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质呢,以佛法说,就是自性。因为对这个法去分别它的自性的时候,去看它的生,去看它的住,它的灭……那你就看到:有,没有……然后呢,看到一个法和另外一个法的关系,种种的知见产生的本身,就是因缘在作用。所知的法是因缘在作用,能知的心也是因缘在作用。能知的心去知道所知道的法,也是一串因缘在作用。因为这样子,一切都是因缘。
中观的《中论》里面,第一品一开始就破因缘的执著。因为很多人学习佛
法,对佛法讲的因缘有很多误解,产生种种执著。所以龙树在这里第一品就破因缘。破因缘并不是在破佛法,而是在破误解。因为我们对这些法生起种种自性的见,龙树菩萨他提出无自性,就写了几部论。今天讲的《六十颂如理论》也是。现在《讲义》拿到了,我们继续看。
上个星期讲到:
——第9颂——
彼诸蕴不灭,染尽即涅槃,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
关于这个灭,我在法的取像里面,说众生认为有这个法的生起,跟法的灭掉,由此生灭里面又生起一切法的无常相无常,接着然后,又起另外一见:我要摆脱这个无常的生死。龙树菩萨说:五蕴本来就没有生灭可得的!因此并不是五蕴灭了,才证得涅槃;而是烦恼染污的心不再生起的时候,就是涅。如果谁了知了灭性的道理,那么他就获得了解脱。在第10颂,他进一步说:
——第10颂——
若生法灭法,二俱不可得。正智所观察,从无明缘生。
就是说,在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嘛,那法里面“生的相”跟“灭的相”,菩萨说:“二俱不可得”。为什么说那么,这个“二俱不可得”呢?起先因为法的相本身不可得,生灭当然也跟着不可得!既然那么,这个法的不可得,那我们以什么来说这是一个法?要知建立任何一个法,都是一个因缘的过程。在这个因缘过程里面,我们不看前,不看后,只选择其中一段的那个范围,就认为是那个我所说的法。由于因为这样子,你不看法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法开始生起来了,法的灭了,不见了……”就来喽!所以呢,如果法的本身都不能成立的话,那么生灭也就不可得喽!那么,法的不成立,我们等下再继续看哦。也就是说,由对法的执著而生起的生灭见及法,这两者都是因缘幻化不可得的。生灭见是由于对法的执著,而生起生灭见。
正知,是指正确的智慧。什么情况下叫“正确的智慧”呢?在这里说“观察”的“观”,并非听闻,思辩。我们佛法里面有所谓的“闻思修”三慧,即先听闻,再去思考,内心去辨别,乃至辩论也是属于“思”。这里讲观察,并不是闻思,而是属于修慧!在这个修慧里面,要发生一些事情,一定要有这个“正念”“正知”。要在!你的造作心不可以生起来。造作的心,指你过去的观点,业习的喜好,统统不可以拿来用!那些都就是造作的心。没有造作的心,就是要你在觉悟里面生起一个很重要的心念——“舍”心所。一定要生起来!就是说,“正念”“正知”要有,还要有这个舍心所。那有些心念生起来,你才不会用过去的心念打妄想。所以,“正智所观察”,不是说分别。因为这样
子,这个人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才可以产生正念正知的智慧出现!所以,正知的观察,里面要有戒定慧。他观察到一切,原来是“无明缘生”!这生灭的种种相,是因为无明的执著,而有缘生的变化相。
关于这个缘生的法,佛教里面可以分为好几种说法:一种是业感的缘生缘起,在小乘佛法里面是一切都是以业的说法来解释生死轮回的因果现象,叫做业感的缘起说。
在中观里面,叫它以“性空缘起”的说法来说:一切的因缘变化,整个基础是法的本身没有自性。因缘在那里变化,没有一个固定东西在维持它,这是中观的重点。
在唯识宗,叫(我这边漏了一个,还有一个就是阿赖耶识的缘起。)什么叫阿赖耶识的缘起?跟业感缘起有点接近,它把一切的缘起归到种子来说。而种子呢,就是我们的业在做,而这种子的积累,就是所谓的阿赖耶识。那么,这是大乘唯识的说缘起。那另外一个
大乘华严的说法,叫做“法界缘起”。就是说,一切世间里的一切现象,都它称为是在法界里面作用,而这个法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法。法本来如是的在那里变化,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没有大小,没有范围,这种叫做法界缘起。。那么,这种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大小,范围的这种说法,既它不是讲阿赖耶识的方式,也不是讲业感缘起,也并不是依空性来说,它依什么呢?它依在这个法界里面,这个的法本身就在那边作用,不分彼此地在作用。这样的一种,根据这个法界缘起的说法,时间,空间……都它说是一个幻相。那么,这种说法与呢,跟阿赖耶识的缘起,性空缘起一样,都也是这样说:三世一切为都是幻相。只有小乘的部派(有部)讲的业感缘起里面的,它执著
说:过去,未来,现在,一切都是真实的作用。以上是各种不同的缘起说,法。那么,不管这有多少种种的说法,总之,大家都同意由是“无明”而生起这种种的缘起现象。因为这样呢,所以他说无明灭了,这些缘起现象就会灭。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争议哦。
我们再来看下去:
——第11颂——
“若见法寂静,诸所作亦然。知此最胜法,获法智无边。”
一切法的本质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还是本来寂静呢?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生灭的,然后去修,最后放下那些生灭见,见到不生不灭。在这种种说法里面,龙树菩萨说:“若见法寂静”,如果见到诸法本来是寂静的,也就这是龙树菩萨他说,如果一个人见到一切法是寂静相,(在这里,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还是本来寂静呢?就是它的本质。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生灭的,然后去修,最后放下那些生灭见,见到不生不灭。在这种种说法里面,龙树菩萨说:“若见法寂静”,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主要是说:一切法本来没有它的本质,没有它的本性,没有它的法相,也没有一个法在里面给你得到。性空缘起论的重点是说:“没有一个你所认为的要得到的法的存在,都是分别心里面认为有这个,有那个。”那么,因为这样,他说:世上没有一个法可以给你得到,没有所谓生的相,没有所谓灭的相。如果你能够如前所说“正智所观察”,用有那些智慧来看在那边,你看到是如此,如果你要用语言来说,你就会是说:“哦,一切法本来是寂静的!”
