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水晶,很透明,很堅固的。
【釋】如是兩個字,是指上邊所說是舍棄身體、性命、頭目、手足、種種極難極苦的修行法。爲的是什麼呢,就爲了要圓滿種種波羅蜜,可以證到菩薩的種種智慧的地位。還要能夠,成就佛所傳揚的無窮無盡、最高最妙的佛道,同了佛滅度後分散舍利的功德。【分散舍利給修行人,使得他們可以永遠供養,也是一種大功德,所以也要希望能夠圓滿這種功德的。】要曉得舍利是一種寶貝,很不容易得到的,一定要修戒定慧叁種善業的功夫深了,【戒、是修行人應該守的各種戒律,能夠修戒,可以自己禁止自己,不犯身口意所造的惡業。能夠修定,可以心念清淨,不發生種種的亂念妄想。慧、是智慧,能夠修慧,可以明白真理,斷絕迷惑。】纔能夠熏成功這種舍利。本師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弟子阿難等把佛的身體、用火焚化了,就發現許多許多、明亮堅硬的五色珠,這種珠,就叫舍利。佛的許多弟子,大家就造成了一座塔,藏放佛的舍利,永遠供養。也有把這種舍利,分散到各處寺院,或是法會裏頭去供養,都是功德很大的。佛因爲已經涅槃了,世界上的衆生,都見不到佛了,所以特地把佛自己身骨裏頭的舍利,留在世界上,使得信佛的人,見了佛的舍利,就像見到佛一樣,供養佛的舍利,就像供養佛一樣。在佛教裏頭,有一種規則,凡是出家的人,或是雖然沒有出家,但是修行已經很有功夫的人,只要自己願意,死後也可以把全個身體,用火來焚化的,並且也會有舍利發現的,不過沒有像佛的舍利,那樣的又多、又大、又光明、又堅硬罷了。所有像上邊所說的種種功德,修了就種了善根,將來漸漸的善根長大起來,就都可以有成佛的一日,所以我都應該要隨喜的。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解】趣字、同道字一樣的。六趣、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四生、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在下邊第九大願,恒順衆生裏頭有詳細解釋的。】這裏所說的功德,就是前邊所說的種種善根。一塵、就是一粒微塵。
【釋】所有在天上,同了在人世間的衆生,不論善根的大小,當然都有一些善根的,我也都應該要隨喜的。所有六道四生各種各類的苦惱衆生,在這樣大的十方一切世界裏頭,不曉得有多多少少,難道都是沒有善根的麼,一定不會的。不過這些苦惱衆生的善根都是不大的他們的善根盡管不大盡管只有一粒微塵那麼的小我還是盡管要隨喜的,決不因爲他們的善根小,就不隨喜了。
十方叁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解】聲聞、是修四谛的,修成了有四種果,一、須陀洹果,二、斯陀含果,叁、阿那含果,四、阿羅漢果。辟支佛、梵語叫辟支迦羅,翻譯中國文,是獨覺兩個字,也有翻譯做緣覺的,是專門修十二因緣的。【聲聞、四谛,辟支佛、十二因緣,在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裏頭,有詳細解釋的。】有學、是說修道學佛的人,沒有修學圓滿,還應該再要向上修的意思。無學、是說所有應該修學的,都已經修學圓滿了,沒有什麼再應該修學的了。
【釋】十方的廣大,叁世的長久,所有一切的聲聞、辟支佛,有還應該要向上修的、像聲聞的初果到第叁果,同了還沒有證到辟支佛的緣覺,都還應該要向上修學的,所以都稱有學。已經修學圓滿的聲聞第四果阿羅漢,同了已經證到辟支佛的緣覺,都已經修學圓滿了,沒有什麼再可以修學了,所以都稱無學。像這種無學的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已經超出凡夫,進入聖人一路的了,他們從起初修道起,所積的極多極多的功德,我都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解】正等的正字、是沒有邪見的意思。【邪見、是種種不合正當道理的見解。】等字、是沒有偏見的意思。【偏見、也可以叫邊見,是不正的見解,是偏在一邊的見解。】
【釋】前邊說的菩薩所修極難極苦的功行,都是無窮無盡的佛在做菩薩的時候,因爲立定志願,要求得最高最上,沒有一些些邪見偏見的覺悟,【簡單說起來,就是要求得佛的智慧,要求得成佛。】一切菩薩發這樣的大願,那功德的廣大,還可以用數目來計算麼,所以我都要切實隨喜的。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這一段經文,也是同了前邊忏悔業障末後一段,完全一樣的。
複次,善男子,言請轉*輪者,
【解】輪、是車輪,車是裝人,或是裝東西的車,只要車輪轉動了,車上所裝的人,或是裝的東西,就可以從這邊運送到那邊去了。現在所說轉動的車輪,是譬喻佛的說法,佛說法教化衆生,就可以把衆生從這個苦惱的世界,送到那個安樂的世界去,所以叫轉*輪。
