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P50

  ..续本文上一页在无色界里面不是这样子。无色界里面前五根都没有的。意根,法尘都是心的境界。所以,你说一定要有外境吗?”师父说。

  “哦,就是有一个根,跟一个尘,相碰?”学员问。

  对,没有外境。你的尘是外境吗?所谓的外境就是指物质的意思,外在的,物质的色法。

  啊,拿麦嘛!

  男学员说:“第三种,可能就是心和境都不能够分开来讲,就是有内外的矛盾,因为境不能够没有心去成立;而心也不能够没有境去……有一个……嗯?怎么说?就是……“MORY”去成立这个心的作意的空间。所以,两者可能都不能够去内外的分别,一分别就变成了有这样的矛盾了。”

  “但是向你说两者不能分别说,现在的内心认识外境嘛,对不对?那么,那个外境实在的有东西在因缘作用这样吗?”师父问。

  “那个外境似的作用,其实也是因为有六根的运作,而产生这样的一个作用。不过也不象第二部分所讲的,那个作用全是你内心的投射而产生。所以,外边境的作用,就比如人来讲,就是六根的活动的运作而去物质的,境的方面,或者是它的因缘法的产生。境的确有他的因缘变化,不过,这个是我们心所能够……比如讲如果有六根的话,六根所能够去观察,而能够去认知的这个境。而如果这个六根是比较细的话,或比较粗的话、或者更比较坚韧来讲,就有依根。这个境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境是依靠六根,或者心的境界……”学员说。

  “哦,断开来讲另外一个现象,这个他们也有承认到的,就是说,不同的众生看到的境界不一样,对不对?所以你说有心的参与,对不对?但是,那个是因为是不同的众生去看同一个东西,你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那个东西不管你看不看,它有没有它本身的因缘在作用?”师父说。

  “刚才我们也是在讨论当中,对这个境来一个定义,就是说心的作用之外,是否有境的个别的作用?”学员说。

  师父说:“对。有没有?关键就在这个有没有。”

  “对。嗯,我不晓得其他。我不觉得心之外,……因为你对境的定义就是说,因为心的作用,而产生了境,那心外是没有这个境的作用。不过,如果你对境的定义,就是说心外还在作用的一念法,也可以称为境。”学员说。

  “心外作用的因缘法?我不明白哦。”师父说。

  “就是说,比如讲,不是六根境界所察觉到的因缘法。”学员说。

  “比方说,地球中心的溶岩,你现在没有觉察到吧?是吧?它是否是外境在作用?”师父问。

  “它的确有它的因缘在作用,不过……”学员答。

  “那就是有外境了。”师父说,“呵呵。”

  “如果境的定义包含,那就是,的确有它的作用。这个境的作用,我们认为是心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个境,才叫做境。”学员说。

  “其他人呢?先听他的,再听别人的,看谁怎么讲!”师父说:“靠门口的那一组有什么意见?这一组有什么意见?有什么结论?啊?哈哈,本来很多矛盾的嘛,所以要有讨论嘛。”

  “师父,我想提一些意见。在中观的思想里面讲到:一切因缘所生法,又名假名,又名中道义。因缘本身就是缘去性空的……实在存在……我们执著心的烦恼,执著有心的东西,有分别心,而起这种烦恼,在觉者,觉性的人来说,他本身这个毫不相干,他知道它的本体是什么。就是对外境他不会执著分别,心,是我们这些烦恼心在执著,这是什么呢?那是什么?”另一个学员说。

  “那么,他不执著外境,他执著有心吗?”师父说。

  “离心也不可得,他本身也了解离心不可得嘛。”学员答。

  “心不可得?境不可得?”师父问。

  “他知道他的缘起性空,幻化法,这些都是幻化得来的。都是迷惑者的执著烦恼在作怪而已。”学员说。

  嗯,其他的有什么看法?请你们发表啊?谈了没有结果啊!

  一个男学员说:“如果证入捏盘来讲,心不再作用,也没有生灭法,那在捏盘当中呢……”

  “证入捏盘之后,没有生灭法?”师父说。

  “就是说,也没有所谓的这个因缘法在作用,在……”

  “捏盘前呢?”师父。

  “捏盘前有。”学员。

  “错”哈哈。”

  “没有,就是征对这个,来|。”

  “上次说过了。”

  “没有。我就是用这个来说明这个第一点。如果说证明入捏盘里面,有些人是这样说的,证入捏盘里面就没有生灭法在作用。”

  “本来没有生灭法在作用。不是证得捏盘之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生灭法因为证得捏盘被消灭掉!”师父。

  “同样地,如果我们说心外有境的话,捏盘无境的话,两个都不能够成立!如果说证因为如果想象证入捏盘之后,其他的一切……因为这位圣者证入捏盘,其他的一切还是在运作当中。你不可以说没有……”学员说。

  “其他的一切!他的一切吗?”师父质问。

  “所以不能分开呀?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以……”