“诸所作亦然”,什么叫“所作”?就是我们一切业力的行为都是所作。见到一切业所作,也是寂静的。为什么呢?因为业,以中观来说,“本来没有作者,也没有作的相貌,是我们迷惑的人认为业里有作者。”上个星期我讲到:许多佛教徒学习佛法,听了这个业的原理呢,都产生一个邪见,就是认为有一个众生在造业,认为我在造业,认为我过去造了什么业,我今生来受报……这
是错误的!佛讲这个业的原理不是这样子,这是印度外道的讲法。佛讲的是:有业,没有作业的人!这是佛讲的业,完全不一样。那么,
既然没有作业的人,为什么我们还说由过去世轮回到今天?这里面牵涉到很多问题,要讨论起来是很深的。等下我讲,大家可以提出来。就是说,这个业是不同的因缘在那边推动,在这些不同的因缘里面,并不是有个法在做另外一个法。为什么说不是一个法在做另外一个法呢?因为它在因缘的变化里面,我们认为有东西生起来,我们去找生起来的原因,我们说是谁做的。比方说,我经常讲一个笑话:太阳光白天照我们的地球,地面上的那水蒸气就升上天空。那如果我问你:“水蒸气升上天空是谁做的?”一定有很多人说:“是太阳”。那我再要问回:“如果是太阳做的话,那你在路上走路,你也应该升上去!”对不对?就是说,我们每次世间发生任何东西,我们就认为有东西生出来了。然后我们更进一步生起一个念头说:“是谁做它出来的?”接着便然后去找了,使它生出来的原因,我们说它是作者。其实,那个原因有是很多的,我们不去这样看,只。我们指定某一个东西在做,因此产生了作者的观念生出来了。那在这个因缘的过程里面,我们说是有作者,有所做的东西,那么就有这个做的行为又产生出来了,这些都是种种的见。所以呢,这里就说这一切的业,也是没有作者,也没有做的相貌,只是一个这因缘是一个过程。
“知此最胜法”,知道这个最殊胜的正法,就是因缘生的幻相,本来是寂静的。那么,“获法智无边”,一个人他知道这个殊胜的道理,他就可以生起佛法的智慧,无可限量。那么,这个无可限量是指法的因为法本身既不是一,也不是多,而是无边,也不是一,也不是多。什么叫做“法无边”呢?如果一个人他认为:有一样东西是怎么样的范围,这就是边,那么,当一个人觉悟以
后,就认为任何一个法都没有一定的范围。在那个过程里面,我们截取一段,说是它的范围,然后给它一个名称。将来我们会知道呢,这个法并不是一个东西,它不是一个,也不是多个,没有数目,这并不是这样子。那样,它就没有被所谓的这种种东西限制住。那么,他看清楚了,他就有这无边的智慧,是这样的不可限量来的说无边。
——第12颂——
缘生性可见,是义非无见,此中微妙性,非缘生分别。
根据这部论,龙树菩萨说,这个缘生性,什么是缘生性?一切法缘生的本质,其实就是没有自性,这个没有自性的性,用智慧来见到,来觉悟到,而这个智慧见到,觉悟到,并不是说在证空性的时候才如此。怎么讲呢?就是很多人他在修行过程中为了里面,他说要证悟空性,然后他朝往一个方向去修啊修啊修啊,就朝往一个方向去,最后,他进入一些觉受。在觉受里面,他感觉到:哎呀!一切法不自在!什么也没有!一切没有真实性。由在里面的这那种感受,他排斥了一切的认识。…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