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是心的作用,我们叫做知道。但是,这世间的一切法,凡是你所认知的一切法,没有所谓没有你的心在里面作用。因为如果把你的心拿走了,你没办法不用不知道这一切法了。意思是说,你所认识的任何一切法,你的心一定参与了。就好象那些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原子核,研究原子里面那些微细的物质,他一观察的话,他就参与在他的活动里面了,他就把他自己的那些能量在影响着那些微细的物质了。
我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东西被你知道的话,你就对他有影响了。
那么,所谓法性,就是一切法互相因缘变化,你所知的任何一个法,你的心必然参与了。那么,你的心必然参与的话,就是这个觉知的心,它在那边作用了。那么,它是谁呢?关系这点呢,就是每一个法互相因缘作用里面,然后它们因缘作用里面,有同类的,不同类的,我们就分别来说。
在里面,它们就组合,组合出众生呀,山河大地呀,……我们看到的这些种种组合。同样地,这些组合,你的心有参与了。那么,这些种种的组合里面呢,不过是那些,(我们这样)假设说是最基本,最基本的心的那个作用,它们在组合,就是我们所谓的这个法性,这个法之间在组合,它没有属于任何人的。
它也没有固定的一个形象是谁的,那我们说这个是空性,因缘和合本性是空,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因缘和合本性是空,这句话里面离开了你的心。
就是说,没有一个法,——因缘和合作用的法,是离开心的作用的。这样因缘和合的法都有跟心相关在作用,那么,心的知觉就存在着。我刚才说心的知觉,那个法之间在因缘作用的当时,它们也要知道对方的。然后,你在这个法的组合里面,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众生,这个众生又知道那些东西,所以,一切都互相知道对方在作用中。
就比方,你会来这个世间出世,你的心必然要知道你来这个世间。你执著而来,也是知道。那你会来到你父母的家里面,不然你怎么来呢?对不对?你不懂这地方,你怎么来?今晚你来不了!那么,你来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你必然知道的!但是,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啊,这个讲得比较远一点了。那我是说,这个法性本身就包含这个觉性,我就解释到这里。
那么,什么是法界呢?
如果以这个十八界来说里面,它是指说,我们心中的意根所对的境界,那个叫做法尘,在十八界里面称为法界。但是这个法界的概念,在大乘里面,不完全这样说,它包含一切法,统统都叫法界,就是那么,这个法界里面说,你所见的千差万别的种种法来说,都叫做法界。
法性,是以那个法的本性来说,叫做法性。其实,一个是站在它的本质来说,一个是站在形象来说,是讲同一件事。
那么,真如呢?
真如,是指在一切法里面,它有一个真实性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的性质,如如不动的性质。那么,这个如如不动的性质是我们凡夫众生不知道,佛提出
来这个名称的,叫真如。而那我们听到真如的时候,往往我们会以为有另外一个真如的法,其实不是。这个真如是指一切法本身没有生灭,没有差别,本来不动。其实,一切法本来就有这个性质。我们众生以为有法在生灭,在动,所以,这个真如也是在指这个法性。
那佛性,刚才我说了,我们不要误会佛性就是觉性。佛性跟成佛是没有关系!但是,很多人就认为说:因为你有佛性,所以你能成佛。如果用这句话来说,那就颠倒!我说呢,因为你有众生性,所以你做众生。所以,这个众生跟佛,本来都不可得,本性也是空的。所以这个觉性本身,就是在空性当中,法跟法因缘作用就要知道对方。因为这样,所以这些法因缘组合成一个完整知觉再加上现在我们所以为的心念的活动,一层又一层哦。
那么,什么是如来藏?
