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海,是一個小千世界。】都化成像微塵那樣的細小,【譬如拿一撮泥土,磨成像微塵那樣的細粉,已經沒有方法來數,也沒有數目來記的了,何況拿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來磨成像微塵那樣的細小呢。】這個數目的多,那裏還有方法來計算呢。何況還要拿這樣多的數目,來比劫數的長久,【劫、有大劫中劫小劫叁種分別,一個小劫,是人的壽命,從最短只有十歲的時候算起,每過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就每過一百年,減一歲,仍舊減到十歲,像這樣的加一回,減一回,總共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算一個中劫,就是叁萬叁千六百萬年,四個中劫,成功一個大劫,就是十叁萬四千四百萬年。○這裏的劫數,同了前邊的叁千大千世界,兩種的詳細情形,在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裏頭,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一句經文,同了于今十劫一句經文底下,都有詳細批注的。】這種說法、我們凡夫那裏能夠推想得到呢。何況還要在這樣長久到無窮無盡的時期裏頭,天天接續不斷的演說呢。照這樣長久的時期,演講佛的功德,還是演講不完哩。所以現在聽法的大衆,倘然要修成功佛這樣的超勝奇妙的功德,應該要像我所修的十種廣大的行願,從性德上發出這樣的十個大願,【性德、是心性裏頭本來有的好處,照文理說,就用一個德字,若是照俗語講起來,就是好處,下邊的修德,就是修的功德。】又依照了所發的大願,養成了深切的修德,那末這種超勝奇妙的大功德,自然可以成功了。
何等爲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解】這一段,是普賢菩薩接續上邊所說的十種行願,先把一種一種的行願,都說出來了,像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到後邊再詳細的講明白。
【釋】普賢菩薩上邊只說了十種廣大行願,並沒有說明白是那十種,當時聽法的人,一定都是急急要曉得的,所以普賢菩薩又接續上去說道,我上邊說的十種廣大行願,是那十種呢,普賢菩薩就自問自答的把十種廣大行願,一種一種的名目,都說出來了。【這十種行願的詳細解釋,到了下邊,普賢菩薩一種一種回答善財問的時候,就要詳詳細細講明白的。】
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
【解】白字、本來就是白話,這裏是問的意思,但是這個白字,是對上說的,就是對了比我高的人說的。言字、就是說的意思,也可以當做說話的意思。大聖、是稱普賢菩薩,是極恭敬的稱呼。雲何、是怎樣說法的意思。乃至、是簡便的說法,用乃至兩個字,就可以把二者稱贊如來起,一直到九者恒順衆生八句,一齊包括在裏頭,省得再把一種一種的完全提出來了。
【釋】善財聽了普賢菩薩把十種大願,一種一種的都說出來了,就要明白十種大願的意思,同了修行的方法,所以先稱了普賢菩薩一聲大聖,就接上去問道。怎麼樣叫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衆生,普皆回向。善財在華嚴會上,是當機的聽法人,那裏會有不明白這十種大願的道理呢。善財的所以問普賢菩薩,那是恐怕法會裏頭,許多聽佛說法的大衆,不免有根機愚鈍的人,不能夠完全明白,所以特地這樣的問一遍。普賢菩薩就可以趁他問的機會,詳詳細細的解說清楚,使得法會裏頭的聽衆,【聽衆、是聽佛說法的大衆人,簡單說起來,就只說聽衆兩個字了。】不要說利根的人了,就是鈍根的人,也都會明白了。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解】告字、本來是告訴的意思,但是用在這裏,是教的意思,是教善財知道什麼是十大願。禮字、是對了佛行的種種恭敬的儀式,【儀式、是行各種禮的樣子。】也可以說種種恭敬的禮節。端端正正把一切妄想雜念,【妄想、就是虛假的念頭。雜念、是種種雜亂的念頭。】完全收藏起來,沒有一些些怠慢的意思,昏沈的樣子。諸字、本來是許多的意思,但是這裏的一個諸字,不是尋常說的許多了,是多到不可以說的了,看了下邊,就會明白的。
【釋】普賢菩薩因爲上邊問的是善財,所以先叫一聲善財,再把一種一種的大願教他。但是開口問的,雖然只有善財一個人,不過在法會裏頭聽法的許多大衆,那一個不要問,那一個不要聽普賢菩薩的詳細演講呢,在普賢菩薩的心裏頭,也決不是只教善財一個人的,一定要教法會裏頭所有聽法的大衆的,所以又叫一聲善男子。這一聲善男子,就不是單單指善財的,是所有法會裏頭無窮無盡的聽衆,都包括在裏頭的。普賢菩薩叫了一聲,就接上去說道,我所說的禮敬諸佛的禮字,是敬佛的禮貌,敬佛有叁種敬法,像合掌、低頭、曲躬、【躬、是身體,曲躬、就像現在通行的鞠躬禮。】俯伏、【是把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反掌、【是把兩手翻轉,手心向上。】頂禮、【是把頭面著地。】接足、【是把兩手放在自己頭的兩面。