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P15

  ..續本文上一頁)。當侄子走到山門時,一聽到鍾鼓聲,豁然開悟:「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人。」于是向後對叁車說:「我不要此叁車了,我已經夠了!」于是他到大興善寺剃發出家,法名叫窺基法師,又叫叁車祖師。窺基法師極聰明,無論什麼經典,一聽便記得,能過目不忘,這是他修道的因緣。以後窺基法師在唐朝弘揚佛法是最大力。

  叁車祖師在以前不知已修行多少年了,可是今生卻迷了,出家時就要一車酒、一車肉、一車美女。等到一聽到鍾鼓聲,才覺悟他自己是個修道人,于是幫助玄奘法師弘揚佛法。他研究唯識。

  當時有一位高僧——道宣律師,他專修戒律,行住坐臥四大威儀皆不馬虎,行路有一定的路法,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臥如弓」,他皆修行得非常好。口不隨便講話,目不視不善之物,即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言」。因爲他持戒精嚴,故感應到天人爲他送供。他亦是日中一食,每日爲他送供的天人,名叫陸玄剎。

  窺基法師已將人間所有的飲食皆吃過了,未出家以前,什麼肉類皆嘗過了。出家以後,什麼最好的齋菜亦嘗遍了。此時他又生出一種貪心,說:「我未吃過天人的飲食,道宣律師有天人送供,我就到他那兒去趕齋。」因爲他是奉旨出家,亦是國師,想作什麼便作什麼,于是就到道宣律師處去趕齋,對道宣律師說:「世上所有食物,我皆吃過了,但天上的食物我未曾吃過,你不要太貪心,今天天人送的食物,亦分給我一份。」道宣律師說:「好。」于是他們等候天人送供,可是過了午,還不見大人送供。不但天人飲食吃不到,連人間的飲食亦無著落,因爲道宣律師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無廚房,無飯菜,只可吃土。在終南山可吃草,或樹葉。這時窺基法師有點不高興了,說:「大概你是騙人,根本沒有天人來送供,我白來一趟。」道宣律師說:「你說我騙人就騙人,我也不和你辯。」因爲他持戒,不願意多說話。那時已天黑,從終南山走到山下,亦有七十裏路,晚間難于行路,窺基法師就留下住一宿。

  窺基法師很早便上床睡了,鼻息如雷,道宣律師心裏就打了妄想(本來持戒的人是不打妄想):「國師一點修行都沒有,睡覺睡得這樣,真是糟糕。」正打妄想時,身上就有虱子,因爲出家人多天不沐浴,故身上很骯髒,生出虱子。道宣律師便將虱子拿起來,就丟到地上。等一會兒,又有虱子咬,他又把虱子摔到地上。窺基法師睡了一宿,鼻息如雷,而道宣律師打坐亦不能入定,故打了一宿的妄想。第二天早上,道宣律師忍不住說:「你睡覺睡得那麼不守規矩,鼻息如雷,吵得我整個晚上亦不能入定。」窺基法師說:「哦!你說我不會修行?你才不會修行。」道宣律師說:「你怎知我不會修行?」窺基法師說:「你是持戒的老修行,昨晚你有沒有抓了兩只虱子?你居然狠心的把一只摔到地上,摔死了。第二只虱子,你雖然輕輕放,但亦把虱子的腿摔斷。故死虱子和活虱子都到閻羅王處,說你這持戒的老修行殺生。我到那兒去爲你談和,說你是無心,叫它們勿報仇。閻羅王就叫那二虱子投生去。」道宣律師想:「我抓起那兩只虱子是慢慢的,他怎會知道?真奇怪。」窺基法師說:「我走了,你這兒根本沒有天人送供,你欺騙人。」過了一會兒,天人陸玄剎才出現送供來。道宣律師問:「昨天你爲何不送供?昨日有貴客來此趕齋呢!」陸玄剎說:「法師慈悲!原諒我。我拿供物來供養法師時,看見在四十裏路的周圍皆有金光,我想要進入,卻睜不開眼睛,只見金光。于是我問當地的土神,他說:「這地方有肉身菩薩,故四十裏路內皆有金光。」所以我不能進來,請原諒我。」道宣律師聽了很是慚愧:「原來窺基法師是肉身菩薩,我還說他沒有修行,鼻息如雷,原來他的境界比我更高一層。」于是道宣律師又努力修行,而窺基法師也不想再吃天人的食物,二人皆成當代的高僧。

  我爲想求菩提覺道,于修道的時候,無論在那一個四惡趣(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裏均成就宿命通。我們勿以爲出家是件容易事,所謂「莫道出家容易得,皆由累世種菩提」。你不要以爲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家。有的人在寶華山受比丘戒,在過山洞時,就過不去,或是有罪障的,就死在那地方。有很多人受沙彌戒是可以,但受比丘戒後,就發神經了。這是因爲無德行。

