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够转,除非你拜佛忏悔所造的业的势力很强,过
去所造的恶业会先出现,不过,一般人是很难扭转这种业报的。
依据佛法说,佛有三不能,其中之一就是佛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有很多佛教徒希望通过拜佛忏悔把恶业消除掉,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定业不能转,一定要受报的话,那修行不是白修了吗?那也不是。所谓善的业有它应得的果报,恶的业也有它应得的果报,果报是不能相减,也不能相加,它们有个别所应当受的,这是业力因果现象。所以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叫做阿阇世王,因为听信达多的言,把父王频娑罗囚进监牢,篡位称王。后来频娑罗王病重,在监牢里死去。阿阇世王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向释迦牟尼佛诚心忏悔,归依三宝,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依据佛的教导而修行,然而死后还是堕落地狱。虽然如此,但是他有很大的功德力,堕落地狱中还能忆念佛,很快又出离地狱,免掉了很多苦,很快就转到善道去受报。但是,虽然如此,他的地狱的果报还是要受,这个定业还是要兑现。
如果你所做的恶业可以通过忏悔法门而忏除的话,这就有一个毛病:如果你杀死我,我要找你报仇,结果你去修行忏悔,企图把恶业消除掉,那我就不能报仇了啰,这是不可能的!甚至于你的道行修到阿罗汉,如果你有杀业要兑现的时候,你还是要被对方杀死,所以佛有好多阿罗汉弟子是被别人杀死的,其中一位就是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阿罗汉已经解脱生死了,但是还不能摆脱业报,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以我们不要期望能通过忏悔把业消除掉。因为忏悔是在你这边,要寻仇报应的人是对方。
再跟你们讲一个故事: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忏悔法门,叫做《慈悲三昧水忏》,水忏中的主人翁是悟达国师,他十世做国师,十世之前杀错一个人,那个人要寻仇,仇家等了悟达国师十世,而悟达国师在十世中都修得很好。到了第十世他当国师时,皇帝赐沉香为法座,他起了傲慢心,结果修行功德退了,而恶业果报就有机会兑现,仇家就在他的腿上生了一个人面疮。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不管你修了多少善业,恶业是不能对消的,其果报还是要来,只是因缘不具足让它
兑现罢了。当你的善业力量退了,那恶业的力量就可以出现,所以果报业力并不定,是随着因缘的力量转来转去,但并非消除。势力强的业报先出现,以前的业报慢出现,就是这样的差别而已。
五、以引业与满业来分:
01、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使今生死后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比方说,你造了一个业,今生死后要投胎去做猪,你就有做猪的引业。
02、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有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为满业。比方说,我投胎做猪,如果福报好,那只猪吃得饱饱,天天睡觉,那么,那只猪就有一些善业,可以享受吃、喝、玩、乐。那就完满我这一生,这些就是满业。
我们今生来做人,就是因为过去世造了一些做人的引业,但是每个人又有不同的果报,这就是除了引业以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
业的分类有很多,我就大约这样的介绍。
(三)业的活动:
业的活动就是一种因果现象,也就是因果在活动。有些人把业的活动解释错误了,当我们在造业的时候,所造的业的活动已经消除了,当我们在受果报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另外,你在造业的当时,跟你受果报的行为是相反的。假设你骂某某人,当你受报的时候,不是你骂他,而是你被他骂。那么,在这期间是怎么把果报转过来?因为这个业可能等待几十生、几千万年过后才变成果报出现,在它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业到底在哪里呢?就有人把它解释成:业可以被收藏起来。这是错误的讲法。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说业是可以被收藏的。因为业是因果的现象,其活动方式就是一种因果律的活动。以因果的活动来说,力量很强的时候,其因果活动就比较快出现;力量比较弱的,就会比较慢出现。因此,业出现得快跟慢,佛法把它称为重跟轻。就是说,重的业比较快出现,轻的业比较久才出现,它拖延久才出现,是
因为它的活动慢了,并非它被收藏起来。
假设我现在要种苹果和黄瓜,我把苹果和黄瓜的种子同时种下去,二三个月后,黄瓜就有收成了,苹果要等待几年后才有收成。苹果可能几年后才有收成,并非被收藏起来,它是一直在发展,时间到,苹果就长出来了。我们千万不要想象苹果被收藏了几年后才出现。
