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P14

  ..續本文上一頁的事情,他都看過了,都清楚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呢?這個彼岸呢,就是涅槃的彼岸。所以,一個人從生死的這邊,度過到涅槃的彼岸的時候呢,那麼,他必然的對這個海,這個生死的海裏面的事情,他都清楚知道了!

  那清楚知道什麼呢?我們看我這邊的解釋:(23頌第一個)我說這個緣生法的爭議,這個《六十頌》本身一開始就說是“離緣生相”。你們還記得嗎?這個講義的第一章。講義的第一章說:“若了諸法離緣生”看到了嗎?這緣生的法呢,就離緣生了。那麼,23頌裏面呢,這緣生諸法離緣生,離緣生就不屬于六根境界的分別的緣生的這些因緣現象,不屬于離緣生。那離緣生是什麼呢?

  在後面我寫是什麼呢?是無相的光明!那在這裏,龍樹菩薩他沒有這樣說。他後面大略有講一句話,但是他在別的論裏,他有就會說到。爲什麼說無相的光明?就是說,在大乘的一些說法中,他說呢,這世間一切都是清淨法界光明的顯現,也是這個心的光明顯現。這個光明顯現裏面呢,顯現了種種變化。

  那麼,象這種說法,那麼,如果以“業”來說,它就說這一切是業的顯現。那麼,業的顯現裏呢,它本身沒有所謂分別你我他、彼此等,所以說,這個是沒有邊際,沒有大小,沒有差別的顯現。這那麼在大乘裏面說,這個叫做光明。那爲什麼說是沒有相的顯現呢?根據大乘的說法說:諸佛菩薩他們覺悟到一切心,都是沒有差別的。這個沒有差別呢,就是說,沒有所謂的一個界限。這個沒有界限,那個界限是我們衆生取一法,認爲這是某一個法,然後我們就看住它的界限。所以,如果你超出六根的分別的時候,它是沒有相,沒有邊界,沒有界限的。那麼,以後回去再說哦。

  那麼,在這個第叁句寫說:“見到此岸,到彼岸者”。他說:“如到彼岸者,即見大海濕”。是說那麼,這個見到此岸,如果一個人在此岸,見到沒有生死、涅槃,就是見到彼岸的光明覺性。因此就是說,千萬不要以爲有此岸的生死,彼岸的涅槃!那是我們的六根境界說的。那麼,這個生死跟涅槃,就在你現前,你要看清楚了,沒有生死可得,沒有涅槃可得。當一個人他知道這件事情,就是他到了彼岸的光明覺性,他覺悟到原來就是心的顯現!那麼,這個大海,我就比喻說這個生死,大海的海浪就是這個生死的變化;海,是衆生的業海;在那這個大海裏並沒有所謂你的、我的,我們衆生以爲:我造業,有我的範圍,我的業;你造業,有你的範圍,你的業。然後,他說我現在在受我的業的報!實際上,它並沒有這些差別!

  所謂的沒有這些差別呢,我用一個,上個星期我用一個“萬有引力”來形容。就是說,世間上的每一個物質,互相在影響,它並沒有一個範圍,即使這是以“萬有引力”來作比喻哦。就是說,一個原子,它也可以影響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它的範圍並不在于它我們所在的原子裏面,那麼,實際上一切法的互相影響都是如此!然後呢,在這樣的影響裏面,呢,它有影響的強弱,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強弱之分。但是,你的東西影響在我的裏面,我的東西也影響在你的裏面。互相沒有所謂的是你的,我的。我的裏面也有你的一部分,你的裏面也有我的一部分。因爲這樣,這個業才會互相聯系,明白嗎?同樣的道理,一個原子裏面,它的産生的吸引力的力量,必然包含了全世界、全宇宙給予它的力量。全宇宙就是所有的原子給予它的力量。那麼,另外一個原子也是一樣的情況,大家都互相含有對方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的業也是這樣的影響。

  ——所謂的業海,那這個衆生業海,沒有你的,沒有我的。那麼我說這就是佛的業用。佛呢,他明白了,就是佛的過去,無量劫的修道的業果,它就這樣的在裏面應用它,我們衆生就在裏面迷惑!而這些現象,就是我們心的本性,本來就那樣子地運作!互相在影響著,沒有你的我的。這是我們說的大海濕(事)!

  ——第24頌——

  “若自心不了,異生執我性,性無性顛倒,即生諸過失。”

  “若自心不了”,如果一個人不明了是自己心的幻化,“異生執我性”,異生,就是凡夫執著其中有我,乃至生起什麼呢?——“性無性顛倒”,就執著萬法有性無性等等顛倒想。“即生諸過失”,就會生起什麼過失呢?生起有生死、苦惱、涅槃、解脫……種種過失。

  就是說,因爲你不明了是你的心呢,在變化、在幻化,你就執著裏面有我,你就分別有無等等,都來了!就生起很多的過失!那這裏呢,我在那邊括號注解裏面呢,這個所謂自心不了,就是因爲我們幻化,就是由心,或者由業變化的。有時候,我們佛法裏面說呢,是我們業的變化;有時候佛法裏面說是心的變化。其實呢,業就是心。不要以爲說,離開了心,另外有業。業就是心,心就是業。

  那麼,在這業裏面,我說“全體的業相,無波無逐”。就是如果一個人自心不了,他就認爲在這業裏面,有人被受波逐,那麼,有人還沒解脫,他就會生起這樣的心念。其實呢,全部的業的變化裏面,沒有一個被綁住的人!所以,如果你執著那個如幻的法,跟如幻的心裏面有我,那麼,你就被那個你認爲的法所綁住被那個法波住了!爲什麼呢?因爲你又另生起我的見跟法的見,然後呢,你發覺:我被種種法綁住!

