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系缚,有智慧能解脱』
慧为痴所网
智慧被痴所网着『智慧愚痴本性空,何来智慧破烦恼』
54
性喻如影像
法的自性可以比喻如影像『影像自性因分别而万象缤纷,其性无相』
非智眼境界
非智慧眼所见的无相境界『智眼观万法无相,仍然空心显现万法』
大智本不生
大智慧者(正觉心)本不曾生起『幻生故本不生,性空故万象现』
微细境界想
一些儿微细境界的想法『应观微细想如幻,生即无生,舍即无舍』
55
著色谓凡夫
执着色境名为凡夫『凡夫非有性,能执所执本缘生,无我无物』
离贪即小圣
离贪者是有学圣者『迷有能乱能离能寂,觉本无乱无离无寂』
了知色自性
了知色的自性(即有即空即觉)『迷者未曾离觉,不可将觉觅觉』
是为最上智
是最无上智慧『即万法本觉之性,心境觉一如,万象齐觉含万象』
56
若著诸善法
若著取善法(如修道证果解脱)『法本无我不曾迷,谁离缚谁修证』
如离贪颠倒
有如离贪一样是颠倒想『贪嗔本缘生性空、性离不用更离』
犹见幻人已
如见到幻化人后『幻中无人我,贪亦幻不用取舍,若离亦是幻』
离所作求体
离幻化所作的行为求幻的本体『若有一法胜于涅槃,亦是幻化所显』
57
知此义为失
知道离所作求体是过失『离因缘所作,决无法体可寻』
不观性无性
不执取法的有性无性『不是不理,不是无知,是知而不取其性』
烦恼不可得
了无实在烦恼『烦恼本虚幻性空,即是法性、觉性、众生性、佛性』
性光破邪智
心性之光明破除邪智妄见『万法自性本光明,烦恼无得即是破』
58
智离染清净
智者(本)离染污(本)清净『法本清净,智慧、烦恼本无染净相』
亦无净可依
亦无清净(法乃至本体)可依『依烦恼而说:心无依即无染名清净』
有依即有染
有法可依即染污本心『莫依外佛、正法、内心,心自性本无依』
彼净还生过
彼净依还生(离染取净)过失『观心取净造净业,取净心还迷』
59
极恶烦恼法
一切极恶极烦恼法『正念恶念俱缘生法性,迷善迷恶皆虚幻』
若见自性离
一旦见到心法自性(本空)离相『无相心,本无取舍,本含万象
即心无动乱
当下无相心本无动乱相『知心不动,则无烦恼可离,无菩提可取』
得渡生死海
得渡本非生死的业海『如幻业海即佛妙用,凡夫用而不识其妙』
60
此善法甘露
如此善法之甘露
从大悲所生
是佛之大悲心所生
依如来言宣
我依佛的言教宣说
无分限分别
不分别为谁为何故『龙树此颂,各宗派皆如此说』
总结
此中如是离可说以上所说之法是离言说之法
随智者见即成就随智者见到即能成就离言理的观察
智者随观随顺门随观察而入随顺法性之门
如是皆从大慧转这转变都是从大智慧来
一切法中真实性万法之真实性『本具离言实性,非证时有』
智者随应如理观智者各随所应机缘入所得之理而观『机有三乘』
所向由是信得主一切来自能立威信的佛陀善巧言教『信根从德、慧生』
拔彼众生离诸苦度众生离苦海『唯缘能度』
此义甚深复广大此文意义甚深难解又广大无际『初学人前莫说』
我为胜利故赞说我为殊胜利益而赞叹宣说
如大智言今已宣我如佛宣说我今(具五分法身,故能)
自他痴暗皆能破自度度他,一切痴暗烦恼皆能破
破彼痴暗烦恼已破烦恼后心不痴迷,心知
如如所作离魔障所作一切是如如寂静,本性离魔障
由是能开善趣门从此一切行皆善妙(离善恶是非)
诸解脱事而何失(生死了不可得即)知解脱之事从来未失『本无我,即解脱』
持净戒者得生天持净戒生天(业性空故业果显现)『不求天,佛亦不作』
此即决定真实句是真实『不论是否曾造恶,不影响持戒生天,比喻破戒也能住正心』
设破戒者住正心如果破戒而能住正心(空正见)自在『罪从心起还从心灭』
虽坏戒而不坏见虽破戒不破见(证空者,正信业力因果)『心清净不坏恶业生起』
种子生长非无义(证业空不灭业)善恶业种子亦然生长『但已知是幻化不实』
见义利故广施作(了知性空即不住涅槃)见业缘利益众生故广大修善业
不以大悲为正因若不是有大悲心推动(为成佛)正因
智者何能生法欲已证空之智者那里会再生起要觉悟圆满的希望心
0诸法离缘生,所作如是离
1以无依心离边见,知缘生外境有非实有
2外人立无自性不如理
3外人立无自性如何有解脱
4如理者离有无而解说法的存在现象
5涅.与生死不二
6了知生死本空即了知涅.本空
7证灭时知生、存在及分别,皆无实法
8涅.不曾灭任何法
9了知灭性不灭,即得解脱,非蕴灭,是染灭悟所灭
10法的生灭俱不可得,智者知从无明而有缘生法
11见法本寂静,业亦然,此智最胜无边
12缘生无自性是可见,非以缘生分别见
13外人立佛说实有烦恼生死因果解脱
14因果前是依缘生分别而假名安立
15前时是世幻所见,三心三时皆不实
16幻本无生,不可执取为实
17愚执有前法,智观有无如幻影像
