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候,你不懂是什么,当我把的k写出来的时候,你说我这个是“monk”,是指出家人。什么叫因呢?monk这个字的发展过程,我的意思是说,当我写m时,它已经在发展monk了,知道吗?当我这个m一写下去的时候,就是前际的因,但是,龙树菩萨说:这个前际的因,如果它固定下来了,它就不应该再改变了,知道吗?它就保留在m了,不应该有k出来,意思是这样,明白吗?听懂他那句话吗?所以他说:“云何前已生,”就是前面的因建立那个果的因出现了,你呢,为什么说它还要转变?他就说这样子哦。“故前后边际,”开始,是前面的边;结束,是后面的边,就是结束。所以,开始的那个边就是因,但它都不能保持它的自性。结束,即果,跟果也是如此哦。所以,龙树菩萨说:“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就是如是世间所见的幻事,不实在。他在这里主要的意思是:如果你认为有实在的因变成果的话,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比
如知道吗?确实呀!你看:“o”写下去还没有确定实,“n”写下去还没有确定实,“k”写下去,你说:“哦,“monk”出来了!”之后呢,你说:“m”是“monk”的开头了。“k”是“monk”的结束了。这那样呢,就是法的生灭了。因为你执著于法的生灭的一个形象。所以然后呢,“monk”写出来后了,你才说“m”是开头——前际;“k”是结束——后际。当你知道这样的话,当我再重复写一次,我的“m”写下去,你会知道那是“monk”的开头了。我的“k”写完,你会知道:m,o,n,k,统统确立了!你才可以说那个果。这知道吗?听懂我说什么吗?里面有很多矛盾哦。因中究竟有没有果?有果就不需再生,没有果,就不可以说。明白吗?“m”写下去的时候,“onk”也没有一起出来的,“monk”有没有在里面?也就是说:在我们佛法的因果的说法里面,有一句话你们千万要记住:“果还没出现时,因不可说!”但是,我们不是这样子,我们往往已经定位因了,然后再说果。“我曾经造了无数的业,下一世要受报。”你确定你造了某个业它要受报?你肯定吗?不一定。决定没有一定!因果肯定,是因为它的势力很强,我们知道它一定要发生。我们知道它要发生也是我们以前经验过,是那个经验告诉我们的!然后你建立范围说这是因果发生。世间一切都是如此哦。所以他说“如世幻所见”。呢,这个因果——前因后果,是他说,世间的幻觉所见的,没有确实是如此的,而然后,我们一直认为确实是如此的!我们往往这样说:你看佛讲的因果,哪里不是没有呢?我们往往这样子说。但是在这里呢,龙树菩萨他跟你说:因果本身是没有确立的,是我们的思想分别而建立起来的,我们建立的是——我们烦恼在里面滚,我们就造业!
——第16颂——
“云何幻可生,云何有所著。痴者於幻中,求幻而为实。”
凭什么幻化中有一个法生出来呢?凭什么幻化中有所制造的法?那么,愚痴的人在幻化之中怎么样呢?他认为有他追求的如幻的心境以为是实在的。那我后面的那些评语,我就说呢,好象影片里面看到的那这些幻化像,但是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生出来。但在影片里面的悲欢离合,却被是我们所执迷。但是,我们认为真有悲欢离合。那么,愚痴的人就依当时所幻化的心境来安身立命。我们现在是以人的心境来安身立命。下一次就不懂你以什么来安身立命,然后你认为你那个时候是真实的!那么,当给你这个“不真实”的时候,你很难接受的。因为一生下到现在,你都认为是真的。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你一生下来就用六根去判断,而六根本身就在欺骗你了。(暂停五分钟)
——第17颂——
“前际非後际,执见故不舍,智观性无性,如幻焰影像。”
龙树菩萨他说:“前际非不是后际,执知见故不舍转。”我们众生认为有前际,前际就是过去,是开始,不是后际,不是未来,不是结束这些概念。那这些概念,龙树菩萨说是我们一直的执著“前后,始终”的这些时间概念不愿意舍弃。那么,这些前后始终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观察一切法的有无的性质,在这里面头呢,我们生起这些生灭、的因果、现象,然后再生起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他说“智者观察,有性即无性。”一切时间,空间,物质,心……种种法的性质,有跟无……智者在观察有跟无的时候,他的心中并不是执著有无,他知道“如幻术,如阳焰,如影像……不实在。
关于时间的概念,龙树菩萨讲前因后果这些情况,根据龙树菩萨在这里讲的,我们是从因果建立起时间的看法,那么,这里讲到一些时间的概念,龙树菩萨说是我们的执著才觉得有的。实际上时间是个幻相。那么,当我讲“时间是幻相”,有些人就问了:“可是那么前因后果实在有又在发生啊呢!?”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见呢,他时间的概念是从前因后果得来的!但是,龙树菩萨说:前因后果的情况是不能确立的!一切是一个过程。
