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小乘、密乘▪P2

  ..續本文上一頁釋迦牟尼佛,他度化要講這個怎麼解脫生死的法在人間講。那,他講菩薩道法門的時候,什麼時候講呢?根據大乘經典說,佛剛剛成道的時候,開始七天就講.華嚴經.。那,根據南傳經典說,佛呢,剛剛成道的時候,開始七天呢,在菩提樹下入定。 但是,小乘解釋說,佛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那一世修成佛。這是絕對錯誤的。啊,那麼,這個錯誤有好幾點。第一點,就是大小乘呢,佛教都承認釋迦牟尼佛一出世的那一天就走了七步。這走七步呢,佛還說了幾句話。根據北傳記載,它說佛說什麼呢,佛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聽過的舉手。但是呢,在南傳的經典記載呢,佛並不是講這句話。佛講的是什麼呢,佛講「這是我最後的一生」。聽過的舉手。沒幾個啊!就是說在南傳的講法與北傳的講法有點出入。但是,不要緊。現在,我們來研究南傳講的那句話。既然佛說,一出世的那一天,他就說「這是我最後的一生」。根據小乘佛法說,當一個人告訴你,我今生只剩下這一生沒有下一生了。根據小乘說法,這個人是「阿羅漢」。你們知道嗎?初果、二果、叁果不敢講這句話,「阿羅漢」才有把握說這句話,「今生是我最後一生」。那佛一出世的一天就講這句話,就是說呢,我就是「阿羅漢」了。對不對?那麼,這句話就是跟你說,我不用修了。「阿羅漢」是不用修的,知道嗎?所以,小乘說佛是凡夫是錯誤的。根本是錯誤。所以,佛在出世的那一天講完那句話以後,他再也不說了。這句話是很了不起的一句話知道嗎?一個人修行一生都不會講這句話出來。啊,佛講完這句話就不說了。那人呢,沒有眼光,不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在哪裏。所以,依照小乘的說法,佛既然講這句話,佛就告訴你,我就是「阿羅漢」。他一出世就是說,就說明了「阿羅漢」來轉世。如果以「阿羅漢」來說,對不對?你們明白嗎?啊,但是,小乘說「阿羅漢」不能轉世。但,大乘說呢,一個人解脫煩惱了,也可以再繼續來這世間度化衆生。但,小乘說呢,如果你沒有煩惱了,你不可能來。啊,這是大乘小乘不同的看法了。啊,我們再談回。我要講這些是說要大家弄清楚,我們佛教裏面大小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再來,既然釋迦牟尼佛他在這個人間,如果他是凡夫,那他這生修行,他到底修什麼。根據小乘佛法說,佛呢,跟外道修的那些呢都是不能解脫的嘛!過後呢,佛自己去菩提樹下修行。當佛在菩提樹下修行到他覺悟的過程,佛並沒有跟任何人學,那個時候,他是自己證悟的。那麼,佛法說所有的佛都要有一個智慧,就自己證悟自己是佛,沒有老師。啊,佛覺悟那一次的智慧,是不需要老師來教的,叫做無師自通。這個大小乘都同意的。那麼,佛呢,在他在菩提樹下沒有老師自己修就證悟了。那你按照小乘的觀點來看,一個人沒有老師修行會證悟呢,以小乘來說,就是辟支佛或者佛。那麼,他有這個能力,難道是今生他去修來的嗎?他今生花多少時間去修?實際上,他只是在菩提樹下沒有多少天。他苦行六年,菩提樹下呢不到六年;一年都沒有,一個月最多。所有,這說明了呢,佛呢,在菩提樹下並不是在修行。這點呢,大乘有了它的看法。再來,釋迦牟尼佛在還沒有去修,菩提樹下還沒有修之前,他已經完成了進入非想非非想天。聽過嗎?非想非非想天是什麼?是無色界天。你們可能有些聽不懂噢。當一個人有能力進入無色界天,就是說他能夠出離這個欲界了。

  那麼,小乘裏面說,佛呢,成道的最後一刻之前要降魔。魔王是在欲界裏面,你們知道嗎?魔王有貪、有嗔,有嗔心就一定在欲界裏面,不可能在色界,無色界。那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去菩提樹下坐的時候,他已經超出色界、無色界。他都能夠做到了,那欲界算得了什麼。那,但是呢,小乘說,釋迦牟尼佛要降魔。那都不對。那,我們來看大乘怎麼說。大乘佛法說。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天下來的時候,兜率天的天人啊,當時還沒有下來前都是聽他說法的。知道嗎?啊,他是那裏的天主。他下來的時候呢,那裏的天人還來恭送,送他來人間。那麼,他來人間最多八十歲嘛!八十歲在兜率天算起來不到一天。知道嗎?我們人間八十年的時間在兜率天不到一天。這個大小乘都同意的。所以

  呢,你們想想一下。如果你、我們都是兜率天的天人,今天呢,釋迦牟尼佛去人間了。我們的今天啊,他去人間了。那麼人間八十年一晃一過去了,你們、我們都覺得是一天而已對不對?是嗎?啊,所以,在這一天裏面釋迦牟尼佛做什麼我們很清楚。對嗎?哪裏會不知道呢!對嗎?也就是說呢,這些對一些天人來說,很多東西他們都很清楚,佛來人間是怎麼一回事。但是,你從人間的人看回上去呢,佛呢,是什麼?佛呢,兜率天來人間,變成人,啊,又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但是呢,大乘經典說不是。它說呢,是兜率天人恭送佛來人間。阿,那麼,佛在人間入胎,天人清清楚楚。那麼,在大乘經典裏面來說,佛在他母親的胎裏面繼續地跟天人說法。噢,這是大乘的說法了噢。然後呢,佛呢,在出胎的那一天,誰知道啊。只有他母親身邊的人知道,在人間。但是呢,叁千大千世界天人都知道。他們立刻來慶祝了。經典有說噢,你們看過嗎?就是佛出世的那一天,天人都來慶祝。只有人呢,瞎眼什麼也看不到。這說明什麼呢?這天人很清楚,他就是原來那個,叫做「普明菩薩」。就是兜率天下來,這個「普明菩薩」來度化人。所以呢,他們都來慶祝。他們來慶祝的時候,當然佛呢,不是什麼也不懂的小娃娃。他什麼都懂,所以他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說明呢,他不是跟你們人說的。知道嗎?天人來慶祝的時候,他講這句話。

