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认为是他带头嘛!你就以为:哦,带头的是他。嘛,其实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就在你现前的,还有你远离了佛土。事实上,你无量劫的那些业呢,他还在作用,明白吗?哦,那远离了佛土,这一个演他的嘛。但是,演他的那个心念,那个法呢,他说呢,我离了佛土才是真实的!听懂我说什么吗?可能有些人还没清楚我说什么。意思是说,某一些心念,某一些因缘,它们做那些行为,然后,他那样的认为,那样的说,那么,而那些根本不是!你离了佛土本能,知道吗?那么,也是后来加进来的罢了。而这个后来“加”,一直在变幻,在增长,再加!所以,那个远离佛土的那些心,哦,他本身后来他也会消灭的。那么,
但当他上场演的时候,的时候,那你说:“哦,这是真的!”——这叫做迷惑。其实并不是,他也很清楚在演。但是,他也说:我是迷惑的。那些心呀,在表演的那些心呀,他说我叫做迷了佛土。听懂我的意思吗?
问:……?
答:啊,不是了。在我们佛法里面,这个无明愚痴有的里面很多层。这个无明、愚痴,一个是见解上——错误的见解;一个是在境界上的迷惑,那也是明愚痴。所以境界上的迷惑,就是我们的心变化显现的种种法,我们在里面迷惑,再反应为行为,然后,再更进一步生起种种见解。比方说,我们说,啊,假设印度人,他讲“是”,就话,如果是的话,他摇头;那么,这样摇头嘛,他摇摇摇,摇惯了就这样摇嘛。讲“是”,他就摇嘛。我们就点头。嘛。那么,这样摇啊,这样点啊,它本身没有所谓的见解在里面,知道吗?但是,这一个习惯行为,他不清楚,就是无明的意思。那不是叫见解,明白吗?我用这样的来比喻哦。那见解是思想上,还认为有什么什么什么。,那个叫见解。那么,无明是包括这两种:不只是见解与,就是对境界的无知,迷惑。
有问题吗?哦,什么问题?
问:……?
答: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有说过的:如果佛给你讲空,你执著空,佛说,这个人诸佛所不度。就是说,一个迷惑的人,他要寻找真理(上个星期我说过了),真理本身没有所谓真理,真理是随着而需要真理的人而说的!那些圣人是这样说真理,明白吗?那如果你说呢:哦,这样的话,那刚才讲那些是不是真理呀?那是随着众生需要而说的。
问:……?
答:如果以我们人的思想行为来说,你可以这样说。你可以说有另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人,以我们现在生活的境界当成是当前的,因为我们有这种见解,所以,我接受你讲另外的。那么,这个“另外”,以我们认为当前来说,这个另外是什么呢?以现在科学来说嘛,他说有不同的“生”,就是不同的度的空间嘛。那么,在我们心的作用里面,我可以用这个来比喻说呢,可以讲个比较高层次的空间的心,他的变化过程里面,有我们现在比较低层次的空间,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高层次的空间来看呢,这些是没有差别的,并不是有你所说的“另外的”。你说另外,是因为你看不到了。比方说,我如果有这个天眼通,我就能如果看到了马来西亚那边有一个人在炒果条。——假设这样说。那么,你认为我眼睛是不是看的是另外一种境界?但对于我来说,没有另外!明白我说什么吗?
还有问题吗?
(第三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四片录音带的内容)
问:修行是什么东西?
答:修行,是佛呢,在我们人间,依照我们人的行为习性,建立的祈祷方法,让我们放下烦恼的手段。我们那么,你依照那方法,呢,你就可以完成了,放下烦恼来觉悟。而这个,这些方法,是因为我们众生需要那样,佛才那样讲。
还有问题吗?关于这个世间不是真实的,时间不是真实的,有问题吗?这才是大问题哦。我在讲解这个《六十颂如理论》的时候呢,我并不完全依照中观的那种手段来说哦。我尽我的能力来说服你们罢了。如果要完全依靠中观手段呢,你们要学习逻辑,要学习很多东西哦。那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中论》比较难看,就这样子。这个容易看。因为这个呢,并没有……很少有中论那样的推理方式。
问:……?
