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我们还是认为你在这边。你这个身体呀,我用这个比喻,我用你这个身体作为比喻,听懂吗?从小到大,你这个身体的一些东西一直在换,而且,那个换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是外面……不是同一个来源,你身上的血肉不是同一个来源来的,知道吗?但是对不对?我们还是认为是你。嘛!这是我们的见解。认为,实际上,它还是一直在换,,知道吗?不是!是不是?
那么,你这一世的身心活动,也不是从某一个业,而已,是无量的业在那边显现。但是,你认为是“我”。那么,我又怎么可以说你前世那个照片里的那个小孩子,嗨!你今生小时候的照片,就是你呢?明白我这个比喻吗?你身上的血肉,我们不要讲精神,你身上的血肉。从小时候换到现在,一直在换嘛,对不对?而且,都是换不同的东西换进来,不是某一个来源的!今天吃那家饭的,明天吃那家米,你看明白我这个比喻?你身上的细胞是不是从一个来源来的,对不对?那哪一个是你的呢?统统不是。对吗?那么,你说:哦,你这一
生的那些无量的业,也不过是你那些业里面那些力量在推动。它就出现,就出现,这样的延续。那么,我说:咦?你从过去世到今世喽。同样地,你的细胞在换来换去,我说你从小变到现在大的,这个样子,其实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没有解释到你要的答案,你的业罢了!你的业的相续,他看是显现出来的业,那么,我看到你呢,是你的皮肤组成的这样子,我看不到你在转换的那些东西呀!
女学员问:“师父,关于那个解脱者,人家不是有分有余跟无余捏盘吗?如果一个阿罗汉他已经是……如果是有余捏盘,他肯定是身心都还有,受那个因果的影响,如果他已经是无余捏盘,那他的身体可以说是已经不受那些因果的作用,已经是没有继续,但是……”
唉呀!你的公公死了,他那个身体也不受因果影响了!哈哈。你指的什么东西呢?现在。
“如果阿罗汉他已经解脱了,他的心已经解脱了,但是他死了,但是,他已经好象不向我们这些没有解脱的人,还继续执著有一个我来,继续来!但是,他没有,对吗?”女学员问。
没有,那个因果可以继续吗?
“因果可以继续,但是,他没有想要再来,就是说,好象他入灭尽定,他没有六根的作用了。所以,可以说,他的身体没有受那个……死后就没有受那个业报呀,因果的作用吗?”
哦,关于这个涅后活动的问题,下一讲我们再细谈一下。关于我们佛教后来谈起发生。
就是说,在部派佛教面对释迦牟尼佛捏盘后,到底会不会,有没有作用?
最后讲,佛有发生。那么,但我们迷惑的人以认为这个身心这个事,才是我的身心。一个觉悟者他知道,(我们有“法身”这个名词吧。)就是说:法身,是一切众生都一样的,那个叫法身,暂时这样说。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法互相活动,没有你跟我之间的差别。觉悟者知道了,再也不以任何一个身为身了,我们曾说,这叫法身。那么,这在第三个问题里面,我说:“解脱是终止生死吗?”在这里头呢,刚才原来我要讲,因为其他问题,我就没有谈到。就是说,我们众生以生死来看这个身心,那对于一个解脱者,他再不是以这个生死来看的,他也没有所谓我不我,他看到是一切法的变化而已。这一切法变化,不因为他解脱了,它就停止。明白吗?所以在这一切法里面变化,我们认为有你我他,他认为没这回事了。那么,我们说:哦,他证悟法身!嗯,这个等我们下星期再谈吧。
大家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放掌!
今晚,上个星期说要我们讨论一下关于这个“法身”的问题,在龙树菩萨的《中轮》里头,有一品谈到这个如来……(咦?讲义呢?没有分吗?啊?哦,不够。),啊关于这个谈到如来,我们就会因为……哦,如来的这个身,产生一
些各种的观念。
那佛在世的时候,大家看到佛,就没有讨论这件事情。当佛捏盘后,就有人在讨论如来的这个身。那到了这个大乘佛教,他解释成:应化身,报身、法身三种类的身,解释这个。这三种身在小乘佛教里面是没有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他并没有讲清楚。其中两种身是有的,哪两种身呢?就是这个应化身跟法身体。因为在这个小乘的经论里面有谈到:“佛的法身,”这个名词是有说到。那这个名词,被五样事情并在一起说,叫做:“五分法身”。我写在白板;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那这五样事情,在论里面,把它叫做:戒蕴,定蕴,(五蕴的蕴,蕴藏的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
为什么会这样来说佛这样的身?
