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頌如理論-龍樹菩薩造
廣超法師講記
目錄
0
歸命叁世寂默主
歸依叁世無生滅無诤的世尊
宣說緣生正法語
宣說緣生諸法的正法
若了諸法離緣生
如果明了諸法『性相』不在緣生『幻象』之中
所作法行如是離
所作一切行爲(心)如所明了而離執著
1
離有無二邊
于緣生法離法有法無二種邊見
智者無所依
智者『于六根等法』(心)無所依
甚深無所緣
于此甚深之(心)無所緣的認知
緣生義成立
緣生的正義才能正確成立
2
外
立
論:
若謂法無性
如果說緣生法無性(不存在)『無自性』
即生諸過失
那樣會有很多過失
智者應如理
智者應如正理
伺察法有性
小心觀察緣生法有自性『有自性』
3
若有性實得
若對于法有性(存在)是實在的認同
如愚者分別
如(論主)所說是愚癡人的分別而有『即沒有實在』
無性即無因
(生死)法無自性(不存在)即(業)因也不存在
解脫義何立
解脫生死的教義如何能成立?
4
答
曰:
不可說有性
不可說法有存在『有自性』
不可說無性
不可說法沒有存在『自性不在』
了知性無性
明了法性的有性無性『法不可得,性亦不可得』
大智如理說
佛陀如正理而說(緣生法性非有無)『無自他性』
5
涅槃與生死
所謂無生滅的涅槃與有生滅的生死
勿觀別異性
勿(以生滅有無)觀它們有差別
非涅槃生死
非(佛說的)涅槃及(衆生認識的)生死
二性有差別
是兩種性質是有差別的法『有自性則見有差別』
6
生死及涅槃
生死的幻有及涅槃的真寂
二俱無所有
此二皆無(生滅虛實有無等性質)所有法
若了知生死
若了知生死是(離緣生的幻化)『平等不二』
此即是涅槃
便知當下即是涅槃(離緣生的寂滅)『平等不二』
7
破彼生有性
破除對緣生法有生有存在的自性
分別滅亦然
對于法滅的分別見亦放下,如此
如幻所作事
(心)明了因緣幻化所作的事無實,則『覺悟不離心』
滅現前無實
便知(心)寂滅現前時無有實在(的涅槃乃至生死),因爲
8
若滅有所壞
若寂滅是有所破壞『有斷生死有除煩惱之.有涅槃』
知彼是有爲
應知彼(所舍煩惱所得涅槃)皆是(取舍之)有爲法
現法尚無得
現有的(煩惱及生死等)法尚不可得『心亦不可得』
複何知壞法
又如何能知有破壞(煩惱及生死等)的法『即涅槃』
9
彼諸蘊不滅
不是那些五蘊滅了才涅槃『五蘊本性不生不滅』
染盡即涅槃
是心不再染汙即涅槃『不見有染淨則無煩惱可斷稱爲盡』
若了知滅性
若了知萬法的滅性『無取舍,無生滅,無染淨,無相』
彼即得解脫
彼即于生死的當下證悟解脫
10
若生法滅法
若緣生法的生相及滅相
二俱不可得
兩者皆幻化不實不可得『生滅見依法執而有』
正智所觀察
(離幻的)正智所觀察到的是『觀非聽聞思辯,是修慧』
從無明緣生
(生滅等相)是無明執取而緣生『叁緣起:業感,性空,法界』
11
若見法寂靜
若見到諸法(緣生無相無性,無一法可得)本來寂靜
諸所作亦然
亦見到(一切業)所作也寂靜『業無作者亦無作相』
知此最勝法
知道這最殊勝的正法『緣生幻象本是寂靜』
獲法智無邊
得到的佛法的覺悟智慧便無可限量『法無邊,非一多。法智不二』
12
緣生性可見
緣生性(無自性)是可以(智慧)見到『不待證空性時』
是義非無見
此無自性的真義.非有無之無見『是勝義見,無見、見者、所見』
此中微妙性
此覺悟中『能見的心及所見的法是離言說相的』微妙(空)覺性
非緣生分別
非緣生六根等所分別相『方便說因緣生滅,離緣生相故』
13
外
人
立:
佛正覺所說
正覺的佛所說的法是:
有說非無因
依緣生的業有是實有,.非是無因的(分別有),所以
若盡煩惱源
若煩惱的根源『源即“過去”有十二因緣之惑業』不再繼續
即破輪回相
便能破除輪回苦相(外人說實有惑業苦之輪回可破』
14
論
主
答:
諸法決定行
諸法如果決定行(有實法完成)『即實因相續變成實果』
見有作有取
見到有實在作(業)及(果報的)執取『因中有果嗎?』
前後際雲何
爲什麽說前際的因及後際的果是『前因會變嗎?後果已有嗎?』
從緣所安立
從衆因緣所安立而有『因是過程,果亦然。無一實法完成因果』
15
雲何前已生
『若前際時及因實在完成』爲何前際(及因)已經變爲果的因
彼後複別轉
彼(前際及因)後來還會依因緣轉變成別的『因不自保』
故前後邊際
