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别
说亦无差别
所说亦与佛说(之法离缘生,无自性)无差别
29
世间痴所暗
世间凡夫心被无明愚痴所蒙闭『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
爱相续流转
爱执心『不是我』相续『不相到』流转『依假我而说』生死
智者了诸爱
智慧者明了一切爱『不属于我』的实相『缘生、无自性、非我』
而平等善说
(心无造作)而平等(离有无)善(依听者所能知而)说
30
初说诸法有
说法者初期应说:诸法依缘生而有『先建立诸法因缘果报』
於有求实性
令众生于法有求其缘生实性『然.依缘生建立法有而离断常执』
后求性亦无
然.令众生明了不应寻求法的自性『再从缘生无自性离法求』
即无著性离
就能不执着万法而知万法其性本离能所知『离无所离』
31
若不知离义
若不知佛法在于令众生离于法的执取『般若如大火聚,不应取舍』
随闻即有著
随所听闻即对法生起执着(有真理可证)『愚者弃假求真』
而所作福业
而对他所作的(戒定)福业『便对轮涅执有无断常等疑』
凡愚者自破
凡愚者自破佛法『佛随缘方便说,愚者学法执法自破自疑』
32
如先平等说
如先前之平等说『如实知见非真假,为求真理者平等说真理』
彼诸业真实
说明业(力因果是依六根境界而立因缘果报)的真实空性
自性若了知
『根等互缘起之性空境界』业的自性空若了知『法离见闻觉知』
此说即无生
此时说这缘生就是自性无生『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33
我如是所说
我所说的皆依佛言教『各宗自称依佛说,执是执非,横眉儒子牛』
皆依佛言教
『佛灭后我们所学皆部派之说,勿迷信权威,且听龙树如理破他』
如其所宣扬
『龙树说愚者破法,彼说空见破法。然法本从心生,自心识自心』
即蕴处界法
佛依众生(所执之境界建立法相)或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34
大种等及识
也说四大种及心识『蕴入界、四大及识是根本教法。方便有多门』
所说皆平等
各种说皆依(求真理者)平等说『应机说出离法,离有无高下』
彼智现证时
彼(求真理者)智慧现证法性时『能证所证,心法不二,非去来今』
无妄无分别
便知(万法、自心、佛)本是无妄想、无分别(无相可得者证实相)
35
此一若如实
此一(不二显现、无妄的真如、心性、法性、觉性)若如实知
佛说为涅槃
佛说『此觉性与缘生的显现不二』即是涅槃『语言断?心行灭?』
此最胜无妄
然而此『一切皆觉性不二的』最殊胜无妄『即、离语言相心行相』
无智即分别
无智者即(在无妄的显现)中分别(依六根境界而生的种种法)
36
若心有散乱
若心(随六根境界即)有动乱『动念即非,不动是痴,无著是慧』
与诸魔作便
落入魔界(六根境界)『佛魔乃心业所现,心是法主、罪首』
若如实离过
证实相时(心)离过『正念正知,如实知见,非心非境非根尘识』
此即无所生
觉知此(当下的显现与觉性)无所生『法性空中见万法,非无见』
37
外
人
问:
如是无明缘
这十二因缘的流转及还灭『真理是为需真理者立,是非心生真理』
佛为世间说
是佛为世间人说『幻佛说实无说,幻人听亦非实听,是真缘生义』
若世无分别
如果世间一切本无分别『无分别乃标月指,见指太过则不见月』
此云何无生
此(生灭无别)为何分别出无生『依俗立无生,问者本身亦非实』
38论
主
答:
若无明可灭
若实有无明可灭『灭无明是有宗通见,空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灭已即非生
若法灭后即非生『从有无灭已,则灭缘有无。灭无前后故不关生』
生灭名乖违
生(不离灭)与灭(不离生)不独存故违背其名『轮涅亦乖违』
无智起分别
无智者生起(生灭、轮涅、三时,各有自性)的分别见
39
有因即有生
有因缘即假说某法存在及生『因缘即根识等,实无某法生』
无缘即无住
无因缘即假说某法不住『心于过程中取相,立缘起法、生住灭来去』
离缘若有性
(因缘聚散中找不到,次)离因缘若有存在(某法的自)性
此有亦何得
此离缘的存在,(离缘即独存而不可知)又如何得存在『知本无相』
40
若有性可取
若法有自性可取『自性有则自有不依因缘,在根尘识所知以外』
即说有生住
即说法有生住(灭等)相『只能自生自住,不依缘生、不依他住』
此中疑复多
此中(自性生灭等)疑难太多『自生则不变不生,自住不住世间』
谓有法可住
可证明法的存在与留驻『自性有的住是依时?依处?依空?依自?』
41
若菩提可证