【釋】普賢菩薩說完了第五大願隨喜功德,又接上去說第六大願請轉*輪了,普賢菩薩因爲佛的說法,能夠教化衆生,離開這邊不安樂、有生死的世界,送到那邊只有安樂、沒有苦惱、又可以了脫生死的世界去,像人坐在裝人的車上,只要車輪轉動,就會把人從這邊送到那邊去一樣,所以普賢菩薩發這個大願,勸請一切的佛都來說法,救度衆生,使得一切衆生,都能夠生到極樂世界去。要曉得請轉*輪的功德,大到了不得的。法華經上說,大通智勝佛成了佛,有十六位王子,請大通智勝佛說法,度了無量無邊的衆生,十六位王子,就因爲請了大通智勝佛說法度衆生的功德,後來也都成了佛了。本師釋迦牟尼佛同了阿彌陀佛,就是十六位王子裏頭的兩位,發起請轉*輪的人,就有這樣無量無邊的功德,有了這樣大的功德,就會得到那樣的大福果,【福果、是有大福的結果。】在佛經裏頭,這種事情,多得很哩。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解】等正覺的覺字、本來是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悟一切法的智慧。加等正兩個字、是說這種智慧,是沒有邪見、沒有偏見的智慧。等正覺、同了正等正覺一樣的意思,不過省了一個正字罷了。
【釋】法界、是沒有窮盡的,虛空界、也是沒有窮盡的。現在說所有盡法界、盡虛空界,還要盡法界、盡虛空界的十方那樣的廣大,還要經過過去、現在、未來、叁世那樣的長久,把所有一切的佛剎,都化成像極微塵那樣的細粉。在這種每一個極微塵裏頭,又各有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又有像把這些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拿來化成極微塵數的廣大佛剎。在這種極微塵數廣大佛剎的每一個佛剎裏頭,只要在普賢菩薩每動一個念頭的一些些極短的時間,得道成佛的,就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那樣的多。動一個念頭,就有這樣多的佛成佛,那末一個一個念頭接連動起來,又是經過無數劫的長久,那末得道成佛的多,還可以用數目來計算麼。還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同了像海那麼大,像海水那麼多的法會,都圍繞住了一切諸佛。要曉得一切菩薩,一切海會,爲什麼都圍繞了一切諸佛呢,就是爲了要勸請一切諸佛,都來轉*輪,說法勸度衆生的緣故。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
【解】方便兩個字、是把便利利益給人的意思,也可以說是種種又簡單、又容易、的方法。殷勤、是常常不停歇的向佛勸請,一些不偷懶的意思。
【釋】普賢菩薩說像前邊那樣多的菩薩,都勸請佛慈悲轉*輪,我也完全用我的身口意叁業,誠心向佛禮敬,【是意業,】圍繞佛前,長跪求請,【是身業,】口說偈言,稱贊佛的無量功德,【是口業,凡是請佛說法,都是行這樣的禮的。】還要把這種種方便法,來勸請佛。佛就觀察衆生的機,是大的,還是小的,是利的,還是鈍的,衆生是怎樣的機,佛就說怎樣的法,來教化他們,這就叫轉*輪。*輪上加一妙字,是說*輪的力量大,因爲佛所說的法,使得衆生聽了,容易生出信心來,發起願心來,佛轉了*輪,就可以使得衆生成佛,不論什麼世界上,還有比轉*輪更加好的事情麼,所以稱妙*輪。不過勸請、必須殷勤的勸請,不可以懈怠的,要時常勸請,不可以勸請了幾次,就不勸請了,這纔可以說是誠心切心的勸請了。
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輪上加一個正字,是說這種*輪,完全是很正大的,沒有一些偏,更加沒有一些邪的,所以叫正*輪。這一段經文,除了轉*輪一句外,都同了前邊一樣的,所以也不再解釋了。
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
【解】世、是世界。住世、是請求佛常住在勸請人所住的世界上,不要離開這個世界,普賢菩薩本來也是我們娑婆世界上的人,那末普賢菩薩請佛住在世界上,一定就是請佛住在我們的娑婆世界上了。
【釋】普賢菩薩說完了第六大願請轉*輪後,又接上去說第七大願請佛住世了。佛既然成了佛,早就沒有生滅了,那裏還有住世不住世的分別呢,要曉得衆生的心念清淨,就常常可以見到佛,就算佛還住在世界上,沒有涅槃。若是衆生的心念垢穢,【垢穢、就是不潔淨。】就看不見佛,就算佛已經涅槃了,實在佛沒有生相,也沒有滅相的,衆生的機,是怎麼樣的,佛就現怎麼的相罷了。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
【解】示現的示字、是給旁人看的意思。現、是現出來的意思。善知識、是熱心勸人信佛學佛,或是勸人…
《普賢菩薩行願品白話解釋(黃智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