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颂如理论-龙树菩萨造
广超法师讲记
目录
0
归命三世寂默主
归依三世无生灭无诤的世尊
宣说缘生正法语
宣说缘生诸法的正法
若了诸法离缘生
如果明了诸法『性相』不在缘生『幻象』之中
所作法行如是离
所作一切行为(心)如所明了而离执着
1
离有无二边
于缘生法离法有法无二种边见
智者无所依
智者『于六根等法』(心)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
于此甚深之(心)无所缘的认知
缘生义成立
缘生的正义才能正确成立
2
外
立
论:
若谓法无性
如果说缘生法无性(不存在)『无自性』
即生诸过失
那样会有很多过失
智者应如理
智者应如正理
伺察法有性
小心观察缘生法有自性『有自性』
3
若有性实得
若对于法有性(存在)是实在的认同
如愚者分别
如(论主)所说是愚痴人的分别而有『即没有实在』
无性即无因
(生死)法无自性(不存在)即(业)因也不存在
解脱义何立
解脱生死的教义如何能成立?
4
答
曰:
不可说有性
不可说法有存在『有自性』
不可说无性
不可说法没有存在『自性不在』
了知性无性
明了法性的有性无性『法不可得,性亦不可得』
大智如理说
佛陀如正理而说(缘生法性非有无)『无自他性』
5
涅槃与生死
所谓无生灭的涅槃与有生灭的生死
勿观别异性
勿(以生灭有无)观它们有差别
非涅槃生死
非(佛说的)涅槃及(众生认识的)生死
二性有差别
是两种性质是有差别的法『有自性则见有差别』
6
生死及涅槃
生死的幻有及涅槃的真寂
二俱无所有
此二皆无(生灭虚实有无等性质)所有法
若了知生死
若了知生死是(离缘生的幻化)『平等不二』
此即是涅槃
便知当下即是涅槃(离缘生的寂灭)『平等不二』
7
破彼生有性
破除对缘生法有生有存在的自性
分别灭亦然
对于法灭的分别见亦放下,如此
如幻所作事
(心)明了因缘幻化所作的事无实,则『觉悟不离心』
灭现前无实
便知(心)寂灭现前时无有实在(的涅槃乃至生死),因为
8
若灭有所坏
若寂灭是有所破坏『有断生死有除烦恼之.有涅槃』
知彼是有为
应知彼(所舍烦恼所得涅槃)皆是(取舍之)有为法
现法尚无得
现有的(烦恼及生死等)法尚不可得『心亦不可得』
复何知坏法
又如何能知有破坏(烦恼及生死等)的法『即涅槃』
9
彼诸蕴不灭
不是那些五蕴灭了才涅槃『五蕴本性不生不灭』
染尽即涅槃
是心不再染污即涅槃『不见有染净则无烦恼可断称为尽』
若了知灭性
若了知万法的灭性『无取舍,无生灭,无染净,无相』
彼即得解脱
彼即于生死的当下证悟解脱
10
若生法灭法
若缘生法的生相及灭相
二俱不可得
两者皆幻化不实不可得『生灭见依法执而有』
正智所观察
(离幻的)正智所观察到的是『观非听闻思辩,是修慧』
从无明缘生
(生灭等相)是无明执取而缘生『三缘起:业感,性空,法界』
11
若见法寂静
若见到诸法(缘生无相无性,无一法可得)本来寂静
诸所作亦然
亦见到(一切业)所作也寂静『业无作者亦无作相』
知此最胜法
知道这最殊胜的正法『缘生幻象本是寂静』
获法智无边
得到的佛法的觉悟智慧便无可限量『法无边,非一多。法智不二』
12
缘生性可见
缘生性(无自性)是可以(智慧)见到『不待证空性时』
是义非无见
此无自性的真义.非有无之无见『是胜义见,无见、见者、所见』
此中微妙性
此觉悟中『能见的心及所见的法是离言说相的』微妙(空)觉性
非缘生分别
非缘生六根等所分别相『方便说因缘生灭,离缘生相故』
13
外
人
立:
佛正觉所说
正觉的佛所说的法是:
有说非无因
依缘生的业有是实有,.非是无因的(分别有),所以
若尽烦恼源
若烦恼的根源『源即“过去”有十二因缘之惑业』不再继续
即破轮回相
便能破除轮回苦相(外人说实有惑业苦之轮回可破』
14
论
主
答:
诸法决定行
诸法如果决定行(有实法完成)『即实因相续变成实果』
见有作有取
见到有实在作(业)及(果报的)执取『因中有果吗?』
前後际云何
为什麽说前际的因及后际的果是『前因会变吗?后果已有吗?』
从缘所安立
从众因缘所安立而有『因是过程,果亦然。无一实法完成因果』
15
云何前已生
『若前际时及因实在完成』为何前际(及因)已经变为果的因
彼后复别转
彼(前际及因)后来还会依因缘转变成别的『因不自保』
故前後边际
