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謂究竟的佛法,是你必須自己去證悟的,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佛在成道時也有說這句話,因爲在那麼,語言上總是有矛盾的。因此那麼,龍樹菩薩就是跟我們指出來說的:我們衆生在聽聞佛法中的矛盾、錯誤,這些我們自己還不知道!龍樹菩薩就利用這個語言矛盾推翻你,讓你站不住腳罷了。這個並不是印度原本的邏輯!並不是。因爲以邏輯的定義,每個東西都要有個範圍才可以比較。而明白嗎?那龍樹菩薩從來不以一個東西的範圍來給你講一個法。完全沒有!
問:……?
答: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在,這個是誰的說法呢?一切有部的說法,過去也存在,現在也存在,未來也存在。那麼,我們先說這個爲什麼他會說同時在呢?我們因爲沒有神通,所以我們只看到現前;過去的,我們是靠回憶的;未來的,我們是靠想象的。但是,有神通的人,他會看你的未來;有神通的人也可以看你的過去。這在我們佛教界都承認的!那這樣來說呢,既然如此,一切有部就要說:過去、現在、未來都既然如此它就要存在了!對不對?不然哪裏有的看呢?沒的看!對吧?所以,佛教的一切有部認爲就說:一切過去、現在、未來都存在著。都存在。它雖然存在,他說也把它叫做過去、現在、未來。那要解釋這個呢,我要先解釋我們這個心,心念跟境界的問題。
根據佛法說,大乘佛法說:我們現前的一切境界呢,是我們過去的業的顯現。這個小乘佛法也同意是業的顯現。業的顯現,就是心的顯現!再根據大乘佛法說,業的顯現,是怎樣顯現的呢?比方說,你們現在坐在這裏,我們大家一定有某些業的因緣,很久以前不懂,我就從這樣切一段來看:從上個星期看起來,因爲上個星期的某些因緣已經發展到現在,你們才來這邊坐。這就是那個業的因緣,知道嗎?但是,它從上個星期到現在,我們可能有一種看法:就是完成了!就是“因”完成了!也就是說,上個星期,這裏的種種事情,現在又在重新浮現出來。但是,如果是那樣,我就要問你:從上個星期到現在的中間階那段,這些事物收藏在哪裏?它怎麼現在又繼續鑽出古過來?這樣的問題就要發生,知道嗎?我們之所以會這樣想,我們認爲這個時間,上個星期……今天,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其實這是我們的顛倒想!其實是什麼呢,是在我們無量的業裏面。上個星期的那些有關的因緣,今天呢,那個因緣又在裏面出現。
那麼,在這半中間階段,裏面那些業只不過沒有在你眼前出現罷了,但的那些呢?它還是繼續在活動的。聽清楚哦!它不是被切斷了,後來再出現的。明白嗎?它必然在繼續活動的,而你之所以會有所謂的切斷的問題,是因爲你一直拿眼前的、現前的境界,當成真實的!沒有現前的那些境界,就是那些業,在那邊活動的業,並不是不你不的它是存在。就是在你的業裏面呢。比如,等下呢你回到家,才可能看到、睡到的那張床上,它現在是存在的,並知道嗎?不是因爲你回去以後它才出現。但是你回去後,它在你現前境界出現的時候,它在你的業裏面活動。而我們看不到,我們不在現前看不到的了,它依然就在你的心裏面活動,也是在你的業裏面活動!所以,我們的業裏面的活動,有無量無邊的法在那邊活動,我們拿一個小部分現前的境界來看,我們說:這是今晚是的六十頌的講解經。上個星期呢,今晚已經出現了。我們是這樣來看法的。實際上應該怎麼看呢?應該是在這無量無邊的業裏面,它都在活動中。我們的六根是執取某一個來看一下,如現在是看我們這群人。等下,你又把你的業裏面的跟那張床有關的境界,拿來看一下!然後你說:現在是現在,看到床是等下九點多、十點多的時候,明白這個比喻嗎?所以,這個業海裏面的無量無邊的法的因緣,錯綜複雜的因緣,我們只管眼前的,不管眼前看不到的,我們才有這個疑問。說:“剛才,昨天,明天……”才有這種問題出來,它們一切都在活動中,它們沒有過去與未來、現在,因爲你一直拿現在的來推算。所以,你說有過去、未來、現在,然後你再用過去、未來、現在的概念去問種種問題。
問:……?
答:一切法空,因緣不空?哎呀!大邪見!因緣就是一切法。因緣不是一切法嗎?呵呵……如果以大乘佛法說:一切法還包括非因緣的,知道嗎?更何
況是因緣呢?既然一切法空,因緣不空,這是錯的!
還有問題嗎?
問:……?
答:是說哦,回家看看,床的境界發生嗎?在你的業裏面有無量無邊的法在裏面作用。你呢,一直捕抓某個是當前、現在的,你可以不要的!是你一直跟著那, 境界捕抓。就是在我們的業裏面,種種因緣裏面,它本身沒有說它屬于誰的,是我們的心念執著去抓它。然後,認爲這是我現前的境界,然後你就生起法的見,世間的見,因果的見……你們看看是不是如此?你明天上班呢,你又捕抓上班的境界現前了,是這樣而已。但是,如果你說我是從今天取到明天,這明天去那個地方。如果是那樣呢,就有很多矛盾。爲什麼?因爲明天你取的那個地方,今天中斷了,明天忽然間又繼續了,這是錯誤的!
