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门,使你从生死苦恼的此岸,度到解脱的彼岸。波罗蜜有六种,也叫做六度,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华严经》中复由智慧波罗蜜开出:方便、愿、力和智波罗蜜;总共十波罗蜜。菩萨圆满了这些波罗蜜的功德,就证入种种菩萨的智地。菩萨分很多不同的等级,简单的说有:初地、二地、三地……十地。初地菩萨就能够化现一百个身体,除了能在此世间讲经说法以外,同时还能够在其他的一百个世界做其他的事情。然而初地菩萨还有迷惑,还不圆满;十地菩萨更可分身千百亿到处变化出现,甚至于示现成佛来度化众生。
"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最后成佛,功德圆满之后,果报身要结束就入涅槃,焚化后烧出舍利。所谓舍利,就是佛的骨身,有的一粒粒好像珍珠,晶莹可爱,有的好像花;白色的是骨舍利,赤色的是血肉舍利,黑色的是发舍利,也有杂色的舍利,是骨、血肉、发综合所成,此是佛生前依戒、定、慧熏修,无量功德所成,世间没有东西能损坏。佛的舍利有神变,是活的,不是死的,即舍利子不但会生长、变大、变多,而且还会跑动,有人诚心祈求供养,它就跑来;如果没有诚心供养,它就跑掉。这就是舍利子的神变功德。
"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当我们听闻佛从过去修习菩萨道,乃至最后分布舍利的功德时,都要生起赞叹佛不可思议、不得了,如此的赞叹、生欢喜的心,就是随喜。这里所指的随喜,并没有观想诸佛都在面前,只是随着你知道、听到佛的种种功德时,就生起随喜的心。
经文: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四生即一、卵生:由母体先生下一个蛋,把蛋加以孵化,然后才有一个新的生命,如:鸡、鸭、鹅等;二、胎生:在母体中先已完成了一个新的生命,到了相当时期就从母体中生出来,如:人、猪、马、牛、羊等;三、湿生:先从母体中生下卵,而卵在阴湿的地方,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借着地下的湿气以完成新生命,如:虫、蚁、鱼、虾等;四、化生:不需要这肉体的凭借,而是随业发生的,如:中阴身、天人、地狱众生等。在此世间形成的时候,人是从光音天堕落下而化生人间,不从父母生,除此之外,还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化生。
乃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即天趣、人趣、阿修罗趣、畜生趣、饿鬼趣和地狱趣。"四生"即上面所讲的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对于生命的分类,佛法依据六道众生以四种生的方式来解说。总之,一切种类、所有众生,只要他们做一点点善法的功德,乃至一微尘那么小,我都随喜。世间人很难做到随喜一微尘那么小的功德,比如有很多人很讨厌乌鸦,甚至打乌鸦,其实乌鸦有它的功德。所有的飞禽长大后,都离开它们的父母,只有乌鸦会养父母,乌鸦这种反哺的美德--在双亲年老时加以奉养,有些人标称万物之灵,也自愧不如,所以我们要随喜乌鸦的功德。
经文: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现在讲小乘的圣人,即声闻和辟支佛。就是说,, 除了佛以外,那些证果的圣人有两种类:一种是听佛讲法而证果的,叫做声闻,即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另一种是在没有佛法的时候,自己修行而证果,叫做辟支佛。任何时候都有辟支佛,即在
没有佛法,甚至有佛法的时候都可能有辟支佛。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迦叶尊者本来要成就辟支佛,但是佛出世,他跟佛学习,就成为声闻。迦叶尊者跟佛说过一句话:"佛呀,就算您没有出世,我也能够自己解脱。"佛说:"是的,没错!
