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P22

  ..续本文上一页里头生起生的见、灭的见,轮回生死的见、涅槃的见,过去、未来、现在的见,认为有这些东西在发生。这些都是无智慧者的分别见。

  ——第39颂——

  “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离缘若有性,此有亦何得。”

  有因缘,即假说某一个法的存在,跟生。有因,即有。有,就是存在;生,就是出现,生。

  无缘即假说某法不住。不住呢,就是不能保留。

  “离缘若有性”,刚才说呢,这个在因缘聚散中,如果你认为那个法不能成立,那离开这个因缘,如果有存在的话,就是有性。就是有一个法的存在呢,是离开因缘的话。

  “此有义何得?”就是离开这个因缘的存在,那么,又怎么可以得到存在?哦,我这边括弧写说:离开因缘,它就要独立的存在。那独立的存在,就不可能让你知道。为什么独立的存在,不可能让你知道呢?因为你知道是因缘法。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就是因缘法的作用。如果你说有一个东西,离开因缘自己存在的话,他不可能让人家碰到他。所以,不能触到他,怎么会知道呢?不可能的。所以呢,就是说:“离缘若有性,此有义何得?”

  (第四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五片录音带的内容)

  就是说,离开这因缘,有存在的法,这个法又怎么能够存在呢?在这里我写的评语说;“所谓的因缘,就是根尘识,所以是,五蕴、十八界这些法。”根尘识所指因缘,就是指这些东西。佛在我们世间,他为了破除我们认为外在有实在的法,呢,来就跟我们解说因缘作用。佛讲因缘作用,绝对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缘,那些因缘佛不用说,每个人都会。而是这些心跟境之间的作用,即根尘识,五蕴,十八界这些心境之间微细的现象作用。我们众生就没法看清楚他们的前因后果,所以佛讲的因缘是指这些就在这里讲因缘。那么,就是指根尘识的作用。而在这根尘识的因缘里面,没有实在的,没有某一个法生出来。

  “有因即有生”,这个颂词里说,但是,这个“生”是没有实在的法生,而是有因缘,就说有生,就是有因缘呢,就说有,就说生。并不是有东西生出来,有东西存在。就是说,佛在讲这个因缘法的时呢,我们不要说:哦,有因缘那个东西生出来!有因缘,那个因缘叫做生;那个叫做法。所以叫做那个法生出来,而不是说有那个法,这叫所以我放了个“假说”,就是一个名称说他是那样。

  那么,下一句第而行,我说呢,“心于以(过程)因缘过程中取像”。因为心在因缘过程中,执取种种像,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缘起的法。同时,也可以建立起生、住、灭,也可以建立起去等等。来去,是过去、未来、现在等等。意思是说,所谓的这种种、种种的法,不过是我们心在这因缘过程里面执取它

  的相貌,才建立起来的缘起法则。所以,这一切所建立起来的这些缘起法则,它本身并不是说有那个法存在生,而是说那个就是因缘。好象我们说,讲“水”,哦,水嘛,我说不过是“H2O”,就是“H2O”,中文叫什么?呵呵,哦,情况一样。就是说,为了破除你对水,实在是一个东西的执著,我告诉你:水是氢跟氧合起来的。同样地,为了破除你在因缘过程里面所执的那些外相,我跟你讲:那是因缘,那是生,那是因缘的生,而不是有那个法的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这是指因跟缘,并不是有实在的生,有实在的有,有实在的住,所以,一切法皆如此。因此,离开了因缘,如果还可以说有法的存在,这个存在,就不可能存在。意思是这样子。

  那最后呢,我这边写:“知本无相”,就是说呢,我这边说:“离因缘的法就独立存在,独立存在就不可知。”因为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要有个相貌,我们才说知道。这是我们凡夫对呢,我们相的执著。但是,一切法本来都无相,的。“知道”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无相的。千万不要说,当佛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佛就生起一个法相的见解。不是!佛知道这只是因缘,只就是心的作用。没有所谓生起一个法相的作用,就是说,知道也是无相的。

  今晚讲到这里,有问题吗?那你们学会了这些性空的道理,不要碰到人就说。初学的人不应该听。听了他会起种种错误的见解。

  有问题吗?

  问:……?

  答:哦,般若如大火炬,不与取舍。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增长智慧?上一讲的讲义有拿吗?

  “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增长智慧是对烦恼来说的。因为我们被烦恼遮住,只有烦恼减轻了,才能我们增长智慧,而并不是有智慧可以增长。那么,另外,我也说过,如果有智慧,智慧就必须没有前后,它都要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智慧是可以增长的,智慧是生灭法。你要生到多少才算数?但是,对初学者你们不能这样说。你要说:我们要学,要增长智慧呀!呵呵……这个再下来10颂就谈到。

  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对,第41颂,“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

  问:……?

