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緣生就是無生。那無生是誰分別呢?上一講也有講到分別無生,這是我說:“無生如標月指”,記得嗎?指著月亮的指頭。有人就執著無生,他說無生,是誰知到無生?哦,知到無生的那個分別,也是無生。就是說,任何一念的心念,知道什麼,他本身也沒有所謂生滅可得,也沒有所謂的他在什麼範圍,什麼時間裏面出現,沒有;這是我們分別執著的。等一下你們可以反對,提出你們的看法。
那麼,“實語者”,是依迷者。第48頌的第四行,哦,這邊是“最上實語”,實語是什麼實語呢?所謂實語,是依迷者的需要,開方便顯實,就是依他的需要,用種種方式來跟他解說,解說真實是怎麼一回事。所以,所謂實語,它本身還是歸回顯示,幻化,緣生,無生。意思是說,甚至于釋迦牟尼佛在你面前出現,跟你說法,他呢,也是顯示,也是幻化,也是緣生,也是無生的。不要執著!“哦,真的佛來了!”那你又執著有實在的法了。所以,你又執著有真實的法,有虛假的法了;你就分別有我了,有佛了;有來了,有去了。種種妄想都來了。所以,你要知道;所謂實語本身,它就是顯現幻化,緣生,無生的。所以事實上,一切都是心的變化。
——第49頌——
“衆生邪妄智,無實謂實想,於他诤論興,自行顛倒轉。”
衆生呢,這個心邪,那他有妄想,沒有這種智慧,這種妄想的是妄智,指世間的智慧。“所以我說;“衆生以邪見妄想的世間智慧去分別,”那他就說,在不實在中生起實在的道理。就是本來一切沒有實在的,他生起有實在的法的道理。然後,就對他人的見解,跟他去爭論。但是,他就不知道這是自己的心,處在顛倒中打轉。關于這個那麼,分別,49頌這邊我寫;“分別,妄想,本身也是緣生法。”那這個緣生法本性就離分別相。也就是說,就算一個衆生生起一個分別的心,他的本身不過是一種因緣現象罷了,他本身又沒有所謂的分別可得。這一點我們要確定!不要說,“哎呀,我又起分別心了,”你又自己罵自己。就算是分別本身,也應該知道;他呢,也是因緣。因爲有某些因緣,你才會那樣做!而那樣做本身也沒有實在的東西在分別,是隨著因緣而生的而已。所以,一切法的實相,本來是離一切相,沒有所謂實在的相,那如果你生起:“怎麼樣才是實在的呢?”生起這樣的心,什麼是實在的,就是生起有求實在的心了。所以,千萬不要生起,啊,怎麼樣才是真的?怎麼樣才是實在的?去追求。那樣你犯大錯了。就是說看清楚自己的心念是最實在的!如果你追求有實在的東西,什麼實在的道理,那是你有追求的心在作怪。那麼,這種求實在的人,他就會怎麼樣呢?“他非我不非”,這句話是六祖講的,這個人整天就站在這件事上,說是他的錯,我沒有錯!爲什麼?錯的我哪裏要?所以,當然選對的喽!是不是?哦,我們一定是這樣子!這個是非心在那邊,他當然說:我當然選對的啦!他會說:難道我是非都不分嗎?這些都是求是非的人,那麼,
他就不知道他的心就在那邊打轉,顛倒妄想裏面打轉。其實,是非自有因果,是非,是因果決定它的結果的。不是由你分別的對錯來決定的。那麼,分別心本來也沒有所謂妄想。也就是說,當一個人他碰到一個因緣,他去分別對錯的時候,那是誰做他的因果?他的過去業力學到的知識,他就那樣分別,那樣去做。這也是從因果來的,知道嗎?所以這樣子他本身也不能叫做“妄”,本身就是一種業力因果緣生來的。所以,當有一次,佛在世的時候,有一次安居結夏的時候,有兩個比丘爭吵,好象因果佛法,還是戒律上的見解不同而爭吵。誰的是對,誰的錯。佛要他們雙方面都忏悔!那麼,但他們都堅持是他們自己的對,佛就走了。然後,過後呢,通過一些呢,他們的時候,他們才去把佛找回來,不只是這樣子,是爲後來因佛走了之後,當他的那些護法居士再也不供養他們,又經阿羅漢的勸說,那他們在那邊安居結夏,不能離開,就無可奈何,就去他們才把佛找回來,向佛忏悔。
就是說,一切是非爭論,我們每次就在裏面認爲裏面有對的,有錯的,佛是遠離它的。爲什麼呢?他們之所以有他們的是非,是他們有他們的因果。知道嗎!那麼,你所以勸說是隨因緣說因緣,千萬不要以爲你是隨著真理而說。真理呢,我重複一句話,是爲需要真理的人而立的。而真理造成是非,是非造成真理。今晚講到這裏,有什麼問題嗎?
問:什麼是正見?
答:正見,是放下一切叫正見。
問:?
答:你取任何一個見,就是見取見。執著正見,也是見取見。
問:?
答:你不要生起一切見。我講了,啊!你不要生起有真理的實在性。真理,我說過:“隨著衆生需要說的”。所以,是那群人需要,就那樣說,你就那樣說,但是,所以,你不要執著那樣說的叫真理。所以,你也不要執著有真理,並去找個最真的,然後,去看看他們對不對。
問:?
