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依六根境界而得来的,

  那佛跟你讲空,是跟你讲,你所得的这些,它的本性是不实在的,所以说是空的。并不是在这空……空的里面远离了一切东西,叫空。而是在这万法里面,你就看到自性是空的,而也就是当时你看到空的时候,你必然要看到万法。不可以说:哦,我看到万法都空了。空了,看不到万法!绝对不是这样子。也就是当你看到空性的时候,那这个万法跟空性不能打开两边。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觉悟、证悟的时候,是要什么,什么,什么念头统统都不动了。不是!关于这个,曾经有个人,你们如果看过《六祖坛经》,有一个人去找评论六祖,他说呢:“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还有一句话什么?哎呀,我记忆力不好。就是说,那个人说:六祖惠能,他有一些技巧,就是什么想、念头都不生,那么,他的这个智慧就在里面这样生长。六祖听了,就反回讲一句话,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我没有任何技量,那念头也一直在起,这智慧也一直在增长。因此就是六祖惠能禅师,他否定修行是一切念头都不动。然后,认为在里面觉悟到菩提,觉悟到空性,他反对这样的说法。他说,就在这一切思想里面,你当时要智慧现前,而这智慧看到的一切都是没有本体,就是都是性空的。所以,就在空中要见到万法,不是见到万法没有了,说是空;而是在空中见万法,万法中见空性。

  ——第37颂——

  外人问:

  “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若世无分别,此云何无生。”

  佛有讲二因缘,从无明讲起,所以他说“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就是佛在我们这个人间,为我们讲十二因缘法,在这十二因缘里有呢,就讲出了流转跟还灭。那,为我们世间人说这样的法。那外人就问:佛有为世间讲无明、十二因缘的这个法为世间说,如果这个世间,就如你龙树菩萨说,一切都没有分别的话,那么,为什么又说无生呢?我们再注意看!就是说,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是佛在人间说的法,那如果世间一切本来没有分别的话,那么,如此呢,即这个生跟灭没有差别的话,那么,如此呢,这个生跟灭没有差别的话,为什么还要分别出一个无生呢?这是外人问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说:一切要远离这个分别执著,不可以以分别来去认取这个法。那既然没有分别,为什么还说无生呢?外人就这样问。在这里呢,我就写呢,这十二因缘,我这边评语说:“真理,是为需要真理的人而建立的。”为什么呢?因为真理是从是非心生出来的。一切真理都有所谓对跟错。所以,真理都是从是非心出来。那些人有种种是非心,他需要那样说,就跟他那样说。所以,针对于我们众生的种种是非心,佛就这样给我们说这些道理出来。

  那佛为世间人说法,外人认为有实在的佛,跟世间人说法。但是,我这样说:那不是,是如幻的佛,(实在是)说呢,是没有说;那听法的人呢,是如幻的人,实在也没有在听。这才是真正的缘生的意思。

  “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一切法因缘里面没有本体、没有自性,

  没有你我他。因缘里面没有所谓的一个佛,没有所谓一个说法这件事,没有所谓听的人,也没有所谓听这回事,只是因缘在变化。所以我说:“如幻的佛,实在没有说;如幻的人,听呢,也不是实在的听。”这才是真正的缘生的意义。

  那不明白缘生意义的人,他就说:有实在的佛在说是因缘,有实在的人在听,他的因缘是实在的。那么,他在说。所以讲到这个无分别的时候,他说:如果没有分别,为什么还说无生?那么,这个无分别也是佛在说的。哦,佛说的法,那我这里说:“无分别乃标月指。”就是无分别好象是指着月亮的手指。有句话“见指太过则不见月”,意思是说,你整天见那只手指,不看月亮。就是说佛在讲这个无分别,是劝你不要生起分别。而说这个法,那么,你再去分别这个“无分别”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放下那个分别,你就知道无分别了。但是外那个人不愿意!他就去分别无分别是怎么样的,并说:你看,你无分别为什么还有无生?无生不是分别吗?明白我的意思吗?就是说,外人认为:你刚才说无分别,生啊,灭啊,都无分别。那为什么你又说个无生?听懂吗?也就是说,外人认为:这个无生就是分别。其实,就是这个人在分别了。他听到了无分别,听到了无生,然后,他进一步去分别:什么是无分别?什么是无生?他不愿意放下这个分别。听懂吗?所以,我说:“见指太过就不见月”。

  那等到这个无生是呢,就写说:“依俗立无生,”俗,就是世俗人。佛依世俗人执著有生灭,有无常,有生有灭……那佛为了让我们认识,佛就建立起“无生”的这个法。因此那么,我们不要去执著说:实在有一个无生。不只是无生,问者本身也没有实在的。所以,应该看回自己的心。而不是看那个分别无分别!然后,看自己的心,把这个分别放下,才是真理。真理是没有道理可说的。有道理就是是非心!千万要记住!