我们造业就是这样的情况:在造业的过程中,所造的业的因果活动,会继续在你的身心世间活动,但是你没有能力看到它。为什么呢?因为你迷惑眼前所看的东西,眼前看不到的,就以为它被收藏在哪里,或者认为它不存在。对于相信业力的人,看不到那个业出现,不会认为它不存在,就以为业被收藏在某某地方。其实业是不可以收的,它一直继续在活动,只是你现前看不到。对于有神通的人,就能够观察到你的业,甚至于你的业在变化,他也能够知道。所以我们要明白,业是不可以收藏的,它是一种因果现象。
当业在我们现前--六根境界前出现的时候,这就是业变成果报了。当它还没有在我们的六根境界之前出现,我们不叫它做果报,只是说这是业力,它继续在变化,所以业力变化到你的六根境界前出现,称为业果。
我们在造业的时候,也会熏习我们的旧业。比方说,你过去世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今生在造业的时候,也会继续影响那些不好的习惯,一直加强、加强……虽然说你没有看到它,但是,最后它会慢慢地兑现出来。比方说,我前世杀人放火,今生我出世在一个好的家庭里,那我就没有去杀人放火啰,但是不等于我杀人放火的业就停止了。不是的,那个习惯会表现在我的生活中,它很慢地发展,可能我在玩玩具、游戏的时候喜欢打打杀杀,或者我经常喜欢跟别人打架,这习惯就表示我过去世杀人放火的业习继续进行,只是你看到的不是杀人放火,这个业习也并非被收藏起来。又比方说抽烟,假设我在二十岁服兵役的时候染上烟瘾,服完兵役后,我没抽烟,这并不表示我戒烟了,烟瘾还在,碰到境界我又再抽。烟瘾还在,那习惯性还在,并非把它收藏起来,因缘到它就出现。
当业的活动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时候,就是业变成果报了,在这个果报当中,我们可以继续造业。就是说,我们的业并非做完了以后就没有了,也会继续做下去。比方说,我喜欢打小动物,我时不时打,一直在增加、影响这方面的业习。
有很多人对业的活动有误会,以为我们身心的业统统都是前世的,这也不一定。我们所有的业都是过去带到今天,但是,所谓过去是包括过去世跟今生的过去,所以不要以为前生造了业,今生就注定。不是的,你今生也可以继续造业,继续转变它。因此,业力因果现象是一直在转变,它可以随着你的心念转变而转变。但是,如果是定业,一般上你是没能力去转的。比方说,你已经做了女人,要转变成男人,那是很难的。
刚才说我们的业可以从过去世继续影响到今生,又继续再加强力量影响到你今天来受报,但是有些业并非前世做的旧业,是你今生新做的。可能你今生才开始学习抽烟,染上了烟瘾,然后你就要得到烟瘾带来的种种果报。你今生抽烟,前生不一定就会抽烟。你今生随着种种因缘,就遇上抽烟的因缘,慢慢地加强抽烟的习惯,我们把它称为业习。其实业习是心中的业力因果现象,就是习惯。所谓习惯,就是那个因果,那样重复做,推动着。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他认为生病是前生的业报,就不要去看医生,这也是错误。我们生病,有时是自己今生造成的,有时是过去世的业力因果造成的。如果昨天我淋雨,着凉感冒了,我不能说这感冒是前生带来的。有一些业是我们今生做完,就今生受;一些业是今生做完,今生不用受,要等待来生,或等到几生后才受。所以业有所谓过去做,过去受;或者过去做,今生受;或者今生做,今生受;或者今生做,来生受。这些业报都不一定,要看它的势力强弱的因素来决定。
因此,有些人误会,某某人做了很多善业,为什么他还这样多病苦?承受这样多痛苦的事情呢?这一点我们要弄清楚,有可能他今生受的苦是过去世带来的,他今生做的善业没办法去扭转过去世所造的恶业,而且这个善业的果报只能在来生受,那他就不能影响了。如果他今生活得很苦,他做了很
多善业,那么,他就先受善业的果报,这也有可能发生。就是说,他所造的善业很重,那善的果报就快来,他受苦的果报就延迟了。
所以业力变化无穷,很多人不明白,以为有很多坏人在享受荣华富贵,真是不公平。然而我们要知道,坏人享受荣华富贵自有他的业报因果,他坏蛋有他的业使他今生坏蛋,这些业个别都要兑现,我们不能说今生好的人一定会得到快乐的果报,甚至以业力因果的观点来说,好人也会造恶业,我已经在讲《烦恼》的时候解释过了。
业不能被储藏,也不是静止的,因为因果本身一直在活动中。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接触,就以为业是静止的,其实不是。假设明天你会有一个果报--某某人将请你吃一些东西,可能是因为你过去有缘请他吃,今生他请回你。当你明天遇到他时,他就请你吃一碗火腿。并非有一碗火腿收在业里,等到时间,让你看到,让你吃到。不是的。因为你的身心活动,他的身心活动,一直在变化、变化……最后他请你吃火腿了,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业是停止着,不动的。
因为业力因果是一种因果现象,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世间,我们的身心、样貌--正报,我们生活的地球、国家等--依报,都是业力因果形成的。因此,依照佛教业力因果的说法,甚至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也是我们众生共同的业所形成的…
《四圣谛讲记 第五卷 集~业海无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