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清淨依止住食。
四 示現住食。
雲何有上?幾是有上?爲何義故觀有上耶?
謂一切有爲故,無爲一分故,是有上義。
除法界、法處一分,一切是有上。
爲舍執著下劣事我故,觀察有上。
雲何無?。幾是無上?爲何義故觀無上耶?
謂無爲一分故,是無上義。
法界法處一分,是無上。
爲舍執著最勝事我故,觀察無上。
由此所說差別道理,余無量門可類觀察。
複次蘊界處差別略有叁種,謂遍計所執相差別、所分別相差別、法性相差別。
何等遍計所執相差別?
謂于蘊界處中,遍計所執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數取趣者、意生者、摩納婆等。
何等所分別相差別?
謂即蘊界處法。
何等法性相差別?
謂即于蘊界處中,我等無性,無我有性。複有四種差別∶
謂相差別、分別差別、依止差別、相續差別。
何等相差別?
謂蘊界處一一自相差別。
何等分別差別?
謂即于蘊界處中,實有、假有,世俗有、勝義有、有色無色,有見、無見,如是等無量差別,分別如前說。
何等依止差別?
謂乃至有情依止差別有爾所,當知蘊界處亦爾。
何等相續差別?
謂一一刹那蘊界處轉。
于相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
謂了知我執過患。
于分別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
謂了知聚想過患。
于依止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
謂了知不作而得,雖作而失想過患。
于相續差別善巧爲何所了知?
謂了知安住想過患 又蘊界處有六種差別,謂外門差別、內門差別、長時差別、分限差別、暫時差別、顯示差別。
何等外門差別?
謂多分欲界差別。
何等內門差別?
謂一切定地。
何等長時差別?
謂諸異生。
何等分限差別?
謂諸有學。及除最後刹那蘊界處。所余無學。
何等暫時差別?
謂諸無學最後刹那蘊界處。
何等顯示差別?
謂諸佛及已得究竟菩薩摩诃薩所示現諸蘊界處。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本事分中攝品第二
雲何攝?。
略說攝有十一種,謂相攝、界攝、種類攝、分位攝、伴攝、方攝、時攝、一分 攝、具分攝、更互攝、勝義攝。 何等相攝?
謂蘊界處一一自相,即體自攝。
何等界攝?
謂蘊界處,所有種子阿賴耶識能攝彼界。 何等種類攝?
謂蘊界處其相雖異,蘊義、界義、處義等故展轉相攝。 何等分位攝?
謂樂位蘊界處即自相攝,苦位、不苦不樂位亦爾,分位等故。 何等伴攝?
謂色蘊與余蘊互爲伴故,即攝助伴,余蘊界處亦爾。 何等方攝?
謂依東方諸蘊界處還自相攝,余方蘊界處亦爾。 何等時攝?
謂過去世諸蘊界處還自相攝,未來現在諸蘊界處亦爾。 何等一分攝?
謂所有法蘊界處所攝,但攝一分非余,應知一分攝。 何等具分攝?
謂所有法蘊界處所攝,能攝全分,應知具分攝。 何等更互攝?
謂色蘊攝幾界幾處?十全一少分。
受蘊攝幾界幾處?一少分。
如受,蘊想、行蘊亦爾。
識蘊攝幾界幾處?七界一處。
眼界攝幾蘊幾處?色蘊少分一處全。
如眼界、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界亦爾。
意界攝幾蘊幾處?一蘊一處。
法界攝幾蘊幾處?叁蘊全、色蘊少分、一處全。
眼識界攝幾蘊幾處?識蘊、意處少分。
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爾。
眼處攝幾蘊幾界?色蘊少分、一界全。
如眼處,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處亦爾。
意處攝幾蘊幾界?一蘊、七界。
法處攝幾蘊幾界?叁蘊全、一少分,一界全。
如是諸余法,以蘊界處名說及余非蘊界處名說。
如實有、假有,世俗有,勝義有、所知、所識、所達、有色、無色、有見、無見,如是等如前所顯,隨其所應與蘊界處更互相攝,盡當知。
何等勝義攝?謂蘊界處真如所攝。于攝善巧得何勝利。得于所緣略集勝利。隨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勝。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本事分中相應品第叁
雲何相應?
略說相應有六種∶
謂不相離相應、和合相應、聚集相應、俱有相應、作事相應、同行相應。
何等不相離相應?
