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万不要这样想法!这是错的。
你们有结论了?啊,请问大家的看法?觉悟怎么生起?迷惑怎么生起?
下面三个问题让你们参考,你们一定会讨论到的。有谁有什么结论?可以提出来!这个问题本身有关系到……就是我提出的:如果是不是本来是迷话,后来觉悟的这样?还是有本来是觉悟的,后来迷了,又再觉悟?呵呵……还是本来没有所谓迷跟觉悟?那么,如此一来,佛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佛觉悟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讲啊,有什么意见就提出来,大家听听!错也不要紧的嘛。
同意第一个,先有迷者,后来那迷的人觉悟了的。举手!
不同意第一个的,举手!呵呵,那其他人呢?其他人还在“比干较”?哈哈,还是不知道哪一个?
先有迷者,后来觉悟,这个是绝对错的!
同意第二个的举手!
那有谁认为第三个,他认为本来没有迷跟悟的话,那么,觉者怎么发生的?讲来听!既然本来没有迷悟,那么,怎么会有个觉悟者产生出来?
啊,好啊!
一个男学员说:“我认为:征对第二个问题,下面一、二、三,如果是针对第二个问题的话,下面三个都不可以成立。都没得说!因为这个第二题跟第一题,其实是同一样的东西,第一题你都解释好了,为什么第二题还有这么多疑问呢?”
师父说:“啊,倒不是啊!它在因缘里面有发生变化,对不对?”
“对!因为我们说因缘,现在因缘前面多加一个“空性”的因缘嘛。既然是空性的话,就没人在里面谈生,谈死,谈迷惑,谈觉悟了!如果我们把“空性”擦掉的话,我们说:……哦,就是刚才师父所说的“以六根为基础的因缘……””学员解释说。
“啊,关于这一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既然是空性的话,那么,这个觉悟就没有必要说了。这句话有问题!空性本身要包含觉悟!绝对要包含的”!师父说。
“对呀!空性包含觉悟,因为讲这空性的话……”学员说。
师父打断对方说:“你先停一下,就是说,很多人他学习中观,就在研究那个因缘本性是空的,他忘了觉悟这件事情存在。”
一个女学员问:“师父,我想知道您所讲的“觉悟”,所指的是所谓的觉性?”
“对呀!谁知道空性呀?”师父答。
“可是万法就不离觉性嘛!所以,原本万法就是在觉性当中,如果没有错,可以这样讲:就是说好象刚才“国倚”(一个人的名字)所讲的:第二题跟第一题,问题的,它有相同性……”女学员继续说。
“没错,它是相同的。”师父说。
“OK,那么,原本所谓的迷者跟觉悟,有跟无,都是我们的分别见!所以,如果是说我们都离开这些分别见的话,就没有所谓的觉悟跟迷惑了。我的感觉是这样,呵呵……”女学回答。
“哦,那假设你去分别的话,那么,你要怎么说?”师父说。
“本来就没有分别!我是这样觉得了。那么,如果说“抉择”从何生?一切法……”
“啊,你承认释迦牟尼佛觉悟了吗?呵呵”师父说。
“释迦牟尼佛觉悟……嗯,OK!与其说释迦牟尼佛觉悟,倒不如说他是……”
“对嘛,有这个事情发生过吗?”
“有。”
“有,没错!你说没有,就糟糕了!哈哈……”
“呵呵,不过,这个只是个应化。就是说,幻化示现给我们看……”
“那是什么东西在幻化呢?”师父问。
“众因缘喽!哈哈……”
“啊?!”
“哈哈,幻化和合而成的。”
“他的因缘怎么发生出来的?就是是很的确是因缘幻化,但是,这个因缘幻化竟然会发生一件事情:释迦牟尼佛成佛!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它的过程,你大概解释一下!”师父说。
一个男学员说:“啊,师父!我请问一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先有悟,后迷,再悟?”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啊?!什么?”师父说。
“释迦牟尼佛他先已经悟到人生了,——生、老、病、死,他发心出家修行,去修行,那么当他修行了一段时间,他是不是迷惑在那些外道的修行那一方面去,他是不是迷在外道?”男学员问。
“他在人间的那一生,以大乘的说法:不是!但是,现在我问你:怎么从因缘变化里面没事情,竟然发生一个事情出来,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到底怎么发生的?”师父说。
“我们认为就是有所谓迷者,本身也不能成立,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人在迷。只是迷的因缘当中,如果他所知的心,所谓这个迷者,他所知的心,在这个物质这边……”
“迷者什么时候出来的?”师父说。
“没有所谓的迷者,只是这个在迷的因缘的法……”
“现在你是不是一团因缘在作用?”
“对。”
“那么,它怎么发生出来?后来又觉悟了?”师父说。
“在这个物的因缘当中,他所知的心看到空性……”
“他是谁呢?”
