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P24

  ..續本文上一頁不是!而是遠離了他以前所認爲是什麼,什麼,什麼的這些情況。所以我說“不是無我,是離所是的法”。

  那麼,一般來說,一個人他智慧證到這個法的實性,那麼,他當時就要知道這個見、聞、覺、知,就是種種境界跟能知的心,見、聞、覺、知它裏面發生的這個能知的心,跟這個萬法,它本身就是“法性平等不二”。就是說,一切法它本身沒有所謂這一個,那一個;沒有所謂誰、誰、誰的,沒有所謂多少、大小,這樣的一種關系。上次我講過了,這樣的一種關系呢,就是說:大家都

  包含了對方。就是說,如果你去觀察,去分別的話,一切法都要包含對方,唯有如此,一切法,你看到的種種因緣現象之間,才可以在作用之中。如果它有包含遺漏的某一些法呢,那麼,那些法就成爲跟它沒有因果關系了。一旦沒有關系,那些法是獨立的作用,是另外一種世界了。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也就是說,一切法都在互相影響。……就比方說,一個原子,或者說我,我們現在坐在這裏,我們所作的一切行爲,就在影響著整個叁千大千世界,只是我們不知道證帶而已。那麼,它那樣地影響,相反過來呢,叁千大千世界的法,也影響著我們。

  那麼,再看回我們自己。我們所謂的“我”,我們把他當成在我這個身心範圍裏面活動,實際上,並不是。你的活動就擴大到叁千大千世界,那每一個法的活動也是如此,是這樣的互相地交錯影響。那麼,上次我舉例過,比方說,這個房間裏面的燈光,好幾盞燈的,這些燈光的光呢,就交錯,互相影響,造成我們看見這房間的亮光。一切法之間呢,也是這樣的作用。所以,你不在你這個身心範圍之內,罷了。任何一個法也是如此,在這一切法,法性的能力平等,它作用力也平等不二。就這樣地悟入一個所以,法的實性,不是屬于你的、我的,不是屬于任何人的。這樣,我們說,證悟到空性,並不是說:哦,一切都沒有掉的意思!

  那麼,如果當一個人執著常、無常,那麼,這個人必然也執著無我。執著無常的人,必然執著無我,那以佛法來說,這個人還是屬于愚癡的人!即執著無常是真的,無我是真的,那還是癡人!爲什麼呢?因爲常、無常,是依法來建立的。那法本身沒有自性,不是真實的。那你竟然執著法無常,還認取法裏面沒有我,這是多余的!那下面我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就是剛才我

  說的:心啊,法啊之間,統統是錯綜複雜,互相交涉,互相幹涉,互相影響,沒有分心外的法,跟心內的法等等,統統沒有差別。但是,愚癡的人他就認爲有這個心,有這個法,還有實實在在心跟法是無常。

  ——第44頌——

  “若成立多性,即成欲實性,彼雲何非此,常得生過失。”

  什麼叫“若成立多性”?多性:多,就是萬法的差別相。我們在這個世間把萬法分離,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有種種,種種差別性,叫做成立多性。若成立這種種差別相,其實呢,就是你的欲望心。這個欲望心,其實是起欲望的心,你的心有那種執著,它去執取這個法,當成是實在的種種的境,種種的物。什麼呢?更進一步呢在其中分別:這個不是那個,那個不是這個。那麼,因爲這樣,所以龍樹菩薩說,心就常常生起種種過失。

  這一切法在一部論,叫做《大乘起信論》,它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心生種種法生,就是說,一旦你心中生起任何一個法的見,只要生起一個就夠了,一切法都跟著生起來。那麼,但是,法它本身不曾自己言,自己說是一個或者多個。就是說,這個分別,是你的心生起種種分別,種種差別相。

  那如果一個人,心生種種法的見,他就會這個不是那個,那個不是這個;或者,這個是這個,那這個不是那個。這樣子,他就在建立。在我們佛法上叫建立什麼呢?建立種種法的實性。那我就說呢,“凡是你建立實性,就是誹謗法性”。就是說,你在這因緣幻化裏面,你建立起種種法的差別見解、道理,你就在誹謗了法的本質,法的本性。意思就是說,只要你有任何建立,你就是誹謗。這個是在哪裏?在《楞伽經》裏面說的。你有任何的建立,就是誹謗!

  然後呢,因爲你建立之後,你會說:哦,爲什麼這個不是那個?那麼,這個我也舉《楞伽經》的例子:龜毛兔角來說明。

  什麼叫龜毛兔角呢?就是說,我們生起一個見解:咦,烏龜是怎麼樣的?烏龜是沒有毛的,兔子是沒有角的。爲什麼會那樣呢?因爲我們去分別有所謂的烏龜,有所謂的毛;有所謂的兔子,有所謂的角。去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什麼差別!因爲這樣子,我這邊接下來說:當我們說“人無我”,我們就分別:哦,什麼是人?什麼是衆生?什麼是我?然後就說這種種法裏面呢,沒有我!這和龜毛兔角是一樣的。是因爲執取分別而得來的!也就是說,我們說:哦,一切法無我。如果你去分別一切法,去找找找,找了,你說:哦,是啊,無我!那樣,就跟龜毛兔角的行爲是一樣!

