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一個等字裏頭了。這各位大菩薩的顔色相貌,都是很端正莊嚴的,功德也都是完全圓滿的,大家都圍繞住了阿彌陀佛。這個往生的人,自己看見自己,就在蓮華裏頭生出來,承蒙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親自爲他授記,將來成什麼佛,或是成什麼菩薩。
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
【解】億字、有十萬、百萬、千萬、萬萬、四種的說法,照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裏頭、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的億字,是照一千萬算的,所以這裏的億字,也算他是一千萬。
【釋】這個往生的人,得到了佛的授記後,經過了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的時劫,普遍的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世界去,用他智慧的力量,依順了衆生的心念,衆生喜歡得到怎樣的利益,佛就給衆生怎樣的利益。
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
【解】菩提道場、是佛成道的地方。根性的根字、就是善根惡根的根。性字、是人的性質性情。劫字下加一個海字,是時劫多到不可以用數目來計算了,祗好拿海來比喻了。
【釋】這一位得授記的人,像上邊所說的經過了長久又長久的時劫,周遍到廣大又廣大的世界,一心做利益衆生的事情,他所積的功德,當然大到不可以計算了,所以沒有多少長久的時候,就可以坐到菩提道場裏頭去,降伏一切的魔軍,就成佛了。成了佛以後,就要轉妙*輪,演講佛法,使得佛剎極微塵數世界上的衆生,大家也都發菩提心,各各隨他們善根的深淺厚薄,性質的溫暴智愚,【性、是性情,質、是質地,能夠發菩提心的人,一定是溫和有智慧的,決不會有惡性的,不過深厚溫智,也各有高下的分別的。】教化他們,使得他們都修學成功。像這樣的教化衆生,一直要教化到未來的時劫完盡,大家都曉得未來的時劫那裏會完盡呢,這是表示沒有休止的意思。像這樣長久到沒有窮盡的時劫,普遍的使得一切衆生,不漏去一個,都得到利益。
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解】受持的受字、是領受的意思。持字、本來是捏住的意思,這裏是當做記住不放的解釋。
【釋】普賢菩薩又向法會裏頭的聽衆,叫一聲善男子道,上邊所說佛剎極微塵數的衆生,若是聽到了、或是相信了、這十種大願王,就領受了、記住了,或是看了書讀、或是不看書默念,到各處去向人傳說。這樣的大功德,沒有什麼可以拿來譬喻,只有佛能夠知道,除了佛,就沒有人能夠知道了。
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
【解】谛字是真實不虛假的意思。
【釋】普賢菩薩又向法會裏頭的聽衆說道,我上邊所說這十大願的功德,你們聽到了,千萬不可以有一些些疑惑的心念,千萬不可以疑惑不會有這樣大的功德,因爲有了一些疑惑,就不會切實的信了,不信了,就一定不肯讀誦受持了。你們都應該要真實的領受我所講的十大願。並且領受了就能夠讀,能夠讀了,就能夠誦,【這個誦字、應該要當做能夠背的解釋。】能夠誦了,就能夠記住不忘。照了普賢菩薩所說的種種修法,而且還能夠寫出來,到各處地方去,說給大衆聽。
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解】福聚、是積聚起來的福。獲字、本來是捉的意思,這裏是得到的意思。
【釋】所說的這些人,是包括前邊聽聞讀誦受持書寫廣爲人說的人,同了相信這個大願王的人,受持、讀誦、書寫、到各處地方去,普遍演講的許多許多人。這些人、只在一轉念的時間,就能夠把前邊十大願所講的種種行願,完全圓滿成就。所積聚的福德,有無量無邊的多。能夠在煩惱大苦海裏頭,【衆生所以受到種種的苦,都是從煩惱上生出來的,所以叫煩惱大苦海。拿大海來比煩惱,這個煩惱的多,還可以說麼。】把受苦的衆生,一個一個都提拔他們出來,救濟他們,使得他們遠遠的離開這個大苦海,都能夠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解】重字、要在左邊下角加一圈,讀做從字音,是重複的意思。宣字、是傳布開來的意思。
