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認爲是他帶頭嘛!你就以爲:哦,帶頭的是他。嘛,其實並不是。爲什麼呢?因爲除了就在你現前的,還有你遠離了佛土。事實上,你無量劫的那些業呢,他還在作用,明白嗎?哦,那遠離了佛土,這一個演他的嘛。但是,演他的那個心念,那個法呢,他說呢,我離了佛土才是真實的!聽懂我說什麼嗎?可能有些人還沒清楚我說什麼。意思是說,某一些心念,某一些因緣,它們做那些行爲,然後,他那樣的認爲,那樣的說,那麼,而那些根本不是!你離了佛土本能,知道嗎?那麼,也是後來加進來的罷了。而這個後來“加”,一直在變幻,在增長,再加!所以,那個遠離佛土的那些心,哦,他本身後來他也會消滅的。那麼,
但當他上場演的時候,的時候,那你說:“哦,這是真的!”——這叫做迷惑。其實並不是,他也很清楚在演。但是,他也說:我是迷惑的。那些心呀,在表演的那些心呀,他說我叫做迷了佛土。聽懂我的意思嗎?
問:……?
答:啊,不是了。在我們佛法裏面,這個無明愚癡有的裏面很多層。這個無明、愚癡,一個是見解上——錯誤的見解;一個是在境界上的迷惑,那也是明愚癡。所以境界上的迷惑,就是我們的心變化顯現的種種法,我們在裏面迷惑,再反應爲行爲,然後,再更進一步生起種種見解。比方說,我們說,啊,假設印度人,他講“是”,就話,如果是的話,他搖頭;那麼,這樣搖頭嘛,他搖搖搖,搖慣了就這樣搖嘛。講“是”,他就搖嘛。我們就點頭。嘛。那麼,這樣搖啊,這樣點啊,它本身沒有所謂的見解在裏面,知道嗎?但是,這一個習慣行爲,他不清楚,就是無明的意思。那不是叫見解,明白嗎?我用這樣的來比喻哦。那見解是思想上,還認爲有什麼什麼什麼。,那個叫見解。那麼,無明是包括這兩種:不只是見解與,就是對境界的無知,迷惑。
有問題嗎?哦,什麼問題?
問:……?
答:哦,呢,龍樹菩薩在“中觀”有說過的:如果佛給你講空,你執著空,佛說,這個人諸佛所不度。就是說,一個迷惑的人,他要尋找真理(上個星期我說過了),真理本身沒有所謂真理,真理是隨著而需要真理的人而說的!那些聖人是這樣說真理,明白嗎?那如果你說呢:哦,這樣的話,那剛才講那些是不是真理呀?那是隨著衆生需要而說的。
問:……?
答:如果以我們人的思想行爲來說,你可以這樣說。你可以說有另外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們人,以我們現在生活的境界當成是當前的,因爲我們有這種見解,所以,我接受你講另外的。那麼,這個“另外”,以我們認爲當前來說,這個另外是什麼呢?以現在科學來說嘛,他說有不同的“生”,就是不同的度的空間嘛。那麼,在我們心的作用裏面,我可以用這個來比喻說呢,可以講個比較高層次的空間的心,他的變化過程裏面,有我們現在比較低層次的空間,可以這樣說。但是,對于高層次的空間來看呢,這些是沒有差別的,並不是有你所說的“另外的”。你說另外,是因爲你看不到了。比方說,我如果有這個天眼通,我就能如果看到了馬來西亞那邊有一個人在炒果條。——假設這樣說。那麼,你認爲我眼睛是不是看的是另外一種境界?但對于我來說,沒有另外!明白我說什麼嗎?
還有問題嗎?
(第叁片錄音帶完)
(以下是第四片錄音帶的內容)
問:修行是什麼東西?
答:修行,是佛呢,在我們人間,依照我們人的行爲習性,建立的祈禱方法,讓我們放下煩惱的手段。我們那麼,你依照那方法,呢,你就可以完成了,放下煩惱來覺悟。而這個,這些方法,是因爲我們衆生需要那樣,佛才那樣講。
還有問題嗎?關于這個世間不是真實的,時間不是真實的,有問題嗎?這才是大問題哦。我在講解這個《六十頌如理論》的時候呢,我並不完全依照中觀的那種手段來說哦。我盡我的能力來說服你們罷了。如果要完全依靠中觀手段呢,你們要學習邏輯,要學習很多東西哦。那是沒有必要的。所以,《中論》比較難看,就這樣子。這個容易看。因爲這個呢,並沒有……很少有中論那樣的推理方式。
問:……?
