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么,所以他成佛了,他虽然没有那些愿了,但那些因果还再继续着!因此所以,发愿是因果法,国土也是因果法。凡是你六根境界所知的,就是因缘,就是因果法。
哦,上次我说过:果还没有生的时候,因不可得!现在那么,这个居士说:佛曾经授记这些罗汉,将来去成佛,佛号叫什么。可见那么,也有一些事情预先,佛先预言了,先讲。那这样子,是否违背了中观所讲的“果未成,因不可说”。
在我们来看:这些是所谓的前因后果,那么,因为这样在我们来说,果还没有生的时候呢,因不可说。但是,在佛这边,因跟果是不实在的。那么,因
跟果不实在的,刚才我说过了一个情形,就是说,每一个法里面呢,都含容所有其他的法。那么,所以佛要知道哪个法,他都可以知道。这是一件事情。
第二事情,就时间的前后来讲,上一讲我说过了,它本身不是实在的。那是我们认为是实在的!我们有时间的概念,然后,同时我们已经也有因果概念,有因果概念,同时有时间概念。所以,当佛他觉悟到一切法的真实性,——空性的时候,他会讲另外一句话,他说:非因非果法。
这个“非因非果法”,不是我们现在的因果现象,时间现象,来能够解释的!那么,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因果,前后,就是因为我们在六根境界里面得来的消息。那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常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呢,他事情还没有发生的,他佛竟然可以先讲!那是在你来看,是还没有发生的;在佛呢,没有已经发生的,没有还没有发生的,没有那回事!所以,是不同的智慧,不同的境界。那么,不用讲得太远,就是以佛法来说,一个人有天眼通,就能看到某一个人的未来世了。不必大到佛的能力!一个人有宿命通,就能知道过去的事情了。他还可以看到的!你说不存在,他说我看到了。如果你找到一个有宿命通的人,他可以给你看一下,你呢,一百年前的某一天,你在做什么,他都可以看到。在我们认为,已经灭了。但是,法呢,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生灭是你我们的见,法也是你的见。所以说,一切因果,因缘的道理,佛依我们众生的境界、能力,用最善巧的方式跟我们解说,解说,给这样我们容易接受!实际上,时间过去,因为现在、未来,是不实在的!我已经讲了好多次了,但是这个是不容易了解的。
能够接受的举手,(没有几个人)呵呵……
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不实在!呵呵……其他人呢?呵呵,真的是不
容易哦。等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多花些时间来讨论这个。一讲都是讨论不完的。嗯,什么是时间。还有问题吗?
问:如果你说成佛,那是因果法来的。就是说,从凡夫变成佛,是一种现象,那么,如果你说“见法即见佛”这句话是指觉悟者的意思?
觉悟的意思。你见到一切法,一切法本来就是在觉悟中,我讲了几次了。这觉悟跟法,是不能分离的。而且,一切法能够知一切法并不是我们现在知识的知道,知道吗?我们是念念不相知的,前念不知后念,知道吗?我们的心的作用是这样子的。但是,一切万法,它呢,我开始说过了,它本身包含任何一个法,它没有界限的。它的影响,是影响到所有的法。所以,所有的法里面就可以知道那个法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说,“哦,密宗的这个即身成佛,他是以人身修成佛”,知道吗?以人身修成佛,有人身,有佛的差别,那是一种成就,知道吗?那个成就,是因果法来的。因此所以,密宗里面说,你要修得到天身,因为成佛的身,不可以人的肉身。还有很多东西,你要去成就。
所以因而,跟禅宗讲的“见性成佛”的成佛不一样!禅宗不是以这个身心来成佛,知道吗?他说:你本来是佛的!禅宗的说法是这样说的,而是说“见性成佛”。所以,在禅宗的说法是“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但众生不知道,不敢承认自己是。因此所以,禅宗说这个成佛是“自认自知,自己是佛”,就是这个《法华经》所说:“少知乐小法,不知信作佛”。禅宗用这个来说成佛。心呢,你本来就在觉悟中,你不相信,我上次讲的那一句话,这个“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本本就在觉中,你不相信,呵呵……
烦恼是什么?,智慧是导演,。我们不相信。
问:……?
答:以禅宗说,你要放下你的这些看法了。因为你有这些看法认为,你不是觉悟的,是那些看法在说话。就是说,你很清楚当一个人喜欢抽烟,是要抽烟的心说要抽,对不对?并不是有一个某某人要抽。现在他说我没有觉悟而怎么觉悟;是那一个心在说。然后应该很肯定;不过是这些心说罢了。
今晚到此为止,下一讲继续。
我们大家礼佛回向。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放掌!
