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認爲先有因,後有果,對嗎?”學員說。
“先因後果?不成立。呵呵……”師父笑。
“如果不成立的話,就對了!呵呵……”學員說。
“但是,這個先因後果是我們有時間的概念,讓我們這樣說了。但是說,我現在說要大家清楚哦:並不是說有怎麼一個,一團的因緣喲,從凡夫到成佛,就是剛才他有說了嘛,那團成佛的因緣,那團力量,本身也是我們參與的。因緣是誰也不可以跟誰分割的。那麼,至于說你認爲你現在沒有成佛,可能你將來成佛。那現在你說你沒有成佛,爲什麼會産生一個現在你這個迷惑的人呢?就是在這因緣裏面産生一個衆生出來呢?確實沒有實在的衆生,知道嗎?但是,
這個因緣裏面竟然給我們認爲有個衆生出現了!師父說。
一個女學員說:“師父,我試試看。本來呢,其實衆因緣一直在那邊作用,變化,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固定的東西,但問題就在于:它所起的種種變化,我們看到的形象了,衆因緣所造作的那個東西,我們就認爲說:哦,這個是迷的。當有這樣的這種概念的時候,就會産生說:哦,這個是覺的。因爲他是相對立的嘛!本來種種的因緣在那邊變化,它起了種種相,起種種的作用的時候,是沒有所謂的覺跟悟,但是我們卻跟他分說:這個樣的一個相是覺,這個樣的一個相是男,這樣一個相是女。那佛陀他在成佛,或者成佛之前,成佛之後,也沒有說他是覺,或者是迷的。但是我們就認爲說:哦,他這樣這樣呢,他就是覺了,他就是佛來的。但是,不是嘛,如果了解說,種種因緣只是這樣的過程變化,就沒有這種覺啊,悟啊,或者是本來他的覺者是從哪裏生呀。可以這樣講嗎?”
“啊,我看過一本書,《佛陀的啓示》,它舉一個例子說:“不管你叫什麼名稱。那玫瑰花依然是香的。”看過這一句話嗎?現在我丟掉統統的名稱,覺也丟掉,迷也丟掉,玫瑰花依然是香的。聽懂我說什麼嗎?就是成佛的過程在發生呀!緣起性空假名,你不要在假名那邊把人家假名統統丟掉哦,然後不理了。我的意思說這個因緣變化過程裏面,我們要去了解去知道,不能說不知道哦!一個性空假名就覺悟了,不可能的!明白嗎?那麼,也就是說,你年現在想修行,想解脫,想覺悟,到底是什麼事情在發生?一定要去知道他的因緣的,不可能說不管的!所以呢,我就說這個覺悟者——佛,釋迦牟尼佛在他沒有成佛前是善慧菩薩,他還沒發心之前,他是凡夫。那麼,怎麼會從一個凡夫發生出來,到他成佛?也就是說,又爲什麼會有一個迷的人出現呢?最後覺悟成佛,
這是一個因緣嗎?那些都是假名的,對不對?現在我假名丟掉了,你把那過程講給我聽嘛!”
一個男學員說:“這個過程,它也需要造就它,它也被周圍的因緣拉扯。比如說,它覺悟的當時,它也因爲有這個迷的衆生的因緣,再配合它問世來領導,來跟他這些它的衆因緣,就是說配搭。所以,不可以把這個所謂的悟者的,把他的這個……(這裏是英文單詞)就是說,跟其他的因緣分割,一分割的話,就變成了有……好象爲什麼先迷,先有這個迷,慢慢就覺悟。迷者也需要助緣到悟者。其實,應該說,悟的因緣也需要……”
“括號:迷的因緣!呵呵……”師父說。
就是說,我們學習這中觀的道理之後,我們要弄清楚,大家都很肯定……一切是因緣了。沒有一個單獨的人成佛,不只是沒有單獨的人成佛,也沒有他的那一群因緣來成佛罷了。所有的因緣都包含在裏面的。這個你們……我也講了很多次了,我一直強調說,任何一個法就包含了叁千大千世界,對它的影響了;它也影響了叁千大千世界。因緣法就是這樣地互相影響。所以,成佛是在這些種種因緣裏面,某一群的因緣的力量造成的嘛,是嗎?那麼,這一群的因緣力量也有別的因緣在推動。但是,這一群的因緣力量,最後我們把它叫做覺。悟者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前面呢,我們說他是善慧菩薩,善慧菩薩之前,我們說他是凡夫嘛,凡夫之前他又是什麼呢?呵呵,誰製造一個凡夫出來?記得哦,凡夫也是業報嘛!我沒有說絕對一個凡夫哦。這個凡夫這段因緣又從哪裏創造出來?
一個女學員問:“師父說是衆因緣的話,你就不能夠說一個開始,一個結束。它是從哪裏開始,就變成雞蛋跟雞的問題,因爲如果是衆因緣的話,你就
不能夠說分開,再說那個前面的,因爲再說它是前面的話,又是另外一種的因緣了。又牽涉種種的因緣了嘛!”
“是的!一切因緣是不可以分割單存在,獨立活動的。但是,在這些因緣裏面,我們畢竟指定名稱講某一些現象的時候,我們必然可以看到那些現象的因緣的前因後果。不可以不知道!我的意思在這裏。你看這房子呢,它必然有泥沙……泥沙是從哪裏弄來的?是誰去推動出來的?明白我的意思嗎?是有很多因緣在推動,明白嗎?那這些推動的因緣,我們要知道嘛。我的意思在這裏,明白嗎?我並不是說有一個固定的某一個人在做,知道嗎?但是,這些推動因緣竟然推動一個房子出現,聽懂我的意思嗎?那什麼因緣推動,這樣出現這樣一個衆生出來?因爲它前面還有前面,你看:是否先有迷者後來覺悟?我們不同意這句話——先有迷者,後來覺悟,對不對?但是,覺悟者的前面必然是迷者,迷者的前面是什麼?