在你们看第14颂的第四行,我写“因是一个过程”,同样果也是一过程样的。在这个过程里面,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完成因,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完成果。知道吗?它是我们暂时给它的一个名称,说它是某个东西,你就才生起因的见解;又说那是一个东西,你就说这是果。意思是说,当我在写“m”的时候,你说是m个东西。那m写上,再写monk的时候,你说“monk”是
另外一个东西,因为这样,你说m是因,monk是果。听懂吗?其实我从m写到monk,不过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到时候它会被擦掉了,是不是?它不会还没有停留住的,明白吗?如果以已这个过程来我看呢,从m来看,你从我走到黑白板画起看,你不从算我坐在这边算起,也就是你只截取一段算起来说,所以,“因”本身是不能保持住的,它是不实在的,但是,因为你从这个“monk”,m,o,n,k,这样过去,是从m转到monk,出来了!你看:不是有前面时间,后面时间喽?明白吗?你就生起这个时间的概念,正因为你有因果,有前后的看法,就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出来!而因此时间呢,是我们错误的一个概念,那么,对这个错误的时间是概念,要解释需要一个多解释一个小时也讲不完,因此这里我不全部解释。
——第18颂——
“若诸生非灭,是有无分别。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
“若诸生非灭”,什么叫诸生呢?生前呢,为什么还要加有个“诸”字呢?因为生,有几件事情在发生:一个是生的时间候,一个是所生出来的法,生的那个动作……这些统统跟“生”有关系。那么,这些生呢,当时不是灭,“诸生非灭”,当时它们都是生不是灭,如果是那样的话,龙树菩萨说这是有无的分别。(这里他不从生灭来破你,而这里是从有无来说。后面他用生灭来破你。)怎么讲是有无的分别呢?就是因依那个法来建立的,由!因为那个法而生起是有无的概念,然后生起种种的分别。但是,龙树菩萨进一步说:虽然你那样分别,“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就是说,这个缘生的,为什么用“轮”来形容呢?有意思是很巨大的意思,这个缘生是轮转非常很巨大。这个缘生巨轮的本身,随因缘转动,而没有一个法这样可以显现。任我们怎么去分别,有无里面去分别,但是,缘生轮转动的本身,它那么,我这边写:这个缘生法离开缘生的相。缘生相,是我们听了之后去分别出来的。不是一个,不是多个。好象这个“monk”,你认为是四个,加上一个“monk”是五个,五个中间还有一个“o”,六个,再加“m,n”,七个,八个,很多个,你会不断去分哦。明白我的比喻吗?它本身不是一个,不是多个,是我们种种对的法的分别而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缘生法,本身没有这回事,知道吗?它没有说是一个还是多个。
“随转如所显”,随着这个因缘的缘生在转动的当时,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可以显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缘生法的现象。而我们却去迷惑,分别,执著
出来,认为里面有东西生,有东西灭,这是由我们错误的概念生出来的!生灭的概念是因有无的概念建立的!有无的概念是依法的自性而建立的。那么,法的自性的建立是我们取外境,是我们心的习惯。你去观察,是取那个境而生起来的。所以,它实际上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法出现,但是我们认为有。所以,我说是在18颂第四行写:随缘生转变。轮,是动转,并不是有东西在动转哦。那么,没有一法显现也并不是没有。为什么我这样讲,并不是没有呢?因为我们说有没有法显现,是依“法”而说有没有,当你不去建立法的时候,有没有不可说。
听懂吗?就是说,这个“无一法可显现”这句话,我说不是“无”的是意思哦。刚才有一件事情:我走到那边,又走去厕所,你有没有生起一个法的概念?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件事情,你就产生“有无”了;如果你不把它当成一件事情,那么,包括我坐在这那边,走去那边,又走回来,这只是一串的因缘在转动,知道吗?并不曾有一个东西是:我去那边下去,叫“上厕所”,明白这个比喻吗?“上厕所”这件事情实实在在没有这个法生起来,即没有就是一个这样的法在显现。如果你说有的话,包括我坐在这里也要包括进去算数,听懂吗?所以,他说缘生轮的转动的当时,没有法出现的哦。
——第19颂——
“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若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
这里是“已生”“未生”是指了。在“生”里面,有所谓的已经生的法,还有未生的法,以及那么,还有生的这件事情;生、已生、未生、及还有所生的,这些都是对法生起有无的见!对此那么,龙树菩萨说:“彼自性无生”。即他说:已生、未生的自性无生,意思是说:已生没有生,未生也没有生。那我这边写的:“已生者不再有生相,未生的也不可能有生相。”这个…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