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前邊已經解釋過的,也就不講了,如果前邊長文裏頭,有漏講的地方,或是沒有詳細講明白的,那末就在這偈的〔釋〕裏頭補講,所以有些地方,解釋得很詳細,有些地方,解釋得很簡單,就是這個緣故。】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解】處字、是居住的意思。音聲同了功德的下邊、都加一個海字,是形容又多又大的意思。
【釋】這八句偈、是贊頌第二大願稱贊如來的。第一句、是說在一粒極細小的微塵裏頭,有像把一切世界、完全化成微塵那樣多的佛,要曉得一粒微塵裏頭,有這樣多的佛,並不是把微塵的相放大,也不是把諸佛的相縮小,微塵還是極細小的,諸佛還是極高大的,這種道理、是很深妙的。因爲一切法的相,沒有不是從自己的真心裏頭、變現出來的,無論那種相,都是自己全分的心量,【分字、要右邊上角加一圈,讀做份字音,也就是份字的意思。】這種全分的心量,經論裏稱做法界,所以說法法都是法界,也就是說法法都是全分的心量。這法界是包含所有一切法的,十方世界的體量,同了一粒微塵的體量,同是全分的心量,同是法界,實在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相見得大,那個相見得小,都是衆生分別執著的顛倒見解,【執字、本來是捏住的意思,執著、是固執不圓融的意思。顛倒見解、是不正的見解,是顛顛倒倒的妄想。】完全是虛妄的,同了真實的道理,不相應的。【相應、是譬如東邊敲一下鍾,西邊有鍾的應聲,叫相應,如果東邊敲了鍾,西邊沒有鍾的應聲,就叫不相應。】譬如一面鏡子,挂在沒有障礙遮隔的地方,凡有這面鏡子所照得到的景象,或是東西,不論比鏡子大多少倍,完全都可以收在鏡子裏頭的,若是講起相來,那末鏡子是很小的,怎麼能夠把比鏡子大的東西,收到比東西小的鏡子裏頭去呢,照這種譬喻看起來,就見得小的相,收容大的相,真有這種事情的。第二句,是說像微塵數那樣多的佛,各各住在一切菩薩的法會裏頭,所有無窮無盡的法界,都化成微塵數的世界,也都是像微塵數那樣多的佛,住滿在各處法會裏頭,這是可以深信切信的。這樣許多許多的佛,各各發出像海水那樣多的音聲來,在這種聲音裏頭。又各各說出無量無邊絕妙的話來,稱贊諸佛,並且不是一日一月,十年百年,也不是一劫兩劫,百千萬億劫,可以贊歎盡的,一直要接連不斷的,贊歎到所有未來的一切時劫,完全過去。試問未來的時劫,是永遠沒有窮盡的,那末贊佛也就永遠沒有窮盡了。佛的功德,極深極大,沒有數目可以計算,所以也用一個海字來譬喻。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叁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解】最勝、是最好的意思。伎樂、是吹的、彈的、敲的、各種樂器。勝解的勝字、是因爲懂得不容易懂的道理,所以說是勝。解字、要在右邊上角加一圈,讀做懈字音,是懂得明白的意思。
【釋】這一段、是頌第叁大願廣修供養的。前八句、是財供養。後四句、是法供養。第一句、是說拿許多最好的華,結成一種裝飾用的鬘,還有各種音樂、塗香、傘蓋,像這樣種種最好的莊嚴物品,我都拿來供養諸佛。最好的種種衣服,最好的種種香,像末香、燒香等、一切香,同了燈燭,各種供養的物品,堆積起來,樣樣都是多到像須彌山那樣的高,那樣的大,我完全拿來供養諸佛。我用我很明白種種道理的心,深切相信所有一切的世界,都可以化成無量無邊的微塵,一粒一粒的微塵裏頭,都可以各各收盡無量無邊的世界,這樣重重無盡的世界相,完全在自己現前一念的心裏頭,所以說是廣大。這種極深極深的道理,能夠解悟,所以說是勝解。一切叁世佛,就是這重重無盡的微塵世界裏頭,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諸佛,我都用普賢行願的威神力,用心觀想,覺得所有的一切諸佛,都在我自己的眼面前,我就普賢的供養,能夠修學像這樣的普賢行願,纔可以叫做真供養如來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解】由字、同了從字一樣的意思。
【釋】這四句偈,是頌第四大願忏悔業障的。一個人自從有這個身體到現在,一世一世,有修善業的時代,也有造惡業的時代,在六道輪回裏頭,轉來轉去,真有不可說不可說的次數了。並且凡夫不明白因果報應的道理,大概總是惡業多,善業少,一世一世所積的惡業,結算起來,還能夠算得清楚麼。要曉得一個人的造種種惡業,究竟怎麼樣造出來的呢,那就不論怎樣的人,沒有不是從貪得的心,發火的心,愚癡不明白道理的心上,發生出來的。這叁種都是造惡業的根,有了這叁種根,從身口意叁種上造出惡業來了,這叁種造業的根,又要算這個意是根裏頭的根了,因爲生惡業的根、就是意,有了惡的意,纔會從身體上,口裏頭,造出種種的惡業來了。這貪瞋癡叁種惡根,是從一個人有了身體就有的,所以說是無始。【始字、是起初開頭的時候。無始、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頭的,所以只能夠說無始。】既然從無始起,就有貪瞋癡叁種惡根,那末從根上發出來的惡業,也當然自從無始就有的了。這種惡業,若是有體質,或是有形相的,那真可以說比須彌山還要高大哩,到了受苦報應的時候,還受得清楚麼,真又可以說無終的了。【因爲永遠受不完,所以叫無終。】所以我從無始到現在,所造的一切惡業,我從現在起,依靠了普賢菩薩的威神力,誠心誠意,完全痛切的忏悔淨盡,不讓一些些的惡業,還存留在我的身上。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乘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解】二乘、是緣覺同了聲聞。