聽不懂?
一個女學員說:“師父,明白。知道說你這樣分。但是,問題是:如果說,製造種種的因緣作用的話,……我知道就好,我都不去分別它,它作用就這樣作用喽,我管我自己做豬,做狗,做好我每天吃飯,我知道我這樣的因緣到,我就這樣吃飯,因爲我還有這個人身,還要吃飯,還要肚子餓嘛,我就這樣繼續喽!如果我要造作別的因緣,比如說,我改變我的因緣,可能我要成佛,那我就造另外一個因緣:哦,我發菩提心。那就做另外一個因緣了,所以,不可以講說,它前面是悟,還是它前面是覺,那是因爲迷,所以講,所以講說有覺嘛。”
“對呀!就是因爲迷。所以才說是覺,這是沒錯的!但是畢竟它是一些因緣在發生過程。”師父說。
“因爲我們不是佛,我們還沒有正遍知嘛!所以,沒有辦法知道他的前面之前面之前面了嘛!呵呵,所以因爲我們的因緣還沒有到,所以還沒有辦法知道嘛!對嗎,師父?”女學員說。
“啊,這裏面關系到,就是說,因爲關于覺悟這件事情我一直要強調說:我們佛法是講覺悟的宗教,跟其他宗教是絕對不一樣的!離開了覺悟這件事情,沒有佛教了!知道嗎?因爲其他宗教不是講覺悟的,那這個覺悟,究竟什麼時候發生出來的?爲什麼會發生一個覺悟者出來?爲什麼我們追求覺悟?當然,我們這是迷。你說迷,也是根據覺悟來說的!所以,這個覺悟這件事情很重要。那麼,在前面一直講,我一直強調說:一切法都在覺悟中。你們記得嗎?
啊,一切都是在覺悟中的!所以,在這些法跟法之間,互相因緣作用,就是一種知覺了。他就是說,因緣本身就是一個空性,就是覺悟來的。如果法不可能知道對方的話,它怎麼跟它因緣作用?不可以發生的!那麼,在這裏,這些因緣作用裏面,它因緣互相作用,那種力量推動積成一團,我們說這一團的因緣力量裏面,一直推動,就是我們所看到一個衆生。因爲他有一些行爲作用,他說我是衆生了。是某一些心念在說罷了。
就是說,是某一些心念他說我是衆生。那樣,某一些心念說我們迷惑。並不是說沒有事情說你是迷惑。就是說,現在你說我是迷惑的衆生,還沒有成佛,那是必然是有些因緣,對不對?就是某一些心念它在說的,就是在這因緣裏面,變化裏面,某一些心念它說呢,它在迷惑。然後它說我要修行。然後,那個迷惑放下了,它說它成佛了!但是,這些心念呢,也是那些因緣慢慢累積,累積出來。然後它執著有個我,而執著我是某一些因緣法,某一些法,它那樣執著。
別的法不一定那樣執著知道嗎?而那個執著,也是一種知,也是一種覺知的,産生它那樣的行爲出來。並沒有所謂的錯誤的!
而那我們認爲那個是錯誤的,我要把它打掉!意思是說,以這個大乘的佛法,一切都在覺中,沒有所謂的悟者,沒有這種差別的。一切在覺中。沒有你我他。只有這樣子才可以講覺悟!如果,你認爲有你我他在覺悟,這就錯誤!根本沒這回事在發生,都是因緣過程。
所以,我要說這樣覺悟,覺者怎麼來?就是這些法在作用過程裏面慢慢累積累積,産生一個對這些法的執著,某一群是我。然後這執著它生起煩惱,再執著,也是一團因緣在作用知道嗎?那它執著,執著到最後,它又有因緣,把它那些執著的心念又放掉了。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好象這房子現在建起來了,後來又敲掉了。明白我這樣一個比喻嗎?那當時就執著這個房子喽!那麼,執著房子是某一些心念在執著,在整個這個因緣變化過程裏面,我們要確信一切法,因緣是性空的,也是充滿覺性的。那麼,我們現在說我們迷惑。我們所說的這個迷惑,這個“我”也是一群因緣,它本身也不是獨立的,是跟整體的因緣在發生關系。待到成佛的那個因緣成熟了,也是跟整體有關系的。但是,當他成佛過後,釋迦牟尼佛的那一段因緣、業力、因緣,是有動力的。不是說空性就沒了,知道嗎?聽懂我說什麼嗎?啊,它會影響的,大家會互相影響的。所以,佛成佛了,可以繼續影響衆生的。
你不要說性空,啊!性空不管了!不是這樣子哦。一切都沒有實體在那裏面,但是,那些因緣、作用、力量,都一直在發展中的。所以,佛成佛了,是這個整個因緣在慢慢累積、累積、累積,越滾越大,滾到一個佛出來!明白嗎?那他還是繼續活動下去的。但是,他不認爲是他,哦。但是那團因緣的力量都
存在在作用中!
有什麼不同意的嗎?
比方釋迦牟尼佛不在人間了,我們受他的力量影響。那麼,我們說受他的力量影響,也不絕對是他,也有我們的因緣加入,知道嗎?一切…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