【釋】爾時兩個字、是指普賢大菩薩,把十大願的種種修法,詳詳細細講圓滿了的時候。菩薩的心,實在太悲切了,還恐怕一切聽衆裏頭,或是聽了前邊的長文,【長文、是句子有長有短的,像前邊已經講過的許多經文。】還有不明白的,所以把前邊長文裏頭所講的意義,用說偈頌的方法。【頌字、是稱贊稱頌的意思,頌有八種,第一種、叫孤起。是開頭就說偈頌,沒有長文的。第二種、叫重頌。是因爲聽衆到法會遲了,沒有聽到已經說的法,所以用偈頌來補說,使得後到的聽衆,也仍舊可以聽到。第叁種、叫複頌。是先講的話、或者講得深了些,有些聽衆,不能夠明白,所以再說一遍,稍稍淺一些的,使得聽的人,都能夠懂得。第四種、叫廣頌。是長文裏頭所講的,或是簡略了些,不很詳細,所以再說偈頌,把長文裏頭,己經說的意義,說得更加詳細透澈些。第五種、叫略頌。是長文裏頭已經講得很明白的,所以偈裏頭,不過大略說說了。第六種、叫結頌。是把長文來做一個結束,使得讀誦的人,容易記住。第七種,叫超頌。是偈頌在長文前邊先說的,所以叫超頌。第八種、叫追頌。是長文在前,偈頌在後,這是最普通用慣的。】普賢菩薩在沒有說偈的前,先用法眼、普遍的觀察,在法會裏頭,十方世界的各類衆生,【眼有五種,凡夫的眼、叫肉眼。天人的眼、叫天眼。緣覺聲聞的眼、叫慧眼。菩薩的眼、叫法眼。佛的眼、叫佛眼。佛五眼都有的,菩薩有法眼以下的四眼,緣覺聲聞有慧眼以下的叁眼,天人有天眼肉眼,凡夫只有肉眼。】喜歡聽菩薩說偈頌,或是不喜歡聽,還要曉得聽衆的心理,喜歡聽什麼法的偈頌,所以在沒有說的前,先向各方觀察一下,纔可以依順衆生的心願,說衆生所喜歡聽的法。○長文說到這裏,已經圓滿了,下邊就是說偈頌了。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複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解】人師子、是說人道裏頭的師子王。【獅子、是百獸的王,佛是九法界的王,所以佛經裏頭,常常拿獅子來比佛的。】剎塵身、剎塵佛、是把一個佛剎,化成像微細的灰塵那樣細小,這個塵的多,那還了得麼,現在自己的化身同了佛,都有這樣的多。
【釋】從這裏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句起,一直到回向衆生及佛道,總共四十八句,分做八段都是偈。這個開頭的八句偈,是頌贊十大願裏頭的第一個大願、禮敬諸佛的。照十方世界說起來,世界外面,還有世界,本來已經是無窮無盡的了,況且每一個世界,就有無數的微塵,每一個微塵裏頭,又各有無窮無盡廣大無邊的世界,像這樣一重一重的世界,怎麼算得出數目來呢。第一第二兩句、用所有兩個字,把十方一重一重世界裏頭所有的佛,完全包括盡了。講到叁世,又是過去的前,還有過去,永遠推算不到開頭的,未來的後,還有未來,也永遠推算不到結底的,像這樣的叁世裏頭,所包括的時劫、實在是無窮無盡的,這樣無窮無盡的叁世時劫,完全都在我們眼面前的一念裏頭,一念裏頭,可以收盡叁世的時劫,念念裏頭,又各各都可以收盡叁世所有的一切時劫,那末這叁世的時劫,也是重重無盡的。這樣重重無盡的世界上,重重無盡的時劫裏,所有出現的佛,還有數目可以計算麼,用一切兩個字,也是完全包括的意思。第叁第四兩句說,我用清淨的身業、口業、意業叁種,向那無量無邊的一切諸佛,完全禮拜到沒有遺漏一尊佛。有人問禮拜諸佛,只是一種身業,怎麼講到口業意業呢,要曉得修普賢行願的人,不論在什麼地方,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叁業清淨的。就像在禮佛的時候,不但是身體端正,心意裏頭,也一定是至誠恭敬的,沒有別種妄念的,那就是意業清淨了,口裏頭除了稱念佛的名號,或是贊歎佛的功德,一定不會有旁的閑話的,那就是口業清淨了,所以叫叁業清淨。後邊四句的意思,是說這都是依靠了修普賢行願的大威神力,纔能夠把自己的一個身體,化現出無量無邊的化身來,在所有十方叁世一切佛的面前,都有自己現出來的化身,並且所現出來的化身,又一個一個的各各化出像把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化成極細的細粉那麼多的化身來,每一個化身、又各各向那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極微塵數的一切諸佛,都周遍禮拜到,像這種大行大願的威神力,真是不可思議的了。修這樣禮佛法門的人,在禮拜的時候,心裏頭應該想我們這個法會,是自己的心性造成的,心性的量,廣大到無量無邊的,所有十方叁世的一切法,完全都收在現前一念的心性裏頭的,心性有大智慧的光明,能夠周遍照到一切的法界,所以面前這個法會,可以比做天宮裏頭、寶珠網上的摩尼珠一樣,光光相照,【光光相照,是這顆珠的光,照那顆珠的光,那顆珠的光,照這顆珠的光。】重重無盡的,所有十方叁世的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在這法會裏頭現出相來,我的一個身體,也因爲光照了的緣故,現出了無窮無盡的身相來,只要我的本身在這裏禮拜,那些現出來的身相,也各各都在向那無窮無盡的諸佛禮拜,能夠像這樣的修學禮拜,纔可以算是普賢行願的禮敬諸佛了。【偈、同了長文的意義,大半都是差不多的,解釋的話,當然也是差不多的,所以前邊長文已經解釋過的,在這裏偈裏頭,就簡單講講,不再詳細講了。像名詞等、如果…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黃智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