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等自性离欲?
谓于苦受及顺苦受处法生厌背性。何等损害离欲。谓习欲者畅热恼已生厌背性。何等任持离欲。谓饱食已于诸美膳生厌背性。何等增上离欲。谓得胜处已于下劣处生厌背性。何等愚痴离欲。谓诸愚夫于涅槃界生厌背性。何等对治离欲。谓由世间出世间道断诸烦恼。何等遍知离欲。谓已得见道者。于三界法生厌背性。何等永断离欲。谓永断地地诸烦恼已生厌背性。何等有上离欲。谓世间声闻独觉所有离欲。何等无上离欲。谓佛菩萨所有离欲。为欲利乐诸有情故
云何有学?几是有学?为何义故观有学耶?
谓求解脱者所有善法,是有学义,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有学。
为舍执着求解脱我故,观察有学。
云何无学?几是无学?为何义故观无学耶?
谓于诸学处已得究竟者所有善法,是无学义。
为舍执着已脱我故,观察无学。
云何非学非无学?几是非学非无学?为何义故观非学非无学耶?
谓诸异生所有善、不善、无记法。及诸学者染污无记法,诸无学者无记法并无为法,是非学非无学义。八界、八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非学非无学。
为舍执着不解脱我故,观察非学非无学。
云何见所断?几是见所断?为何义故观见所断耶?
谓分别所起染污见、疑、见处、疑处及于见等所起邪行烦恼、随烦恼、及由见等所发身语意业,并一切恶趣等蕴界处,是见所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断。
为舍执着见圆满我故,观察见所断。
云何修所断?几是修所断?为何义故观修所断耶?
谓得见道后,见所断相违诸有漏法,是修所断义。
一切一分是修所断。
为舍执着修圆满我故,观察修所断。
云何非所断?几是非所断?为何义故观非所断耶?
谓诸无漏法除顺决择分,是非所断。
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非所断。
为舍执着成满我故,观察非所断。
云何缘生?几是缘生?为何义故观缘生耶?
谓相故、分别支故、略摄支故、建立支缘故、建立支业故、支杂染摄故、义故甚深故、差别故、顺逆故,是缘生义。
一切皆是缘生,唯除法界法处一分诸无为法。
为舍执着无因、不平等因、我法故、观察缘生。
何等相故?
谓无作缘生故。无常缘生故。势用缘生故。是缘生相 何等分别支故?
谓分别缘生为十二分,何等十二?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及老死。
何等略摄支故?
谓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
能引支者∶谓无明、行、识。
所引支者∶谓名色、六处、触、受。
能生支者∶谓爱、取、有。
所生支者∶谓生、老死。
何等建立支缘故?
谓习气故、引发故、思惟故、俱有故、建立支缘,随其所应。
何等建立支业故?
谓无明有二种业∶一令诸有情于有愚痴。
二与行作缘。
行有二种业∶ 一令诸有情于诸趣中种种差别。
二与识作缘,由熏习故。
识有二种业∶ 一持诸有情所有业缚。
二与名色作缘。
名色有二种业∶ 一摄诸有情自体。
二与六处作缘。
六处有二种业∶ 一摄诸有情自体圆满。
二与触作缘。
触有二种业∶ 一令诸有情于所受用境界流转。
二与受作缘。
受有二种业∶ 一令诸有情于所受用生果流转。
二与爱作缘。
爱有二种业∶ 一引诸有情流转生死。
二与取作缘。
取有二种业∶ 一为取后有,令诸有情发有取识。
二与有作缘。
有有二种业∶ 一令诸有情后有现前。
二与生作缘。
生有二种业∶ 一令诸有情名色、六处、触、受次第生起。
二与老死作缘。
老死有二种业∶ 一数令有情时分变异。
二数令有情寿命变异。
何等支杂染摄故?
谓若无明、若爱、若取、是烦恼杂染所摄。
若行、若识、若有,是业杂染所摄。
余是生杂染所摄。 何等义故?
谓无作者义、有因义、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作用义、无常义、有刹那义、因果相续不断义、因果相似摄受义、因果差别义、因果决定义、是缘起义。
何等甚深故?
谓因甚深故、相甚深故、生甚深故、住甚深故、转甚深故,是甚深义。
又诸缘起法虽刹那灭而住可得,虽无作用缘而有功能缘可得,虽离有情而有情可得,虽无作者而诸业果不坏可得,是故甚深。
又诸缘起法,不从自生、不从他生、不从共生、非不自作、他作因生,是故甚深。
何等差别故?
谓识生差别故、内死生差别故、外谷等生差别故、成坏差别故、食持差别故、爱非爱趣分别差别故、清净差别故、威德差别故,是差别义。
何等顺逆故?
谓杂染顺逆故、清净顺逆,故是说缘起顺逆义。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二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三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云何缘? 几是缘? 为何义故观缘耶?