今晚的六十颂如理论,我们从50颂开始,那么,下一讲就能够结束这个讲义里的内容。然后,接下来,就复习,讨论。因为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因为这些问题呢,我怕不够时间讨论,所以我先把它讲完,那么,,你们再提出里面的问题来讨论好了。这个讨论呢,我是希望你们分成小组来来讨论。别,那今天我们来看第50颂:那么,关于这个中观的理论,是龙树菩萨为了破除教内教外的人对佛法的错解而写的一部论。它本身并没有教导我们怎么样去修,但是,它让你建立起对佛法的正见。在我们学佛的人,学佛学了很久了,还是有很多错误的知见。所以,任何人学佛学到一定的时候,一定要看中观。如果不看中观,不了解龙树菩萨的见解,就有很多错误的知见。所以,任何人学佛学了一个时候,一定要看中观。如果不提出的这些看法,很多人他陷入佛法的迷魂阵里面,还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中观里面很多他所破的法,总结一句话就是说:呢,我们都执着有实在的法在发生。那么,这就是龙树菩萨所要破的。而这其中有一样最难令人接受的,就是时间,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有一个品,专门破时间,他说时间的不实在。但是,他那个推理是很复杂的一
个推理,那么,我前几讲讲到;时间是不实在的。可能你们很多人没有办法感受,没有办法接受。因此我可能会拿一讲,来讨论这个时间。因为我刚才坐车上,就有人问我了,呵呵……他说明明有昨天,今天,明天,明明有前后关系,为什么说时间不实在?到这里呢,因为问题太多,所以,我都等到颂文讲完了,我们才来讨论里面的一些论点。在我个人的感觉,在中观里面,龙树菩萨的永远是对的!错的是你!呵呵……的确是如此!那么,你要自己把自己错的找出来。那么,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就可解决这些问题。好,我们现在看第开始50颂:
——第50颂——
“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自他分俱无,智了无诤论。”
这个是说,前面49颂是说众生由于对佛法的误解,而有种种的见解,并由此兴接下来,他说因为生起争论。就,对世间的那现在呢,第50颂说:自己的这部分见解都不可能成立,那么,他人的那一份见地又怎么会有呢?也所以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道理,尚且不可以建立,那他人的道理又怎么会有?那么,如果自他的道理都不执取的时候,那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明了这个心呢,没有诤论。
这个最后一句“智了无争论”。这个智了无诤论,不只是跟别人争;自己内心,自己跟自己争,也是争论。所以,我在放到这儿添了一个“心无诤”。
自分,就是自己那一部分的道理,为什么不可以成立呢?前面的第几讲解有讲到了,所谓这个真理,是依需要真理的人而建立的。我在第44颂,颂文的第一句第二句里面说:“建立实性,就是诽谤法性”。就是说,如果你建立有任何的真理,你就在诽谤这个法的真实性。因为真理是从哪里来的?真理,是从什么呢?我们的是非分别心得来的。我们的是非分别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时间,有实在的种种事物在发生,然后,我们立下定理,立下定义,然后再去找他们的种种关系。那么,这些都是是非心。那当一个人在是非的道理里面,他认为有实在的事,这是六根的境界告诉他的。那六根的境界呢,不同的众生所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因此那么,并不可以当成是真理来依据。它是随着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道理。那么,就比方说,我们生长在赤道,一个人如果生长在北极,他没有北方。我们生长在赤道有北方,在北极那里,是不可能有北
方的。那么,我们以外的东南西北,跟他的东南西北,跟你的东南西北,就有不同看法,他的统统都是南,而我们有东南西北。所以,这个真理,是依我们根尘识的因缘而建立起来的,它本身是不实在的。故所以不可以立。如果你去立,你的心就乱了。因此所以我说:参与是非,事难分清。这是禅宗三祖僧璨在《信心铭》里面写的一句话。
那如果自己的道理不能建立,那别人的道理当然也是不实在,又不可能是实在,可以成立的。喽;那因为这样呢,外道。在印度有一个外道,有一次去见佛,他对跟佛说:“我是一切道理,我都不接受。”就是说,有一个外道很会辨认,他认为;凡是你建立的任何道理,就都可以被人家反驳。所以,他就跟佛说:“我是一切道理,我都不接受。”然后,佛就问他:“你这句话接受吗?”他就自己矛盾了。同样地,当我们听到;“哦,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你可能也生起这个概念:哦,一切道理都不可以建立。如果你这样想法,就要问你喽!这个既然一切法不建立,那这个道理成立吗?为什么呢?你又在建立道理了!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所以,我们不要在道理里面生出道理,然后,也不要去停留在你所建立的道理里面。
然后,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个行,是一些人修行,他在修修修的时候,往往这些修行的人,他会因为修这个出离心,而他就会把外境排除掉,包括这种心念也排除掉。最后呢,他就会有一种感受:一个心念时时存在。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如果他认真修地话。他也感受到:好象俩个人。一…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