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標月指”,指著月亮的手指頭。講來講去是手指頭。
第七:“建立道理,是非實執實,是顛倒,是爭論”
那麼,如果一個人他建立道理,這是把個人産生了不實在的執著爲實在,就是顛倒,由此他就産生爭論!
第八:“生死涅槃不二,菩提無法可證可得”
生死跟捏盤不二,也是龍樹菩薩要強調的!應該呢,菩提呢,也沒有法可證,可得!
第九:那後一個,“佛法道理在于離法見,在于心無依”
佛法的道理是要遠離這個法的見。另外一個,是要心無所依。
第十:就是第零個頌說的。然後,“無妄無分別即是真如、法性、覺性、心性”
無妄無分別,就是真如法性,覺性,心性。
第十一:“智慧是主是光明,煩惱是客是雲霧遮智慧”
那麼,這個呢,在……在第幾個頌,等下我們再查,那智慧是主,是光明,這是第最後的57頌說的,他說智慧是光明。那麼,煩惱是遮蓋智慧,所以呢,他說煩惱是有如雲霧遮蓋智慧。那智慧是主,煩惱是客,這個是很多部派佛教都裏面也這樣說。就是說呢,煩惱是後來加下去的事情。
第十二:“空即是色,空不滅萬象,空不離心智。”
那下面呢,我們學會了龍樹菩薩講的這個,一切法本性是空的,我們要記得有時候學會倒回來看,空,就是色;空,就含有萬象,沒有沒有萬象。空,也沒有離開心和智慧!不要以爲說,空呢,是什麼都破到完,破到沒有!空呢,這些都在。那麼,
第十叁:“心佛衆生,皆是法性覺性不二顯現”
心,跟佛,跟衆生,都是法性跟覺性,不二的顯現!就是說,如果你認爲覺悟到是空的話,那麼,心跟佛,跟衆生是沒有差別的!
最後,我舉這個《楞伽經》的一個頌文來,他說:
“佛不入不滅,涅槃亦不住,
離覺所覺法,有無二俱離。
若如是觀佛,寂靜離生滅,
彼人今後世,離垢無染取。”
關于這個經的頌文,他說:如果一個人他覺悟到這個法,他本來寂靜,沒有生滅,那麼,這個人呢,從此以後他就“離垢無染取”。那這個今世後世“離垢無染取,”他既然說,還講!如果你以這個小乘佛法講的裏面,他說這句話矛盾!爲什麼?他說,你已經離垢無染取,怎麼還有後事?!這個需要弄清楚。今世,後世不可得,不要以爲後後有世!那麼,當一個人他這樣離垢無染取的時候,他知道今世、後世、前世都是幻化的,不實在的!那麼,最後他得到成佛。
關于這個對《六十頌如理論》的結論,這些……你們現在拿來看,哪一段還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關于這個中觀的這些道理,初學的人是不適合聽的!因爲它的裏面牽涉到很多佛法的基礎的知識要先懂!然後,才去了解龍樹菩薩怎麼說別人的了解是錯的。如果基本佛法你沒有弄清楚,那龍樹菩薩在指什麼?你都不知道,那要了知重要的根本佛法就更不可能。所以,初學的人,不要讓他看這個!
當你們學完這個《六十頌》,你們有沒有發現:你以前呢,很多問題都被龍樹菩薩攻擊了?有很多你認爲是對的。這就是他所說的,聞法、知法、破法。每個人都有犯上這個毛病的!
我們下一次開始討論,唯有討論才能夠把錯誤抓出來!不然呢,你還是收住那些錯誤。
問……?
第九頌:“彼諸因不滅,染盡即捏盤。若了知滅性,彼即得解脫。”啊,怎麼樣?
問:“……”?
啊,了知滅性。啊?“……”一樣啊!“……”沒有沒有,他現在在針對人家有滅這回事,來說這個滅。就是佛法裏面的那些人,都認爲五蘊……可以滅!這是不對的!因爲滅本身,沒有滅這回事。而是他說染,就是煩惱的汙染沒有了。所以,關于這一點呢,就是說,啊,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我們跟佛是沒有差別的!我們不承認,是因爲我們有另外一些心念,佛沒有的那些心念,那些心念說我不是佛,我是凡夫,我有煩惱,我有生死,我有痛苦,哦,我要這個,我有要那個,是那些心念在說的。所以當那些心念呢,這個染盡,就捏盤了!而並不是你的身心,整個人的身心,五蘊,……來去達到捏盤。不是!沒那回事!本來就沒有我嘛。
問:……?
答:神經錯亂的人,有認爲境界是實在的,嘛!他還是在迷惑裏面。嘛!爲什麼你會這樣想法呢?哦,你認爲那句話是神經錯亂?呵呵……
問:“……”?
答:哦,對!哦,自大狂是我是佛。他認爲有個我,他已經完蛋了嘛!
問:“……”?
答:主要是破教內的錯誤見解。“……”哦,如果佛教這樣多的,不同宗派都有這樣多的錯誤見解,怎麼知道中觀本身不是錯誤?因中觀跟你說呢,就要你遠離這些種種的見解。那麼,如果你遠離了這些見解呢,你就放下了那些種種的見,前面有說這個重點在出離。嘛!(你們看我給你們最後那張的最後,倒數經頁上去,一、二、叁、四、五,“佛法的道理呢,在于離這個法的見,”在于心無依。“那龍樹菩薩寫這個《如理論》,就是要我們遠離這些見!我們的心不要去依靠任何一個法!那如果你學中觀,又去找要依靠呢,那是你就失去了龍樹菩薩的本意!
