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那样,我把他形容说是证空性的时候。那个人在证空性的时候,是一种体验,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发生。但是当从体验的时候,你回来时,那个感觉:你看的一切在变化,那这一切的变化里面,本身就是缘生的性,就是没有自性,你就是在这眼前,发生这一切变化里面,看到空性,而不是一切法都不看了,最后在里面认为:那个是空性!所以,我在这边强调:不是等待空性的那个时刻,没有那个时刻的!有那个时刻就不对了。因此所以,这个证悟空性不是在某个时刻,是任何时候都是如此的!

  “是义非无见”,就是说“无自性”的真义,并不是有无见解里面的无,就是说,这个“缘生无自性”的这个说法,并不是说有自性,无自性,他是说:自性是没有!这是怎么说呢?因为我们众生执著有我,所以,那么,佛跟我们你讲:“一切法无我”,因此我们那你千万不要把这个“无我”当成没有我叫无我。绝对不是这样的意思!因为我们生起“我”的见解,那么,佛跟我们你讲:“这个不实在!”一个人他见到“无我”的时候,并不是去分别“有我”,

  “没有我”,然后,去他取消没有我的那一边,绝对不是!为什么呢?他知道“有我”这个见解是错误的。这样说,说他知道无我。并不是说他认识有我,然后他也认识到无我,然后他觉悟到无我,不是这样子的哦。

  比方说,如果跟你说“我的孩子没有名字”,那么,这句话本身是不能成立!我根本没有孩子,名不名字都无关!那么,“我”也是一样,本来没有那回事,众生执著有那回事,佛才说无我。所以那么,千万不要去认为:那些人觉悟无我的人,他真的见到无我。他没有在我里面,没有在有我无我里面去分别了,明白吗?那么,这个“无自性”也是一样,一切法的自性跟无自性,他都不执取了。他不去见性,无性这回事,那我们说他见到无自性。所以,这个“无自性”呢,他见到时,他不在有无里面看,他看到一切法的因缘幻化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一个范围,没有所谓的他多大,多小在转变,没有“有无”的见在里面。这个见,我这边写:“我说是胜义见”。就是最殊胜的见解。在这种见解里面,那个人是没有所谓的“无”的见解,没有所谓见的人,没有所谓的所见的法,……统统没有!那么,这样的一个见解,我们说就是“正见。”曾经——至少十年了,我去印度,有一位南传的法师,他问我,因为他整天讲他的道理,我都不同意嘛。他问我:“那什么才是正见?”我就跟他说:“这一切见放下,就是正见。”正见没有见在里面,你不要以为呢,你抱着一切见解道理,那些是对的!那就是正见。统统都错!正见是没有任何见解在里面!所以,正见不是生起一个见解,它是会放下见的执著,放下。

  那么,“此中微妙性”,在这里,这个“此中”,指觉悟的当中。当时,能见的心,所见的法,他心中都知道,离开言缘说相,不是用语言的言说来描述的,不可能的!那么,这个微妙的空性,就是微妙性,也就是他觉性的本身。

  在这里呢,我前后我都要讲觉性。就是说,一个人他知道微妙的真理,他就在觉悟中了。觉悟,就是心当前知道的!他的心新当时是知道的,但他不执著这是心,那是物,明白吗?他知道一切是因缘幻化,所以,还是叫它心,叫它觉悟的心!

  “非缘生分别”,那个时候呢,他所觉悟的真义,并不是以这个因缘所生的六根得来的知觉,得来的知识,去分别的相貌。这里的后面,我括号说“方便说因缘生灭,”佛在世间跟我们说法,他很巧妙地以因缘这种方式来给我们解释世间的生灭。这个说法是一种方便哦。佛的智慧,佛的善巧,当他这样讲因缘生灭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在这因缘生灭里面去找真理。佛讲的这种种因缘,生灭道理里面,认为有真理,在里面找。真理是离开缘生的相!所以,它不是六根的知识,语言的知识。

  ——第13颂——

  佛正觉所说,有说非无因,若尽烦恼源,即破轮回相。

  “佛正觉所说”,外人提出的论点。龙树菩萨这样讲完之后,

  这个缘生法的争议:不是以六根分别,也不属于有无里面。就是说,佛正觉所说的法,“有说非无因”,佛有说什么呢?因缘生的业有,并非是无因的!并非是无因的呢。因为龙树菩萨说:这些法是因为分别而生起来的。那么,外人说不是!不是因为分别而生起来的,实实在在是有因缘在生起来,意思是这样子!也因为这样,他说佛跟我们讲十二因缘。就是说,龙树菩萨的说法:这个因缘生灭变化不是实在的因缘变化。是佛的方便善巧,用这种方式解释给我们听的。外人不同意,他说:佛真的说有这个依因缘所生的业的有是实在的,在发生的。然后呢,并不是没有因的!他指的没有因,是指什么?是指龙树菩萨讲的:分别而有的不存在,那个是没有因的。意思是说,佛讲的这个因缘本身是不实在的,那是我们的分别而产生的。外人就认为:是因为分别而有,那就是说本来没有喽?外人就生起这种看法?因缘是本来没有的了!