若菩提(不空)可被取证『菩提可证?证前、证后有?本有?』
即处处常语
(菩提不空必自有)即处处常在『自有则自住常住,证不证皆得』
若住性可取
若有菩提常住而可取证『自住不可取证。取证必从缘,取是缘生法』
此说还有生
如此说菩提还有生『心有名烦恼,心空名菩提。空有见离心不可取』
42
若谓法有实
『迷者以为:业因缘、修道解脱实有,乃至佛实有。』
无智作是说
『执实有者无智,执实无者亦无智,悟者离有无、离执说佛法』
若谓法有处
如果法有这个那个(范围是不可得乃至)『迷人认心取法去修道』
取亦不可得
取(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可得『悟者心法俱空,修无修道』
43
法无生无我
所取的法无有法生,能取的心无一是我『不是无我,是离所是』
智悟入实性
智者由此悟入真实性『见闻觉知与万法即法性平等不二』
常无常等相
便知常无常等(苦乐、空有)颠倒相『执无常无我是痴人』
皆由心起见
皆由心生起的各种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痴人认心法实无常』
44
若成立多性
若成立多(万法差异)性『心生种种法生,法不自言一多』
即成欲实性
即是欲望的心执取法当成实在种种境物『建立实性即诽谤法性』
彼云何非此
于其中分别为何这个不是那个『龟毛兔角。人无我,头无月』
常得生过失
心常得生过失『脱离生死,一念不生、一法不立,何来此消息?』
45
若成立一性
若(心)成立一(无差异)性『见一必见多?不,心灭种种法灭』
所欲如水月
即于无相的缘生法无期望心,知是水中月因缘『知幻即离』
非实非无实
法不是实有实无,本无相、离相『一切不是?随缘假说而已?』
皆由心起见
皆是心生起见『假传万卷书,真传:本来无一物,非心非物非觉。』
46
贪嗔法极重
『烦恼极重,是迷惑于现量。现量随业果而现,各个有别』
由是生见执
『对佛法生执者误解圣言量。圣言量随众生而说,应病与药』
诤论故安立
『世智是非心,见取走天下。比量即以同界共许之真相,立义论理』
离性而执实
于离(有无)性的法执着实有『法不曾分别自他有无而因果不乱』
47
彼因起诸见
他们因此生起种种见『凡夫迷所知生见。菩萨于所知无知是所知障』
见故生烦恼
见取见而生起烦恼『取境业有量,取见业无边。取空见诸佛所不化』
若此正了知
若此(离性)正确了知『于所知如是见后不再见,法本无心境相』
见烦恼俱尽
见及烦恼皆了(无可取)『此尽无物可取可尽』
48
当知法无常
当知法相及无常相『缘生显现本无一法可得,无常亦非真』
从缘生故现
皆从缘生显现『缘生不外蕴界入,万相从来不离心。故观法心不二』
缘生亦无生
缘生(显现故无实法)亦无生可得『无生谁分别?分别即无生!』
此最上实语
『实语者依迷者,开方便显实,实语还归显现、幻化、缘生、无生』
49
众生邪妄智
众生以邪见妄想的世间智慧分别『分别妄想即缘生,性离分别相』
无实谓实想
于不实在中生起实在道理『实相离相无实想,怎样是实即求实心!』
於他诤论兴
对他人的见解起争论『他非我不非。当然选对的,难道是非不分?』
自行颠倒转
不知自己的心处在颠倒中打转『是非自有因果,分别心本无妄』
50
自分不可立
认识到自己的道理尚且不可立『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他分云何有
他人的道理怎麽会有呢『一切不立此立否?不逐理,不住立』
自他分俱无
自他道理皆不可取『不侣万法者是谁?非心非物?真如?』
智了无诤论
智者明了心无诤『千说万理还归明自心,一念不生不如法无生』
51
有少法可依
以为有少正法可依来修道『所依法即安心立命处,是生死根本』
烦恼如毒蛇
有依是如蛇般地烦恼『烦恼动时求心安,学会无求处处求』
若无寂无动
若明了法(、心)本无寂静及动乱『心、法本寂,寂非修证得』
心即无所依
心于法就无所依『莫求心寂!任由烦恼演幻象,万法齐观心无依』
52
烦恼如毒蛇
如毒蛇般地烦恼『地狱业轻果熟止,邪见业重慧转空』
生极重过失
令心生起极重(法我执)的过失『离有取空过极重,空故万法得生』
烦恼毒所覆
(当心迷幻相)被烦恼毒所遮盖『烦恼学佛法,法法添烦恼』
云何见诸心
怎麽会清楚诸心『法由诸心得名,心以万法得知。无明以知为本』
53
如愚见影像
如愚痴者见到影像『醒是真梦人不识,梦是假醒心皆知,同是幻象』
彼妄生实想
彼于中妄生实有实无『梦中人!佛说世如梦幻。梦亦世间醒亦世间』
世间缚亦然
世人被系缚也一样『执有轮回有主,有烦恼…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