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P13

  ..續本文上一頁門,使你從生死苦惱的此岸,度到解脫的彼岸。波羅蜜有六種,也叫做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華嚴經》中複由智慧波羅蜜開出:方便、願、力和智波羅蜜;總共十波羅蜜。菩薩圓滿了這些波羅蜜的功德,就證入種種菩薩的智地。菩薩分很多不同的等級,簡單的說有:初地、二地、叁地……十地。初地菩薩就能夠化現一百個身體,除了能在此世間講經說法以外,同時還能夠在其他的一百個世界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初地菩薩還有迷惑,還不圓滿;十地菩薩更可分身千百億到處變化出現,甚至于示現成佛來度化衆生。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最後成佛,功德圓滿之後,果報身要結束就入涅槃,焚化後燒出舍利。所謂舍利,就是佛的骨身,有的一粒粒好像珍珠,晶瑩可愛,有的好像花;白色的是骨舍利,赤色的是血肉舍利,黑色的是發舍利,也有雜色的舍利,是骨、血肉、發綜合所成,此是佛生前依戒、定、慧熏修,無量功德所成,世間沒有東西能損壞。佛的舍利有神變,是活的,不是死的,即舍利子不但會生長、變大、變多,而且還會跑動,有人誠心祈求供養,它就跑來;如果沒有誠心供養,它就跑掉。這就是舍利子的神變功德。

  "所有善根,我皆隨喜",當我們聽聞佛從過去修習菩薩道,乃至最後分布舍利的功德時,都要生起贊歎佛不可思議、不得了,如此的贊歎、生歡喜的心,就是隨喜。這裏所指的隨喜,並沒有觀想諸佛都在面前,只是隨著你知道、聽到佛的種種功德時,就生起隨喜的心。

  

  經文: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四生即一、卵生:由母體先生下一個蛋,把蛋加以孵化,然後才有一個新的生命,如:雞、鴨、鵝等;二、胎生:在母體中先已完成了一個新的生命,到了相當時期就從母體中生出來,如:人、豬、馬、牛、羊等;叁、濕生:先從母體中生下卵,而卵在陰濕的地方,到了相當時期以後,借著地下的濕氣以完成新生命,如:蟲、蟻、魚、蝦等;四、化生:不需要這肉體的憑借,而是隨業發生的,如:中陰身、天人、地獄衆生等。在此世間形成的時候,人是從光音天墮落下而化生人間,不從父母生,除此之外,還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化生。

  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即天趣、人趣、阿修羅趣、畜生趣、餓鬼趣和地獄趣。"四生"即上面所講的卵生、胎生、濕生和化生。對于生命的分類,佛法依據六道衆生以四種生的方式來解說。總之,一切種類、所有衆生,只要他們做一點點善法的功德,乃至一微塵那麼小,我都隨喜。世間人很難做到隨喜一微塵那麼小的功德,比如有很多人很討厭烏鴉,甚至打烏鴉,其實烏鴉有它的功德。所有的飛禽長大後,都離開它們的父母,只有烏鴉會養父母,烏鴉這種反哺的美德--在雙親年老時加以奉養,有些人標稱萬物之靈,也自愧不如,所以我們要隨喜烏鴉的功德。

  

  經文:十方叁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現在講小乘的聖人,即聲聞和辟支佛。就是說,, 除了佛以外,那些證果的聖人有兩種類:一種是聽佛講法而證果的,叫做聲聞,即聽聞佛法而覺悟的人;另一種是在沒有佛法的時候,自己修行而證果,叫做辟支佛。任何時候都有辟支佛,即在

  沒有佛法,甚至有佛法的時候都可能有辟支佛。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迦葉尊者本來要成就辟支佛,但是佛出世,他跟佛學習,就成爲聲聞。迦葉尊者跟佛說過一句話:"佛呀,就算您沒有出世,我也能夠自己解脫。"佛說:"是的,沒錯!

  "也因爲這樣,有時候釋迦牟尼佛讓半個座位給迦葉尊者,讓他坐在佛的旁邊,表示尊敬他。在佛的弟子當中,唯有迦葉尊者獲此殊榮。

  聲聞乘證悟初果、二果、叁果的聖人,他們雖然斷除了一些煩惱,但還必須繼續修學聖道,稱爲有學聖人。證悟阿羅漢果的聖人已斷除煩惱和證得涅槃果,在修道上已無可修學,稱爲無學聖人。有學、無學中的"學"是指學解脫的法門,不是指學菩薩的法門。所有初果、二果、叁果、阿羅漢果的聖人的功德,我都隨喜。就是說,有人要去修行,你要隨喜,甚至有人要出家,你也要隨喜。不論一個人出家的因緣怎麼樣,甚至是很不對的,只要他有因緣出家,我們都要隨喜、贊歎。

  

  經文: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在修道的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難行苦行,乃至他們發心要成佛,以及種種其他廣大的功德,我都隨喜。

  

  經文:如是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我的隨喜功德是只要有衆生在的地方……有衆生煩惱的地方,見到值得隨喜的,我都隨喜。

  

  6、請轉*輪

  

  經文:複次,善男子,言請轉*輪者。

  

