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P11

  ..續本文上一頁懂嗎?我舉個例子,比方說:一個baby(小孩)出生了,一個小孩子出生了,從母胎出來了,那叫已生。他已經生出來了,便他不能再生,他不能再有那個生的動作給你看到。了,聽懂嗎?已經生了,就不可以再有生的行爲出來了。所以,已生的不再有生相了,那未生的呢?未生的又哪裏有生呢?我現在跟你講有某某人叫xyz,他還沒有生,可以嗎?不可以。所以,已經生的,不能再有生的相貌起來,還沒有生的,也不可以有生的相貌起來。那麼,在這裏,龍樹菩薩沒有舉第叁個——當生,他在《中觀論》裏面他有,第叁個也舉出來。了;第叁個就是當時生的時候。這裏他沒有舉,這裏他只舉已生、未生。

  我們再繼續看完,“若已生未生,彼自性無生”,那麼,那樣呢,“彼自性無生,生名雲何得?”就是說,如果我認爲有無生,這是什麼呢?是有無見哦。在就是說,我們佛法裏說阿羅漢證悟到無生,我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我們在有無見裏面說這句話,其實,你認爲有無生這回事,你就已經落入有生無生裏面了!這是我在強調,讓大家認識一下!“若自性無生”,這裏呢,他不是的,他說“生”這件事情不可能發生的!並不是指有生無生的生哦。“生

  名雲何得?”“生”這個概念是你怎麼來的?他的是意思是說。因爲你有“生”這個概念,你才有“有生”跟“無生”。在生的當時,你說我在生的當時,有這個生的概念嗎?那麼龍樹菩薩說呢,如果在生的當時前面也不存在,生的後面也不存在,那這個中間怎麼會有呢?聽懂嗎?我在白板上畫條線,——這是線的開頭,線的尾巴,線的中間;如果線的開頭和尾巴都不能成立,中間怎麼可以成立?假如果開頭和尾巴都沒有的話,中間就是全部喽!對不對?那中間是全部,中間也包括未生、已生,統統包括在裏面。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要找一個法的中間,你不理開頭和尾巴,你就看到法的全部了,過去、未來統統看完,他才算數!聽懂嗎?好象你要看廣超法師是怎麼樣的,你只取中間這一生來看,你就是要把前面切斷,後面切斷了。明白嗎?你就這樣來找我了,對嗎不對?如果那樣是不能成立的!因爲頭不管,尾不管,竟然有中間?很矛盾嘛,對不對?如果是這樣的話,中間也包括頭和尾了!也就是你看我這個廣超法師,你不能只看現在了,從過去久遠等到以後永遠,你要看到完才算數。不然,不可以叫做中間,聽懂嗎?因此也是這樣子,生之前,生之後,生的中間,頭尾不管,中間便不能成立。意思呢,他就這樣來破。所以他說已生、未生都沒有生的話,你又從哪裏得來“生”——生的當時這個概念?當時,生的當時,這個概念從哪裏來?他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我說後面寫:“俗谛是緣生名緣生,勝義谛是離緣生。”意思是說,佛在我們世間用語言講的佛法,都稱爲世俗谛。是世間人的語言思辯能夠了解的道理。在這個道理裏邊,佛跟我們講:這個緣生,它的名稱叫緣生。不但名稱叫緣生,而且在我們的整個身心的變化,我們的執著裏面産生因果,也的確給我們你感受到是一種緣生的現象。但是,在勝義谛是沒有那回事情的哦。

  在這裏,今晚所講的裏面,有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關于這個——一個法的決定安立。在龍樹菩薩講這個《中論》的時候,他說:所謂的安立,就叫做““假名安立””。第就在14頌也說那邊,“從緣所安立”嘛。一切法的出現,都是我們用因緣來去安立它。那麼,這是佛在世間爲我們人而講的。那麼,這樣的這種安立呢,它本身在《中論》裏面把它稱爲什麼?稱爲“假名”。如果你有學過唯識學,唯識學,講世間法的“假”,它分爲兩種類:一種叫有體假;一種叫無體假。所謂的有體假,就是有實在的因果在那邊變化,但是這個實在的因果變化裏面,它本身不是一個實在的法的出現,所以,那個法叫有因緣爲體的假。另外,一種叫無體假,是說也是唯識說的,凡事呢,本來沒有那回事,我們人爲的另外給它安立名稱,而說它有的,叫無體假。好象我這個五蘊和合的身心而作用的這個人,是個有體因緣假合的,在唯識說,這樣的因緣假合叫做有體假。那麼,我這個廣超,這個出家人,這個廣超哦,他說是個名字罷了,這是無體假。又好象桌子,桌子本身是真的有體,是真的有桌子的因緣和合叫有體假,但是,桌子也可以把它叫以後用來當筷子用,桌子、筷子就是無體假。但是,那個筷子裏面,那些桌子本身是真的有體,有因緣聚合的有體假。這兩種假呢,中觀都不這樣認爲那麼說。中觀說,一切都是假名有,只是因爲在因緣裏面,我們安立名稱,然後才有那個法可以讓我們你知道、得到,一切法皆如此。那麼,在這因緣假名的當時,那個法的本身,就是因緣的本身在作用。因此有體假和無體假而那兩個在中觀裏面,這件事情,中觀說是同一件事情。就是說,你假名的那回事裏面,它本身就是一段因緣了,並不是你假名裏面有假名以外的東西。假名有因緣那件事情,唯識是分開來的,中觀沒有,知道嗎?它他們是不一樣的。要知那麼因緣,佛講這些因緣現象,就是爲我們衆生安立

  的。佛說法是依各種不同的衆生而說的;佛法的真理,也是因爲人的需要而說的。一個覺悟的人呢,不需要用真理了!真理根本不真!真理,是依需要那種方式的人思慮而建立的!