【釋】這一段、是頌第五大願隨喜功德的。第一句、是說六道的衆生。第二句、是說小乘的聖人賢人。凡是緣覺沒有證到辟支佛,聲聞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的,都還沒有斷盡思惑,【見思惑、是見惑,同了思惑兩種,這兩種迷惑,都是很有力量的。見惑、就是身見、邊見、戒取、見取、邪見、五種利使。思惑、就是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五種鈍使。聲聞證到了初果須陀洹、見惑就斷盡了。思惑裏頭的五鈍使、來得細,迷惑得深,所以要證到了初果,方纔能夠慢慢的斷,等到斷盡了,就證到了四果阿羅漢了。這見思惑,如果要詳細講,是很煩的,並且同了這一段經文,沒有大關系,所以只大略講講、如果要詳細曉得,在朝暮課誦時的佛法大意裏頭,講得很明白的。】還是要用修學功夫的,所以叫有學。並且還只能夠稱賢人,不能夠稱聖人哩。緣覺已經證到了辟支佛,聲聞已經證到四果阿羅漢的,那是見思惑完全斷盡了,都已經到聖人的地位了,就可以稱聖人了,並且不要再用修學的功夫了,所以叫無學。第叁句、是說十方一切的佛同了菩薩。第一句的十方兩個字,是包括第一第二第叁叁句,所說的二乘同了諸佛菩薩,都在裏頭的。並且雖然只說十方,一定叁世也包括在裏頭的,決不是只有十方沒有叁世的,普賢菩薩的十大願,願願都是盡界量的。【界量、就是法界的量,法界是無量無邊、沒有限製的,那裏有量呢,所說的盡界量,實在就是沒有量可以盡的意思,所以普賢菩薩的大願,是十方重重無盡的世界,叁世重重無盡的時劫,都完全包括盡的。】所以不能夠單單說、在一世上的一切諸衆生應該說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所有在六道輪回裏頭的一切諸衆生,所有十方叁世一切的衆生,有學無學的二乘,一切諸佛菩薩,各有各的功德。雖然菩薩所修的功德,不及佛所修的功德大,二乘所修的功德,不及菩薩所修的功德大,衆生所修的功德,不及二乘所修的功德大,那怕衆生所修的,是極小極小的人天福報功德,我也沒有不向他們深心切意的隨喜的。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輪。
【解】世間燈,是譬喻佛的。因爲燈照了黑暗的地方,黑暗就會變成明亮,這是譬喻佛把佛法來教化衆生,可以照破衆生心裏頭的種種黑暗,【心裏頭的種種黑暗,就是種種迷惑煩惱,不明白正當的道理,一切違背佛法的事情,都包括在裏頭的。】變成明白覺悟,所以稱世間燈。
【釋】這一段、是贊頌第六大願請轉*輪的。第一句、十方所有四個字,是把十方世界的佛,都包括在裏頭的。第二句、是說現在剛剛修成的佛。第叁第四兩句、是說我向十方世界早先已經修成的佛,同了最近修成的佛,都懇切的勸,至誠的請,求一切諸佛,到各處去說無上高妙的佛法。有人問,爲什麼不普遍勸請叁世諸佛、一同轉*輪,【轉*輪、就是說無上高妙的佛法。】單單只勸現在剛剛修成的佛呢,要曉得十方重重無盡的微塵世界裏頭,一念一念都有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微塵數的佛,出現在世界上,倘然不是像普賢菩薩那樣的用廣大勝解心去請,怎麼能夠一切佛都勸請到,沒有漏去呢。早先成道的佛,普賢菩薩大概都已經勸請過的了,所以現在又勸請剛纔成道的佛。並且剛纔成道的佛,尚且都勸請,那末從前成道的佛,更加一定都勸請的了,不必說得了。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解】涅槃兩個字的解釋,多得很的,有的說就是不生不滅,有的說就是滅度,【滅、是說滅見思、無明、塵沙叁種惑。度、是說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叁種惑、兩種生死。在佛法大意裏頭、都有詳細解釋的。因爲同了這一句偈,沒有什麼大關系,所以不解釋了。】有的說就是圓寂。【這是依照了六祖壇經裏頭、六祖所說的圓明常寂照的意思。這一句、圓明常寂照,是說心性本來是圓滿光明,真常不變的,雖然是寂然不動,卻能夠遍照一切…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黃智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