  “千万大家不要以为:如果佛证了捏盘,其他人还在生灭,佛没有生灭了。

  千万不要有这种概念!绝对不是如此的!”师父强调说。

  “对。这种概念就好象我们说心外有境一样。同样的错误,就是,如果说一个心不再运作的话,就没有境。就等于说一个心在运作的当儿,一样的有境,犯的有境,一样的错误。可以这样说吗?”学员问。

  没有,我就跟大家谈谈。我有错的,大家也可以反对。

  一切法里面的因缘作用里面,我们迷惑,分别,认为有心跟境的差别。那么,我们认为能知的是心、所知的里面有心,也有物质的境界,在因缘变化里面,我以前一直说了,每一个法都必须知道对方的存在,它才可以跟它因缘作用,还记得吗?我每次强调这一点的。就是说,如果我身上细胞,它不懂得月亮在那边,它怎么去吸引着月亮?它一定要跟月亮有关系。它就知道它在那边了。那么,这种关系,我们不把它叫做知觉。但是,当我们的内心想东西,去知道,我们竟然说这个叫知觉。听懂我说什么吗?这也是一种因缘法知道吗?我的内心知道一件事情,也是一种因缘法。我竟然说这个叫“知道”。叫做“觉”。那么,我的内心知道一样东西也是因缘法,现在呢,我身上的细胞吸引着月亮,那也是因缘法,为什么不叫知觉呢?这就是我们分别出来,我们说:哦,我知道东西,我知道……实际上,“知道”这件事情是一种因缘法,另外立一个名称叫知道罢了。那么,你说这种知道的作用叫“心”。

  所以,并没有实在的心跟境的绝对的差别的。但是,我们众生迷惑,这样执著,一直认为:啊!有这个知道的心。在里面就知道:我有烦恼,我有什么,我要生死,我有轮回……就是这样,产生这个心的、境的差别相。

  那么,如果这个一切因缘作用里面,你去分别出有境的这些差别。你就有这些问题出来!在因缘法里面,到底谁归谁?是内心在掌握?还是外境在掌握?

  佛在经里面经常跟我们说:色心互为因缘。那这色法,心法互为因缘,那也是因为针对我们有这个六根境界的众生而说,因为我们是依六根境界来辨认这个世间的。那你的六根境界里面,你得到了物质跟思想这种差别,所以才有这些心啊,境啊,这种现象产生的。

  那如果说,以佛,他觉悟了,他绝对不会以某一粒的心念认为叫做知道,也不以某一粒物质认为那个叫不知道,绝对没有这种差别的!所以,性空,空性的因缘法里面,没有所谓的心跟境的这种……拉开的两边,然后,看谁在谁那边!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那如果你掉入里面,再去看的话,还有严重的问题产生:就是“有”,“无”的问题来了!它也跟着来了!我每次说,你看到一个法,你在一个法里面生起“有见”和“无见”。我每次这样说啊!

  所以,如果你认为有心,有境,心一个法,境一个法;然后,这两个法就要分开了。相对呢,它们就产生“存在”的问题了!然后你就说:它又在哪里?你就生起:有、无、种种见,然后,就生起种种、种种的争论。

  中观一直跟你讲,在这个《六十颂》里面一直跟你讲:没有一个实在的法,生起来。实实在在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法能够成立它生起来的。既然如此呢,心跟境,这两个就是法的见。生起法的见,你再建立起那些问题出来。那如果说一个人他不生起这个这样的见,那些因缘在作用中。这些因缘作用里面,它没有说我是心,那个是境。没有这样说!是我们在分别的。既然它没有说,没有去那样分别,它也可以在作用,不一定要如我们所说的,有内心,有外境,这样说。但是,我们现在以六根的境界来说了,我们就应该说:有内心。有外境。

  就是说,如果你承认你六根境界显现的作用,你就必须承认有这个内心的,有外境的。那如果你接受六根境界是不实在的,那么,内心也不实在,外境也

  不实在的。绝对不可以说,有外境,那么,有内心;然后,另外再说,没有外境,有内心。都是错的!那是有无见知道吗?所以,我们每次都犯上这个毛病。一讨论起法来,就在里面落入有啊,无啊,然后去安立它要在哪里,它们之间关系怎么样。这些统统都来了。每次我重复,这是龟毛兔角。我们每次就犯上龟毛兔角。犯了又犯,犯了又犯,犯了又犯!知道吗?这是我们的业习,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心的行为。整天这样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们下次去看《中论》那些讨论,那一那些部派的人讨论的这些内容,你不要被他们引去了!

  就是说,既然一切是因缘,没有必要再被心啊,境啊,这些法的命名底下,再更近一步迷惑。假名底下没有实在的法存在。

  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空性的因缘中,觉悟从哪里来?那迷惑又从那里来?

  我们说佛觉悟了,到底是谁?怎么发生的?在这里面,如果你们有看过《楞严经》,就有这么一句话:“云何悟生山河大地?”有没有看过这句话?《楞严经》啊。

  那么,好,第二个问题,你们再讨论看看。呵呵……

  不要一直以为:佛证悟了,他的境界里面是不生不灭的,那我们是有生灭的。千…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