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聖谛講記 第五卷 集~業海無邊▪P2

  ..續本文上一頁夠轉,除非你拜佛忏悔所造的業的勢力很強,過

  去所造的惡業會先出現,不過,一般人是很難扭轉這種業報的。

  依據佛法說,佛有叁不能,其中之一就是佛不能轉衆生的定業。有很多佛教徒希望通過拜佛忏悔把惡業消除掉,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定業不能轉,一定要受報的話,那修行不是白修了嗎?那也不是。所謂善的業有它應得的果報,惡的業也有它應得的果報,果報是不能相減,也不能相加,它們有個別所應當受的,這是業力因果現象。所以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國王叫做阿阇世王,因爲聽信達多的言,把父王頻娑羅囚進監牢,篡位稱王。後來頻娑羅王病重,在監牢裏死去。阿阇世王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向釋迦牟尼佛誠心忏悔,歸依叁寶,做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依據佛的教導而修行,然而死後還是墮落地獄。雖然如此,但是他有很大的功德力,墮落地獄中還能憶念佛,很快又出離地獄,免掉了很多苦,很快就轉到善道去受報。但是,雖然如此,他的地獄的果報還是要受,這個定業還是要兌現。

  如果你所做的惡業可以通過忏悔法門而忏除的話,這就有一個毛病:如果你殺死我,我要找你報仇,結果你去修行忏悔,企圖把惡業消除掉,那我就不能報仇了啰,這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你的道行修到阿羅漢,如果你有殺業要兌現的時候,你還是要被對方殺死,所以佛有好多阿羅漢弟子是被別人殺死的,其中一位就是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阿羅漢已經解脫生死了,但是還不能擺脫業報,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們不要期望能通過忏悔把業消除掉。因爲忏悔是在你這邊,要尋仇報應的人是對方。

  再跟你們講一個故事: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忏悔法門,叫做《慈悲叁昧水忏》,水忏中的主人翁是悟達國師,他十世做國師,十世之前殺錯一個人,那個人要尋仇,仇家等了悟達國師十世,而悟達國師在十世中都修得很好。到了第十世他當國師時,皇帝賜沈香爲法座,他起了傲慢心,結果修行功德退了,而惡業果報就有機會兌現,仇家就在他的腿上生了一個人面瘡。這是一個很著名的故事。不管你修了多少善業,惡業是不能對消的,其果報還是要來,只是因緣不具足讓它

  兌現罷了。當你的善業力量退了,那惡業的力量就可以出現,所以果報業力並不定,是隨著因緣的力量轉來轉去,但並非消除。勢力強的業報先出現,以前的業報慢出現,就是這樣的差別而已。

  五、以引業與滿業來分:

  01、引業:我們造了某些業,可使今生死後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稱爲引業。比方說,你造了一個業,今生死後要投胎去做豬,你就有做豬的引業。

  02、滿業:我們投生到某一道,必須要有一些業報,使這一生的業報完滿,稱爲滿業。比方說,我投胎做豬,如果福報好,那只豬吃得飽飽,天天睡覺,那麼,那只豬就有一些善業,可以享受吃、喝、玩、樂。那就完滿我這一生,這些就是滿業。

  我們今生來做人,就是因爲過去世造了一些做人的引業,但是每個人又有不同的果報,這就是除了引業以外,還有其他的業,這種種業與引業配合起來,才圓滿我們這個人生,這些業報,稱爲滿業。

  業的分類有很多,我就大約這樣的介紹。

  (叁)業的活動:

  業的活動就是一種因果現象,也就是因果在活動。有些人把業的活動解釋錯誤了,當我們在造業的時候,所造的業的活動已經消除了,當我們在受果報的時候,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人了。另外,你在造業的當時,跟你受果報的行爲是相反的。假設你罵某某人,當你受報的時候,不是你罵他,而是你被他罵。那麼,在這期間是怎麼把果報轉過來?因爲這個業可能等待幾十生、幾千萬年過後才變成果報出現,在它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業到底在哪裏呢?就有人把它解釋成:業可以被收藏起來。這是錯誤的講法。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說業是可以被收藏的。因爲業是因果的現象,其活動方式就是一種因果律的活動。以因果的活動來說,力量很強的時候,其因果活動就比較快出現;力量比較弱的,就會比較慢出現。因此,業出現得快跟慢,佛法把它稱爲重跟輕。就是說,重的業比較快出現,輕的業比較久才出現,它拖延久才出現,是

  因爲它的活動慢了,並非它被收藏起來。

  假設我現在要種蘋果和黃瓜,我把蘋果和黃瓜的種子同時種下去,二叁個月後,黃瓜就有收成了,蘋果要等待幾年後才有收成。蘋果可能幾年後才有收成,並非被收藏起來,它是一直在發展,時間到,蘋果就長出來了。我們千萬不要想象蘋果被收藏了幾年後才出現。

  我們造業就是這樣的情況:在造業的過程中,所造的業的因果活動,會繼續在你的身心世間活動,但是你沒有能力看到它。爲什麼呢?因爲你迷惑眼前所看的東西,眼前看不到的,就以爲它被收藏在哪裏,或者認爲它不存在。對于相信業力的人,看不到那個業出現,不會認爲它不存在,就以爲業被收藏在某某地方。其實業是不可以收的,它一直繼續在活動,只是你現前看不到。對于有神通的人,就能夠觀察到你的業,甚至于你的業在變化,他也能夠知道。所以我們要明白,業是不可以收藏的,它是一種因果現象。