  那麼,什麼是性無性顛倒呢?就是因爲他執著有性無性,就執著法的有無。那就生起很多顛倒。在顛倒裏面,我們佛法裏面有所謂的外道四種顛倒。什麼叫外道的四種顛倒呢?就是常、樂、我、淨。那麼,在我們佛法裏面認爲苦、

  無常、無我、不淨,才是正的;因而那麼,執著常樂我淨這些是外道的顛倒。——這個是四顛倒。

  那麼,在內道裏有另外一種說法,(內道就是我們佛教裏面的)叫八倒。八倒是什麼呢?指一些人執著有實實在在的常、樂、我、淨,然後,有實實在在的無常、苦、無我、不淨,認爲有這些現象,這個叫八倒。怎麼講執著苦、無常、無我、不淨是顛倒呢?因爲你先執著有個衆生,有個我,我在受苦,然後你就想要解脫。那當你在認爲有我在受苦,那麼,你就要擺脫這個苦,要得就是樂,你就在要走顛倒方向了!那麼,你原本執著有我,你要去證悟無我,那又是顛倒了。這些都是相對的法,這相對的法是我們迷惑裏面分別的,所以,不管四倒、八倒,都是過失。那在過失裏面産生什麼呢?就我下面寫的:認爲有衆生在生死,有人在苦惱,有人證悟解脫涅槃……認爲有這些事情在發生,這些都是過失!

  那麼,我這邊寫:有這些過失的人,我這邊寫什麼呢?——“不識衆生神力,即佛力。”就是說,我們衆生在我們的業力、因果輪回裏面,實質上,我們的心,它呢,隨著某些業的,就在那邊,我們說是投胎、生死。其實,它就是有那個能力,在那邊變化。就是它有這個能力在變化,在生死輪回,不然是誰呢?就是衆生的這顆心,本來就有力量!如果我們說,你現前的境界是誰給你的?就是你自己心做的。你看它多厲害呀!是不是?所以,地獄也是你的神力所變,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也是你的神力所變,但是,我們不知道,在裏面迷惑。所以,我們衆生的心的力量是跟佛的力量是一樣的!但是,我們認爲不一樣哦。我們就認爲有人在生死輪回。接下來我們再看龍樹菩薩怎麼說:

  ——第25頌——

  “諸法是無常,苦空及無我,此中見法離,智觀性無性。”

  諸法,就是我們所知的一切法,都是什麼呢?一般我們都是從六根這邊得來,那麼,六根境界所得來的,就是心跟境了。在裏面我們才會看見無常的種種相。那無常的種種相是什麼?——苦相、空相、無我相,這些都是無常相。佛在小乘經裏面說,他問那些弟子說:“無常是苦嗎?”那弟子說:“是。”那佛再說:“苦是無我嗎?”弟子說:“是。”“無我是空嗎?”“是。”就苦、空、無常、無我,這樣來說。但是,這個苦、空、無常、無我,是我們從什麼地方得來的呢?——從六根那邊得來的消息。那麼,它說什麼?——“此中見法離”,你見到這些法,你要知道:它是離這些相貌的。苦、空、無常、無我,這一切法實質上並不是你所知的那樣,它是遠離了你所知那些相貌。所以呢,他說呢,智慧者要觀察一切法本性空,如幻的有,如幻的無。這如幻的有無裏面呢,苦、空、無常、無我,都沒有實在的!那麼,我這邊說呢,我舉個例子來說,什麼呢?——“頭痛不是腳痛,兩者不是我痛。”我們人都承認頭痛不是腳痛,但他說頭痛是我痛,聽懂我說什麼嗎?所以呢,頭痛頭受苦,腳痛腳受苦。他說我受苦!是嘛,我們衆生就是這樣子啊!那麼一樣的,無常、苦這些,啊無常,是無常是它自己無常哦,並不是我無常!什麼叫我無常呢?有些人會覺得:“哎呀!我的生命無常呀!”“哎呀!這個無常幾時到來呀?”他這樣想,就是我無常喽!實際上不是!法呢,一切法,無常是無常,並沒有我的生死無常。這個無常是苦,本來就沒有我!所以,佛才在說:啊,無常是苦,嗎?苦是無我。嗎?苦就是無我,那苦就是無我,並不是說有一個“我”

  在受苦,知道嗎?所以佛說的這個世間苦,並不是說:哦,有衆生在受苦!絕對不是!所以,這苦、空、無常、無我,統統都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在裏面作用。因此所以,當一個人證了羅漢果,根據小乘部派有爭論過一件事情:曾經有人說他是阿羅漢了。然後呢,而他就在做夢時候(還是清醒,忘記了。),他就喊:“苦啊!苦啊!”其他人說:“哦,不行!”他說呢,“你是阿羅漢了,不應該有苦了!”知道嗎?如果你還認爲有在受苦的,你不是阿羅漢!所以,這個苦、空、無常、無我,如果一個覺悟的人,他說:“此中見法離”,法呢,就是苦、空、無常、無我這些相。了,所以呢,當一個人呢,他“見法離”,就是什麼呢?他就觀:不取能知所知。就是“智觀性無性”,他就不去執著有能知的心,跟所知的種種境界。而所以,他就…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