  沒有弘法。但是,根據大乘經典說呢,佛呢,爲菩薩,爲這些天人說法。這就是大小乘經典呢,對佛的看法不一樣。那麼,從這看法的不一樣,我們來看講的法必定也不一樣。那麼,也因爲這樣子噢,當佛涅磐後,在結集經典的時候,那些「阿羅漢」結集的經典裏面,也就很難看到有菩薩道的經典了。爲什麼叻,因爲人間講是專門講人的能力能夠做到的。所以,這就是有差別了。那,當佛在人間度化到一個時候,當一些因緣成熟了,佛就繼續開始講一些大乘經典。那麼,當佛在講大乘經典的時候呢,以後你們看經典你們自己要注意,凡是在講大乘經典的時候,它會有聽法衆。佛講法的時候那記載,他在什麼地方講,來聽的聽衆是什麼。當佛專門爲那些大菩薩講的經典噢,就沒有比丘的。爲什麼呢?因爲不在人間。所以呢,這些經典人間的人聽不到。那,人間的人聽不到,從哪裏傳回來呢?大乘經典說,大乘經典是從天上傳回人間。龍宮也是屬于天神之一,是這類傳回人間。那,因爲這樣子呢,所以呢,那些研究佛學研究曆史的呢,就不同意咯。他說呢,不是人間的我不接受,是你們編出來的。那麼,當是講到這一點噢。那麼,再來看密宗,密乘。密宗呢,是什麼時候傳出來?剛才說這個大乘經典開始是在人間沒有流傳開來的噢,並不是沒有噢,啊,是人間呢很少。那,這個密宗呢,更糟糕咯。密宗它一開始就更你講我就是秘密的咯。秘密就更難傳開來了,知道嗎?那麼,據說呢,密宗在是佛在世的時候傳給一個國王,在家的國王,沒有出家的。那麼,是佛在世的時候傳給一個國王。然後呢,由那邊慢慢一直再傳下去,是這樣傳來的。那,這樣傳來呢,更是沒有源頭,曆史上沒有源頭可以證實了。這些是從曆史上來看噢。然後,我們再來看回在佛法上的見解。在小乘佛法裏面,主要在講什麼呢?講「苦、空、無常、無我」,它告訴你這個世間是苦的噢。爲什麼「苦」呢?因爲「無常」變化,所以不自在,不自在所以「苦」。因爲「苦」、不自在,所以沒有「我」。啊,沒有「我」,沒有自性,就是「空」的。它是這樣形容噢。爲什麼這樣說?爲什麼佛這樣說呢?因爲人間的人啊,執著他們眼前所看的一切是實在的是真實的,執著呢我在生死輪回噢。所以,佛呢跟你講呢這個世間是無常不自在的,是苦的,要你出離。所以呢,整個人間的佛法是教人快點出離這個人身,快點解脫這個人身。如果是以這個世間法來說呢,佛就教你怎麼去保住人身,不要去墮落。就教你持好五戒十善。那,你要解脫呢,他講你要設法趕快擺脫這個人身。所以,在整個小乘佛法裏面,你能夠聽到的就是一種出離,出離這個世間。然後呢,做了你能夠修行證悟涅磐。但是,如果是在大乘經典裏面呢,就不是噢。大乘經典裏面說呢,你不但要出離,你還要回來。還說,你要發什麼心呢?叫做發菩提心。這個發菩提心前面呢它說呢你要發這個大悲心。這個呢看衆生在迷惑,在苦,那你要生起悲心。但是,在小乘裏面呢,它純粹針對自己所處在的環境裏面,這個身心。是什麼環境呢?就是六根的環境。換句話說呢,小乘佛法是針對人類迷惑在六根的環境裏面而開示的佛法。

  那麼,到了那些有道行有修行的菩薩們呢,他不像我們凡夫,人間的人迷惑在六根的環

  境。爲什麼?因爲他們能夠神通變化了。那些菩薩,他有能力知道超過你人類六根所知的境界。他不會執著。你看到一塊金高興的不得了,金在他看算不了什麼,我一變金變成糞便都可以,對不對?這在他的境界裏面是那樣的,所以你們人所貪所喜歡的東西,他不會有的。也就是說呢,對那個菩薩來說呢,不會跟你講「哎呀,這快金呢,你不要執著它啊,不要貪啊!」,沒有那會事,明白嗎?爲什麼呢?因爲他有神通變化,變他可以變的東西啊。他哪裏要你這些東西?所以,對菩薩來講呢,佛沒有教你出離這個六根迷惑的境界。噢,不是這樣子。而,相反跟你講要怎麼去變化應用這個六根。然後呢,怎麼去入這個世間來,度化這些衆生。這是截然不同的模範。所以,我們不要聽一面之詞,就是說專門去聽那些只學小乘佛法的法師說,啊怎樣怎樣怎樣。他們講的,根據大乘來說就是佛…

《大乘、小乘、密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