  當業在我們現前--六根境界前出現的時候,這就是業變成果報了。當它還沒有在我們的六根境界之前出現,我們不叫它做果報,只是說這是業力,它繼續在變化,所以業力變化到你的六根境界前出現,稱爲業果。

  我們在造業的時候,也會熏習我們的舊業。比方說,你過去世有一些不好的習慣,今生在造業的時候,也會繼續影響那些不好的習慣,一直加強、加強……雖然說你沒有看到它,但是,最後它會慢慢地兌現出來。比方說,我前世殺人放火,今生我出世在一個好的家庭裏,那我就沒有去殺人放火啰,但是不等于我殺人放火的業就停止了。不是的,那個習慣會表現在我的生活中,它很慢地發展,可能我在玩玩具、遊戲的時候喜歡打打殺殺,或者我經常喜歡跟別人打架,這習慣就表示我過去世殺人放火的業習繼續進行,只是你看到的不是殺人放火,這個業習也並非被收藏起來。又比方說抽煙,假設我在二十歲服兵役的時候染上煙瘾,服完兵役後,我沒抽煙,這並不表示我戒煙了,煙瘾還在,碰到境界我又再抽。煙瘾還在,那習慣性還在,並非把它收藏起來,因緣到它就出現。

  當業的活動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時候,就是業變成果報了,在這個果報當中,我們可以繼續造業。就是說,我們的業並非做完了以後就沒有了,也會繼續做下去。比方說,我喜歡打小動物,我時不時打,一直在增加、影響這方面的業習。

  有很多人對業的活動有誤會,以爲我們身心的業統統都是前世的,這也不一定。我們所有的業都是過去帶到今天,但是,所謂過去是包括過去世跟今生的過去,所以不要以爲前生造了業,今生就注定。不是的,你今生也可以繼續造業,繼續轉變它。因此,業力因果現象是一直在轉變,它可以隨著你的心念轉變而轉變。但是,如果是定業,一般上你是沒能力去轉的。比方說,你已經做了女人,要轉變成男人,那是很難的。

  剛才說我們的業可以從過去世繼續影響到今生,又繼續再加強力量影響到你今天來受報,但是有些業並非前世做的舊業,是你今生新做的。可能你今生才開始學習抽煙,染上了煙瘾,然後你就要得到煙瘾帶來的種種果報。你今生抽煙,前生不一定就會抽煙。你今生隨著種種因緣,就遇上抽煙的因緣,慢慢地加強抽煙的習慣,我們把它稱爲業習。其實業習是心中的業力因果現象,就是習慣。所謂習慣,就是那個因果,那樣重複做,推動著。

  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他認爲生病是前生的業報,就不要去看醫生,這也是錯誤。我們生病,有時是自己今生造成的,有時是過去世的業力因果造成的。如果昨天我淋雨,著涼感冒了,我不能說這感冒是前生帶來的。有一些業是我們今生做完,就今生受;一些業是今生做完,今生不用受,要等待來生,或等到幾生後才受。所以業有所謂過去做,過去受;或者過去做,今生受;或者今生做,今生受;或者今生做,來生受。這些業報都不一定,要看它的勢力強弱的因素來決定。

  因此,有些人誤會,某某人做了很多善業,爲什麼他還這樣多病苦?承受這樣多痛苦的事情呢?這一點我們要弄清楚,有可能他今生受的苦是過去世帶來的,他今生做的善業沒辦法去扭轉過去世所造的惡業,而且這個善業的果報只能在來生受,那他就不能影響了。如果他今生活得很苦,他做了很

  多善業,那麼,他就先受善業的果報,這也有可能發生。就是說,他所造的善業很重,那善的果報就快來,他受苦的果報就延遲了。

  所以業力變化無窮,很多人不明白,以爲有很多壞人在享受榮華富貴,真是不公平。然而我們要知道,壞人享受榮華富貴自有他的業報因果,他壞蛋有他的業使他今生壞蛋,這些業個別都要兌現,我們不能說今生好的人一定會得到快樂的果報,甚至以業力因果的觀點來說,好人也會造惡業,我已經在講《煩惱》的時候解釋過了。

  業不能被儲藏,也不是靜止的,因爲因果本身一直在活動中。因爲我們沒有能力接觸,就以爲業是靜止的,其實不是。假設明天你會有一個果報--某某人將請你吃一些東西,可能是因爲你過去有緣請他吃,今生他請回你。當你明天遇到他時,他就請你吃一碗火腿。並非有一碗火腿收在業裏,等到時間,讓你看到,讓你吃到。不是的。因爲你的身心活動,他的身心活動,一直在變化、變化……最後他請你吃火腿了,千萬不要以爲這個業是停止著,不動的。

  因爲業力因果是一種因果現象,那麼,我們所看到的世間,我們的身心、樣貌--正報,我們生活的地球、國家等--依報,都是業力因果形成的。因此,依照佛教業力因果的說法,甚至于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是我們衆生共同的業所形成的…

《四聖谛講記 第五卷 集~業海無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