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修所斷,有六煩惱∶謂俱生薩迦耶見邊、執見及貪、嗔、慢、無明。色界修所斷,有五煩惱,除嗔。如色界,無色界亦爾。
如是修所斷煩惱衆,總有十六煩惱。
何等斷故。
謂如此差別斷、由此作意斷、從此而得斷。
如此差別斷者∶
謂遍智故、遠離故、得對治故。
遍智者∶謂彼因緣,事遍智、自體遍智、過患遍智。
遠離者。雖彼暫生而不堅執。
得對治者。謂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斷故,得對治道。
由此作意斷者∶何等作意能斷耶?總緣作意觀一切法皆無我性,能斷煩惱、無常等行,但爲修治無我行故。
從此而得斷者。從何而得斷耶?不從過去,已滅故;不從未來,未生故;不從現在,道不俱故。然從諸煩惱粗重而得斷爲斷。
如是如是品粗重生,如是如是品對治,若此品對治生,即此品粗重滅,平等平等,猶如世間明生暗滅,由此品離系故,令未來煩惱住不生法中,是名爲斷。
雲何煩惱增上所生諸業?
謂若思業、若思已業,總名業相。
又有五種業∶一取受業、二作用業、叁加行業、四轉變業、五證得業。今此義中意,多分別
加行業。 何等思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何等思已業。謂身業、語業、意業。又此身語意叁業,或善或不善。
不善者即十不善業道。
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虛诳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貪欲、嗔恚、邪見。
善者即十善業道∶
謂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離間語、離粗惡語、離雜穢語、無貪、無嗔、正見。 又殺生等應以五門分別其相∶
謂事故、意樂故、方便故、煩惱故、究竟故。 如契經言∶故思造業?
雲何名爲故思造業?
謂他所教敕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
此中根本執著故思造業、顛倒分別故思造業,若作若增長,非不受異熟。
作者∶謂起造諸業令其現行。
增長者∶謂令習氣增益。
如契經言∶決定受業。
雲何名爲決定受業?
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 十不善業道
異熟果者∶于叁惡趣中隨下中上品。受傍生餓鬼那落迦異熟。
等流果者∶各隨其相于人趣中感得自身衆具衰損
增上果者∶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損。廣說如經,
十善業道。
異熟果者∶于人天趣中,受人天異熟。
等流果者∶即于彼處,各隨其相,感得自身衆具興盛。
增上果者∶即于彼處,各隨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興盛。善不善業于善趣、惡趣中感生異熟時。有招引業、圓 滿業。
招引業者。謂由此業能感異熟果。
圓滿業者。謂由此業生已,領受愛不愛果。
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多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多身。
若一有情成就多業,雲何次第受異熟果?
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將死時,現在前者;或先所數習者;或最初所行者,彼異熟先熟。 如契經言∶[有叁種業,謂福業、非福業、不動業、
何等福業?
謂欲界系善業。
何等非福業?
謂不善業。
何等不動業?
謂色、無色界系善業。
如契經說∶[無明緣行,若福、非福及與不動。]
雲何福及不動行緣無明生?有二種愚∶
一 異熟果愚∶
二 真實義愚。
由異熟果愚故,發非福行。由真實義愚故,發福及不動行。
殺生業道∶貪、嗔、癡爲方便,由嗔究竟。
如殺生,粗惡語、嗔恚業道亦爾。
不與取業道,貪、嗔、癡爲方便。由貪究竟。
如不與取,欲邪行貪欲業道亦爾。
虛诳語業道,貪嗔癡爲方便,于叁種中隨由一究竟。
如虛诳語,離間語、雜穢語業道亦爾。
邪見業道∶貪嗔癡爲方便,由癡究竟。
如契經言∶有共業、有不共業;有強力業、有劣力業。
雲何共業∶若業能令諸器世間種種差別。
雲何不共業∶若業能令有情世間種種差別。
或複有業,令諸有情展轉增上,由此業力,說諸有情更互相望爲增上緣,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業。
是故經言∶如是有情與余有情互相見等,而不受用不易可得。
雲何強力業。
謂對治力強補特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由對治力所攝伏故,令當受那落迦業轉成現法受,應現法受業轉令不受。所以此業名強力者,由能對治業力強故。又故思所造一切善業皆名強力。依此業故,薄伽梵說∶
我聖弟子能以無量、廣大之業,善熏其心,諸所造作有量之業,不能牽引不能留住,亦不能令墮在彼數。
又對治力劣補特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望諸善業皆名強力。又故思造業,異熟決定,不斷不知,名強力業。此中意說,一切善不善業異熟決定。
聖道力不斷者,皆名強力業。
又欲界系諸不善業性,皆是強力。
又先所串習,名強力業。
又依強位,名強力業。
又不可治者,所造諸業,名強力業,無涅槃法故。
又由田故,發強力業。
又由心加行故,發強力業。
又由九種因,發強力業。謂由田故、事故、自體故、所依故、作意故、意樂故、助伴故、多修習故、與多衆生共所行故與此相違是劣力業。
如世尊說∶
[若有說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如是如是業,若作若增長,還受如是如是異熟。若有是事,便不應修清淨梵行,亦不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際,
若有說言∶彼彼丈夫補特伽羅,隨如是如是順所受業,若作若增長,還受如是如是順所受異熟,若有是事,便應修習清淨梵行。又亦可知,正盡諸苦,作苦邊際。]
如是經言有何密意? 此中佛意爲欲遮止如是邪說,謂∶
樂俱行業,還能感得樂俱行異熟;
苦俱行業。還能感得苦俱行異熟。
不苦不樂俱行業,還能感得不苦不樂俱行異熟;故作是說。
又爲開許如是正說,
謂樂俱行業∶
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
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
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
苦俱行業∶
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
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
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
不苦不樂俱行業∶
順樂受者。還受樂異熟。
順苦受者。還受苦異熟。
順不苦不樂受者,還受不苦不樂異熟。
如是名爲此經密意。
又業差別有叁種∶
謂律儀業、不律儀業;非律儀、非不律儀業。
雲何律儀業?
