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P16

  ..續本文上一頁你說法!因爲什麼呢?你本身也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一個我在那邊聽法。是衆因緣呢,有這個所謂聽法的過程;衆因緣有所謂說法的過程。並沒有一個實在的主人在聽,一個主人在說。所以,千萬不要認爲:哦,我呢,無我;佛呢,有佛。如果你認爲無我,佛也是無我。知道嗎?不要兩頭分開。那麼,所以我說呢,這個“說明”,並不是真真實實有個實在的佛在人間,來給你說明。包括我也一樣,不是實實在在的,一切都是因緣幻化。因爲什麼呢?你所認爲實在的,不過是六根的境界。我們要弄清楚哦。所以呢,一切法本來就離緣生,沒有自性。一樣的,我沒有自性,你沒有自性,佛呢,也是沒有自性。所以呢,這種種的,這些沒有自性的法,在那邊幻化,我們衆生認爲有事情在發生。

  ——第29頌——

  “世間癡所暗,愛相續流轉,智者了諸愛,而平等善說。”

  就是他說,世間的凡夫哦,他的心被無明、愚癡所蒙蔽。那麼,這愛自至的心,相續在那邊流轉、生死。那麼,有智慧的人呢,知道一切愛的實相,那麼,他就“平等善說”。心沒有造作,就是平等;離有無,就是善。那麼,依聽者能知的而說。在這裏的呢,意思是說呢,那些有智慧的人告訴我們:這一切的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麼,給我他們以平等的心,沒有造作的心,很巧妙地給我們說。那在這裏呢,我說什麼呢?

  “世間癡所暗”,那邊說什麼?就是我們的煩惱。我們認爲:我們愚癡、煩惱。那麼,我說:“煩惱演迷客,智慧是導演”。這是我提醒你們:不要以爲我只有愚癡,沒有智慧。這是絕對絕對錯誤的!怎麼說呢?就是說,煩惱不是先有,智慧不是後生。聽懂我說什麼嗎?不是我們先有煩惱,後來修修修,智慧生出來,絕對不是!而是什麼呢?我說呢,這個煩惱,好象一個演員,他演什麼呢?演一個迷的客人,他說“我無知啊”,而他在演,他說“我無知啊”!然後呢,那背後的導演是誰呢?就是智慧。絕對是如此哦!意思就說呢,你的這個智慧心呢,時時刻刻都不曾離開你哦!不要以爲說:啊,我是通過修行以後,我的智慧才生出來的哦!因爲他這裏講“愚癡所暗”,那有講智慧者,我們需要弄清楚,絕對不是後來生起智慧!

  那麼,另外一句話說:“愛相續流轉”,指我這邊寫什麼?“愛執心”,也不是我。我們經常說,愛某某人,我很貪愛呀,我很執著!貪愛心,執著心,也不是我。貪愛心,就是貪愛心;執著心,就是執著心。頭痛是頭痛,腳痛是

  腳痛,不是我在痛。這愛呢,也不是我愛。有因緣執著,他就愛。那麼,“相續流轉”也一樣!我們認爲有衆生相續流轉,一世一世流轉到今天,這也是不對的!爲什麼怎麼講不對呢?因爲我說這個相續,它不現報。怎麼講呢?比方說,我今生做了一個殺人的業,那麼,這個殺人的業使我墮入去地獄。但是,在地獄裏面,我不曾殺人,在地獄裏面,我受種種苦。所以我說呢,你說相續流轉,他並沒有把殺人的那個時候的那些東西,搬去這個地獄裏面照樣使用。意思是說,因此所謂的這個相續流轉,一世一世地相續流轉,也不是說,有某一法從某一世,帶到另外一世。絕對不是這樣子!這是業力因果變化。並不是有一個東西帶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他問呢,流轉這個生死。生死,是因爲我們依這個假我,我們執著有這個我,才說有生死!如果你沒有執著這個我呢,生死不可得!所以,我在這邊括號,特別強調:那麼,有智慧的人,明了一切愛不屬于我的實相。那麼,就是一切愛呢,沒有什麼是我的,不是我的。它本來就是緣生、沒有自性,不是我!那麼,

  這個在中觀,龍樹菩薩的見解裏面,就是要你遠離六根得來的知識,由于造成迷惑!那麼,在裏面,我們迷惑在裏面,所以認爲:有生、老、病、死,有輪回,有涅槃,有清淨,有佛菩薩,有我等等,這些都是六根的迷惑!而這一切,相反的過來,都是你的業的,你的心的顯現。在那麼,這一切顯現中呢,你跟佛呢,是沒有差別的。不要以爲你很差,佛很厲害。你跟佛一樣很厲害!你可以變現天的境界,你可以變現地獄的境界,你可以變得出佛也無可奈何!你看:厲害嗎?都很厲害的。所以呢,不要小看自己,因爲一切業力、因緣都是平等的。

  今晚講到這裏,有問題嗎?

  問:……?