因为他们会讨论到佛的这个身,是有为的还是无为的。在讨论轮回、捏盘的事情过程里面,他们就面对佛的这个身,到底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那么,在部派佛教里面有些认为佛身是无为的,有些说是有为的,若说有为的话,他就要另外立这个“五分法身”。因为里面面对一个事情就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法。那么,从生灭法里面是不能建立捏盘的,那么,捏盘是无为法。那么,我们说佛觉悟了,他不执著他的这个身心了。那么,他的意识是以什么在活动?在小乘里面,他说就是佛具足了戒定慧,统统具足圆满,还有他的烦恼解脱也圆满。解脱知见就是对解脱的法统统清清楚楚,没有错乱,都知道。这五样事情,就是佛的活动是这五样事情。
就是说这个身,我们不要以这个身体当成身,在我们佛教“身”这个名词里面:凡是一些东西具足在一起行动,就叫做身。不一定是指身体的身。所以,
这个法身,并不是以这个身体的概念来说,它不是一个形相的概念。就是说,佛的活动就有这五样东西在活动,又谈到这个“无为法”里面,小乘里面的解释是说,无为法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就是说有一些法,它使你朝向无为,他也把它列入无为的范围里面。那么,佛的戒定慧是属于在无为的范围。就是说,佛再也没有造作,佛的戒定慧他做出来,是没有造作的,那么,他们就以这个来解释佛的身。
那么,佛捏盘后,或者佛还没有捏盘前,佛都具有这样的法身。——这是在小乘佛教里面有这样说的。到佛捏盘后,这个法身就更重要了,因为佛已经不在人间了,那么,我们皈依佛,皈依什么?所以,如果没有佛的法身,佛死了,捏盘了,不在了,你皈依谁?你说我皈依佛,佛在哪里?所以,这个法身就很重要了。
到了这个大乘的经典的解释,他就有更多的方便来解释这个法身。在白板上要我列出:法性、法界、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这几个名词各有差异,其中有一些是大家相识的,有一些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法性?
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空性。在大乘的一些经论里面说:一切法的本性,佛、众生,都是一样的,都是没有本质的,本体是空的,所以我们讲法性,就是在指这个空性。那这个法性本身,每一个法本身都是没有本质的。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空性来说……(我应该怎么说?)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这个“空”的见解来代替一切法的作用。我的意思是说,很多学了这个因缘,缘起的道理后爱说,“一切都是因缘嘛!”但是,他对那个因缘究竟怎么发生,不知道。只他就是一种口头禅,以那句话——这个真理就是遍布一切,都是对的。
一切都用这样来看。那么,
还有,我们学了这个性空的道理,也有人用这个道理来走天下!不管碰到什么佛法道理,“都是空的嘛!”造恶业也是空的嘛,呵呵。
那样呢,他就以这一句“空”的道理来走天下。在这里就讲这个法性。这个法性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如果你去分别有很多不同的性质。那大家有用他相同的性质,就是所谓的没有本性,自性空。
这个法性里面的种种变化,在大乘的教法里面,他说叫做“法尔如是”。就是说,这些法它本身就在那边这样地变化,然后,我们的心去做种种的分别,就看出种种的差别。所以,这个法性本身呢?它本身在里面变化的过程中里面,它有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佛性”这件事情。就是说,佛性是指觉悟,就是众生有这个觉悟的功能,被称为佛性。然后,因为这样,就有人这样说: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他有这样的看法的时候,我每次就要跟那个人唱反调,我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众生性。”因为你说会成佛才有佛性,那我就说你现在会做众生,你就有众生性。当然呢,佛性跟众生性有什么差别?
也就是说,如果你站在说:“哦,会成佛,因为有佛性,”这样来解释这个佛性的,绝对有很大的错误,就容易被那些学佛的论师攻击你了。
刚才讲这个法性“跟佛性”有一定关系,是指什么?就是说,一切法它们之间互相因缘作用的话,它必然要互相……我说:知道对方。他要知道对方,才可以和对方互相作用。我用“知道”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些东西——法性,它在作用当中,它本身就包含“心”的作用在里面。那这个心的作用,本身它就有“知觉”的作用在那边。所以我说这个法性跟这个佛性,法性里面包含佛性的意义在里面。就是说,这些法本身因缘互相作用,它必然要先知道对方,
才可以互相因缘作用。所以,法性就包含了佛性的“觉”的功能在里面。所以,一切法的法性就是它们都处在“觉”当中。那么,一切佛就在这个法性里面,这个觉悟的功能里面,他觉悟。当我们指说,他,那是因为我们在法的因缘组合里面,我们进一步认定有一个觉悟的圣者是佛。关于这个,我上次有一个比喻说:我们身上的一个细胞,它就能影响月亮,能够它也在影响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在影响它。我说过了。那么,它们之间这样地影响。如果不知道你的存在,我怎么去影响你呢?我必然要跟你有关系,我才影响到你。但是,这样的关系,我们不叫做知道。知…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