謂別解脫律儀所攝業、靜慮律儀所攝業、無漏律儀所攝業。
別解脫律儀所攝業者∶即是七衆所受律儀,謂苾刍律儀、苾刍尼律儀、式叉摩那律儀、勤策律儀、勤策女律儀、邬波索迦律儀、邬波斯迦律儀、及近住律儀。
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出家律儀?依能修行遠離惡行,遠離欲行補特伽羅。
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邬波索迦律儀、邬波斯迦律儀?
依能盡受遠離惡行,不遠離欲行補特伽羅。
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近住律儀?
依止不能遠離惡行,及不能遠離欲行補特伽羅。
若唯修學邬波索迦一分學處爲說成就。邬波索迦律儀爲說不成就。應說成就而名犯戒。
扇搋半擇迦等,爲遮彼受邬波索迦律儀不邪?不遮彼受邬波索迦律儀,然遮彼邬波索迦性,不堪親近承事比丘、 比丘尼等二出家衆故。
又半擇迦有五種∶
謂生便半擇迦、嫉妒半擇迦、半月半擇迦
灌灑半擇迦、除去半擇迦。
靜慮律儀所攝業者,謂能損、伏、發起犯戒煩惱種子。
離欲界欲者所有遠離、離初靜慮欲者所有遠離、離第二靜慮欲者所有遠離、離第叁靜慮欲者所有遠離、是名靜慮律儀所攝身語業。
無漏律儀所攝業者,謂∶以見谛者,由無漏作意力,所得無漏遠離戒性,是名無漏律儀所攝業。
雲何不律儀業?
謂諸不律儀者,或由生彼種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業故、所期現行彼業決定。
何等名爲不律儀者? 所謂屠羊、養雞、養豬、捕鳥、捕魚、獵鹿、罝兔、劫賊、魁脍、控牛、縛象、立壇咒龍、守獄、讒構、好爲損等。
雲何非律儀非不律儀業?
謂住非律儀非不律儀者,所有善不善業。 又業差別有叁種,謂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受業。
順樂受業者∶謂從欲界,乃至第叁靜慮,所有善業。
順苦受業者∶謂不善業。
順不苦不樂受業者∶謂第叁靜慮已上所有善業。
又業差別有叁種,
謂順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
順現法受業者。若業于現法中,異熟成熟;謂從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損若益,必得現異熟。
如從慈定起,從無诤定起、從滅定起、從預流果起、從阿羅漢果起亦爾。
又于佛爲上首,僧中造善惡業,必得現異熟。
又有余猛利意樂方便,所行善不善業亦得現異熟。
順生受業者∶
若業于無間生中,異熟成熟,謂五無間業。
複有所余善不善業,于無間生,異熟熟者,一切皆名順生受業。
順後受業者。 若業于無間生,後異熟成熟,是名順後受業。
又業差別有四種,謂∶黑黑異熟業、白白異熟業、黑白黑白異熟業、非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
黑黑異熟業者∶
謂不善業。
白白異熟業者∶
謂叁界善業。
黑白黑白異熟業者∶
謂欲界系雜業。
或有業,意樂故,黑方便故白。
或有業,方便故,黑意樂故白。
非黑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者。謂∶于加行無間道中,諸無漏業。 總約一切無漏業,所有障礙隨順體性,如其次第建立,曲穢濁等諸染汙業,淨牟尼等諸清淨業。 複有施等諸清淨業。雲何施…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無著菩薩著 廣超法師重新編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