你看看這六十頌,哪一個有是出問題的嘛。你就自己檢討嘛!一切都是我們的心的顯現嘛。如果你不同意這句話,我就倒過來說;我說一切都是你的業告訴你的嘛。一樣的道理!
問:……?
答:解釋什麼?哦,呵呵,時間!呀。好吧,現在有時間,呵呵。今晚就答應解釋!但是呢,這個話題打開了,有更多問題!呵呵……
起先我們要弄清楚這個……我們本身怎麼得到時間。如果以外在的因素,我們是以什麼?以地球的轉動,太陽的周期,等等,來看這個時間,一年,一月,一日。那麼,我們看世間的變化,它變化出現,又變化出周期,你才可能得到時間。如果那些變化沒有周期的話,你時間得不到。這個,你們看是不是這樣子?就是說,如果一個東西生了,就滅了,它沒有再生過,你不可能産生時間!爲什麼這樣說?因爲所謂的因果,就是因爲你看到生了滅,滅了生,你
才記得前面那個滅!知道嗎?你才會産生:哦,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那現在我們是說,先從我們對世間的看法。
起先這個對外在境界,我們由有外在境界的而産生時間這個的概念。另外,我們本身的生理,他也有他的時間。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他的生物周,你們知道嗎?都知道啊!就是說,我們如果坐飛機呢,跟地球的自轉,方向是一樣的方向的話,那麼,你會發現你的生物周不能平衡了!那這些,呢,也就是我們自己的生理的周期,在影響著。那麼,我們怎麼樣從這些周期去得到時間?你們說,你從哪裏得來的?啊,你發問,我就先問你了!你從你生理的變化,每個不同的衆生是不一樣的,你接受那?蚊子有它的時間,象有它的時間。大家生活在一起,它跟你的周期有差別的!所以呢,畢竟是你個人主觀的資訊,不是大家客觀一樣!對不對?那麼,你這個生理的時間,根據我們佛法開示說呢,如果你現在坐到天堂輪的話,那麼,你在天裏看我們人間不一樣了!他有他的這個精神、生理構造,造成他有另外一個時間感受了!所以,從這一點我們知道:這個時間沒有所謂的固定,這個你們接受吧?那沒有固定,是不是有真的那回事?現在你接受沒有固定了,但是,沒有固定以後,真的有發生嗎?你會說,沒有怎麼昨天到今天來?呵呵……那上次我舉過一個例子,就是我們不知道一種現象,就是在你的業裏面,有現先前顯現的業,現前沒顯現的業。現前顯現的業,你說是現在;現前還沒顯現的業,你不應該說沒有,還沒顯現,是沒有顯現的業,因爲我們說是還沒顯現,你說未來了啊。絕決對不是!是現前沒有顯現的業,你不說他是現在,也不說他是過去,而是未來。但是,一旦你對現在現前顯現的業的下一個境界,你說那個是現在的未來。對嗎?但是,他如果還沒出現的那時候,他是不是你的業,還是你的業呀!所以,如果你認
爲現在是有的話,那麼呢,你的一切業都是現在有。你同意嗎?如果你不同意,你就犯上一個毛病,如果他現在還沒有,等下他怎麼生出來?聽懂嗎?就是說呢,等下你回家看看你媽媽,她現在如果不存在的話,你等下怎麼看到她?!明白我這個比喻嗎?也是能夠業在變化過程裏面,如果你認爲現前,現在是有是存在,那麼,一切沒現顯前的,也是有是存在。我是引你自己打自己哦。我並沒有承認現前就是你所謂的這個叫做存在,那是因爲我們看到了,我們叫做存在。所以呢,這個時間呢,是因爲我們的心念造成的,我們有前全們念、後念了,乃至分辯,那一念,那一念一念,……我們說:哦,産生!去分別嘛,用我們的心念分別。那我們心念分別有一個毛病,如果我們看圖象,你看那圖象整個圖象可以一下顯現,但是我如果我想一句話,我不可能將一句話一下同時出現,對不對?是吧?啊。因此,如果呢我對東西的認識,我是用圖象來認識我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但是,如果我用這個語言來去認識的話,我時間的問題就産生出來了!你們看到嗎?就是說呢,我們的這個知覺裏面,有一些能力可以用圖象方式顯現,這就是不必用意念來去知道,明白嗎?但是,有些東西我們用這個意念的話,它就不需要意念來去知道。然後,我們人類這個意念是最主要的活動,在所有的動物裏面,這個人類意識的活動最爲強烈,是人類用把這種種心念當成是主要的活動,他就這個來去分辯這個世間,他就産生前後的概念出來了!就是說。如果你能夠用圖象出現的話,我能不能說把你的昨天的圖象跟今天的圖象合起來一起想?可以的,在夢中它就發生了。但是,如果你用這個思維,這個意念,一念接著一念,有就做不到。所以,在這個我們佛法裏面有一句話:念念不相到道。前念不到道後念,後念不到道另外一個念。也因爲這樣子,在小乘部派裏他說:後念以前念爲根,那叫依根。爲什麼?因
爲他說前念必須滅了,後念才可…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