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P11

  ..续本文上一页懂吗?我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baby(小孩)出生了,一个小孩子出生了,从母胎出来了,那叫已生。他已经生出来了,便他不能再生,他不能再有那个生的动作给你看到。了,听懂吗?已经生了,就不可以再有生的行为出来了。所以,已生的不再有生相了,那未生的呢?未生的又哪里有生呢?我现在跟你讲有某某人叫xyz,他还没有生,可以吗?不可以。所以,已经生的,不能再有生的相貌起来,还没有生的,也不可以有生的相貌起来。那么,在这里,龙树菩萨没有举第三个——当生,他在《中观论》里面他有,第三个也举出来。了;第三个就是当时生的时候。这里他没有举,这里他只举已生、未生。

  我们再继续看完,“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那么,那样呢,“彼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就是说,如果我认为有无生,这是什么呢?是有无见哦。在就是说,我们佛法里说阿罗汉证悟到无生,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有无见里面说这句话,其实,你认为有无生这回事,你就已经落入有生无生里面了!这是我在强调,让大家认识一下!“若自性无生”,这里呢,他不是的,他说“生”这件事情不可能发生的!并不是指有生无生的生哦。“生

  名云何得?”“生”这个概念是你怎么来的?他的是意思是说。因为你有“生”这个概念,你才有“有生”跟“无生”。在生的当时,你说我在生的当时,有这个生的概念吗?那么龙树菩萨说呢,如果在生的当时前面也不存在,生的后面也不存在,那这个中间怎么会有呢?听懂吗?我在白板上画条线,——这是线的开头,线的尾巴,线的中间;如果线的开头和尾巴都不能成立,中间怎么可以成立?假如果开头和尾巴都没有的话,中间就是全部喽!对不对?那中间是全部,中间也包括未生、已生,统统包括在里面。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法的中间,你不理开头和尾巴,你就看到法的全部了,过去、未来统统看完,他才算数!听懂吗?好象你要看广超法师是怎么样的,你只取中间这一生来看,你就是要把前面切断,后面切断了。明白吗?你就这样来找我了,对吗不对?如果那样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头不管,尾不管,竟然有中间?很矛盾嘛,对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中间也包括头和尾了!也就是你看我这个广超法师,你不能只看现在了,从过去久远等到以后永远,你要看到完才算数。不然,不可以叫做中间,听懂吗?因此也是这样子,生之前,生之后,生的中间,头尾不管,中间便不能成立。意思呢,他就这样来破。所以他说已生、未生都没有生的话,你又从哪里得来“生”——生的当时这个概念?当时,生的当时,这个概念从哪里来?他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我说后面写:“俗谛是缘生名缘生,胜义谛是离缘生。”意思是说,佛在我们世间用语言讲的佛法,都称为世俗谛。是世间人的语言思辩能够了解的道理。在这个道理里边,佛跟我们讲:这个缘生,它的名称叫缘生。不但名称叫缘生,而且在我们的整个身心的变化,我们的执著里面产生因果,也的确给我们你感受到是一种缘生的现象。但是,在胜义谛是没有那回事情的哦。

  在这里,今晚所讲的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这个——一个法的决定安立。在龙树菩萨讲这个《中论》的时候,他说:所谓的安立,就叫做““假名安立””。第就在14颂也说那边,“从缘所安立”嘛。一切法的出现,都是我们用因缘来去安立它。那么,这是佛在世间为我们人而讲的。那么,这样的这种安立呢,它本身在《中论》里面把它称为什么?称为“假名”。如果你有学过唯识学,唯识学,讲世间法的“假”,它分为两种类:一种叫有体假;一种叫无体假。所谓的有体假,就是有实在的因果在那边变化,但是这个实在的因果变化里面,它本身不是一个实在的法的出现,所以,那个法叫有因缘为体的假。另外,一种叫无体假,是说也是唯识说的,凡事呢,本来没有那回事,我们人为的另外给它安立名称,而说它有的,叫无体假。好象我这个五蕴和合的身心而作用的这个人,是个有体因缘假合的,在唯识说,这样的因缘假合叫做有体假。那么,我这个广超,这个出家人,这个广超哦,他说是个名字罢了,这是无体假。又好象桌子,桌子本身是真的有体,是真的有桌子的因缘和合叫有体假,但是,桌子也可以把它叫以后用来当筷子用,桌子、筷子就是无体假。但是,那个筷子里面,那些桌子本身是真的有体,有因缘聚合的有体假。这两种假呢,中观都不这样认为那么说。中观说,一切都是假名有,只是因为在因缘里面,我们安立名称,然后才有那个法可以让我们你知道、得到,一切法皆如此。那么,在这因缘假名的当时,那个法的本身,就是因缘的本身在作用。因此有体假和无体假而那两个在中观里面,这件事情,中观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是说,你假名的那回事里面,它本身就是一段因缘了,并不是你假名里面有假名以外的东西。假名有因缘那件事情,唯识是分开来的,中观没有,知道吗?它他们是不一样的。要知那么因缘,佛讲这些因缘现象,就是为我们众生安立

  的。佛说法是依各种不同的众生而说的;佛法的真理,也是因为人的需要而说的。一个觉悟的人呢,不需要用真理了!真理根本不真!真理,是依需要那种方式的人思虑而建立的!