問:一切法空,是否因果不空?……?
答:一切法空,因果不空?!因果也空。一切因果,一切都是因果。任何你看到的一個法,以佛法來說就是果了。眼前看到的就是果,然後你去找它的原因,叫做因。還有什麼東西不是果的呢?不要聽到空,就認爲是沒有!這“空”是說一切法沒有自性,因果也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果報還是在受;果報受了還是沒有自性。
問:……?
答:過去、未來一起在變化。因爲你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你才建立起它們是否一起的問題。啊?!聽不懂?剛才我說的你無量無邊的業在因緣變化,你執著某一部分的業,當成你的現在、原先,知道嗎?然後,你就用你眼前的,來推,推,推,推……你說有過去、未來、現在。它本來沒那回事。
那如果你已經建立起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那我就要告訴你了:一切都在現在!而不是一切都存在的意思。意思是說,你的一切的業,現在——你所認爲的現在,它在進行中,不在你的現前罷了。
還有問題嗎?
……
沒有(問題)我們回向,大家合掌:
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我們大家禮佛叁拜!
——第二片音帶完——
(以下是第叁片錄音帶的內容)
(以下是第叁片錄音帶的內容)
我們大家先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放掌!
今天我們繼續這個《六十頌如理論》,那麼,這個六十頌的講課呢,下個星期和後個星期,暫停兩個星期。那現在我們來看第20個頌,遲來的人有拿到講義嗎?
——第20頌——
因寂即法盡,此盡不可得,若自性無盡,盡名雲何立。
在這首偈頌裏面呢,第一句話是外人說的。就是說,因,指就是我們的煩惱,還有我們這些業的業因,稱爲因。他說,這個因滅了之後呢,這個業果,法也盡淨。盡在這裏,這個淨是結束的意思。就是說,外人認爲有所謂的過去的煩惱,然後,如果這個過去的煩惱滅了,那麼,這個業果就結束了,不再前進了。龍樹就說:“此盡不可得”。這個盡,是我們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的本身不可得。他說,如果萬法的自性、本性是沒有盡,那麼,這個盡的概念怎麼來?盡,就是結束的意思。就是盡的名稱,它的概念怎麼得來?那麼,在這個,我們佛教徒呢,經常都說:無始,無始;就是說無始以來,無始以來。就是大家多數都承認沒有這個開始。那如果是外道,他們就認爲有開始。但是,佛教徒雖然都承認沒有開始,但是很多人認爲有結束!怎麼樣講是有沒有結束呢?他以爲呢,涅槃就是結束!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所以,龍樹菩薩說這個“盡”——世間的一切法,並沒有所謂的開始和結束。所以說,盡,只是結束的一個概念。因爲萬法的自性,一切法本來沒有它的本體,沒有自性,那怎麼會有這個開始的見解和結束的見解?意思是說,在這個生死輪回裏面,千萬不要生起說:這個人的生死輪回結束了,進入涅槃了。這個是錯誤的見解。根據龍樹菩薩說,他是說法是什麼呢?原來呢,生死輪回的這個法本身是不可得的。因爲生死這個法不可得,所以沒有所謂的生死的盡頭!不要以爲說這個生死輪回的盡頭,就是涅槃!絕對不是這樣子!所以他說:你這個“盡”的名稱從哪裏得來?其實盡是什麼呢?我這邊寫說:“盡未曾盡,取盡相假名爲盡”。就
是任何的東西的結束,並沒有所謂結束這件事情。是因爲我們取這個法的盡的相,才說有這個盡。接下來,我們看下一句:
——第21頌——
無少法可生,無少法可滅。彼生滅二道,隨事隨義現。
“無少法可生”就是沒有一個法可以生,那麼在這裏,我把它這個“無有一法可生的法”,寫成“完成的法”。什麼是完成的法呢?上個星期我說過了,我們衆生總是認爲有一樣東西完成了。比方說:建房子,房子建好了,完成了!任何的東西我們都有這樣的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那個法生出來了,就說它完成了。完成它生的使命,不再生了,我們說它完成!好象孩子在母親的胎裏面,在出世當中,到當他從母胎出來的時候,已經生了出來了,我們就認爲:這個人的生命出現了,完成了!那麼,這個生命的完成後,你又接著生起死的去完成!生有生的完成,死有死的完成。
“無一法可滅”,不但沒有一個法可生,也沒有一個法可以滅。龍樹菩薩說,那麼,“彼生滅二道,隨事隨義現。”那些法的生滅過程,他說是“隨事隨義現”。什麼叫隨事?就是對著你現前觀察的境界,一切都是叫事;什麼叫隨義呢?義,就是我們觀察看不到的,我們有我們所認爲的道理,說有這樣的事情。那麼在這裏,我說隨著對現前的心境的觀察,這個是隨事;那隨義呢,隨著法界不顯的業的…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