可見開始(及因皆不能保持自性),結束及果(亦是如此)
如世幻所見
如世間所見的幻術不實在『所幻法不實,幻者亦空無自性』
16
雲何幻可生
憑什麽幻化中有法生成『如影片中雖見幻化但無實物生起』
雲何有所著
憑什麽幻化中有所執著的法『影片中有悲歡離合是迷執不可取』
癡者於幻中
愚癡者于幻化中『迷時依所化的心和境界來安身立命』
求幻而爲實
追求如幻的心境以爲實在『迷有幻者、幻象、幻術』
17
前際非後際
前際(過去,開始)不是後際(未來,結束)『是概念』
執見故不舍
是由于執著前始後終的概念不舍『執著時間前.是實有』
智觀性無性
智者觀察(一切時空物心的)有性及無性『不屬有無』
如幻焰影像
如幻術、如陽焰、如影像般不實在『如夢顯現』
18
若諸生非滅
若諸生『生時、所生法、生的動作』是生不是滅
是有無分別
是(依法建立的)有無概念而起分別『任你如何分別』
而彼緣生輪
然而那個緣生的巨輪本身『緣生法離緣生相,非一非多』
隨轉無所現
隨因緣轉動『非有』而其實無一法相可顯現『非無』
19
若已生未生
若有已生的法及未生的法『生、已生、未生、所生是法有見』
彼自性無生
已生未生的自性無生『已生不再有生相,未生不可有生相』
若自性無生
若自性無生『執取無生是無見,法離緣生相』
生名雲何得
生名(概念)怎麽得來『俗谛是緣生名緣生,勝谛離緣生』
20
因寂即法盡
(如外人說業)因(煩惱)滅那麽(業果)法也盡(結束)
此盡不可得
但是此盡(的概念)是不可得『離法無始終,始前終後非無』
若自性無盡
如果萬法自性無盡『離法自性見則離始見及盡見』
盡名雲何立
盡名(結束的概念)怎麽得來『盡未曾盡,取盡相假名爲盡』
21
無少法可生
無有一(完成的)法可生『依分別心執取法,緣聚假名生』
無少法可滅
無有一法可滅『法緣散假名滅,然衆緣聚散相乃分別而有』
彼生滅二道
那些法的生滅的過程『已顯的生滅相、不顯的生滅皆非有非無』
隨事隨義現
隨著對(現前)心境的觀察以及隨(法界不顯的業)義理而顯現
22
知生即知滅
若知道生的實相即知道滅『生滅無決定相,現前者假名生滅』
知滅知無常
知道滅的實相即知道無常『現前者假名無常,不顯者緣生無名』
無常性若知
若知道無常的(假名、緣生、空、無自性、顯現)實相
不得諸法底
(對無相的)諸法不再(依六根習性而分別)尋求有其根本
23
諸法從緣生
諸法從緣生(的真義是)『離緣生,超出六根分別,是無相光明』
雖生即離滅
雖(隨事隨義)顯現諸生相,同時顯現衆緣滅相『刹那生滅無住』
如到彼岸者
有如到彼岸者『見此岸無生死涅槃,即到彼岸光明覺性』
即見大海事
才了解大海一切『生滅浪濤,衆生業海,即佛業用,即心本性』
24
若自心不了
若不明了是自心幻化『幻化由業由心,全體業相無縛無脫』
異生執我性
凡夫執其中有我,乃至生起『執幻法幻心中,有我被法縛』
性無性顛倒
執萬法有性無性等顛倒想『執取有無,外道四倒,內道八倒』
即生諸過失
便會生起有生死苦惱及涅槃解脫諸過失『不識衆生神力即佛力』
25
諸法是無常
(六根所得)諸法(心及境)是無常等相(苦相空相及無我相)
苦空及無我
『頭痛非腳痛,兩者非我痛,是無常自無常,是苦本無我』
此中見法離
此中見一切法時心離一切相『雖分別諸法,知勝義不動』
智觀性無性
以智慧觀察本性空的幻有幻無『不取能知所知,觀法離緣生相』
26
無住無所緣
于心不住能知心相,于境不取所知法相『勿離所住所緣觀實相』
無根亦不立
知一切無根本可尋,亦不立性相有無等『無一實心法可安心處』
從無明種生
知從無明業種因緣所生『知是無明分別有法有生相可得』
離初中後際
『如實知生、所生法、生時不可得』便離過去、現在、未來相
27
癡暗大惡城
(六根等法)是癡暗大惡城『是魔王的夢幻境界』
如巴蕉不實
五蘊(根塵識相依而有)如芭蕉外觀實想內究本虛
如乾達婆城
如乾達婆所幻化城『身曆其境卻非實在。醒是真夢,夢是假醒』
皆世幻所見
一切是世人心的幻化所見『以幻爲實,求實舍幻,其實是無明』
28
此界梵王初
乃至此世界的梵王以爲自己是開始是真實『此我最大』
佛如實正說
佛如實以正法說明『說明皆是法界的緣生幻化』
後諸聖無妄
來之羅漢菩薩等聖者(心亦如實知,)無妄想…
《六十頌如理論(廣超法師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