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P18

  ..續本文上一頁。菩者覺也,你丟了菩提,就是不覺,不覺悟自己錯了,不覺悟把時間空過了,不學佛法,各處亂跑便是愚癡,愚癡的人不能積集菩提,積集菩提要有定慧的力量,有神通的力量,然後才有積集菩提的力量。菩提的力量就是覺力。覺悟,是不明白的事,明白了,本來不懂佛法,現在一聽就明白了,甚至不聽都覺道了。明白修戒力很重要,一定要守戒力。如隨便出去喝酒,不守戒力,都叫不積集菩提。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我們人做善事,爲何不能成佛?因爲善惡夾雜,做點善事,又夾雜一點惡事;做點惡事,又夾雜一點善事。如你幫助窮人,幫完他之後,又想利用他,叫他幫你做事,也不給他錢,而此人因你以前對他好,他又不好意思向你要錢。做任何善事,若有自私心、有企圖、有所希望,欲得到好的果報,那麼在你所作的善業中就不清淨,即善業中夾雜惡業了,所以我們做一件事情,希望人再幫助自己,這就是自私心。爲什麼幫助人後,又希望他人對自己生好感呢?你現在幫助人,希望對方感激你、謝謝你,將來再幫助你,這豈不是一個貪心?這並不是真正幫助人。真正幫助人是「施恩不求報,予人不追悔」,對任何人有好處,勿求報酬。假若他有回報心,那是他自己的事,而你有這種希望,就是貪心、攀緣。好象有些人做善事,供養叁寶,無論拿點東西,皆要在報紙上賣廣告,虛張聲勢,要人知道他是個大護法,這就不是真善,所謂「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即是大惡。」你做善事,歡喜人知道,這就不是真善,因爲貪圖一個好名,即是假善,可是假的,還比不作的好一點,假的亦會慢慢的變成真的。做的惡事,怕人知道,即是大惡。所以做善事歡喜人知,是不清淨的善業,有人問:「那是不是我偷偷地去做善事呢?」那也不必,你不必想要人知道,也不必想不要人知道,若你一定要偷偷的不讓人知道,那也是好名,好不叫人知道的名,所以行道就在這裏,你要行所無事,做出來好象沒有做過一樣。做善事叫人知,是好名,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好名;好「不要人知」的名。難就難在這裏。做善事叫人知,是執著;做善事不叫人知,也是執著;就要行所無事,勿執著,做這件事就好象沒有做,既然沒有做,又怎會有好名的心和不好名的心呢?沒有,這叫清淨善業。「清淨一切善業力」,這種力量特別大。摧滅一切煩惱的力量,摧伏消滅你的煩惱,這個最難,人怎樣都可以,但是要沒有煩惱,是最難的一件事。煩惱無盡,因爲它沒有窮盡,所以它最難,四宏願裏說:「煩惱無盡誓願斷。」,「誓願斷」就是摧滅,摧滅也是斷,斷一切的煩惱,斷到那裏去?從那一個地方斷呢?怎樣斷法?又如何滅呢?不生就滅了,有生就有滅,有滅就有生,不生不滅就沒有煩惱,這就是摧伏一切煩惱。貪瞋癡就是煩惱的根本,沒有貪心、瞋心、癡心,就是摧滅一切煩惱力。你可以發願,發一個「煩惱誓願不斷」的願,那不斷留著作什麼?留著它用處大了。你要斷了煩惱,菩提也斷了,「煩惱即菩提」,那就是要「變」,怎麼「變」呢?所謂「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爲能化」,所以煩惱要化,要緊的地方在這裏。所以煩惱要變,不要斷,一斷就把菩提斷了,那如何化呢?當然有方法,現在科學這麼進步,化學這麼昌明,所以煩惱,以前是斷,現在用化。煩惱是冰,菩提是水,你要把冰打碎,放到一邊,這是斷了,可是菩提也沒有了。你若用陽光把冰照化了,冰就成水,水就是菩提,所以說「煩惱即菩提」,也是這個道理。煩惱化了,變成水,變成本有的佛性,那就是菩提,那就是覺道,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我常常對你們講,不過你們都不注意聽,所以不會用。你若用一大塊冰往入身上打,會打人打得頭破血流,立刻與閻羅王見面。如果你把一塊冰化成水,你用水往人身上潑,縱使用幾千萬磅的力量,也打不死。由此證明,若你用菩提心教化衆生,衆生會歡喜;若用煩惱教化衆生,衆生甯可死,也不接受你的教化。一樣的東西,冰變成水而已,所以我們要化煩惱,不要斷煩惱,煩惱斷了,菩提也沒有了。所以煩惱是從菩提而來,但要變成水,故說「冰是水,水是冰」,因爲這個,所以「煩惱即菩提」,你會用就是菩提,不會用就是煩惱,會用時是妙不可言,不會用是粗不可言。「降伏一切諸魔力」:降伏是使他不來擾亂修道,而且能變成護法。有種種降伏:有以自己神通來降伏一切諸魔;有以自己的道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德行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定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慧力來降伏諸魔;有以自己的戒力來降伏諸魔,所以降伏諸魔,有許多種。