手心向上,像接佛的兩足的樣子。】像這樣的種種禮貌,都是從身體上做出來的,所以叫身業。【在佛法裏頭,凡是做的事情,都叫業,善事就叫善業,惡事就叫惡業。】敬、是在禮佛的時候,只有一片至誠懇切清淨的心,沒有一些些胡思亂想散亂昏沈的心、夾在裏頭,這是完全從意思裏頭發出來的,所以叫意業。一面行禮,一面專心誠意的念佛,就是口業。這身口意叁種業,一定要完全做到了,纔可以稱做禮敬。倘然只有行禮的形式,沒有恭敬的誠意,或是並不念佛,那就只有身業,沒有口業意業了。或是雖然有身業口業,但是心不清淨,胡思亂想,那就沒有意業了。叁業沒有齊全,不能夠稱做禮敬,要切切實實做到禮敬,一定要照下邊所說的種種禮敬的方法,纔可以得到禮敬的利益。還要曉得說到禮敬諸佛,那就不是只禮敬一尊佛,二尊佛,叁四五尊佛的話了,一定要禮敬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佛了。究竟禮敬怎樣多的佛,下邊就會說明白的。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解】界字、是界限的意思。法字、在佛經裏頭、不論什麼東西、什麼事情、什麼境界、只要有名目可以叫得出,就都可以稱法的。所以不論什麼界,都可以稱法界的。並且一種法,可以稱一法界,赅括萬有,【赅括就是包括的意思,萬有、是不論什麼無窮無盡的法,都包括在裏頭。】也仍舊可以稱一法界的。十方、是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角,同了上方下方,是就橫裏說的。叁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是就直裏說的。世尊、是佛十種德號裏頭的一種,就是世界上大家都尊敬的意思。
【釋】佛剎的大,前邊已經詳細說過,真是大得唬人的。現在說的佛剎,不是一個佛剎,也不是一方的佛剎,竟然是盡法界盡虛空界所有的佛剎。還不是盡一方的法界,一方的虛空界,竟然是盡十方的法界,十方的虛空界。並且還不是盡一世裏頭所有的法界,一世裏頭所有的虛空界,還是要盡叁世裏頭所有的法界,叁世裏頭所有的虛空界。要曉得法界、虛空界、過去世、未來世、那裏會有窮盡,照沒有窮盡講起來,那就這樣的廣大,這樣的長久,已經不是我們凡夫的心量,所能夠推想得到的了。何況還要把所有盡十方的法界,盡十方的虛空界所有的佛剎,還要盡叁世的十方法界的佛剎,盡叁世的十方虛空界佛剎,像這樣多的佛剎,那裏是我們凡夫所想得到的呢。還不算數,還要把這樣多的佛剎,化到像微塵那樣的小,佛的數目,竟然有這樣的多,像這樣多的佛,倘然不是佛菩薩說的,我也決不會相信的,那裏曉得普賢菩薩所禮敬的佛,竟然有這樣的多,這種功德,那還了得麼。大家要曉得,普賢菩薩一個身體,用什麼方法,能夠禮敬到這樣多的佛,下邊就會講明白的。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解】深心、是心思用得很深切的,不是只在浮面的意思。解字、要圈去聲,讀做夜字音,是明白了解的意思。
【釋】衆生都是迷妄不覺悟的,所以佛雖然那樣的多,還是佛是佛,衆生是衆生,大家隔絕的。衆生不能夠見到佛的。我依靠了普賢行願的法力的緣故,【這個普賢兩個字,是普賢菩薩自己稱自己,實在是說行願的力量。加上普賢兩個字的德號,大約在那個時候,這普賢行願四個字,已經成功了一個修行的名詞了。】能夠深切相信了解,所以能夠明明了了,所有一切無窮無盡的佛,都像在我眼面前,看見得清清楚楚。
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解】悉字、是完全的意思。
【釋】普賢菩薩在無窮無盡、沒有數目可以計算的佛面前,身拜佛、口念佛、意想佛、都是用一片恭敬至誠的心,沒有一絲一毫的妄念夾雜在裏頭,所以叫完全拿清淨的身口意叁業,來常常修禮敬諸佛的功德。說到常修,是時時刻刻修的,沒有間斷的時候的。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解】所字、是地方的意思。佛所、就是佛所住的地方,也可以說就是佛的面前。
【釋】一尊一尊佛的面前,都現出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不可說不可說,是一個極大極大的數目名稱。】化成極細的粉、那麼多的普賢菩薩的身相。【身相、就是身體的形相。】一尊一尊普賢菩薩的身相,都去周遍禮敬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化成極細的粉、那麼多的佛。前邊是說普賢一尊菩薩身體的前,現出無窮無盡的佛來,現在又說無窮無盡佛的前,現出無窮無盡的普賢菩薩的身相來。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
【解】這裏只用一個禮字,是把一個敬字包括在禮字裏頭了。
【釋】這兩句、是反說的。實在是說虛空的界限,是沒有窮盡的,我的禮敬,也是沒有窮盡的。現在反轉來說,虛空的世界,如果有窮盡的,我的禮敬,也就可以窮盡了。【所說的禮敬窮…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黃智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