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P33

  ..續本文上一頁見,然後知道緣生的外境,並非是真實的有。就是說有無邊見。那心不依任何一個法。這樣地去觀察,就知道外境沒有實有的。

  第二個頌是外人說的,

  “外人立無自性不如理”

  就是說外人說:沒有自性不合理。這是的。

  第叁個頌呢,也是外人說的。

  “外人立無自性如何有解脫”

  他說:這個沒有自性的話,哪裏還有解脫這回事?這是外人的道理。那麼,

  第四個頌:

  “如理者離有無而解說法的存在現象”

  是說所謂的如理不如理,他說如理者,是離有無而解說法的存在的現象。並不是在有無裏面執取有無,而解釋法的存在。

  第五個頌:

  “涅槃.與生死不二”

  是講涅槃跟生死,他的本性沒有差別。那麼,

  第六個頌,

  “了知生死本空即了知涅槃本空”

  居然是說,如果知道生死,就知道捏盤了。爲什麼?因爲你知道什麼?知道生死本來就是空的,那涅槃也是性空的,沒有差別的。

  第七頌個呢:

  “證滅時知生、存在及分別,皆無實法”

  就是當一個人他證“滅”的時候,即就是說他在證涅槃的時候就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就是統統都不實在的!

  那第八個頌:

  “涅槃不曾滅任何法”

  就是涅槃呢,不曾呢,滅掉任何一個法。並不是把某一些法滅了,才證涅槃。所以說涅槃不曾滅任何一個法。而涅槃,你們看見那個頌文了哦!

  第九頌個呢,

  “了知滅性不滅,即得解脫,非蘊滅,是染滅無所滅”

  是講什麼?就是說當一個人呢,他了知這個滅性,滅性不曾滅。他本來性空,沒有生沒有滅。就“滅”這件事情,沒有所謂滅可得!那麼,如果一個人知這個滅性,他就能夠得到解脫了!那麼,解脫並不是五陰滅掉。是什麼呢?是染滅。[錯了個,打錯字了]無所滅,不是無所滅。有無的無。這個染滅,就是說以,這個煩惱它,不生起來,那麼,看到煩惱不生起來,是他的這個智慧看到煩惱不生,不只看到煩惱不生,是一切法都沒有所謂生滅可得!所以說呢,染滅無所滅。就是說。即煩惱滅是無所滅。因爲什麼?滅性本來不滅哦!

  啊,我看這樣講很快!

  第九個頌,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當我在講解這個六十頌的時候呢,很多是我對他的頌文的解釋。現在這裏,是它的綱要,我不要插任何話進去。我照裏面的內容寫出來,比方說,這第九頌,剛好我說:染滅無所滅,這個染滅無所滅,無所滅不是我增加的,因爲他說,不但說染滅所滅,諸因本來就不滅!爲什麼我要列出來?因爲,這裏面的這些,我們在說它的理嘛,它的如理哦,這六十個如理,你看如理不如理啊!如理以後呢,我們要討論了。因爲這裏面的道理,跟很多,一般人學的佛法道理,非常矛盾的。如果你不了解,你會看成,簡直是顛倒啊!所以說,初學的人不許看!

  好,我們看第十個頌:

  第十個頌,

  “法的生滅俱不可得,智者知從無明而有緣生法”

  是說呢,法的生跟滅都不可得。那麼,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個法的生跟

  滅,是因爲無明而有這個緣生法。如果無明不再出現的話,那麼這個緣生法也不可得。所以說呢,當一個人他知道的話,法的生滅都不可得。是因爲他知道是因爲,所謂大家認爲的生滅,是因爲他的無明告訴他的。

  再來,第11頌:

  “見法本寂靜,業亦然,此智最勝無邊”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他見到一切法本來寂靜,就是本來就是捏盤的意思。那麼業呢,也是這樣。業,就是所作,並不是在“有無”裏面,就是說,第一個頌要我們離開的這個什麼?他說有無邊見。

  業,就是所作。所作呢,就是叫業,那麼這個智慧呢,最殊勝,最無邊!

  再來看第12個頌:

  “緣生無自性是可見,非以緣生分別見”

  這個緣生法無自性,並不是離開語言而不可知,而是可以知,可以見的。但是,並不是語言生的分別來見。就是說,這個緣生無自性,不能用六根現在得來的知識,來去分別它。就是說,六根知識跟你講:有啊,實在的啊。那麼,你要看清楚!不要以緣生的這個分別,來去找尋這個無自性。

  第13個頌:

  “外人立佛說實有煩惱生死因果解脫”

  就是外人說:佛說實在有這個煩惱,實在有生死,實在有因果,實在有解脫,這是外人,是指中觀以外的人。並不是指佛教以外的人。在佛教以內,中觀以外的人,叫外人。那麼,

  第14個頌:

  “因果前後是依緣生分別而假名安立”

  因果前後,是因爲依緣生分別,而假名安立的。——這是第14頌要說的。都是從這個因緣,假名安立。凡是所謂安立,就是因爲名稱而立的,所以說假名安立。

  第15個頌:

  “前後時是世幻所見,叁心叁時皆不實”

  前後時,是世間幻化所見的,並不是真實的;然後,後面那句話,我說:叁時皆不實在。不但叁時,叁心也不實在。那麼,很多人看過《金剛經》,他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未來心不可得。都是說過去心,未來心現在心不可得。但是,他的心中都有認爲過去未來現在的心,他說不可得。不但是心不可得,時間也不可得。這一點要弄清楚,沒有所謂過去現在未來時。不只是叁心不可得而已。