  今晚的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吗?初学中观的人,有些人听了一头雾水乌虚哦,有些人听了样样都不是,不懂,怎么办哦?有些人会这样子。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你们听了上回讲的,和这回讲的听了,还认为生死是实在吗?涅槃是实在吗?涅槃是本来有吗?还是后来才有?有没有人有这种念头?有就错了!

  有问题吗?

  问:云何前已生,彼后复转别?

  答:前指前际,是前面的因;后指后际,是后来的果。就是前面的因。意思是说:这个因,已经生出来了,后面来又怎么转变成果了?也就是说的意思,前因果。前际,是前面后的因;后际,是后来的果。前面的已经生了,那个因已经出来了,知道吗?彼后复转别,就是前面的因已经出来了,后来又转变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说它已经是因了,它就不能转变了。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你所指的那个因,它一直都在转变中,你什么时候定下来说它出来了?听懂我说什么吗?就是说,你说前面的因已经生出来了,因在那边了,它什么时候算数(才是真正的因)?听懂它的整个关键吗?意思是说,为什么前面那个因已经是变成宽个果的是因了了?我这边写:“为何前际(即及因)已经变为果的因。”前际,是那个时间;因,是当时的那个法,已经变成某个果的因了之后,后来它还要转变。这个前际,因的时间,后来还会随着因缘的转变成别的东西,听懂吗?那如果它还会转变,那个因呢,就还没有稳定下来,知道吗?

  明白我的意思吗?好象我们人买东西,好象买房子,下订钱,定下来了,你不能改了。同样,因那么,他已生,已经生出来了,它不能再生,即了,知道吗?“因”出现了之后,它不能再出现!不能再继续生下去。,知道吗?比方说“豆芽跟绿豆”,我们很自然地说:绿豆是因,豆芽是果,这是一段因果。那龙树菩萨就说:如果绿豆是因,它就不能转变了。而我们感觉里面,的确绿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知道吗?对不对?但是,如果那绿豆还要转变的话,它还没有稳定下来嘛。你看,那绿豆放下水,它慢慢膨胀了,对不对?它就在转变了,它不是本来的了,而是增加水在里面了,对不对?那样它就在转变!那如果这个绿豆是豆芽的因,它就不能转变,一转变就不是原来的绿豆了。听懂吗?也就是说,因为这里面是我们思想上矛盾,就不知道语言上矛盾。我们没有发现,我们说绿豆变成豆芽,那么,绿豆是因,但绿豆什么时候算数(开始)?它才能够叫做豆芽的因?那么,你任举一个时候,它都不能成立!因为它还没有生出来。那因还没有出来,什么时候算数?你说!?明白我这个例子吗?如果你要说绿豆是豆芽的因,我就问你:那个绿豆从什么时候算起,它是绿豆的因?从它埋到沙土吗?从它买到你家里吗?从它放下水之前吗?放下水之后吗?什么时候算起数?它一直都在转变,这里它的意思是这样的。这是我们时间因果的概念,哦。里面有矛盾我们不知道?哦。

  问:……?

  答:以无为法的定义,就是不是因缘造作的法,叫无为法。这那无为法,也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众生不知道。佛跟我们你说:有所谓的有为法、无为法,是要为了让我们佛呢,让你摆脱这个有为法,要你证悟无为法。那跟你讲这个无为法,当我们在认识无为法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

  就去找它的范围,找它到底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然后,你就去规范它,这个以现代人来说,就是语言的一个内涵,一个名词包涵的范围,那如果你就名词所包涵的范围,你就会发现矛盾来了!怎么讲矛盾呢?无为法如果不受因缘所左右的话,以佛法说,它叫“常在”。知道吗?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够影响它了。因为凡是被影响,就是有因缘在作用了,既然没有东西能够影响它,它一直都在。既然一直都在,那为什么要等你证悟才知道?这个矛盾,就知道吗?这是我们在语言上的矛盾。所以,你刚才说“无为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永远存在?”那么,真正在这个佛法上说,如果你要讲无为法,我你就要跟你他说:不是因缘嘛!既然不属于因缘!那为什么你要跟因缘建立关系呢?就是说,离开了因缘,无为法你怎么去成立?所以,当一个人他证悟的时候,有为、无为也是一样不可得的!一切法都是依因缘里面的取相像。那么,有为法、无为法都是如此!

  问:……?

  答:当时印度人的思想里面是不是有他这样的逻辑?哦,不是。并不是当时印度人的逻辑,而是在我们佛法里面本来就有各种说法。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方便说和究竟说。所…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