  普賢十大行願中的第六行願是請轉*輪。根據《妙法蓮華經》的記載,當釋迦牟尼佛剛剛成道的時候,觀察到其所覺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間人是不能理解的,不但不會接受言教,而且很可能生起毀謗,這對衆生太無益,因此佛決定不說法,要馬上進入涅槃。梵天王知道了,從梵天下降人間,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請佛出世說法。然後,佛觀察誰有機緣聽得懂佛所證悟的法,佛認爲佛的一位外道老師應該有機緣,但是他已經去世了。後來佛再觀察,就選擇了與佛一起修苦行的五個侍者,在鹿野苑爲他們說法,這就是佛爲五比丘初轉*輪。

  所謂"*輪"是佛教的專用語,把佛說法度化衆生,稱爲轉*輪。因爲佛在人間的鹿野苑度五比丘時,爲他們講的佛法,重複講了叁遍,就結集成《轉*輪經》。因爲這是佛在人間所講的第一部經,所以就以"*輪"來表示講法。"妙*輪"是指佛講的佛法非常微妙、非常深廣。

  根據經典的記載,佛要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登金剛座之前,在一條河邊丟一個盤,然後發願:"不成正覺,誓不起座。"此盤逆流到河的源頭,一只黑龍王看見了說:"昨天一佛涅槃,今天又一佛出世。"即在人間幾千萬年才有一佛出世,但在龍王看來,只不過是昨天至今天而已。所以說,佛成道時,世間的人都不知道,有神通的天龍八部、鬼神先知道,而最先知道的就是這只黑龍王。佛成道了,爲什麼梵天王會先知道?因爲當修行人有了相當的成就,其心清淨,具足種種功德,就出現種種光明,一般的凡夫肉眼看不到這些光明,但是有很多的天人、鬼神看得到。凡夫往往狗眼看人低,因爲用肉眼來批判人,就失去了其准確性。即是人類無知,以爲他看到的才是對的。不過,佛成道時,如果沒有種種光明普照,天人也沒辦法知道那是佛。一切天人的光明都

  比不上佛的光明,它們就知道佛的功德、智慧非常殊勝,由此證知這就是佛了。如果你們看阿羅漢,基督教的先知、天使以及道教的道士的畫像,他們的頭上都有一個光圈,這是修道人修得好,就有光圈出現,但是這樣的光圈是很普通的,佛放的光明是很特別的。所以佛在這世間成道,先請佛說法的並不是人,而是天人。

  佛不是發願要度盡一切衆生嗎?爲什麼成佛了不說法,要梵天王邀請佛才說法?因爲世間的一般凡夫是難以理解佛法的,所以佛不隨便說法,要選衆生來度化,誰有機緣,能聽得懂,佛才說。如果聽不懂,不能生信,反而毀謗佛,造惡業,那要下地獄的,因此佛不隨便說法。除此之外,世間的種種學問,爲了表示其爲尊貴,也要請了才說的。甚至古代的國王,要請一些有賢有德的人士來幫忙治理國家,也要親自去請的,比如劉備叁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來幫他治國的故事!佛法是世間最尊貴的法寶,更是應該請了才說的。因此,佛成道後,在我們人間不隨便說法,甚至佛在人間度化的時候,也不隨便度化。佛每天都觀察,看看哪些人有機緣才去度化;不像我們自以爲了不起,隨隨便便要去度化某某人!如果佛要對那些修行有成就的大菩薩說法,他們不需要邀請佛,佛只要放光,或使地震動,十方世界的佛菩薩、天龍鬼神都知道,就來集會,等他們都到齊了,佛就開始跟他們說法。所以佛對不同種類的衆生,有不同的說法方式。

  

  經文: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

  

  在十方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世界佛土的微塵裏面,在一一佛刹的微塵中,又可以出現無量無邊的佛刹微塵廣大佛刹;就是非常多,非常多,一個重重無盡的佛刹。

  

  經文: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

  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輪。

  這裏所指的請轉*輪,不單單只是在人間佛住世八十歲時,梵天王下降人間請佛說法而已,還要包括法界、虛空,因爲在佛的境界裏,就是每一個佛刹的微塵裏,佛都能夠變現無量的佛刹,無量的佛刹裏,可以變現無量的佛,這是佛的功德成就。像這樣的一種功德成就,很多大菩薩都有能力知道,也有能力去應這個集會。就是說,像這樣的境界裏,出現個個成等正覺的佛,然後那些菩薩也來應會,在佛成等正覺的境界裏出現,圍繞著佛。

  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並不只是在人間那八十歲的一生,佛稱爲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有無量無邊的世界,佛就在叁千大千世界裏應化出現,度化有緣的衆生,這還只是應化身而已。佛以應化身在凡夫的面前出現,就有千百億化身;在大菩薩的面前,佛是無量無邊的。所謂佛覺悟,並不是帶著一個人間的肉身去覺悟,以大乘佛法來說,佛的覺悟是遍滿一切世間的,即佛覺悟成道的時候,在所有的世界裏,凡是有神通力的菩薩們都知道、都…

《普賢菩薩行願品(廣超法師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