄奘法師說:「奇怪,我明明叫一個人來作你的兒子。讓我于今晚觀察吧!」太宗亦不知玄奘法師的葫蘆中裝什麼藥。晚間時,玄奘法師便打坐觀察,才知道這位老修行投生去禦遲恭的家裏,已經十四歲,長得高高大大,但很不守規矩,又吃肉、又喝酒、又玩女人,無所不爲。因爲禦遲恭是有權有勢,又有錢,故他所行所作,無人敢管。玄奘法師看他走錯路,第二天便對唐太宗說:「昨天我向您賀喜,原來此人走錯路了,我本來叫他來皇宮作太子,但他卻跑到禦遲恭的家裏。所以現在您必須下聖旨叫他出家。以前我和他有約定,他是要幫我弘揚佛法。」于是皇帝下旨,要禦遲恭的侄子出家,禦遲恭一接到聖旨,便叫侄子出家。他一聽卻說:「豈有此理!皇帝怎可叫我出家?我還沒有玩夠哪!」禦遲恭說:「這不可以,違反皇帝的命令,是要殺頭的。」侄子說:「我去和皇帝講道理。」第二天禦遲恭告訴皇帝說:「我侄子想見皇帝。」玄奘法師早知他不想出家,便對皇帝說:「明日禦遲恭的侄子會向你提出條件,無論任何條件,你都要答應。」太宗說:「可以。」第二天禦遲恭帶著侄子來見皇帝,皇帝說:「我現在相信佛法,知道佛法是最好的,我希望你出家能弘揚佛法。」侄子回答:「要我出家可以,但我有叁件事放不下,如果你答應我,我就出家。」皇帝問:「什麼縧件?」侄子說:「我最歡喜喝酒,雖然出家人不准喝酒,但我是奉旨出家,我是例外。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的酒跟著。」皇帝說:「我答應你,第二個條件是什麼?」侄子說:「我必須要吃肉,無論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子的肉跟著。」皇帝說:「這不成問題,還有什麼條件?」侄子說:「出家人應該沒有太太,但我是奉旨出家,是例外之屬,我離不開女人,我無論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的女人跟著,你要是答應我此叁個條件,我勉強可以出家。如果其中有一條不答應,我就不出家。」太宗一想:「這孩子太壞了,但玄奘法師已付囑我。」于是便說:「好!我完全答應你,你現在可以出家吧!」侄子一想:「此叁車所要求的,皆得到許可,那就出家了。」皇帝雖滿他的願,但他亦不太高興出家。奉旨出家是很榮耀、很熱鬧的。皇帝下令他到大興善寺出家(大興善寺是唐玄奘的譯經場,從山門到方丈室有十裏路,裏面可住十幾萬人),于是廟裏敲鍾擊鼓來接迎他(若有法會時,一擊鍾鼓,善神便來擁護,故不能隨便敲鍾擊鼓,而是在法會時才敲…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