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因緣,它在推動,完成了這個佛果現象的出現。那這群的因緣推動,它本身,本來就具有覺悟心住在那邊的。那麼,這些法個別也都具有這個性質,所以,才有所謂這一群的,以一個整體來看呢,叫做一個佛在覺悟。因此,當佛覺悟的時候,他就知道:哦,原來不是這個一群,是我在覺悟,不是!佛覺悟是一切法都在覺中,沒有所謂的你我他的差別,因此我們要弄清楚,雖然沒有所謂的一個單位,一個我在覺悟,但是,在這一群的法的推動底下,我們可以說呢,有一個人覺悟了。那一個人是那一群的心,但是,那一群的心,本來就是在覺悟中了,他不知道而已。那麼,如果你把他拆開來,你說:那一群的心本來沒有覺悟,後來覺悟,你就犯上了這個《六十如理論》裏所批評的比。不可以本來沒有覺悟,後來覺悟,不可以?不允許發生的。所以我說一切都本來就在覺中。再來我們再看下去:
他說:“外道的梵我論者,所說的如來,也是衆生的實體,宇宙的本體。”在這裏,他就可能評比到我的那個解釋了。他說,外道講有這個宇宙的本體,
那麼,“所以,中期佛教的性空學者,與梵我論的所以能泾謂分流(這個是中國的兩條河流的分流,在西安一帶),差別點就在勝義谛中觀察外道的實我性不可得,達到一切法性空寂,空寂離言,決不把它看做萬有實體。轉向世俗邊,明如來沒有自體執正,唯是緣起的假名。此假名,也決不想像爲如來不死,如如不變的實體。”那在這裏呢,剛才我那樣的解釋,我說,並沒有一個是佛的本體,因爲一切法因緣作用,他本質是空的,但是,雖然本質空,因緣作用,他們就要能夠知道對方。這一點你們要弄清楚!
所以,因爲這樣子,是整群聚合裏面,它也産生這個知覺,知道,我是這一群,我在成佛。而這個我並不是一單位,是一個名稱說這一群。所以,因此,這一切,佛成佛也是因緣,也是性空的,也是在覺中。沒有所謂的有一個迷惑的人,迷惑,是某一些心它分別,它說,這樣叫迷惑。他說“只因爲有一分學者,不得性空的中真道義,所以又走上梵我論的老家了。自性見是衆生的生死根本,這是多麼強有力呀!”在這裏,印順法師他是說,如果你是站在有自性見,有某一個東西,他它在覺悟,那麼,你就走上這個梵我論。
但是,我要倒後回來強調,就是說:千萬不要忘記了這個知覺的作用!意思是說,佛成佛了,他沒有所謂的某一個法是我,既然佛成佛了,沒有某一個法是我,那麼誰在知道一切法?叁千大千世界的一滴地一水都知道。就是那些因緣裏面,它本來就知道的。因此,然後,佛成佛後,我們說佛一念知叁千大千世界一切地一水,這那也不過是那些法,它們就知道對方的存在的。本來就離開不了對方。所以上次我說過:在一個法裏面你就會看見叁千大千世界加給它的影響了。只是你沒有能力去知道而已,因爲我們執著現前的身心叫做心。其實,一切法都有心的參與在作用。
那麼,關于這個法身,我就大略這樣解釋到這裏。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啊,什麼問題?“……”微塵的功德,哦。啊,不是不是不是。這一塵是指很少的意思,它不是微塵一塵是指少的功德。它這個塵,是非常小。就是衆生做了一個很小的功德,佛都隨喜!你千萬不要認爲一個微塵能夠成佛!絕對錯誤。剛才我說了:萬法的變化裏面,開始時是某一些法,它是因緣作用滾在一起,執著在裏面,就帶著一起推動,知道嗎?一直推動,一直推動,……我們說:哦,這個叫做衆生,那這一群的力量,那個業的力量,一直推動,一直推動,推動到最後,他成佛了。我們說這一群業的力量成佛,但是他並不是某一個人在裏面。所以,成佛是整群的業的力量形成的因果,而不是某一個微塵在成佛。千萬不要弄錯!但是這整群之所以他能夠那樣,是他們本來具有這個覺性的,本來是因緣空性,就是有覺性在裏面。意思就是說,有心的作用在那邊。
“……”?
不是,你認爲有情,無情是你的心中去分別的。我講這個,那些法之間的作用,都能夠知道對方。
“……”。
錯誤了。剛才我說過了,成佛是一整群的因緣,業力,一直組織,一直推動,推動到最後,很大的果報——成佛出現,並不是那個石頭成佛。你犯上跟他那一樣的毛病。——微塵在成佛;不是!這個房子,不是那粒沙是房子,是很多的泥沙,水……組成做成一個房子,明白嗎?
那所謂成佛就是很多,無量無數無邊的業力在推動成佛。
“……”?
不只某一個人,每一個法都有那個覺性在那邊作用。
“……。”
對。但是,不是那個成佛。聽懂嗎?每一粒沙都有堅固的性質喲!但是,那一粒沙不能建築房子,要一整群的沙,知道嗎?明白我這個比喻嗎?啊,是這樣子的。
所以,所謂釋迦牟尼佛是一整群的那些業力,到最後……在小乘裏面,把他過去那些不好的業不管了,只管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個才叫法身。明白了嗎?