答:正見,在八正道裏面,正見呢,如果站在解脫來講,就是對涅,對因果,對這個佛所講的佛法,生起正確的了解,正確的知見。而所謂這個正確了解,正確知見呢,到後來。部派佛教各解說各的。明白嗎?那麼,各解說各的呢,是只有真正修到完成阿羅漢的人,才真正地完全能夠達到這個時時刻刻在正見裏面。那如果不是的話,他們都會加入很多世間,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來了解正見。
問:?
答:如果你聽了對因緣法覺得很有味道的呢,你可以依因緣法來了解正見。如果你聽到佛講業力輪回,你聽到覺得很有味道,你就依那邊生起你的正見。這就是佛隨著衆生當時的需要而那樣說的。
但是,如果一個人學習中觀的時候,他跟你講,正見是不要建立起任何一個見。生起一個空的見,都不能建立。還有問題嗎?
初初接觸中觀的人,都有一種現象,不知所措,哦;這不知所措是好現象!如果你初初學習中觀,你就抱著中觀裏的某一個道理,你肯定是錯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以前的很多看法,竟然被打破。你以前建立對佛法的很多信心,竟然被打倒。這是正確的!因爲整個中觀,龍樹就在破我們教內的人錯誤的見解。那你是教內的人,你也有錯誤的見解。呵呵!
什麼問題?
問:?
答:啊?是非不分?你看我最後一句話嗎?是非自有因果。不是你的心,去分別之後,你的就一定對!不是。但是,我前面說過;真理是世間人建立起來的,知道嗎?如果世間人認爲;一伏一起是正確的,那麼,這就是真理了!這就是是非了。因此如果那你就要去分了,你你在世間生活,按照世間人的是非標准,你要去那樣做了!這就那是因果造成你也必須那樣做的,因爲你活在哪個區域裏面,知道嗎?所以說,是非自有它的因果造成。不是你能夠說的。但是,你要很清楚:當時你在分別這個是非的時候,你心中不要有妄想,你要知道;這不過是隨順世間的人需要那樣,就那樣做。哦,我後面寫:分別即緣生。對啊!分別是不是緣生法,緣生即無生嘛!剛才我解釋嘛,這個分別心本身,它會那樣分別,建設它過去的那些因緣,使得它那樣去想,知道嗎?它本身就是緣生法了。所以前面呢,就說,如果一個人生起一個問題:“哦,無生是誰分別?”就是說,他怎麼會有這個問題呢?就是因爲他過去的因緣法裏面造成這個問題,知道嗎?不但分別無生哦!煩惱也是無生,知道嗎?也是沒有一個實在的法在生。煩惱不是實在的哦。煩惱也是緣生法。因爲由于你執著法的見,你才生起有無見。有無見,你又生起生的見,生起滅的見。你執著有煩惱的見,你就執著有煩惱生,有煩惱滅,你就要滅煩惱。
問:?
答:43頌,執著無常無我,對。因爲我們執著常,所以,佛叫你觀無常。如果你觀無常,觀呢,就抱著無常,你也是不能解脫的,?如果執著這個無常,是
癡人,有句話說:什麼?“到岸不需舟。”知道嗎?你渡河要用到木伐,到了岸,千萬不要趕著船來走。也就是說,佛,種種方便善巧,度化我們。我們不要把那些當成實在的法。實在的法,是看見自己自心,什麼呢?跟佛沒有差別,這才是實在的法。就是你覺悟到你跟佛沒有差別的時候,這就是佛法說的:“見法即見佛。”佛法裏面說,就是這樣的意思。
問:?
答:,,對。最重要的錯誤是最後那句話:“是非有因果。”你要很清楚知道,那些是非是種種因果現象。知道嗎?但是,你要知道,你這個分別的心,不要在裏面有妄想。它本來也沒有妄想,你也不要在裏面生起妄想。就是你在分別的時候,你要很清楚;自己不要落入裏面。,以外是實在的!那麼沒有錯誤了。
問:?
答:我打一個比喻嘛,比方說,有一對夫妻吵架鬧離婚,你很清楚,那是妻子的錯誤,那你就勸說她。但是,你要知道,她跟你本身沒有關系,是種種因緣變化罷了。所謂對錯嘛,也不是世間人的道理,你不要把這個當成真理!因爲我們世間人要一夫一妻嘛,那如果是馬來西亞,那他說沒事呢。一個丈夫,倆個妻子,沒有問題。
(第五片錄音帶完)
(以下是第六片錄音帶的內容)
那如果說是“愛是寂寞”,一個妻子,幾個丈夫,也沒問題!
有問題嗎?這個下一講呢,就講另外十頌,還有兩講,然後,我們就開始討論。討論就不許你靜靜了!呵呵……“
問:
答:如果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然後怎麼樣呢?哦,那些是佛菩薩發願,觀世音菩薩什麼因緣所生法”?他們的發願也是因緣所生法啊。就是說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緣是什麼呢?發願往生也是因緣所生法啊,你要對佛、淨土有信心,然後呢,你要認真地去修嘛,還有你本身也要去發願嘛。“要什麼?不要什麼?”佛過去在發願的時候,他還不是佛,他作了佛,就他不要發願。啊!所有的佛發願前都不是佛,成佛了再也沒有願。他發願的時候,由願力因果的就推動呢,變成成就國土,成就衆生…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