  今晚的有什麼問題嗎?沒有問題嗎?初學中觀的人,有些人聽了一頭霧水烏虛哦,有些人聽了樣樣都不是,不懂,怎麼辦哦?有些人會這樣子。但是,這些都是正常的。你們聽了上回講的,和這回講的聽了,還認爲生死是實在嗎?涅槃是實在嗎?涅槃是本來有嗎?還是後來才有?有沒有人有這種念頭?有就錯了!

  有問題嗎?

  問:雲何前已生,彼後複轉別?

  答:前指前際,是前面的因;後指後際,是後來的果。就是前面的因。意思是說:這個因,已經生出來了,後面來又怎麼轉變成果了?也就是說的意思,前因果。前際,是前面後的因;後際,是後來的果。前面的已經生了,那個因已經出來了,知道嗎?彼後複轉別,就是前面的因已經出來了,後來又轉變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說它已經是因了,它就不能轉變了。爲什麼?你知道嗎?因爲你所指的那個因,它一直都在轉變中,你什麼時候定下來說它出來了?聽懂我說什麼嗎?就是說,你說前面的因已經生出來了,因在那邊了,它什麼時候算數(才是真正的因)?聽懂它的整個關鍵嗎?意思是說,爲什麼前面那個因已經是變成寬個果的是因了了?我這邊寫:“爲何前際(即及因)已經變爲果的因。”前際,是那個時間;因,是當時的那個法,已經變成某個果的因了之後,後來它還要轉變。這個前際,因的時間,後來還會隨著因緣的轉變成別的東西,聽懂嗎?那如果它還會轉變,那個因呢,就還沒有穩定下來,知道嗎?

  明白我的意思嗎?好象我們人買東西,好象買房子,下訂錢,定下來了,你不能改了。同樣,因那麼,他已生,已經生出來了,它不能再生,即了,知道嗎?“因”出現了之後,它不能再出現!不能再繼續生下去。,知道嗎?比方說“豆芽跟綠豆”,我們很自然地說:綠豆是因,豆芽是果,這是一段因果。那龍樹菩薩就說:如果綠豆是因,它就不能轉變了。而我們感覺裏面,的確綠豆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知道嗎?對不對?但是,如果那綠豆還要轉變的話,它還沒有穩定下來嘛。你看,那綠豆放下水,它慢慢膨脹了,對不對?它就在轉變了,它不是本來的了,而是增加水在裏面了,對不對?那樣它就在轉變!那如果這個綠豆是豆芽的因,它就不能轉變,一轉變就不是原來的綠豆了。聽懂嗎?也就是說,因爲這裏面是我們思想上矛盾,就不知道語言上矛盾。我們沒有發現,我們說綠豆變成豆芽,那麼,綠豆是因,但綠豆什麼時候算數(開始)?它才能夠叫做豆芽的因?那麼,你任舉一個時候,它都不能成立!因爲它還沒有生出來。那因還沒有出來,什麼時候算數?你說!?明白我這個例子嗎?如果你要說綠豆是豆芽的因,我就問你:那個綠豆從什麼時候算起,它是綠豆的因?從它埋到沙土嗎?從它買到你家裏嗎?從它放下水之前嗎?放下水之後嗎?什麼時候算起數?它一直都在轉變,這裏它的意思是這樣的。這是我們時間因果的概念,哦。裏面有矛盾我們不知道?哦。

  問:……?

  答:以無爲法的定義,就是不是因緣造作的法,叫無爲法。這那無爲法,也是佛的方便說,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們衆生不知道。佛跟我們你說:有所謂的有爲法、無爲法,是要爲了讓我們佛呢,讓你擺脫這個有爲法,要你證悟無爲法。那跟你講這個無爲法,當我們在認識無爲法這個名詞的時候,我們

  就去找它的範圍,找它到底有多大,它是什麼樣子……然後,你就去規範它,這個以現代人來說,就是語言的一個內涵,一個名詞包涵的範圍,那如果你就名詞所包涵的範圍,你就會發現矛盾來了!怎麼講矛盾呢?無爲法如果不受因緣所左右的話,以佛法說,它叫“常在”。知道嗎?爲什麼?因爲沒有人能夠影響它了。因爲凡是被影響,就是有因緣在作用了,既然沒有東西能夠影響它,它一直都在。既然一直都在,那爲什麼要等你證悟才知道?這個矛盾,就知道嗎?這是我們在語言上的矛盾。所以,你剛才說“無爲法是怎樣的呢?是不是永遠存在?”那麼,真正在這個佛法上說,如果你要講無爲法,我你就要跟你他說:不是因緣嘛!既然不屬于因緣!那爲什麼你要跟因緣建立關系呢?就是說,離開了因緣,無爲法你怎麼去成立?所以,當一個人他證悟的時候,有爲、無爲也是一樣不可得的!一切法都是依因緣裏面的取相像。那麼,有爲法、無爲法都是如此!

  問:……?

  答:當時印度人的思想裏面是不是有他這樣的邏輯?哦,不是。並不是當時印度人的邏輯,而是在我們佛法裏面本來就有各種說法。其中一個就是所謂的方便說和究竟說。所…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