  意思是說,你去執取種種法,也在執取我。然後,你在種種法裏面,凡夫他就執著說裏面有我。你聽到佛法了,你在種種法裏面去分別,又倒回來說無我。不管說有說無,他都犯上一個毛病,就是:這個是這個法,那個是那個法。然後,這個法跟這個法什麼關系?都犯上這個毛病。

  同樣地,我說:“頭無月,月無頭”。也是一樣哦!你可以說:“哦,我的頭上爲什麼沒有月亮?”你們聽了這句話很奇怪,爲什麼問這句話?但是,如果有個瞎子,你就會說:“嗨,他爲什麼沒有眼睛”?就是說,爲什麼這個瞎子沒有眼睛?你認爲這句話很合理的。爲什麼頭上沒有月亮,你說這句話不合理的。但是,不管合理不合理,你是在分別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在種種分別裏面生起執著。

  你的合理不合理是什麼?是你自己認爲的,下面會說到。所以,這樣就生起很多過失。什麼過失呢?他就生起:有生死了,因而所以,就要脫離生死了。甚至修行也呢,他說:哦,有很多妄想雜念呀,我要一念不生啊等。那麼,種種法。如果我什麼法都不建立了,那麼,我就不會被綁了。這種種……我就寫:

  何來此消息?就是說,凡是消息來,就是什麼?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明白嗎?

  也就是說,你們成立多性。就是你心中對法生起有見,然後,你去作種種的分別的差別,再去講它們的關系。最後,你說:是這個道理!所以,上一講我有說過,應該是這一講,還是前一講?真理哦,第叁十幾頌。真理,是爲什麼呢?是爲執著真理的人而說的。在講第叁十七頌時,我有說:真理是爲需要真理的人而立的。第叁十頌那邊我寫:因爲什麼呢?因爲是是非心生起的真理。所以,這邊說:如果你在這個世間對法塵起種種差別的時候,就是你的心去執取。所以,剛才我說呢,法好象燈光互相交錯,沒有分別可立,沒有差別可立。一切萬法皆如此!但是,我們說,有你的範圍,我的範圍,然後,再找你我他的關系,最後,再建立起種種道理。

  ——第45頌——

  “若成立一性,所欲如水月,非實非無實,皆由心起見。”

  “若成立一性”,沒有差別叫做一。就是心呢,如理成立一,就是沒有差別叫做一。如果心中沒有差別的這種見。

  “所欲如水月”,就是你在這個原本無相的緣生法裏面,你原本生起的祈望心,就沒有了,就是沒有這祈望心了。因爲你知道這都是水中月,種種因緣的幻化而已;那麼,你也知道:法不是實在有的,因爲法本來沒有相,離一切相。所以,法也不是實,也不是無是。爲什麼呢?本來它沒有相。也就是說,不是實在的有,也不是實在的無。本來沒有相,本來它也遠離一切相。你也會知道:都是由心生起的種種見。

  這個“成立一性”,千萬不要以爲這個“一”,是將一切法,歸于同一。很多人:哦,萬法歸一哦。假如科學家他要研究研究,這個法歸根,最簡單最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作用?那麼,他如果這樣呢,一個人歸一,我就說,那個人的就意見、建議多。但是,實際上並不是,而是什麼?而是心滅種種法滅。就是說,他的心如果對萬法不生起種種的看法、差別相的時候,我們說是這是一性。所以說,這個“一性”,它不是見到有一個“一”,不是!而是再也沒有所謂差別了,叫一。那麼,這樣子,他就知道原來他所追求的那些法,所看到、所知道的,那些祈望心所要知道的那些法,是屬于中業,那麼,他的心知道是幻化,他就遠離了。所以,我這裏寫:“知幻即離”,當他知幻即離以後,並不是說:“哦,一切都不是。”知幻即離的當時,並不是否定一切,千萬不要以爲這個“性空”是否定一切!性空,是一切法本質,沒有本體。因爲這樣才

  可以成立一切。所以,當一個人他知道這個幻化的時候,他心中不能生起:哦,這一切都不是。絕對不是這樣子。他只知道呢,所謂的以前所說的一切,是隨因緣假說罷了。那下面我就寫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其實呢,這是練道家的人,跟練氣功的人,常講的一句話。他們講什麼話呢?他說:“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怎麼樣講“真傳一句話”呢?

  其實呢,他是說的原因是:當一個人他在修道的過程裏面,他如果整天翻那些書來看,那些都變成假的去了。當他在修道過程裏面,修到某一個程度,他需要的那個法,然後,那個老師就對他講了一句話,他就知道就是這樣,是對的。所以,這萬卷書裏的法,其中一個是你當時某一時刻需要的。但是,如果你不懂,你把萬卷書翻來看,這就變成假的去了。所以說,“假傳萬卷書”。所以,佛法靠人傳,不靠經書傳,也是這樣。就是說,那個人修到這個程度,有能力知道的人,就在這個程度上,指導他應該認識的法。他就覺悟。如果不是那樣,統統變, 成假法去了。所以,真傳呢,在我們佛教裏面,真傳是本來無一物,就是告訴你,實實在在這一切法,沒有一個真實的法可以給你得到!

  那麼,佛在經裏面到處…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