謂一切有方分色與極微處互不相離。 何等和合相應?
謂極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 何等聚集相應?
謂方分聚色展轉集會 何等俱有相應?
謂一身中諸蘊界處,俱時流轉同生住滅。 何等作事相應?
謂于一所作事展轉相攝,如二比丘隨一所作更互相應。 何等同行相應?
謂心心所于一所緣展轉同行。
此同行相應複有多義,謂他性相應非己性、不相違相應非相違、同時相應非異時、同分界地相應非異分界地。
複有一切遍行同行相應,謂受、想、思、觸、作意、識。
複有染汙遍行同行相應,謂于染汙意四種煩惱。
複有非一切時同行相應,謂依止心,或時起信等善法,或時起貪等煩惱隨煩惱法。
複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樂受諸相應法。與苦受不苦不樂受諸相應法。
複有無間同行相應。謂在有心位。
複有有間同行相應。謂無心定所間。
複有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系心心所。
複有內門同行相應。謂諸定地所有心心所。
複有曾習同行相應。謂諸異生所有心心所。及有學者一分心心所。
複有未曾習同行相應。謂出世間諸心心所。及初後時出世後所得諸心心所。
于相應善巧得何勝利。
能善了悟唯依止心,有受想等染淨諸法相應不相應義。
由此了悟,即能舍離計我、能受、能想、能思、能念,染淨執著∶又能善巧速入無我。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本事分中成就品第四
雲何成就?
謂成就相如前所說,此差別有叁種,謂種子成就、自在成就、現行成就。 何等種子成就?
謂若生欲界,欲、色、無色界系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
若生色界。
欲界系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色無色界系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
若生無色界。
欲色界系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
無色界系煩惱隨煩惱,由種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
若已得叁界對治道,隨如是如是品類對治已生,如此如此品類由種子成就得不成就。隨如是如是品類對治未生,如此如此品類由種子成就故成就。 何等自在成就?
謂諸加行善法,若世出世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等功德,及一分無記法,由自在成就故成就。
何等現行成就?
謂諸蘊界處法,隨所現前若善,若不善,若無記,彼由現行成就故成就。
若已斷善者,所有善法由種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
若非涅槃法,一闡底迦,究竟成就雜染諸法,由阙解脫因亦名阿顛底迦。以彼解脫得因必竟不成就故。
于成就善巧得何勝利?
能善了知諸法增減,知增減故,于世興衰離決定想,乃至能斷若愛若恚。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決擇分中谛品第一之一 雲何決擇?
略說決擇有四種∶
謂谛決擇,法決擇,得決擇,論議決擇。
雲何谛決擇?
謂四聖谛。苦谛、集谛、滅谛、道谛。
雲何苦谛?
謂有情生及生所依處 何等有情生?
即有情世間。謂諸有情生在那落迦、傍生、餓鬼、人、天趣中。
人謂東毗提诃,西瞿陀尼,南贍部洲,北俱盧洲。
天謂四大王衆天、叁十叁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
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有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無邊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何等生所依處?
即器世間,謂水輪依風輪,地輪依水輪。
依此地輪有蘇迷盧山、七金山、四大洲、八小洲、內海、外海。
蘇迷盧山四外層級,四大王衆天、叁十叁天所居處別,外輪圍山虛空宮殿。
若夜摩天、睹史多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處別。
諸阿素洛所居處別,及諸那落迦所居處別。
謂熱那落迦、寒那落迦、孤獨那落迦及一分傍生、餓鬼所居處別。
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
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衆天、千叁十叁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變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總名小千世界。
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
千中千界總名第叁大千世界。
如此叁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圍山周匝圍繞。
又此叁千大千世界同壞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
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有將成、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于東方乃至一切十方亦爾。
若有情世間,若器世間,業煩惱力所生故,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總名苦谛。
複有清淨世界,非苦谛攝。非業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然由大願清淨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尚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況尋思者。
複次苦相差別有八。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攝一切五取蘊苦。
生何因苦?衆苦所逼故,余苦所依故。
老何因苦?時分變壞苦故。
病何因苦?大種變異苦故。
死何因苦?受命變壞苦故。
怨憎會何因苦?合會生苦故。
愛別離何因苦?別離生苦故。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無著菩薩著 廣超法師重新編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