對于我這個解釋,你們可以看《圓覺經》。你聽我的解釋,你再看《圓覺經》,你會很清楚!
“……?”
啊,本來覺悟,沒有本來在覺中嘛!本來沒有迷嘛,是有人執著我才叫做迷。所以,剛才我說,就是我們所認爲的,所知道的成佛是:他還沒成佛前,他的煩惱,他的執著,他的願望等等在推動,那業力、因果、力量在推動,最後,那一群的力量産生了成佛。但是,那一群的力量,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喲,我每次說過了:衆生不許的話,佛不可以來!就是說,這些力量包括衆生的心也參與了。知道嗎?業就是衆生的心也知道佛來,知道嗎?佛來了,我來參與呀!聽懂嗎?我跟佛有緣呀,佛出世我也來呀!明白我的意思嗎?那我們是沒有緣,我們沒不來呀!
也就是說,千萬不要把成佛這個現象,這件事情發生,認爲是某一個人。啊,不是的,雖然不是那群力量推動之後,他成佛了,那股力量可以繼續推動的。但是,站在佛的覺悟裏面:那股力量不是他了,明白嗎?爲什麼嗎?因爲
一切法都是一樣的了。
上個星期我說了:捏盤後可以繼續活動嗎?就是那股力量還是繼續活動的。但是,他已經再不認爲那個是他了。
“……?”
什麼?名詞無我?哦,迷的時候沒有我,解脫的時候也是沒有我。啊?什麼互相?哦,什麼不相續?哦,什麼在相續是嗎?
就是說,可我們認爲有個“我”在相續,從迷惑到解脫,知道嗎?其實是沒有的。迷的時候本來就是無我,不是迷的時候有我,那麼,解脫的時候也是無我。是某一些心念,執著我的心念,他再也不執著了。就這樣子而已。那麼,什麼東西在相續?就是那些原來執著的心轉成另外一個看法罷了。那轉成另外一個看法是不否相續呢嗎?還是相續的。
個別的法,個別的因緣,撮合成你現在整體的身心。你現在的身心講話,這句話是某一個因緣而講的,並不是有一個整體在教他講。
給你們的那個紙,405頁的,你們自己去看。其實,那405頁的,你們學完了這個《六十頌》,你們就知道:你沒有必要在“五蘊”跟“如來”兩個法裏面,相對去找尋道理。這個你們應該懂了。就是說,你不應該犯上五蘊是一個法,如來是一個法。然後,如來跟五蘊是什麼關系。所以,我剛才那樣解釋完了這個法身,我們可以說:你也有法身,我也有法身,你可以這樣說。但是,你的法身不是你,我的法身也不是我的。沒有誰的法身。
你們對法身還有什麼問題?還是有什麼看法?不同意的可以提出來。
剛才我說這個法身,是指這個整個法性、法界。但是,在小乘裏面只是純粹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在大乘裏面不是。
那麼,所謂的報身、應化身是什麼呢?
報身,是佛的功德。以大乘的說法,佛的功德不讓他住在人間。就是不住于讓他人間這麼一個佛的形象而已,他還必須要有一些很殊勝的功德出現。而這很殊勝的功德,是世間的任何的衆生,或者任何的菩薩都比不上的功德,就是佛的這個報身。那麼,這個是不是一個理論?在南傳裏面沒有所謂佛的報身,在北傳裏面才這樣說。佛在經典裏面有說:佛的這個報身土,不是凡夫在的地方,就凡夫是不可能知道,就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人不可能知道。它在哪裏呢?就在色界的最高一層天,在那邊示現,也叫自在示現。不要以爲報身是真實的,報身也是一個示現,讓整個娑婆世界的所有的那些有因緣的衆生看到它的莊嚴淨土。這是佛的報身。
佛的報身淨土,那些有神通的衆生,佛就能夠在報身土裏面放光讓他們知道,他們那些衆生就可以去那邊,去聽佛說法,這是佛的報身土的功德。
佛在我們人間出現叫應化身。在人間,佛不過示現了一個80歲的老比丘而已一生。
這個爲什麼叫應化呢?這個應化是因爲佛本來不是這個樣子來成佛的,所以,稱他爲應化。爲什麼?佛的果報不是這個樣子而已。所以,在大乘裏面說,那個只是一種隨衆生的因緣而應化,而那個報身是真正的佛的業力因果完成的殊勝的果報的國土。所以,佛的報身土是非常莊嚴清淨的。只有那些有相當的福德因緣,有相當的道心的菩薩才能見到佛的報身。在我們人間是不可能見到的。在人間,佛因爲人居住的地方有無數,所以,這個應化身也就無數。因此你們在誦早晚課裏就有的時候:“千百億化身……”這千百億化身都是示現成佛,是在人的地方示現。
但是,這個報身只有一個,爲什麼只有一個呢?
因爲在娑婆世界,叁千大千世界的最高天裏面,整個世界他都知道完了,再也沒有第二個。意思是說,在那一邊的衆生,他們能夠一眼看穿叁千大千世界,沒有分別第二個出來了,因此這個報身土也只有一個。
這是娑婆世界的佛才需要有報身和應化身。如果是其他世界的佛呢,就不一定了。只需要有報身就夠了。好象阿彌陀佛就只有報身,報身佛也會捏盤的!因緣法嘛!所以,現在呢,我們還是在娑…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