可见开始(及因皆不能保持自性),结束及果(亦是如此)
如世幻所见
如世间所见的幻术不实在『所幻法不实,幻者亦空无自性』
16
云何幻可生
凭什麽幻化中有法生成『如影片中虽见幻化但无实物生起』
云何有所著
凭什麽幻化中有所执着的法『影片中有悲欢离合是迷执不可取』
痴者於幻中
愚痴者于幻化中『迷时依所化的心和境界来安身立命』
求幻而为实
追求如幻的心境以为实在『迷有幻者、幻象、幻术』
17
前际非後际
前际(过去,开始)不是后际(未来,结束)『是概念』
执见故不舍
是由于执着前始后终的概念不舍『执着时间前.是实有』
智观性无性
智者观察(一切时空物心的)有性及无性『不属有无』
如幻焰影像
如幻术、如阳焰、如影像般不实在『如梦显现』
18
若诸生非灭
若诸生『生时、所生法、生的动作』是生不是灭
是有无分别
是(依法建立的)有无概念而起分别『任你如何分别』
而彼缘生轮
然而那个缘生的巨轮本身『缘生法离缘生相,非一非多』
随转无所现
随因缘转动『非有』而其实无一法相可显现『非无』
19
若已生未生
若有已生的法及未生的法『生、已生、未生、所生是法有见』
彼自性无生
已生未生的自性无生『已生不再有生相,未生不可有生相』
若自性无生
若自性无生『执取无生是无见,法离缘生相』
生名云何得
生名(概念)怎麽得来『俗谛是缘生名缘生,胜谛离缘生』
20
因寂即法尽
(如外人说业)因(烦恼)灭那麽(业果)法也尽(结束)
此尽不可得
但是此尽(的概念)是不可得『离法无始终,始前终后非无』
若自性无尽
如果万法自性无尽『离法自性见则离始见及尽见』
尽名云何立
尽名(结束的概念)怎麽得来『尽未曾尽,取尽相假名为尽』
21
无少法可生
无有一(完成的)法可生『依分别心执取法,缘聚假名生』
无少法可灭
无有一法可灭『法缘散假名灭,然众缘聚散相乃分别而有』
彼生灭二道
那些法的生灭的过程『已显的生灭相、不显的生灭皆非有非无』
随事随义现
随着对(现前)心境的观察以及随(法界不显的业)义理而显现
22
知生即知灭
若知道生的实相即知道灭『生灭无决定相,现前者假名生灭』
知灭知无常
知道灭的实相即知道无常『现前者假名无常,不显者缘生无名』
无常性若知
若知道无常的(假名、缘生、空、无自性、显现)实相
不得诸法底
(对无相的)诸法不再(依六根习性而分别)寻求有其根本
23
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生(的真义是)『离缘生,超出六根分别,是无相光明』
虽生即离灭
虽(随事随义)显现诸生相,同时显现众缘灭相『刹那生灭无住』
如到彼岸者
有如到彼岸者『见此岸无生死涅槃,即到彼岸光明觉性』
即见大海事
才了解大海一切『生灭浪涛,众生业海,即佛业用,即心本性』
24
若自心不了
若不明了是自心幻化『幻化由业由心,全体业相无缚无脱』
异生执我性
凡夫执其中有我,乃至生起『执幻法幻心中,有我被法缚』
性无性颠倒
执万法有性无性等颠倒想『执取有无,外道四倒,内道八倒』
即生诸过失
便会生起有生死苦恼及涅槃解脱诸过失『不识众生神力即佛力』
25
诸法是无常
(六根所得)诸法(心及境)是无常等相(苦相空相及无我相)
苦空及无我
『头痛非脚痛,两者非我痛,是无常自无常,是苦本无我』
此中见法离
此中见一切法时心离一切相『虽分别诸法,知胜义不动』
智观性无性
以智慧观察本性空的幻有幻无『不取能知所知,观法离缘生相』
26
无住无所缘
于心不住能知心相,于境不取所知法相『勿离所住所缘观实相』
无根亦不立
知一切无根本可寻,亦不立性相有无等『无一实心法可安心处』
从无明种生
知从无明业种因缘所生『知是无明分别有法有生相可得』
离初中后际
『如实知生、所生法、生时不可得』便离过去、现在、未来相
27
痴暗大恶城
(六根等法)是痴暗大恶城『是魔王的梦幻境界』
如巴蕉不实
五蕴(根尘识相依而有)如芭蕉外观实想内究本虚
如乾达婆城
如乾达婆所幻化城『身历其境却非实在。醒是真梦,梦是假醒』
皆世幻所见
一切是世人心的幻化所见『以幻为实,求实舍幻,其实是无明』
28
此界梵王初
乃至此世界的梵王以为自己是开始是真实『此我最大』
佛如实正说
佛如实以正法说明『说明皆是法界的缘生幻化』
后诸圣无妄
来之罗汉菩萨等圣者(心亦如实知,)无妄想…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