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他就那样说什么。佛没有所谓的要最高的法,也没有所谓法有高的,有低的法,统统而是这个说法是随缘而说,并没有所谓的那个心去分别要怎么样,怎么样说,那在这里面,也没有所谓真的,也没有所谓假的,因为所谓的真假,是我们去分别。我们分别说:哦,六根境界,这个有,那个有,那个……所以,跟你说那些是假的!而这个分别的,这个有,这个有那个无,本来就没那回事。因此所以,这里的这个“平等说”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没有高下的,那么,真理本身也没有所谓高下。
还有那么,这里说的这个境界------六根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见闻觉知。哦,六根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见闻觉知,我这里写:“法义见闻觉知”。法,指佛法。佛所讲的法。并不是以这个见闻觉知的现象来说,如果佛法是见闻觉知
的现象,那里面的现象,不用佛说,你也知道了。所以,这个佛法真理不是以这个见闻觉知的那个现象,来去说明的。
然后,那个第四句“此说具无生”是说这些缘生法本来就是无生。诸法的自性本来就是无生,对此我评论语说呢(这个是从佛经里面讲的)“诸法从本来,常具寂灭相”因为这里说,这个缘生本身就是无生,龙树菩萨在这里说:那他又说缘生法。那这个呢,就是在《法华经》里面一句,很有名的一句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说,一切法呢,一向以来,他本来就没有所谓生灭可得。而那我们凡夫,在这个六根境界里面,认取有生灭的现象,而这六根的境界,是你执著认为有这个,那个。法本来不是那样,为什么说本来不是那样呢?我们以为由有我们的心能够知道外在的法。然后,我们去认为有那些心在分别某些法,实际上呢,每个法都互相在因缘作用,没有所谓的能分别的,跟所分别的,是我们执著说有这个心在分别。现在时代变了,比较很容易解释,例如比方说,我们说电脑,就是那些机器人,如果机器人呢,你给他加一些感觉的仪器,就是我们说“身色”(闽南语),你加了这些感觉的仪器呢,测量之后,就可让那机器人动起来,那在这类过程里面呢,再加上那些软件,那编写些程序,他就会去辨认,去运作,去做出事情出来,那么,然后,你就可以说:哦,有能知的作用,有他所知的东西,他知道以后,有就做出反应,机械是这样子的哦。呢,机械,我们说机械这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单纯,因这个机械电脑,机械人,他本身是加上了人类的知识在里面,我们人类认识知识等等,加在里面,然后,他根据人类的知识,所要求去反应。机械人是这样子,我们人也是这样子。我们的心,我们的身啊,等等一切在种种因缘的情况那么积下,他就随着那因缘再拿来反映,里面没有所谓的能知跟所知。那么,
在这里,在见闻觉知里面,就是能知的心跟所知的境界、现象、一切法,本来都没有那回事。是那我们认为有这回事,所以我们说:哦,有能知的众生,跟所知的法。
——第33颂——
“我如是所说,皆依佛言教。如其所宣扬,即蕴处界法。”
这句话很简单,就是说,我所说的都是依佛的言教而说的。如佛所宣扬的这个法,那么,所谓佛所宣扬的是什么呢?佛依众生说什么呢?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法。那佛之所以会说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呢,是因为众生他执著他的境界,来认识世间,来认识法。佛呢,就以他所执著的那个境界来建立法相。那因为我们执著的那么境界是那样的情况,我们所认识的语言文的行为是那样的,所以,佛就以那样的方式来建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那我这里说,他说他佛所见的皆依以佛的言教,这个呢,是任何的佛教部派都这样说的。佛,我这边写:各宗自称。就是各宗派呢,佛在各宗派都说他讲的是佛说。然我们听后,他就执著对的,执著错的,怎么讲执著对,执著错呢?我们他就认为:对的他保留,错的他踢走。错的把它删除掉。我们佛教呢,从佛灭后开始到现在都在进行这件事!就形成各个部派。所以,你就会发现;有些部派不是那样说,有些部派这样说。他们就把他认为对的留下来,把他认为错的删掉。那么,那这样我说,他就执著是的,也执著不是的。他不愿意把留传下来的保留住,让我们看,而是他把错的拿走,让我们你看他认为对的。我们佛教一向来也如此,任何宗教也是如此。那么,我这写一句评语,对此我说什么呢?“横眉如子牛”。这个是根据鲁迅写的一对对联,他说,因为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儒子牛”说的。那这些学佛法的这些各宗派的这些论师们,他们也是如此。他认为错的,他就……一切他都敢反对;他认为对的,他都接受,一点也不让反对。怎么讲一点也不敢反对呢?就是说,他不管认为