  而諸魔也不是一種:有天上的天魔;有地上的地魔;有人間的人魔;有鬼怪裏的鬼魔;有魑魅魍魉之中的魑魅魍魉魔;又有境魔,境界的魔;又有病魔;又有自心魔,外邊的魔;一切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以及魑魅魍魉魔,都容易降伏,唯有自心魔不容易降伏,自心魔時時刻刻都在你的心裏,令你不守規矩,所以最難降伏的就是自心魔,如果持戒力堅固,有真正的戒力,一切魔王也沒有魔王的法術可以搖動你這種戒的力量,如果你有定力,也可以降伏一切魔,所謂「泰山崩前而不驚,美女當前而不動」。泰山在你面前崩塌,而不生恐懼心。人最容易犯淫欲的魔,無論男人、女人,對淫欲魔來了,就不容易定得住,這種淫魔,或假藉一般人來魔你,或現出一個變化的身來魔你,或者在夢魅中來魔你。變化身或假藉一般人來魔你,你都不動,他就在夢中來魔你,來想得到你的寶貝,所以在夢中變成最美貌的人來引誘你,你這時如果沒有定力,就會被這種種淫欲的魔鬼所擾亂。這淫欲魔,對男人就現女人身;遇女人他現男人身,他或者現出最美貌,或者現出你平日最歡喜的人,這樣子,就會被魔的境界轉。如果有定力,就不會被魔的境界所搖動。總而言之,魔有種種的魔,降伏魔的方法,也要有種種方法,如有智慧的力量,也可以降伏諸魔,用智慧寶劍,斬除一切魔王。被魔所搖動的人都是愚癡而沒有智慧的人。魔是魔羅,翻譯爲「殺者」,專門破壞修道人的道業。降伏諸魔:有的用咒力降伏諸魔,持咒圓滿可以降伏諸魔;誦經純熟也可降伏諸魔;拜經拜得有感應,也可以降伏諸魔。降伏諸魔的方法很多,因爲魔王的種類很多,所以降伏諸魔的方法很多,就看你臨時會用不會用。持咒:楞嚴咒有五會,此五會又分出五部。中央是佛部,以毗盧遮那佛作爲部主,亦是釋迦牟尼佛。東方是金剛部,以阿(音同觸ㄔㄨˋ)佛作部主。南方是寶生部,以寶生佛作部主。西方是蓮華部,以阿彌陀佛作部主。北方是羯摩部,以成就佛作部主。此五方五部有五種法:(1)息災法:即息滅一切災難。(2)增益法:誦此咒,能幫助你增加你的道心,增加你的智慧,一切都對你有益。(3)降伏法:以咒的大神通力來降伏,令你守規矩。(4)勾召法:無論魔距離多遠,千裏、萬裏、萬萬裏、百千萬萬裏,甚至在其它世界、其它星球裏,你一誦此咒,就可把他勾召過來,他不來亦不行。(5)成就法:無論做什麼事情,一誦此咒,皆可成就。咒中包括這五種力量,楞嚴咒是妙不可言,有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叫「降符一切諸魔力」。

  「圓滿普賢諸行力」:普賢菩薩的行力最大,他修行的行力第一。他住在中國四州峨嵋山,是四大名山之一。有些修道人到四川去禮拜峨嵋山,常常看到有一種金光。山很高,有一百多裏,上山不易,可是仍有很多人不怕千辛萬苦,登山涉水去禮拜普賢菩薩。爲什麼?因爲普賢菩薩曾發願:有人去朝拜峨嵋山,他都幫助這些人成就道業,所以有很多修道人去禮拜普賢菩薩。圓滿普賢菩薩一切諸行力,普賢菩薩的行力是不容易圓滿,如前邊所發的十種大願王,每一願都要修到圓滿,修到虛空沒有了,衆生沒有了,衆生的業沒有了,衆生的煩惱也沒有了,他的願力還是無窮盡。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衆生海

  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嚴淨諸剎海」:普遍能莊嚴而清淨所有一切猶如大海一般多的諸佛國土。「解脫一切衆生海」:所有衆生都是有所執著,因有所執著而不能得到解脫,沒有解脫就得不到真正的自由。爲什麼得不到自由?因爲有所執著。以前有位比丘向一位善知識請問開示,他穿袍搭衣,長跪合掌請問善知識:「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到解脫呢?」善知識說:「誰把你綁上了?」比丘一想:「無人綁我,是我將自己綁上。」于是就豁然開悟,得到解脫。解脫一個衆生、二個衆生是容易的,但要令一切衆生得到解脫是很困難的事,不過雖然難,你要去作,那也就不難了。「善能分別諸法海」:諸法是叁藏十二部一切經典。叁藏是經(一切經典)、律(戒律)、論(論學);十二部是(1)長行、(2)重頌、(3)授記、(4)孤起(和前後經文無關,突然間生出幾句偈頌,如金剛經裏『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5)無問自說(無人問而佛自說,如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的經典)、(6)因緣(講種種的因緣)、(7)譬喻(如法華經的譬喻品)、(8)本事(講佛的本事、菩薩的本事或羅漢的本事)、(9)本生(今生之事)、(10)方廣(講大方廣部)、(11)未曾有(講未曾有之事)、(12)論議。十二部又分出大乘、小乘、菩薩乘、緣覺乘、聲聞乘、佛乘。你如果不知道,就不知道修那一個行門好。所以「善能分別諸法海」,佛法猶如大海,你能分別諸法實相,就可以依法修行。「能甚深入智慧海」:如你能分別諸法海,就能深入諸法;深入諸法,就得到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猶如大海一樣。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一切修行的行門猶…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