  答:不生什么?哦,不证入涅槃的话,不可能了解这些东西?不,不是不是,是放下烦恼,不是证入涅槃。放下种种的见,放下种种的执著,然后说,证入涅槃。而证入涅槃呢,涅槃呢,“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我下面写了吧?在第32颂的第四行后面我有写。因为就是你不相信,他本来就是寂灭相,所以,我千方百计跟你说道理。佛来这个世间,也是这样说的法,他就是这样说。如果你们念过《法华经》,《法华经》里有说:“少知乐小法,不知信做佛。”他说你不相信你本身在觉悟中。,佛,就觉悟嘛。所以,我在上一讲里面说,“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很多人不相信,智慧怎么是导演呢?前面不是说到了吗?哦,在后面,下一讲。他讲证入涅槃,又是外人的说法了。龙树菩萨又不同意,他说什么?“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呵呵……

  如果你刚才说有法,涅槃可以证入的话,你就自己打自己,知道吗?就是前面说的“愚者自破”,自己破自己的法。涅槃可以证入,谁证?怎么样入?你就很多问题出来了。然后,你会产生;这个涅槃是本来有,还是证后才有?同样的,产生一个的问题:哎呀!这样而这些道理呢,不过是理论而已!

  呵呵,这是真实的!不是理论哦。“无我”是真实的!不是理论。一切法无自性空,是真实的,不是理论。

  我们认为,有我在这世间,我呢,带着烦恼;我呢,现在要学佛法;我呢,要寻找智慧;而这一切呢,就是不愿意放下。佛法,是让我们放下了。又不行!呵呵,不懂怎么办!那么,在第30颂跟你说了嘛,先让跟你建立起诸法的因果,然后,在让你知道这因果里面,先让你远离断常见。再进一步然后,让你远离对佛法的追求,对自性的追求。

  好象,你们有机会,你们可以这样去观察:你说眼前所见的一切,到底是外境,还是你心中的花样?我们一向来认为有实在的外境:我从家中来这里,那么,你去看看,是不是上次我所说的,是你心中的那个业显现罢了。

  我上次说过:你回家呢,你家里的那张床,不过是你心中的业,显现出那张床,但是,你不那样说,你说呢,“我回到家里看到那张床,”相差很厉害哦!你看多么真实!——你认为。但是,佛说一切都是你业的显现。

  问:……?

  答:在中观里面,他没有讲所谓的证什么果方向。但是,你慢慢去看,能看清楚这些因缘作用。,在里面去看,。那么,问题是我们学了佛法生起了更多的见解,原来没有那么多,知道吗?原本什么也不会。呵呵……学了之后,见解更多。这些见解越来越困扰,因此,龙树菩萨教你要丢掉!丢掉那呢,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丢掉你这个分别心,看清楚这个分别心!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很生气!起了烦恼,骂人!你也要观:哦,这是因缘!因缘到了。呵呵……确实是如此!你知道吗?我们说:“哦,这个人因缘到了——出家!”那因缘到了——骂人嘛,为什么不对?!就是这样子嘛,一切是

  因缘到!人家说“……”(闽南语),我们说“……”(闽南语)呵呵,哦!因缘就是到了!你看是不是喽。其实呢,就是你的心没看清楚,随着因缘走罢了嘛。如果每次这样去看,看,看,看,看,看久了之后呢,你就知道都是因缘了。不要我去修行时说,我去观因缘,然后,没有修行时说:哦,不是啊!我烦恼来了,他不认为这是因缘来!那这而说是烦恼来了!烦恼来了,也是因缘来了;因缘来了,狼来了!呵呵……事实是如此啊!

  还有问题吗?

  没有,我们今天到此为止。

  大家合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我们大家礼佛三拜!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放掌。

  我们今天继续这个《六十颂如理论》,今天是第五讲了,我们看第40颂:

  ——第40颂——

  “若有性可取,即说有生住,此中疑复多,谓有法可住。”

  这个是龙树菩萨他在回答第37颂,外人提出的看法。那么,我先继续讲这个关于“有”的问题。

  那么,他就说;如果法有这个自性可取,就是说,如果法可以让你得到它的一个性质,那么,这样的一个法,那么,就是说,这个法不但有生,而是还有住,。其实呢,这也包括了灭。

  “此中疑复多”,就是在这此中呢,就是“此中”是指什么呢?这个自性啊,生啊,灭啊等等,这里面有很多的疑难,非常非常多的这个矛盾。

  “谓有法可住”,很多的矛盾没办法证明:所以说,很多矛盾没办法证明呢,“有”这个法的存在和停留。关于这个“自性有”,这个字在中观里面到处都在破的一个很重要的见。就是说,我们认为每个法有它的范围,那么,有它的本质,然后,认为这个范围,这个本质的东西,它存在着。所以,这个自性,就是指它的范围,它的本体、本质。有,就指它存在。也正是因为你认为有范…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