“这个他,也不存在。他只是一团因缘,在迷的当中的一个因缘。因为他有所知的心嘛,所以,这个所知的心,悟到了法的空性之后,我们把它称为觉悟者。其实,这个悟者的因缘法的产生,而没有所谓的先后,就没有所谓的有先后的差别,或者有无的差别了。一切只是因缘法的变化,如果这个所知的心,一念说我是因为悟了空性而成为悟者的话,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学员说。
“当然,他没有那么说,觉悟者没有那么说,但是,有没有发生那些事情发生的过程?”师父说。
“过程当然有发生。”
“那这个过程怎么出来呢?“师父说。
“比如行六度,你就有驱向觉悟的……种下这个觉悟的因缘。所以,再经过菩萨行,多劫的菩萨行,这个悟的因缘,自然的累积。所以,这个所谓的这一团的因缘呢,这个迷的成分就越来越轻。在恰当的时候;这个悟的因缘产生了,就有这个悟的因缘法的所成。我们刚才也是这样在讨论呀,没有一个所谓的……一旦你堕入了这个我见,这个问题就立刻产生了。不只是我见,一旦产生了我见之后,还有先后、有无的差别,就产生了你所列出的一二三的这些问题。”
“虽然我们说诸法无我,那诸法无我的过程里面有成佛的一些现象,这些
因缘在发生嘛。那么,这一段因缘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不以说它为一个单位,说他是某一个人修行成佛,你以无我来这样看。但是,既然没有的话,那么,怎么无端端跑出一个释迦牟尼佛出来?关键我要大家弄清楚这个问题在这里。就是这个觉者,为什么要产生一个觉者出来了?那他产生觉者之前,他必然是迷者,对不对?”师父说。
另一个男学员说:“师父,一个觉者从来没有说他是觉者。所以,觉,从哪里生?”
“不是!觉者,他没有一个“我”的执著。但是,它那个因缘发生出来,知道吗?师父说。
“因缘发生出来,我们每次取一段拿来说,它是……一段因缘的发生,我们取一段,不看前不看后嘛……”
“现在我们从头看到尾巴,哈哈……”师父说。
“从头看到尾,那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嘛。那也是一段因缘,一个过程而已嘛!在觉者来讲,根本……”
“现在你承认不承认有释迦牟尼佛的这因缘在影响这个世间,你承认吗?”师父说。
“承认。”
“之前是没有的吧?”
“之前我不知道,哈哈……”
“不是嘛,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件事情本来就存在吗?”师父说。
“……”
“慢慢发生出来的嘛,对不对?因缘嘛。是吗?在他成佛,到你知道他成
佛的因缘给你知道了,你还没有知道之前,他还没成佛之前,他必然是凡夫了?”
“不是。”
“那你要怎么说呢?”
“一切都在觉中嘛。所以,如果以一个觉者来讲,说,佛成佛也是一段因缘嘛”。学员说。
“啊,我先说,我这个“凡夫”,是以一个名称来说,我要说,只是当时那一段因缘,我们不把他叫做佛,明白吗?你现在还没有成佛嘛,你的佛号、国土什么都没有嘛,也没有成就众生嘛,对不对?我们以因缘来说,知道吗?那将来假设你成佛了,也是因缘嘛,的确也是因缘嘛!那么,从你现在你是凡夫,做、做、做成佛!那凡夫之前又怎么样?空中怎么样变变、变有这个成佛的出来了?明白我的意思吗?我的意思,大家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不要用因缘就打倒,就不用解释了。他是有那么一个事情在发生,有那么一个过程嘛!那么,怎么样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要问的是这个。因为必然的释迦牟尼佛过去还没成佛的时候,有还有别的名称哟,在燃灯佛的时候,叫善慧菩萨嘛,对不对?兜率天还没有下来的时候,叫普明菩萨……还是什么菩萨,我忘记了。好象弥勒菩萨,下一世是弥勒佛菩萨嘛,那么,怎么会产生一个弥勒菩萨出来,将来去成佛呢?”师父说。
“可不可以说是,比方说,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未来到人间成佛。这些是因缘重显现,也是我们众生心,众生也有参与的嘛。”另一个男学员说。
“当然有参与!对了,没错!有参与啊!那之前呢?”师父说。
“师父,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单单以一个单因呢?来推……”
“没有单因啊,因缘不是单因啊!我已经讲过因缘了。嘛!”师父说。
“或者我们认为有某一些,好象释迦牟尼佛之前,他有某一些因缘,当然,之后也有某一些因缘,那我们认定这些,某些因缘一定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话,某一些因缘,又会成为以后的他的应化身,或者什么。这样的一个认为,本身也不是正确的。因为因缘本身也没有先后的分辨,也不能够互具的。就是说,现在的因也不一定招就以后的果,它是众多的,一些聚散而产生的。刚才你说的好象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那些……”
“这些因缘怎么累积出来?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因缘怎么累积出来?怎么慢慢累积,累积出一尊佛出来?明白吗?”师父说。
“可能他不是累积性的,呵呵,他不是以累积性来讲的。因缘本身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先后的分别嘛。所以,怎么可以用累积性来说之前是这样,之后又是这样呢?”
“那么,我问你,这个……”师父说。
“你…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