  外人又就说:“若尽烦恼源”,他说:“根据佛的说法,如果烦恼根源不再继续。”烦恼源缘,指过去。过去有十二因缘的无明,行等,即惑业苦的惑和业,因为今生受苦是由过去迷惑造业等形成,现在不再迷惑造业,如此那样呢,“即破轮回相”,破除轮回的苦相。就是说,小乘部派里面的一些人说:实实在在有这个迷惑,造业,然后受苦,然后有受苦里面的因,轮回里面可以破掉轮回,能断这个生死。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个烦恼的根源不再继续了,所以然后,这个轮回就破除了。在这里,佛曾举过一个油灯的例子:他说众生是

  的一个例子,佛在业力轮回时,犹如他比喻说,油和灯蕊。油,如果不继续添油下去,灯蕊燃烧完了,就熄灭了,不继续了。那这样不继续呢,外人就说:“那就是有了!”灯蕊和油不再继续时,轮回就停止了。——他这样说。

  ——第14颂——

  诸法决定行,见有作有取,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

  龙树菩萨说:“诸法决定行”,如果一切法决定,什么叫“决定行”,有真正的法去完成,去做出来,去完成了,就是说我们认为有实在的“因”,相续在那边变化,就变成一个“果”出来,叫做完成。我们众生都是那样的见解。如:这个白板,白板的出现完成一个白板,有东西走到它果的终点了,明白吗?我们对每个法都这样的看法,“噢,你看!这个东西它出来了,它已经完成出现了。”这个“完成”,就是它已经……是不是在我们的感觉里面,它已经完成了它的,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了,再下去呢,又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有这样的看法:又好像一位个木匠,他钉,钉,钉,做了一张个桌子出来,我们就认为:哦,这张个桌子出来了,完成了!然后,我们就使用,使用,用坏了之后,丢掉!没有了。我们把这个“完成”当成一个阶段,过去又在另外一个阶段。其实,它本身没有那回事!意思是说,如果我以一张个桌子来说,从没有桌子当时,一直弄弄弄,弄到桌子出现,你认为“完成”。它本身没有完成,它还是继续一直变,一直变……但是,我们已经定下来了,说“桌子出来完成了”!明白吗?世间一切法,我们都是这样看法!这就称为“决定行”哦!

  “见有作有取”,因为这样子我们认为有实在的业和果报,可以让你取得。

  “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龙树菩萨答外人,他说“如果一切法是决定的出现完成的,而且可以看到有作业的行为和果报的得到,干嘛说?为什么说前继的因,后继的果(前继,后继是因果前后,你看有前后,就是从因果得

  来的,等下我再解释。)为什么说前继的因,后继的果是从众缘安立而有?在这里讲“安立”,是我们去建立起来的叫安立,不是它本身在那边作用哦。佛讲因果的是前后是依因缘的说法而建立起来的!就是说,佛在讲这因缘的时候,从种种的聚合,离散,一切法在那边作用,然后我们在那边安立种种的生,灭,住……种种不同的名相都出来了,所以龙树菩萨说:这些是因为在众缘的作用里面,你去安立出来的。意思说,我们认为有前因后果,前继后继,龙树菩萨说是从众缘里面去安立的,而这“众缘”当时,本身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是我们从因缘里面去安立起来的,建立起来的!这个“安立”怎么说呢?(我这边写的,看后面的括号)意思是:外人说是实在的因,相续变成果。那么,龙树菩萨就提出:因中有果吗?前面的因会变吗?后面的果已经有了吗?怎么说呢?好象一粒种子,种了之后长出一棵树,如果你说是那样的话,那么请就问了:“种子里面有那棵树吗?”如果你说种子变成树,那么,种子里面是有没有树而可以长出树?那么,我的大便里面也没有树,它也可以长出树啊!。明白这个意思吗?听懂说什么吗?从种子长成树,由没有树可以长树,如果是这样的话,桌子里面没有树,也可以长出树哩!听懂吗?那么,这个是龙树菩萨要反驳对方的:你这样讲从因变成果,那因中有没有果?对方他们就会困乱了。

  这个因会转变吗?就是下个颂说的,我们看一个颂:

  ——第15颂——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意思是说,如果前际的时候跟前际的因,已经是完成的话,那么,为什么前际的因已经变成果,它还要转变?这句话怎么说,就是说,原本因还没有成为因的时候,你还不能说它是因,当明白吗?然后你把因确定下来的时候,然后你才可说它是某某果的因,知道吗?听懂吗?当时你说它是因的时候,如果是确定的话,后来为什么还要转变呢?我们看下去:因,它不能自己保持住,我们后面写:因不能自己保持住。你所认为的因,它不能自己保持在那边,还在转变,知道吗?哦,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随便举个例子:当我在白板那边写个“monk”(和尚),就是出家人,我写m的时…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