18此是生非灭,是概念分别,缘生轮转无无一实法显现
19已生未生皆自性无生,生名何来
20烦恼因灭尽则法灭尽是邪说,法自性无尽,尽是假名是见
21法本无生灭可得,是随事随义现
22知生、灭、无常,便不求法的根和自性
23缘生虽生即灭
24不了自心则执取有、无、人、我等颠倒
25法的苦空无常无我,不依有无见得,是离法相见
26法、心无住无境界无根本可得,从无明业种所生,无初中后
27世间恶法皆依根尘识而显现之幻化相
28
29智者依众生的爱执而平等说法
30先说法依缘有,次说实在是苦空无常无我,后离所求
31不识佛法在于离,便闻法执法、破法
32佛方便说业的实相,了知性空时知业无生
33佛方便说蕴界入,四大及识,愚者执实
34智者证悟时无妄无分别
35若知万法与觉性不二,即是涅.
36若心分别万法即乱,心离相即无生
37外人问:无分别如何知无生
38无无明可灭,生灭名乖违
39依缘说法有生有因果,离缘无法可得
40法的生及留住不成
41菩提无实法可取证
42无智者执有实法,执亦非实
43法本无生无我,常无常是妄见
44若心起异见,彼非此,即建立即过失
45若心起一见,则心法一如,亦是见
46烦恼生见执、安立、争论,于无实无虚离有无之法执实
47见故生烦恼,了知法离有无性,则染尽
48法的无常是缘生显现,缘生即无生
49邪智非实执实,对他争论,对自颠倒
50自他道理不可立,不可依故
51心若无寂动相,即无所依
52烦恼覆盖,不见诸心
53于影像妄生实想,慧为痴所网
54法性空如影像,智者不生境界想
55离贪是小圣,最上智了知自性空
56著善离贪是求幻人修道之颠倒
57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58智慧离染本净,亦无净可依
59烦恼自性空,心无动乱即渡生死海
60以上所说是平等说佛法
缘生法无自性,离有无相、
生灭是假相,法本寂灭
无明生死不可灭尽,缘生不实之法故
常无常、生死涅.是妄见,法本无此相
根尘识之分别即是缘生幻象不实
佛法依众生根性而建立,是方便说
建立道理,是非实执实,是颠倒,是争论
生死涅.不二,菩提无法可证可得
佛法道理在于离法见,在于心无依
无妄无分别即是真如、法性、觉性、心性
智慧是主是光明,烦恼是客是云雾遮智慧
空即是色,空不灭万象,空不离心智。
心佛众生,皆是法性觉性不二显现
经曰
佛不入不灭,涅槃亦不住,
离觉所觉法,有无二俱离。
若如是观佛,寂静离生灭,
彼人今后世,离垢无染取。
(以下是第一片录音带的内容)
六十颂如理论讲记
广超法师主讲
序
大众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放掌!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们: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本有关中观的论著《六十颂如理论》个是,这本论由龙树菩萨所造的《六十如理论》。这个论,在藏经里面只有它的颂文。以前没有人讲解过,现在那我来尝试讲这本个论,是因为筹款的负责人——守月居士,他提出来的。因为这部论不是很长,不是很短,刚好适合,够时间讲完。所以,我就同意讲这部论。由于因为中观不适合初学佛法的人听,因为这样,所以我就规定要报名,当时是这样子规定,但我又不知道你们报名的情形怎样。如果
说到时候在讲的过程里面,如果有人问一些人的问题是属于一些初学佛法人的问题呢,我会不答。因为我不要浪费那些时间。
关于这个“中观”,是在佛灭五六百年后,大乘佛法兴盛时候,有一位大乘的学者,叫龙树菩萨,一个大乘的学者的一些论点。那么,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论点呢?主要的是为要破除那些人对佛法的误解。佛在说法的那个因缘是,有时候随着不同的众生,讲不同深浅的佛法,而那这些学习的人,却他们会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在这那就不同的见解里面有很多是非常错误的。比如举一个很简单的见解,就是我们佛教讲的业力轮回,那么,在这个在印度教,他们也讲业力轮回,那有些人他就说佛呢,是从印度教那边学的,学会这个业力轮回的。其实不是!它里面有很大的差别!那很多佛教徒学会了这个业力轮回的道理,他的思想是印度教的,不是佛教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认为无始以来,…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