  那麼,

  第16頌:

  “幻本無生,不可執取爲實”

  幻本無生,一切幻化中本來沒有一個法生起來。那麼,不要去執取有實在的東西,在裏面生出來。

  第17頌:

  “愚執有前後法,智觀有無如幻影像”

  愚者執有前後的法。這個前後法,就是指因果前後。那麼,智者觀有無,猶如影像一樣。那關于這個前後法,等下我們有時間再來討論。就是因果前後到底怎麼回事。

  第18個頌:

  “此是生非滅,是概念分別,緣生輪轉無無一實法顯現”

  如果一個人說:這個是生,不是滅。他就生起概念的分別了。所以,我說:此是生非滅是概念的分別。但是呢,緣生輪轉無一實在的法顯現。[爲什麼兩個無?呵呵……多了一個字,我這是在我的人來15分鍾前才印出來的沒有校對好。]就是這個……這第18頌,它要告訴我們:我們認爲這個緣生裏面,有所謂生,所謂滅,知道嗎?我們認爲:這個是生,這個是滅。這個不是生,這個不是滅!意思是說,當你說生的時候,你說它不是滅。你說這個滅的時候,你說它不是生了。這種種,都是緣生法裏面給我們得到的概念現象。所以說這是概念的分別。但是,緣生的輪轉,本身沒有一個實在的法。

  第19頌:

  “已生未生皆自性無生,生名何來”

  已生、未生,皆自性無生。生,這個名從哪裏來?就是說,已生本身沒有所謂生;未生本身也沒有生。爲什麼把它安一個在那邊?生名不可得!

  再看20頌:

  “煩惱因滅盡則法滅盡是邪說,法自性無盡,盡是假名是見”

  如果說煩惱的因滅盡,那麼,法就滅盡了。這是邪說!很多人學佛都犯上這個毛病。就是說,以爲呢我煩惱如果滅除的話呢,我的一切呢就結束了。這是錯誤的!你的煩惱滅了,你的一切繼續!沒有所謂結束。法自性無盡,爲什麼?因爲法的自性本身沒有開始,沒有結束。盡是假名是這樣。所以呢,很多人他修行修到煩惱結束了,我的生命到此不再輪轉。輪轉結束了!這些都是盡。

  本來沒有一個我,哪裏有我結束輪回呢!沒有這回事。所以這個要弄清楚。

  第21頌:

  “法本無生滅可得,是隨事隨義現”

  法,本無生滅可得。他這就是解釋前一個。他就說法呢,本來就沒有生滅可得。是“隨事隨義現”。“隨事隨義”,我前面解釋過了。事,就顯現前顯出的境界;義呢,就是還沒出現的呢,你說出道理來解釋說它有。所以說是這個“隨事隨義”。而這裏,你們看那個我給你們的第叁張,21頌的第四行:第四行那個我寫:所謂的這個義理是指什麼?指法界不顯的業。但是法界不顯的業,我不寫未顯的業,你們要弄清楚!可能你們沒有注意我爲什麼用這個字。就是說,現前的心境觀察,就是所謂的事,那義理呢,如果我寫呢,法是未顯的業,就會造成了你們認爲是未來的事情。其實並不是哦,你現在眼前看到的東西,你認爲是現在的話,那麼,你沒有看到的那些東西也是在現在,聽懂嗎?如果就是你認爲你看到的也是現在,那你還沒看到的,也是在現在發生中。所以我說不顯。不是未顯,這點要弄清楚!

  我們看第22頌:

  “知生、滅、無常,便不求法的根和自性”

  知道生是什麼回事,滅是什麼回事。無常是什麼回事的話,這個人就不求法的自性了。那麼,

  第23頌:

  “緣生雖生即滅”

  他說,緣生雖生”,生,就是當時就滅,生就是滅,當時就在滅。

  第24頌:

  “不了自心則執取有、無、人、我等顛倒”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這個自心,他就會執取有,執取無,執取人,執取我,等等顛倒。那下一個頌呢,

  第25頌:

  “法的苦空無常無我,不依有無見得,是離法相見”

  這個法的,這個苦、空、無常、無我,並不是依有無來建的,是離這個法相而建立。就是說呢,我們每次說苦啊、空啊,無常啊,無我啊。我們是用有無來說。我們都是用這些來看!實際上呢,他說你要觀察這個有無,並不實在的。因爲有無不實在呢,沒有主人,所以說是苦空無常,無我。並不是真的有無在那邊逼迫著我呢,苦空,無常,無我,本來也沒有被逼迫。

  第26頌:

  “法、心無住無境界無根本可得,從無明業種所生,無初中後”

  這個是指什麼呢?指這個心跟這個法本來就沒有住,沒有留住,也沒有境界,沒有根本可以得到。那如果你看到有這些東西,是因爲從無明的業種生,這個無明業種他生,他認爲有,本來是沒有可得的。在你所看到的這些境界裏面呢,他進一步說,沒有初、中、後,就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意思。

  (師父,第27頌呢?您忘記說了吧?呵呵。原文是:“世間惡法皆依根塵識而顯現之幻化相”)

  28頌呢,這個沒什麼道理在裏面,我就…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