对的,认为错的他都是在执著佛所讲的法。然后,他就对的呢,就……(怎么讲?)就不怕你讲他!就是说,因此他愿意听到对的,他的头就点点,点点低了下来,听到错的,他的头举得高高的,就跟你对抗!这些就是拿佛法作在里面是非争论。然后,在说佛灭后我们所学的都是“部派之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所学到的是原原本本的佛法,你所学到的,是被人家删除掉的,知道吗?他把他删除掉,你到处听到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这种现象,然后呢,我们就不懂那一些是对的了。所以说,如果多了解佛法,你要多听不同部派的说法,不可以只听一个教派的,如果你只接受南传佛教的思想,其他的你就统统不同意了,就是这种现象哦。那这种现象呢,他就迷信权威。怎么讲迷信权威?他须就要有根据了,这个是谁说的?谁传过来的?便都要讲传承了;“我的是从哪里传来的”。“我的这部论是从哪里来的”。
那么,我就听听龙树菩萨的“如理破他”,龙树菩萨怎么如理破他呢?龙树菩萨说:“疑者破何法?”破,对就其他的人来就说,龙树菩萨的空见,就破佛法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切法都是从心生的。是使我们的心,认识我们自己的心。千万不要执著佛法,在那边转来转去,认为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所有的佛法,看着,看着,又看回我们自己的心。如果佛法不是那样,佛法就变成道理、理论了。所以,一切佛法都要看回我们自己的心。那么,我们的心,还有这些现象是怎么样呢?龙树菩萨说:佛讲的法就是阴界处法。还有呢,再就看下去。面怎么说了;那么,
——第34颂——
“大种等及识,所说皆平等。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
“大种等及识”,大种,就是地、水、火、风四大。这个四大是什么呢?。识,就是种种的心识。那么,这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阴、界、入、四大、还有识,是其实,真正佛所讲的这个根本的教法。那这个根本的教法,我这边写什么呢?我说:“方便有多门”,就佛依众生的需求而作种种方便说,众生那些人就执著那些所方便说的东西是实的,是真的那样。
“所说皆平等”,所说,就各种所说的法,都是依平等说。为什么呢?因为依这个求真理的人所需要而说。那么,他佛依这种理求真理的需要而说呢,所以是“应机而说出离法”。那这个出离,是要出离什么呢?出离这个有无、高下这些等等。因此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是要让我们出离啊,而不是让我们要把那个法执呢,认为是对的,是错的,而是要远离!让我们的心,知道远离。
“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彼,指求真理者。这个求真理者,他的智慧现前证悟到那个佛法的法性——就法的本性时,他就知道:这个万法,跟他的心,乃至佛,本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的。即“无妄无分别”。
那在这里,我括号写说:“无万法自心跟佛”。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无”,他在证的时候,证的是什么呢?能证的人,称为佛,他证的是用心去证,所证的是那种法的现象。所以,就是:万法跟自心,跟佛,这些都是本来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可得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觉悟到一切法没有相可得!而没有相可得,就证悟到诸法实相。那当一个人他在证悟这个法性的时候,他
必然要知道:能证跟所证,这两件事,就是心跟法是没有分离的,那么,并不是心跟法分开了。然后,一切法都不去理会,就静静看着那个心跟看着法都是一样的。怎么讲一样呢?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看心,也是因缘;看法,也是因缘。那如果说,你只单纯看心,然呢,心看完后,再转过来看这个法,那你是就有种种差别了,就没有所谓的“平等不二”。这个所谓的不二,就是说,你的心不应该把能知所知分开来。
“非去来今”,怎么样叫“非去来今”呢?就是说,当你在证悟的当时,你就知道没有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意思说,没有所谓我证悟的那个时候,也没有所谓的我以前没有证悟,也没有所谓我以后证悟了,绝对没有这回事!如果你认为:我以前是没有证悟的,后来我证悟了。这个人是没有证悟的!为什么呢?他还有二元对立,分开了。所以,在中国,一些禅宗祖师,他们证悟的时候,他们都说:本来不曾迷惑!就是他见到他本来没有所谓迷惑这会事!如果你认为以前是迷惑,现在我不迷了,你还是迷!以这个禅宗的说法,绝对不是那样!就是说,绝对不是说以前是迷的,现在没有迷了。如果那样,就有过去、未来、现在、绝对错误!没有所谓过去、未来、现在。
——第35颂——
“此一若如实,佛说为涅槃,此最胜无妄,无智即分别。”
“此一”,在这里说,一,是指什么?就指不二的意思。在这里,“一”这个字,就是你所证悟的这个智慧,当时你所知的一切,没有差别相,叫做一。那这个“此一若如实”,这个不二的显现。哦,你放了很多名词在里面,“不二的显现,无妄的真如,无妄的心性,无妄的法性,无妄的觉性,“若如实知”,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时,说,我们认为这个世间是如幻如化的,这世间是不实在的!那,我们想要证悟到实在的。那么,我们佛陀呢,…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