答:做夢的時候觀到哪一個是真的?……重新講一遍!……醒的時候?哦,依六根取境,做夢的時候也是依六根取境,但是,做夢的時候,六根用另外一套。就是說,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已經加上了很多。我們作爲人的,這一生中,我們學習種種的見解來使用。當你在做夢的時候,有時候你的心念回到你過去世;有些人可能跑到未來去,知道嗎?然後他看到一些東西在裏面發生。所以,有些人在夢中預感到某些事情發生,有人有這種經驗嗎?好!但也有些人會夢到過去的東西,那之所以可以那樣,就是因爲他的心不執著現在這個境界,他的心比較自由一點!那麼,所以你在夢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古怪的景象。
好象我曾經夢過一種景象,是什麼樣呢?——那些桌子,椅子啊,滿天掉下來,竟然沒有打到我。那個呢,也是我們的心在做,知道嗎?明白嗎?夢中的景象也是心在做,但是,它很自由。我說的自由,不會說:嗨,這個不行!不允許出現!聽懂我說什麼嗎?但是,我們現前的,因爲我們的業習,我們會捕抓呢,不允許某些東西出現!出現你就打掉!也就是說你……比方說,我舉個比喻:好象你第一次碰到某某人,看到你他,有些人你會起很歡喜心,有些人會起討厭心,有些人覺得這個事情()(),這犯起個念頭哦。這個呢,有時候是你過去的業習它告訴你。但是,在你現在的這個心,你的理智,你認爲你的理智、你的分析,你說:嗨!這個不對的。明白這個說法嗎?那因爲這樣,你就排擠掉。在夢中呢,它就不會。你夢中你可能看到你不喜歡的人,原來是你爸爸。你跟他:哦,我是他兒子。你在夢中,你認同。明白我的意思嗎?也就是說,在夢裏面呢,你不受現前的種種知識所左右你了,所以說,夢中是假醒。什麼是假醒呢?因爲你認爲它是假的,你現在點頭,你也認爲他是假的。呵呵,你認爲你現前的那個是真的,但是,以我們的心的作用,沒有所謂夢是真的,醒是假的。一切是有因緣它就在作用。明白嗎?那有在因緣作用裏面呢,但是,我們醒的時候呢,加上了我們種種見解,不許某一些心裏作用。
有問題嗎?
問:……?
答:對對。就是說,我們還在六根得來的知識的境界在裏面反應。但是,夢中呢,你不用嘛。暫時不用現有的六根境界,你用另外一套六根。
問:……?在夢中智慧比較容易顯現嗎?
答:智慧容易顯現?不是!智慧本來不會夢裏才顯現。夢裏,你用夢裏的
那一套。你現在做人有你做人的這一套;你做蛇的時候有做蛇的那一套。夢中用夢中的那一套,沒差別!“……?”哦,那個修行比你厲害喽!
問:……?
答:哦,哦,對!對!統統包括,統統包括!鬼神,不過我說了,他在演鬼神的那些心在演!聽懂嗎?
問:……?
答:哦,對。哦,但是,在《六十頌》本身不完全是“破”哦,他也有解釋。不象在《中論》裏面呢,多數是破,很少解釋。這個《六十頌》裏面,它有解釋嘛,你看他講了有解釋,是心怎麼樣、怎麼樣,哦,他有一這些是解釋。
問:……?
答:啊,倒不是。修行是看清楚真相,而並不是用腦袋思維。我用一個比較容易明白的一個例子:比方說,我們就以我們現在坐在這裏的情況看,你不會認爲你現在坐在那這個位置。這個位子是我的!這個位子呢,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你很清楚你坐在那邊,對不對?對吧。從剛才到現在,就是剛才你進來了,坐在這邊,直到現在,你對你所坐的這個位子,你不生起任何見解,對嗎?你知道你坐在那邊嗎?知道。那麼,修行呢,就象那樣,知道那樣的行爲,但是不生起見解。見解,是我們的知識分析的,那是屬于聞思修的思慧。我好象第一講,還是第二講講過了。所以呢,修行呢,並不是象那樣把白癡那樣,什麼都不要用,不是!而是把這個心念,把這個境界,世間境界,看清楚!但是,不要加上你的看法,想法。
問:……?
答:哦,當一個人在修行的時候,他知道吃榴蓮是一種煩惱?不是,他對
榴蓮有貪吃,那個貪是煩惱,吃榴蓮不是煩惱。然後呢,他在修行時,他要知道呢,我有沒有對它的貪心。因爲貪心是你過去的業習,看到榴蓮的時候,你正念不夠。若你看到榴蓮的時候呢,如果一個人他修觀——觀無常,他可以用無常來觀。他如果不去觀的話,他就拿他過去的想法來用,“哦,榴蓮很好吃。”明白我的意思嗎?是因緣在變化知道嗎?那個心念隨那個因緣變化,那麼如果一個人修行時,他看到:他的這個心隨著那個因緣變化,那如果你的心告訴你:榴蓮很好吃。這個也是沒有錯!但是,如果呢,你很好吃的下個心念“想吃”,想吃是你心中過去的習慣性,他要。那麼,這個“要”呢,你要知道我該不該吃,也就可以做選擇去吃。如果你不明白就是迷惑了。
問:……?
答:修學中觀?中觀呢,沒有教你怎麼修。凡是教你怎麼修的那些經論呢,他要仔細跟你談,你的心怎麼作用,然後呢,怎麼樣從戒定慧進入。凡是修行的都是這樣的方式來說。那《中觀》呢,是教你從“見”上來說,所以,龍樹菩薩在所有中觀的著作裏面,沒有教你怎麼一步步修進去,沒有!但是呢,他在講解這個《大般若經》裏,依照《大般若經》,那個《摩诃般若》裏面的講法,他的解釋是修行的方法。他那個他有解釋。但是,中觀本身要強調你對佛法建立起正確的知見。他重點在這裏。
啊,什麼問題?
問:……?
答:哦,所謂的這個無心道人,這是在中國佛教禅宗講的,但是他們有說:“無心猶過一重關”,就是說,一個人修行,因爲我們迷惑境界的心太強烈了!所以,你要修到不被境界所轉,你要完成這個稱“無心道人”。而這個無心道
人不是故意的,…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