  我們應學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應發願常出家,出煩惱家、出叁界家、出無明家。什麼叫出煩惱家?人人皆有煩惱,但未能將煩惱放下。如能將煩惱放下,就是出煩惱家。叁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你雖在欲界,卻應無淫欲心;你雖未到色界,但于形色也空了;乃至于無色界亦空了,所以謂之出叁界家、出煩惱家、出無明家。無明是根本的煩惱,等無明破了,菩提覺道就圓滿。在中國不一定個個出家,就能修行。中國有此風氣,小孩子出生時,有很多病痛,父母親請醫生治療亦不好,看情形一定要死了,于是父母親看小孩子反正要死了,就讓他出家算了,把他送到廟上作小沙彌。小孩子一出家,病就好了,這種人出家固然有善根,但恐怕他迷了,而不知修行。有的人爲環境生活問題而出家。有的人家中窮困,認爲出家後,飯容易吃,衣服容易穿,這種出家是爲衣食著想。有的人年紀老了,無依無靠,就發心出家作和尚,然後再收個小沙彌,就有人來孝順師父,無論吃什麼,要先供養師父,對師父要恭恭敬敬;未出家前,是個老人,無親人;出家後,有小徒弟來照顧,故這種出家是爲了養老,這種人亦不一定會修行。有的人是因爲環境所逼,如窺基法師,但他能修行。以前在中國,無論那個人殺人放火,一出了家,政府就找不到,這種因逃避而出家的人,亦不一定會修行。還有一種是爲生死發菩提心而出家,這種人才是真正會修行。

  常得出家修持清淨的戒律,使清淨的戒律猶如寶珠,永遠不毀犯。

  天龍夜叉鸠盤茶。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天龍。爲什麼會變龍?因爲是乘急戒緩。它們往昔修大乘法很精進,卻認爲持戒是平常事,持不持都無所謂。因爲乘急,而有神通;因爲戒緩,故墮落到畜生道。夜叉又叫速捷鬼。鸠盤茶,這種鬼的樣子,橫的比直的寬,無腦袋無腿,又叫冬瓜鬼。它們專門等人睡覺時,就去作怪,有人像被塞住一口氣,說不出話來,也動不了,便死了。可是在這個時候,因爲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感化的力量,它還可以做護法,而不會那麼厲害。天龍、夜叉、鸠盤茶各種鬼,乃至人非人等等,所有一切衆生,其所有語言,我完全以一切音聲,而爲一切衆生說法,遇到那一類的衆生,就說那一類的語言。

  勤修清淨波羅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勤修是不懶惰,不怕辛苦,不畏疲勞,時時精進,清淨而沒有染汙的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謂到彼岸,由生死的此岸,達到涅槃的彼岸。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勤求佛道的心,生生世世都不忘失這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余」,滅除一切的報障、業障、煩惱障。有煩惱即有塵垢,使一切煩惱的塵垢都沒有了。「妙行」,到佛堂參禅打坐,了生死就是妙行。修什麼行就成就什麼行,就叫妙行,成就「不可思議」,爲何謂「不可思議」?因其出人意料之外,想象不到,竟然得到了,這叫「妙」,不但不可以心思,也不可以言議,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行門,也就是參禅和開悟。你能開悟,就是微妙不可思議的行門成就了。

  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何謂惑業?惑是迷惑,亦是疑感。感有叁種: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見惑是粗惑,思惑是細惑。何謂見惑?所謂「見境生貪愛」,就是遇著境界,便生出一種貪愛之心,愛的心就是迷感,迷感多了,就胡塗。思感,是在思想上對于道理不明白,所謂「迷理起分別」,生出一種不正確的分別心。塵沙惑,言其太多,猶如微塵那樣多,像恒河沙那樣多。無明惑,在我們心裏有無明,無明本來很少,但由少變成很多,好象你見到境界,便生出一種貪愛的心,這便是無明在作怪。見惑的根本是由無明生出來的。爲何生出貪愛的心?從何處來的?溯底求源,去找其根,就是無明,所以無明是生死的根本。我們未能了生死,乃因無明的障礙,所以生死不了。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感有八十一品,證得初果阿羅漢,斷了見惑八十八品。證得二果羅漢,斷了欲界思惑前六品。證得叁果羅漢,斷了塵沙惑,斷了欲界思惑後叁品。證得四果羅漢,才破無明,斷無明顯法性,但未完全破無明,斷盡叁界思感八十一品。菩薩已斷塵沙惑,但無明惑尚未斷盡。到等覺菩薩位時,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斷,如果那一點點無明破掉,則成妙覺,即是佛了。

  業是你所造的善惡業,所謂「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假使到百千劫,你所作的業也不會沒有。你作善就得善業,作惡就有惡業,業是跟著你。「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當因緣成熟,再遇上時,你自己還是要受果報的,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

  以前有一位有錢人,當他賣米時,他把米摻水,份量重了,粒子也大了,用鬥量也就多了,用砰稱也重,所以一百磅的米,他加上十磅,二十磅的水,于是賺了很多錢。賣酒時,他想:「人若要喝酒,我應該賺他的錢,有錢才喝酒,沒有錢喝不起酒。」所以他在酒裏摻水,他這樣子發財了。他有叁個兒子,大兒子叫金子,一兒子叫銀子,叁兒子叫業障。當他老了生病,醫生也束手無策,叫他等時候了。他想:「我有這麼多錢,但就要死了,沒意思。」于是他想要他的大兒子跟他一起死,他的大兒子不肯。于是他就問二兒子:「肯不肯跟我一起死?」他二兒子也不脊,說:「我怎麼可以跟你一起死?你真是老糊塗,我都還沒有享受夠呢!」這二個兒子不但不肯跟著去死,還罵他一頓…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