谓因故、等无间故、所缘故、增上故、是缘义,一切是缘。
为舍执着我为因法故,观察缘。
何等因缘?
谓阿赖耶识及善习气、又自性故、差别故、助伴故、等行故、增益故、障碍故、摄受故,是因缘义。
自性者∶谓能作因。
自性差别者∶谓能作因差别。
略有二十种∶
一 生能作,谓识和合望识。
二 住能作,谓食望已生及求生有情。
三 持能作,谓大地望有情。
四 照能作,谓灯等望诸色。
五 变坏能作,谓火望薪。
六 分离能作,谓镰等望所断。
七 转变能作,谓工巧智等望金银等物。
八 信解能作,谓烟望火。
九 显了能作,谓宗因喻望所成义。
十 等至能作,谓圣道望涅槃。
十一 随说能作,谓名想见。
十二 观待能作,谓观待此故于彼求欲生,如待饥渴追求饮食。
十三 牵引能作,谓悬远缘,如无明望老死。
十四 生起能作,谓邻近缘,如无明望行。
十五 摄受能作,谓所余缘,如田水粪等望谷生等。
十六 引发能作,谓随顺缘,如正事王令王悦豫。
十七 定别能作,谓差别缘,如五趣缘望五趣果。
十八 同事能作,谓和合缘,如根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望所生识。
十九 相违能作,谓障碍缘。如雹望谷。
二十 不相违能作,谓无障碍缘,如谷无障。
助伴者∶
谓诸法共有而生,必无缺减,如四大种及所造色随其所应。
等行者∶谓诸法共有等行所缘必无缺减,如心心所。
增益者∶谓前际修善不善无记法故,能令后际善等诸法展转增胜后后生起。
障碍者∶谓随所数习诸烦恼故,随所有惑皆得相续增长坚固,乃令相续远避涅槃。
摄受者∶谓不善及善有漏法能摄受自体故。
何等等无间缘?
谓中无间隔,等无间故。同分、异分心心所生,等无间故,是等无间缘义。
何等所缘缘?
谓有分齐境所缘故、无分齐境所缘故、无异行相境所缘故、有异行相境所缘故、有事境所缘
故、无事境所缘故、事所缘故、分别所缘故、有颠倒所缘故、无颠倒所缘故、有碍所缘故、无碍所缘故、是所缘缘义。
何等增上缘?
谓任持增上故、引发增上故、俱有增上故、境界增上故、产生增上故、住持增上故、受用果增上故、世间清净离欲增上故、出世清净离欲增上故,是增上缘义。
云何同分彼同分?几是同分彼同分?为何义故观同分彼同分耶?
谓不离识彼相似根于境相续生故,离识自相似相续生故,是同分彼同分义。
色蕴一分,眼等五有色界,处一分,是同分彼同分。
为舍执着与识相应不相应我故,观察同分彼同分。
云何执受?几是执受?为何义故观执受耶?
谓受生、所依色故,是执受义。
色蕴一分,五有色界,处全及四一分,是执受。
为舍执着身自在转我故,观察执受。
云何根?几是根?为何义故观根耶?
谓取境增上故、种族不断增上故、众同分住增上故、受用净不净业果增上故、世间离欲增上故、出世离欲增上故,是根义。
受、识蕴全,色、行蕴一分,十二界、六处全,法界、法处一分,是根。
为舍执着增上我故,观察根。
云何苦苦性?几是苦苦性?为何义故观苦苦性耶?
谓苦受自相故、随顺苦受法自相故、是苦苦性义。
一切一分是苦苦性。
为舍执著有苦我故,观察苦苦性。
云何坏苦性?几是坏苦性?为何义故观坏苦性耶?
谓乐受变坏自相故、随顺乐受法变坏自相故、于彼爱心变坏故,是坏苦性义。一切一分是坏苦性。
为舍执著有乐我故,观察坏苦性。
云何行苦性?几是行苦性?为何义故观行苦性耶?
谓不苦不乐受自相故、随顺不苦不乐受法自相故、彼二粗重所摄受故、不离二无常所随不安隐故、是行苦性义、除三界二处诸蕴一分,一切是行苦性。
为舍执著有不苦不乐我故,观察行苦性。
云何有异熟?几是有异熟?为何义故观有异熟耶?
谓不善及善有漏,是有异熟。
十界、四处、诸蕴一分,是有异熟。
为舍执着能舍、能续诸蕴我故,观察有异熟。
又异熟者,唯阿赖耶识及相应法,余但异熟生,非异熟。
云何食? 几是食? 为何义故观食耶?
谓变坏故、有变坏者境界故、有境界者希望故、有希望者取故、有取者,是食义。
三蕴、十一界、五处一分是食,
为舍执着由食住我故,观察食。
又此食差别建立略有四种∶
一 不净依止住食。
二 净不净依止住食。…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