  ——第38颂——

  根据外人所问,论主就答了。所以龙树菩萨就说:

  “若无明可灭,灭已即非生,生灭名乖违,无智起分别。”

  龙树菩萨就说:如果有实在的无明可以灭,因为前面讲无明缘,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无明,由无明而轮转,那还灭,就是无明可以灭。就是有无明有灭。那龙树菩萨说:如果无明是可以灭的话,那么,这个法灭后,就不是生。那么,这个生跟灭,生是不能离开灭的,灭也不能离开生,生与灭是不能单独立存在。所以,说无明可灭便他违背了他生跟灭的意义,他的名称,因而所以他说“生灭名乖违”。生跟灭,这两个名称,所指的法是互相矛盾,不能成立的。它名称底下所指的法不能成立。那而“无智”者,却就生起了生灭、轮回、三时,各个有自性的分别见。

  这是龙树菩萨回是在答外人的前面的那个看法、想法,认为有无明的因缘,认为有无明的灭,认为佛在世间说法,有法可以听得到。那么,龙树菩萨说,如果无明可以灭,那是错的。我这边评语说:“灭无明是有宗通见。”就是说,认为无明可以灭掉的,是执著有法。有宗,就是我们佛教将佛法的宗派分为两种类:执著(认为)是在有东西在发生的人,这些宗派,我们称为“有宗”。那么,认为有东西正在发生,什么呢?有无明在发生,有“灭无明”这件事在发生,这些都是有宗人的见解。空宗是呢,就指什么呢?就指龙树菩萨建立的这个中观的看法,在空宗。在空宗里面,“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心经》里面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不是《心经》专有,整个《大般若》里到处都会出现没有实在的无明,也没有实在的无明灭尽了。——是完全相反的

  说法。那么,“若法灭后即非生”,“灭已即非生”,这是龙树菩萨他在破前面那个在说无明可灭的说法。龙树菩萨说,如果那个法可以灭的话,灭了之后,它就不属于生了。我这边说什么呢?如果一个法“从有无灭已,则灭缘有无。”这里的这个灭是指什么呢?其实这个灭,就是指这个涅槃的意思,是指这个法中断,不继续了。那一个法呢?为什么你产生一个灭的看法?你认为这个法已经灭了,你一定是从有无那边得来,知道吗?那如果你从有跟无里面得到灭的概念,那这个灭,是从有无建立的。其实,灭本身是没有前后,所以不关生的事。灭,没有所谓灭前,跟灭后。所以,灭跟生毫不相干!意思是说,不是原来有无明,后来无明灭。不是这样子!听懂吗?就是这个灭,它不可以发生前面没有灭,后来灭,知道吗?因为如果是那样子,这个灭本身也变成生灭法了。听懂吗?十二因缘里面,因为无明缘什么?无明缘行,行缘识……有缘老死。那么,这样呢,反观无明灭则什么?行灭,乃至识灭则什么,灭灭灭,然后死灭,一切灭。这那样就是说,这个无明缘行,是生,生着,一直一个生着一个,这个叫十二因缘的轮转。十二因缘的还灭是嘛,哦!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你们有念诵嘛,十二因缘里面,无明灭则灭……那如果是原本无明没有灭,是那后来无明灭,那样,这个灭是本来没有灭,后来灭,就有前后,知道吗?那有前有后,就生灭法。听懂吗?那如果是生灭法的话,那还可以生回来!知道吗?所以说这个灭本身:“灭已即非生”,如果灭,它就跟生完全没关系了。

  “生灭名乖违”,生跟灭的这个名称,定下来说,它们互相在矛盾。怎么样讲互相矛盾呢?因为如果你认识生的当时,你必然知道灭,你知道灭的当时,你也知道生。就犹如:你知道爸爸的时候,你就知道儿子;你知道儿子的时候,你一定知道爸爸。就是说,你生起“生”的见的当时,你必然生起灭的见;你

  生起灭的见的当时,也必然生起生的见。这个很简单的逻辑来的!比方说,我现在在白板画个圆圈,我画一个圆圈在白板。圆圈里面——内;圆圈外面——外。你看见内,一定要看见外。你不可以说,我看到内,看不到外。怎么说呢?就是说,如果我进入一个洞里面,外面什么都看不到,我说我看到里面,看不到外面。其实,当时我就有外面的念头了,知道吗?啊,同样的,你不能说我证悟到:看到灭的时候已经没有生了!不能,不可以发生的!所以,这个生跟灭不能独存!这不能独存,不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已。因为生这个法,本身不能自己发生,它要依靠法来生的。知道吗?好象广超法师出生了,出生,必须依靠广超法师,没有广超法师,出生不能成立!听懂吗?那么,那说广超法师涅槃,这个涅槃还是得不的依广超法师而说涅槃?听懂我说什么吗?如果没有广超法师的话,谁涅槃呢?也就是说呢,不管你见到生,你就看到有因缘在作用;你看到灭,也看到因缘在作用。它不能独立存在。所以,这个生跟灭呢,违背它的名。

  无智者生起轮回,三时各有自性的分别见。就是说,我们众生呢,没有智慧,在…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