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P14

  ..续本文上一页。这都是可看见的转妙*轮,其实妙*轮根本看不见,想也想不到。妙*轮是「言语道断」,说不出来,「心行处灭」,你心里想走这条路,也没有了,所以说:「口欲言而辞丧」,口里想说话,而没有辞了。「心欲缘而虑亡」,你心里想要想,但思虑这条道路也亡了。这是真正转妙*轮,这是微妙不可思的妙*轮。如果有人说:「我没有看见佛在世上。」你没看见,第一:你走的地方少。有人说:「我到过世界上每个地方,也没看见佛在转妙*轮。」你走遍世界,但你到了虚空了没有?虚空里有佛转*轮,你想看佛转*轮,到虚空里去,你坐火箭去月球,也未必看得见。你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呢?不是的,你看不见的那更多。转妙*轮不一定看得见,再者天上有诸佛在转*轮,你也看不见,所以你不能说你看不见就是没有。世间无处不是在转妙*轮,你明白了,一切一切都在转妙*轮。你如不明白,就是转妙*轮,你也不知道在转妙*轮。你如果觉悟了,看世间所有一切森罗万象,依报、正报无非在转妙*轮,所谓「于一毫端现宝王剎,坐微尘里转妙*轮」,这就是转妙*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四土:诸佛所住的地方是常寂光净土,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我们所住的世界,是凡圣同居土。二乘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不是究竟的涅槃。菩萨所住的地方是实报庄严土。菩萨在实报庄严土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在诸佛分上,在无量劫以来所度化的众生已经度完,这叫化缘已尽,故回到常寂光净土,入涅槃。我至诚恳切劝诸佛不要入涅槃,唯愿久住剎尘劫,利乐所有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佛。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前边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合而称为礼赞如来。广修供养福,也就是广修供养佛,佛是福慧两足尊。我以诚恳的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愿力,请佛常住在世,转妙*轮。以随喜功德和忏悔功德,而生出种种善根。因为一经忏悔,罪业便消;罪业一消,善根便增长。我所有的善根,不是留着给我自己,而是把所有随喜忏悔种种诸善根,都回向给法界众生,所有的功德都是法界众生的。法界众生所有的罪过,全可以交给我一个人承当,我能代众生受苦,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给众生及佛道。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我愿常学佛学,永远都跟随佛学习一切佛道,修行学习普贤菩萨圆满的行力,供养过去一切的佛,现在十方一切诸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亦供养未来一切佛,愿所有一切所希望的,意念里所欢喜的事,都能成就。我愿常随三世诸佛学习佛法,很快就成就大菩提的觉道。

  所有十方一切剎。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所有」,包括法界十方一切佛的国土。十方法界是广大清净,丝毫不染,是以不可思议的微妙来庄严。法界里面的一切众会,或是菩萨的海会、声闻缘觉的海会、比丘比丘尼的海会、优婆塞优婆夷的海会,或是天龙八部的海会,皆围绕一切佛,都在菩提树下。十方佛国土都有菩提树,每一位佛都在菩提树下成道。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十方世界所有的诸众生,我都给他们回向,愿他们都离开忧悲苦恼,常常得到安乐,得到甚深般若的妙法利益,灭除所有一切烦恼,毫不剩余。说是容易,做起来难,想要断烦恼,又断不了,烦恼和你不知有多少大劫亲蜜的因缘,想离也离不开它,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智慧,只有愚痴。若有智慧,则能把烦恼照破。听经闻法,就是学习我们本有的智慧,虽然说是学习智慧,但智慧不是从学习得来的,而是我们本有的,我们本来就有智慧,不过我们把它忘了,时间久了,没有用甚深的般若智慧,就忘了。现在听经闻法,把本有的智慧又想起来了。智慧想起来,愚痴烦恼就会跑了。烦恼无明住在黑暗的地方,一有光明,它就跑了。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无明。没有无明就没有烦恼,便生出真正的智慧。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你想要有智慧,就必须修行,不修行就没有智慧。你看一些聪明的人,都是修过道的,或者前生看经看得多,今生就聪明,或者前生修苦行修得多,今生就聪明。修菩提有种种修法,有参禅打坐、有布施、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修行,种种不同。