答:做梦的时候观到哪一个是真的?……重新讲一遍!……醒的时候?哦,依六根取境,做梦的时候也是依六根取境,但是,做梦的时候,六根用另外一套。就是说,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已经加上了很多。我们作为人的,这一生中,我们学习种种的见解来使用。当你在做梦的时候,有时候你的心念回到你过去世;有些人可能跑到未来去,知道吗?然后他看到一些东西在里面发生。所以,有些人在梦中预感到某些事情发生,有人有这种经验吗?好!但也有些人会梦到过去的东西,那之所以可以那样,就是因为他的心不执著现在这个境界,他的心比较自由一点!那么,所以你在梦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古怪的景象。
好象我曾经梦过一种景象,是什么样呢?——那些桌子,椅子啊,满天掉下来,竟然没有打到我。那个呢,也是我们的心在做,知道吗?明白吗?梦中的景象也是心在做,但是,它很自由。我说的自由,不会说:嗨,这个不行!不允许出现!听懂我说什么吗?但是,我们现前的,因为我们的业习,我们会捕抓呢,不允许某些东西出现!出现你就打掉!也就是说你……比方说,我举个比喻:好象你第一次碰到某某人,看到你他,有些人你会起很欢喜心,有些人会起讨厌心,有些人觉得这个事情()(),这犯起个念头哦。这个呢,有时候是你过去的业习它告诉你。但是,在你现在的这个心,你的理智,你认为你的理智、你的分析,你说:嗨!这个不对的。明白这个说法吗?那因为这样,你就排挤掉。在梦中呢,它就不会。你梦中你可能看到你不喜欢的人,原来是你爸爸。你跟他:哦,我是他儿子。你在梦中,你认同。明白我的意思吗?也就是说,在梦里面呢,你不受现前的种种知识所左右你了,所以说,梦中是假醒。什么是假醒呢?因为你认为它是假的,你现在点头,你也认为他是假的。呵呵,你认为你现前的那个是真的,但是,以我们的心的作用,没有所谓梦是真的,醒是假的。一切是有因缘它就在作用。明白吗?那有在因缘作用里面呢,但是,我们醒的时候呢,加上了我们种种见解,不许某一些心里作用。
有问题吗?
问:……?
答:对对。就是说,我们还在六根得来的知识的境界在里面反应。但是,梦中呢,你不用嘛。暂时不用现有的六根境界,你用另外一套六根。
问:……?在梦中智慧比较容易显现吗?
答:智慧容易显现?不是!智慧本来不会梦里才显现。梦里,你用梦里的
那一套。你现在做人有你做人的这一套;你做蛇的时候有做蛇的那一套。梦中用梦中的那一套,没差别!“……?”哦,那个修行比你厉害喽!
问:……?
答:哦,哦,对!对!统统包括,统统包括!鬼神,不过我说了,他在演鬼神的那些心在演!听懂吗?
问:……?
答:哦,对。哦,但是,在《六十颂》本身不完全是“破”哦,他也有解释。不象在《中论》里面呢,多数是破,很少解释。这个《六十颂》里面,它有解释嘛,你看他讲了有解释,是心怎么样、怎么样,哦,他有一这些是解释。
问:……?
答:啊,倒不是。修行是看清楚真相,而并不是用脑袋思维。我用一个比较容易明白的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就以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情况看,你不会认为你现在坐在那这个位置。这个位子是我的!这个位子呢,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很清楚你坐在那边,对不对?对吧。从刚才到现在,就是刚才你进来了,坐在这边,直到现在,你对你所坐的这个位子,你不生起任何见解,对吗?你知道你坐在那边吗?知道。那么,修行呢,就象那样,知道那样的行为,但是不生起见解。见解,是我们的知识分析的,那是属于闻思修的思慧。我好象第一讲,还是第二讲讲过了。所以呢,修行呢,并不是象那样把白痴那样,什么都不要用,不是!而是把这个心念,把这个境界,世间境界,看清楚!但是,不要加上你的看法,想法。
问:……?
答:哦,当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他知道吃榴莲是一种烦恼?不是,他对
榴莲有贪吃,那个贪是烦恼,吃榴莲不是烦恼。然后呢,他在修行时,他要知道呢,我有没有对它的贪心。因为贪心是你过去的业习,看到榴莲的时候,你正念不够。若你看到榴莲的时候呢,如果一个人他修观——观无常,他可以用无常来观。他如果不去观的话,他就拿他过去的想法来用,“哦,榴莲很好吃。”明白我的意思吗?是因缘在变化知道吗?那个心念随那个因缘变化,那么如果一个人修行时,他看到:他的这个心随着那个因缘变化,那如果你的心告诉你:榴莲很好吃。这个也是没有错!但是,如果呢,你很好吃的下个心念“想吃”,想吃是你心中过去的习惯性,他要。那么,这个“要”呢,你要知道我该不该吃,也就可以做选择去吃。如果你不明白就是迷惑了。
问:……?
答:修学中观?中观呢,没有教你怎么修。凡是教你怎么修的那些经论呢,他要仔细跟你谈,你的心怎么作用,然后呢,怎么样从戒定慧进入。凡是修行的都是这样的方式来说。那《中观》呢,是教你从“见”上来说,所以,龙树菩萨在所有中观的著作里面,没有教你怎么一步步修进去,没有!但是呢,他在讲解这个《大般若经》里,依照《大般若经》,那个《摩诃般若》里面的讲法,他的解释是修行的方法。他那个他有解释。但是,中观本身要强调你对佛法建立起正确的知见。他重点在这里。
啊,什么问题?
问:……?
答:哦,所谓的这个无心道人,这是在中国佛教禅宗讲的,但是他们有说:“无心犹过一重关”,就是说,一个人修行,因为我们迷惑境界的心太强烈了!所以,你要修到不被境界所转,你要完成这个称“无心道人”。而这个无心道
人不是故意的,…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