  答:哦,煩惱是迷客。哦,看戲,沒有。你不要以爲說:哦,看戲,這樣來說觀衆,我是這樣一個比喻哦。意思是說,在我們大乘的佛法裏面說呢,小乘有些部派也這樣說。他說:你的心本來是清淨的,——他這樣說,然後呢,因爲煩惱遮蓋住,那麼,煩惱是後來加進來的。這樣的比喻知道嗎?所以呢,因爲這樣的比喻說呢,就是說,你的心呢,本來沒有所謂的清淨不清淨,叫做清淨。然後,呢後來,你在這個因緣變化裏面,呢,你去執取呢。然後,認爲有我,認爲有什麼有什麼,這些是你的煩惱加進來的!明白嗎?啊,那麼是你的煩惱那樣看,那樣說,這樣認爲,然後就改……我們說:啊!那叫做迷惑!但是,他那樣看,那樣認爲,那樣做,他要知道,他不知道怎麼去做呢?就是說,當那個煩惱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如果他是全部無知的話,他怎麼會去做那些事情?是誰知道?是誰做?比方說,你現在喜歡吃榴蓮,愛吃榴蓮,那你愛吃榴蓮,這是一個煩惱心念知道嗎?但是,你怎麼知道有榴蓮?怎麼知道我要吃?就是說,你當時心都很清楚知道這些事情的!但是,那個煩惱的客,他在那邊緣。然後呢,那個導演在背後看。——我的意思這樣子。然後,你認爲前面的才是真正的戲。聽懂我這個比喻嗎?也就說,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但是,我們不認爲這個心是,我們認爲是煩惱的那個心才是。所以我說:“智慧是導演,煩惱是迷客。”相反過來呢,就是說:你不要以爲你現前煩惱在的時候,我的智慧死掉。絕對不可能的!因爲是我們認爲:演戲的那個是真的,導演不算數。不能接受,呵呵……啊,我說,釋迦牟尼佛成道就講這句話,他說,衆生本來都具有佛的智慧,只是智慧被煩惱遮蓋住。知道嗎?然後,衆生他把煩惱所講、所想的,當成那個才是真的!那麼,當他

  覺悟的時候,也沒有改變什麼,還是那些東西。但是他清楚:哦,智慧在導演。

  關于這個問題,現在我不要解釋。我要問問你!龍樹菩薩專門用問人的方式來讓他自己打答倒自己。

  你認爲智慧什麼時候才在?

  “沒有煩惱的時候。”

  啊?沒有煩惱的時候,智慧才在?那麼,沒有煩惱的時候,在什麼時候?你現在算數嗎?

  “算數。”

  現在算數?你他們都算數嗎?呵呵,就是說,是不是說,哦,所謂的凡夫呢,是沒有智慧的,是嗎?

  “不是。”

  不是。那凡夫的智慧是不是有一個時期丟掉了?

  “不是,是被遮住了。”

  啊?呵呵,你自己講會我的話了。你說被遮住了,就是說,不要以爲呢,智慧是從沒有,後來生出來的!絕對不可能!

  有問題嗎?

  問:“如來藏的思想……?”

  答:“哦,如來藏的思想?不是的,現在我用剛才問他的話來問你:智慧是後來出來的嗎?

  “……”

  沒有。我們不談如來藏,不關于如來藏的事情。你直接答我這個問題:智慧是後來生的嗎?是不是如來藏思想不關事嘛,爲什麼一定要它扯在如來藏裏

  面?的確有如來藏思想強調這個,知道嗎?但是,你不能因爲這樣就把這個叫如來藏思想,而是它事實本來如此!

  問:“……?”

  答:哦,當不需要修行的,成佛是對的!

  問:“……?”

  答:那你就需要修行喽!哈哈……是啊,剛才跟你說嘛,煩惱不是真實的。你認爲是真實的!凡夫認爲真實嘛。所以他就千方百計想要修嘛,他就嘛!所以,他把這個夢是當真的。是醒呀!醒是真夢嘛!“……”

  對呀!一切都是虛幻嘛!當呢,你以六根看這個心幻化出的一切這個境界,以六根看,因爲這個六根是虛幻的,你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是虛幻的!當你不以六根境界所幻化的一切來看的話,一切就是光明!沒有虛幻,沒有真實。這所謂的,我們說呢,佛,涅槃,在常寂光土,甚至羅漢呢,也在他的常寂光土裏面。就是這樣的意思。

  問:“……?”

  答:哦,煩惱呢,是有時這種煩惱,有時那種煩惱。智慧他清楚知道。

  “……”?

  智慧不是本有哦,你這個“本”要先講清楚,是過去、未來,是過去已經有,還是……?你的“本”是指什麼?

  “……?”

  爲什麼被這個煩惱騙去偏曲?就是說,我們的這個心喲,這個知覺哦,當你知道一樣東西,你可以用你的心去分別的。但是,我再去用心去分別的時候呢,我這邊有句話,前面沒說。你們看25頌的第叁行:“雖分別諸法,知勝義

  不動。”就是說,我們的心呢,原來知道一切。這“知道”呢,是不必通過六根也可以知道的!但是因爲我們已經形成一些習慣了,就執著這些習慣,使用這些習慣。然後,在這個習慣裏面使用這個身心,那就用身心去分別。這個習慣,就是你現在做人所就形成的這些習慣了。那麼,這些習慣是什麼?它本身沒有所謂善的惡的,就是說,在你心的變化裏面呢,它經常這樣使用。那麼,它就那麼使用喽!那在使用過程裏面呢,然後,那個心,用用用,用它就把它當成是它演的戲。所以我說嘛。我就是說嘛,“煩惱演迷客”,知道嗎?他就在那邊演那個戲!然後演那個戲,那那個戲呢,並不是真實的,知道嗎?然後那些演戲的心念,就是煩惱。那一類的心念,他說這個是我,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明白嗎?是那些心念在說。

  我的意思是說,當你演一出戲:你說我愛某某人,我愛某某人是不是有個我,是某一些心呢,它在那邊作用。他那樣做,他說是愛。那麼,那樣說在愛呢,我們就說:哦,現在呢,是那個愛的心在演那出戲!那麼,演那出戲呢,呢,我們就說他是演員嘛。那麼,他是演員,你…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