如来藏,本来是佛征对一类外道说的,这类怎么讲是佛对外道说?就是说,有一类的外道,他执著有一个大我,梵我,这一类的外道,佛要度他们,他就很善巧地用如来藏地法来说,他说: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藏。那么,这个如来藏不是指个别众生有他自己的如来藏,就是一切众生就是在如来藏里面活动。这个就很类似外道执著的“梵我”的说法,外道认为:有一个清净的大我,我们是小我,然后,我们修行就回归到大我。那么,这样的一个大我跟小我,他们有一个什么?有一个主体——主要活动的,叫做梵我。小我就是现在活动的我,这个是叫做人我见,法我见的执著。但是,佛讲如来藏并不是这样,他是说:一切呢,都在这个如来藏的藏识里面活动,在这个心识里面活动,变现。那么,在这些活动,变现里面,我们看到有众生,有圣人,他并不是指说,有一个实在的我,回归到“大我”。没有!所以,如来藏也并不是指这个“大我”
的意思,但是,是佛为了度那一类的外道,他这样讲,那些外道就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放弃对“大我”的执著。
所以,佛在《楞伽经》里面,有特别提到讲道,他讲这个如来藏是要度外道。那么。能不能度?当然能啦!不能的话,佛就不说了。其实这些也是一样,都是在法性的作用,只是用不同的角度来说而已。
那另外一个是阿赖耶识,佛也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征对个别众生来说。刚才我说与这个如来藏不同,如来藏是一切众生同样具有,而阿赖耶识是对众生个别具有的来说,每个众生都你也是有阿赖耶识在持执著的,然后,你修行是就将烦恼执著阿赖耶识转变,转变成清净的阿赖耶识。那如果是如来藏的说法呢,不是就没有这样说,他说如来藏本来就是清净。没有所谓地把如来藏从污垢的转成清净。所以,他把他放在“如来”这个执著里面,称如来藏。
那么,而阿赖耶识的意思是说,每个众生,他有这个执著,某一部分的心识是我,执著心识收藏在里面活动,这样叫做阿赖耶识。这个就远离了前面那五个说法:法性、法界、真如、佛性、如来藏。
在这里,我一再强调:并不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才能成佛!一切就是空性,空性里面就是有觉性。就是能成佛的。那成佛呢,其实,就是觉性作用,那觉性,没有所谓众生不众生这件事,所以不能说众生有佛性。
那我这些解释完了,我们再来看“法身”。
那我这样解释完了,我们再来“法身”。
我们在学习一些大乘的教法里面,我们都会听到:“清净法身”。法身是以什么为身?就是以法性,法界为身。刚才我说了,身,并不是一个身体。很多东西具合在一起活动,就可以称为身。那么,整个法界呢,一切法都在那边
活动,那么,佛也不再执著任何一个事物了,任何一个他都知道没有差别,没有分开来的,互相影响。那么,我们就说,佛以这个法身为身。千万不要以为说,佛有一个身,叫做法身。他说法身在哪里?他说法身遍一切处。那么,这样答呢,一般可以这样答。其实,法身是没有处所,不是遍一切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处,是你的心中迷惑,认为有方位,见到有处所。那么,佛知道这个法身本不是有方位,处所、时空,一切是心变化。这个变化心呢,就是身了。
意思是说,所谓的法性就是一切法都在变化,变化的当中,我一再强调:就是有这个知觉的心在参与!所以,不管说有没有一个形相的佛出现,这些法互相因缘作用中,它都要知道对方才可以互相作用,这就叫作知觉了,我把它称为知觉,知道。所以,当佛成佛,觉悟,他就看到:原来一切都在觉悟中。所以佛就在觉悟中讲了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没有所谓迷惑。迷惑是什么呢?就是在这知觉里面,有一些心念,它去分别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后他说呢,这是烦恼众生,是那些心念他那样说罢了。所以,并没有所谓的某一个心啊,或者某一个众生啊,某一个什么因果呀,去完成一个成佛。就是说,一切呢,就在心中作用。并不是有一个外在的。
那么,这个心呢,也不是内心的心,不在你身体里面的这个心,现在这个心指的是法性本来的心。所以,这个法身,就是心的作用。一切法互相因缘作用,就是佛再不执取任何一个法了!他对就在任何一个法都知道,一切法呢,都可以互相作用。他不都会分别:这是我的!也洋外这样说,一切佛呢,成佛的时候,他都会说:我跟那尊佛是没有差别的!
如果你看一些大乘经典,他就会跟你这样说。甚至他会讲:我呢,久远以前就成佛了,我有多少佛的名号……为什么呢?诸佛洋外是没有差别的。意思
是说,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你站在外相形象跟众生所知的外表,外貌来看呢,你就看到佛有这个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差别。
但是,在这里头,刚才我说了,从这个法性的角度来看,其实是那些法一直在那边变化,因缘作用,其中,变化里面产生了一些你所看到的形象。上个星期,我画了四方形和三角形,还记得吗?它们在那边这样变化,你就看到一个四方形,四个三角形,那是我们去分别的。一切法就是你的心变化中,出现佛身的行相,佛身的因果,出现有缘的众生,出现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有缘的众生得度……这些都是心在变化。而这变化的心呢,没有所谓的你的部分,我的部分,互相在影响,那么,而我们众生就以眼根,眼睛的知觉看到的,认为那些才是。所以,法身并不是以眼睛来看。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能够知道对方,但是我们迷惑,我们认取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叫做能知的心。那么,所谓的法身,如果以中观来说,它呢,当然我们说也是因缘,毕竟空的。有因缘让你知道。
那么,如果你心不再去分别它是谁的话,那么,说这一切法都不可得。那不可得呢,它还是在作用。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说:哦,一切法是空性,不可得,并不是说没有那些心性在那边互相作用,是有的。作用里面形成了你的六根,六根里面再去分别那些东西,一重又一重,又产生你看到的,是这样子地发生了。这个事,我就大约这样来解释这个所谓的法身。
那么,…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