"也因为这样,有时候释迦牟尼佛让半个座位给迦叶尊者,让他坐在佛的旁边,表示尊敬他。在佛的弟子当中,唯有迦叶尊者获此殊荣。
声闻乘证悟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他们虽然断除了一些烦恼,但还必须继续修学圣道,称为有学圣人。证悟阿罗汉果的圣人已断除烦恼和证得涅槃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称为无学圣人。有学、无学中的"学"是指学解脱的法门,不是指学菩萨的法门。所有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的圣人的功德,我都随喜。就是说,有人要去修行,你要随喜,甚至有人要出家,你也要随喜。不论一个人出家的因缘怎么样,甚至是很不对的,只要他有因缘出家,我们都要随喜、赞叹。
经文: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一切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难行苦行,乃至他们发心要成佛,以及种种其他广大的功德,我都随喜。
经文: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的随喜功德是只要有众生在的地方……有众生烦恼的地方,见到值得随喜的,我都随喜。
6、请转*轮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转*轮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六行愿是请转*轮。根据《妙法莲华经》的记载,当释迦牟尼佛刚刚成道的时候,观察到其所觉悟的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人是不能理解的,不但不会接受言教,而且很可能生起毁谤,这对众生太无益,因此佛决定不说法,要马上进入涅槃。梵天王知道了,从梵天下降人间,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请佛出世说法。然后,佛观察谁有机缘听得懂佛所证悟的法,佛认为佛的一位外道老师应该有机缘,但是他已经去世了。后来佛再观察,就选择了与佛一起修苦行的五个侍者,在鹿野苑为他们说法,这就是佛为五比丘初转*轮。
所谓"*轮"是佛教的专用语,把佛说法度化众生,称为转*轮。因为佛在人间的鹿野苑度五比丘时,为他们讲的佛法,重复讲了三遍,就结集成《转*轮经》。因为这是佛在人间所讲的第一部经,所以就以"*轮"来表示讲法。"妙*轮"是指佛讲的佛法非常微妙、非常深广。
根据经典的记载,佛要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树下登金刚座之前,在一条河边丢一个盘,然后发愿:"不成正觉,誓不起座。"此盘逆流到河的源头,一只黑龙王看见了说:"昨天一佛涅槃,今天又一佛出世。"即在人间几千万年才有一佛出世,但在龙王看来,只不过是昨天至今天而已。所以说,佛成道时,世间的人都不知道,有神通的天龙八部、鬼神先知道,而最先知道的就是这只黑龙王。佛成道了,为什么梵天王会先知道?因为当修行人有了相当的成就,其心清净,具足种种功德,就出现种种光明,一般的凡夫肉眼看不到这些光明,但是有很多的天人、鬼神看得到。凡夫往往狗眼看人低,因为用肉眼来批判人,就失去了其准确性。即是人类无知,以为他看到的才是对的。不过,佛成道时,如果没有种种光明普照,天人也没办法知道那是佛。一切天人的光明都
比不上佛的光明,它们就知道佛的功德、智慧非常殊胜,由此证知这就是佛了。如果你们看阿罗汉,基督教的先知、天使以及道教的道士的画像,他们的头上都有一个光圈,这是修道人修得好,就有光圈出现,但是这样的光圈是很普通的,佛放的光明是很特别的。所以佛在这世间成道,先请佛说法的并不是人,而是天人。
佛不是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吗?为什么成佛了不说法,要梵天王邀请佛才说法?因为世间的一般凡夫是难以理解佛法的,所以佛不随便说法,要选众生来度化,谁有机缘,能听得懂,佛才说。如果听不懂,不能生信,反而毁谤佛,造恶业,那要下地狱的,因此佛不随便说法。除此之外,世间的种种学问,为了表示其为尊贵,也要请了才说的。甚至古代的国王,要请一些有贤有德的人士来帮忙治理国家,也要亲自去请的,比如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来帮他治国的故事!佛法是世间最尊贵的法宝,更是应该请了才说的。因此,佛成道后,在我们人间不随便说法,甚至佛在人间度化的时候,也不随便度化。佛每天都观察,看看哪些人有机缘才去度化;不像我们自以为了不起,随随便便要去度化某某人!如果佛要对那些修行有成就的大菩萨说法,他们不需要邀请佛,佛只要放光,或使地震动,十方世界的佛菩萨、天龙鬼神都知道,就来集会,等他们都到齐了,佛就开始跟他们说法。所以佛对不同种类的众生,有不同的说法方式。
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在十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界佛土的微尘里面,在一一佛刹的微尘中,又可以出现无量无边的佛刹微尘广大佛刹;就是非常多,非常多,一个重重无尽的佛刹。
经文: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
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
这里所指的请转*轮,不单单只是在人间佛住世八十岁时,梵天王下降人间请佛说法而已,还要包括法界、虚空,因为在佛的境界里,就是每一个佛刹的微尘里,佛都能够变现无量的佛刹,无量的佛刹里,可以变现无量的佛,这是佛的功德成就。像这样的一种功德成就,很多大菩萨都有能力知道,也有能力去应这个集会。就是说,像这样的境界里,出现个个成等正觉的佛,然后那些菩萨也来应会,在佛成等正觉的境界里出现,围绕着佛。
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并不只是在人间那八十岁的一生,佛称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佛就在三千大千世界里应化出现,度化有缘的众生,这还只是应化身而已。佛以应化身在凡夫的面前出现,就有千百亿化身;在大菩萨的面前,佛是无量无边的。所谓佛觉悟,并不是带着一个人间的肉身去觉悟,以大乘佛法来说,佛的觉悟是遍满一切世间的,即佛觉悟成道的时候,在所有的世界里,凡是有神通力的菩萨们都知道、都…
《普贤菩萨行愿品(广超法师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