  我想起一个公案,在一万年以前,有一位老修行,在修道、打坐。最初打坐时,腿很痛,忍不了,他就和腿痛来斗争,他说:「你不愿意痛,我可愿意痛。」他就和腿谈判,腿说:「我受不了了!」他说:「你受不了是你的事,我不管。」最初忍半个钟头要换腿,后来就一个钟头、二个钟头陆续坐,到以后坐几天都可以,一坐就坐几天,或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以。他把腿痛战败了。他坐久了以后,总不愿意起身,一坐就坐几十年,换换腿,又打坐,然后他要等释迦牟尼佛出世,来帮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但因为他欢喜入定,总也不醒,所谓「睡大觉」,一睡几千年,睡得他的衣服都烂了,面上生尘土,头上也有小鸟蓄巢,虽然他是个人,但犹如泥像。唐朝时,有位唐玄奘到印度取经,在路上遇到这位老修行,玄奘法师用引磬为他开静,这老修行醒了,问他:「你做什么?」,玄奘反问:「那你做什么?」他说:「我在等释迦牟尼佛出世,红阳佛出世,我好帮他弘扬佛法。」玄奘法师说:「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已有一千多年了。你还在坐着,还不知道。」他说:「没关系,我再打坐,等白阳佛出世,等弥勒佛出世。我再帮弥勒佛教化众生。」于是他又要入定了。因他入定惯了,所以很想要入定。玄奘法师说:「老同参,你不要再入定了,现在释迦牟尼佛虽然入涅槃,但佛法还在世间,你来帮我弘扬佛法好了。」他说:「我如何帮你?而且你又是谁呀?」玄奘法师:「我是唐朝人,法名玄奘,我现在预备去印度取经,我取回来,一定要有人帮我弘扬佛法,你总在这儿打坐,等了这么多年,什么事也没做,太可惜了,你去帮我弘扬佛法。」他说:「我可以帮你吗?」玄奘法师说:「可以!但你要换一下你的身体,如搬房子,搬一搬家,你搬到长安,你看到房瓦是黄琉璃瓦,你就到那里去,等我回去时,我再找你。」他说:「好!我相信你,我愿帮你弘扬佛法。」于是他跑到长安托生,本来玄奘法师要他到黄琉璃瓦投生,但他记错了,记了绿琉璃瓦,一跑就跑到御迟恭家去,给御迟恭的哥哥做儿子。当玄奘法师在长安临走时,唐太宗问:「你何时回来?你回来时,要来信,我好欢迎你。」玄奘法师说:「你看这棵松树的枝往西弯,当这树的枝叶往东时,就是我回来的时候。」这是在朝门外的一稞大松树,经过十四年,有一天这稞树的枝叶果然都向东弯,唐太宗说:「今天大概是玄奘法师要回来了,我们快到城外欢迎他。」所以大家到城外去欢迎,果然把玄奘法师接回来。

  当玄奘法师取经回国,看见唐太宗时非常高兴的向太宗贺喜,太宗觉得莫名其妙问:「到底有什么喜可贺呢?」玄奘法师说:「我走的那一年,您必定生了个太子。」太宗说:「根本没有。」玄奘法师说:「奇怪,我明明叫一个人来作你的儿子。让我于今晚观察吧!」太宗亦不知玄奘法师的葫芦中装什么药。晚间时,玄奘法师便打坐观察,才知道这位老修行投生去御迟恭的家里,已经十四岁,长得高高大大,但很不守规矩,又吃肉、又喝酒、又玩女人,无所不为。因为御迟恭是有权有势,又有钱,故他所行所作,无人敢管。玄奘法师看他走错路,第二天便对唐太宗说:「昨天我向您贺喜,原来此人走错路了,我本来叫他来皇宫作太子,但他却跑到御迟恭的家里。所以现在您必须下圣旨叫他出家。以前我和他有约定,他是要帮我弘扬佛法。」于是皇帝下旨,要御迟恭的侄子出家,御迟恭一接到圣旨,便叫侄子出家。他一听却说:「岂有此理!皇帝怎可叫我出家?我还没有玩够哪!」御迟恭说:「这不可以,违反皇帝的命令,是要杀头的。」侄子说:「我去和皇帝讲道理。」第二天御迟恭告诉皇帝说:「我侄子想见皇帝。」玄奘法师早知他不想出家,便对皇帝说:「明日御迟恭的侄子会向你提出条件,无论任何条件,你都要答应。」太宗说:「可以。」第二天御迟恭带着侄子来见皇帝,皇帝说:「我现在相信佛法,知道佛法是最好的,我希望你出家能弘扬佛法。」侄子回答:「要我出家可以,但我有三件事放不下,如果你答应我,我就出家。」皇帝问:「什么绦件?」侄子说:「我最欢喜喝酒,虽然出家人不准喝酒,但我是奉旨出家,我是例外。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后面必须有一车的酒跟着。」皇帝说:「我答应你,第二个条件是什么?」侄子说:「我必须要吃肉,无论到什么地方,后面必须有一车子的肉跟着。」皇帝说:「这不成问题,还有什么条件?」侄子说:「出家人应该没有太太,但我是奉旨出家,是例外之属,我离不开女人,我无论到什么地方,必须有一车的女人跟着,你要是答应我此三个条件,我勉强可以出家。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答应,我就不出家。」太宗一想:「这孩子太坏了,但玄奘法师已付嘱我。」于是便说:「好!我完全答应你,你现在可以出家吧!」侄子一想:「此三车所要求的,皆得到许可,那就出家了。」皇帝虽满他的愿,但他亦不太高兴出家。奉旨出家是很荣耀、很热闹的。皇帝下令他到大兴善寺出家(大兴善寺是唐玄奘的译经场,从山门到方丈室有十里路,里面可住十几万人),于是庙里敲钟击鼓来接迎他(若有法会时,一击钟鼓,善神便来拥护,故不能随便敲钟击鼓,而是在法会时才敲…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