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修所断,有六烦恼∶谓俱生萨迦耶见边、执见及贪、嗔、慢、无明。色界修所断,有五烦恼,除嗔。如色界,无色界亦尔。
如是修所断烦恼众,总有十六烦恼。
何等断故。
谓如此差别断、由此作意断、从此而得断。
如此差别断者∶
谓遍智故、远离故、得对治故。
遍智者∶谓彼因缘,事遍智、自体遍智、过患遍智。
远离者。虽彼暂生而不坚执。
得对治者。谓未生者令不生故,已生者令断故,得对治道。
由此作意断者∶何等作意能断耶?总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性,能断烦恼、无常等行,但为修治无我行故。
从此而得断者。从何而得断耶?不从过去,已灭故;不从未来,未生故;不从现在,道不俱故。然从诸烦恼粗重而得断为断。
如是如是品粗重生,如是如是品对治,若此品对治生,即此品粗重灭,平等平等,犹如世间明生暗灭,由此品离系故,令未来烦恼住不生法中,是名为断。
云何烦恼增上所生诸业?
谓若思业、若思已业,总名业相。
又有五种业∶一取受业、二作用业、三加行业、四转变业、五证得业。今此义中意,多分别
加行业。 何等思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 何等思已业。谓身业、语业、意业。又此身语意三业,或善或不善。
不善者即十不善业道。
谓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嗔恚、邪见。
善者即十善业道∶
谓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无嗔、正见。 又杀生等应以五门分别其相∶
谓事故、意乐故、方便故、烦恼故、究竟故。 如契经言∶故思造业?
云何名为故思造业?
谓他所教敕故思造业、他所劝请故思造业、无所了知故思造业、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
此中根本执着故思造业、颠倒分别故思造业,若作若增长,非不受异熟。
作者∶谓起造诸业令其现行。
增长者∶谓令习气增益。
如契经言∶决定受业。
云何名为决定受业?
谓作业决定、受异熟决定、分位决定。 十不善业道
异熟果者∶于三恶趣中随下中上品。受傍生饿鬼那落迦异熟。
等流果者∶各随其相于人趣中感得自身众具衰损
增上果者∶各随其相感得所有外事衰损。广说如经,
十善业道。
异熟果者∶于人天趣中,受人天异熟。
等流果者∶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自身众具兴盛。
增上果者∶即于彼处,各随其相,感得所有外事兴盛。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招引业、圆 满业。
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感异熟果。
圆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不爱果。
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一业力牵得多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一身,或有业由多业力牵得多身。
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
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 如契经言∶[有三种业,谓福业、非福业、不动业、
何等福业?
谓欲界系善业。
何等非福业?
谓不善业。
何等不动业?
谓色、无色界系善业。
如契经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
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有二种愚∶
一 异熟果愚∶
二 真实义愚。
由异熟果愚故,发非福行。由真实义愚故,发福及不动行。
杀生业道∶贪、嗔、痴为方便,由嗔究竟。
如杀生,粗恶语、嗔恚业道亦尔。
不与取业道,贪、嗔、痴为方便。由贪究竟。
如不与取,欲邪行贪欲业道亦尔。
虚诳语业道,贪嗔痴为方便,于三种中随由一究竟。
如虚诳语,离间语、杂秽语业道亦尔。
邪见业道∶贪嗔痴为方便,由痴究竟。
如契经言∶有共业、有不共业;有强力业、有劣力业。
云何共业∶若业能令诸器世间种种差别。
云何不共业∶若业能令有情世间种种差别。
或复有业,令诸有情展转增上,由此业力,说诸有情更互相望为增上缘,以彼互有增上力故。亦名共业。
是故经言∶如是有情与余有情互相见等,而不受用不易可得。
云何强力业。
谓对治力强补特伽罗故,思所造诸不善业,由对治力所摄伏故,令当受那落迦业转成现法受,应现法受业转令不受。所以此业名强力者,由能对治业力强故。又故思所造一切善业皆名强力。依此业故,薄伽梵说∶
我圣弟子能以无量、广大之业,善熏其心,诸所造作有量之业,不能牵引不能留住,亦不能令堕在彼数。
又对治力劣补特伽罗故,思所造诸不善业,望诸善业皆名强力。又故思造业,异熟决定,不断不知,名强力业。此中意说,一切善不善业异熟决定。
圣道力不断者,皆名强力业。
又欲界系诸不善业性,皆是强力。
又先所串习,名强力业。
又依强位,名强力业。
又不可治者,所造诸业,名强力业,无涅槃法故。
又由田故,发强力业。
又由心加行故,发强力业。
又由九种因,发强力业。谓由田故、事故、自体故、所依故、作意故、意乐故、助伴故、多修习故、与多众生共所行故与此相违是劣力业。
如世尊说∶
[若有说言。彼彼丈夫补特伽罗,随如是如是业,若作若增长,还受如是如是异熟。若有是事,便不应修清净梵行,亦不可知,正尽诸苦,作苦边际,
若有说言∶彼彼丈夫补特伽罗,随如是如是顺所受业,若作若增长,还受如是如是顺所受异熟,若有是事,便应修习清净梵行。又亦可知,正尽诸苦,作苦边际。]
如是经言有何密意? 此中佛意为欲遮止如是邪说,谓∶
乐俱行业,还能感得乐俱行异熟;
苦俱行业。还能感得苦俱行异熟。
不苦不乐俱行业,还能感得不苦不乐俱行异熟;故作是说。
又为开许如是正说,
谓乐俱行业∶
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
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
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
苦俱行业∶
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
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
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
不苦不乐俱行业∶
顺乐受者。还受乐异熟。
顺苦受者。还受苦异熟。
顺不苦不乐受者,还受不苦不乐异熟。
如是名为此经密意。
又业差别有三种∶
谓律仪业、不律仪业;非律仪、非不律仪业。
云何律仪业?
谓别解脱律仪所摄业、静虑律仪所摄业、无漏律仪所摄业。
别解脱律仪所摄业者∶即是七众所受律仪,谓苾刍律仪、苾刍尼律仪、式叉摩那律仪、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邬波索迦律仪、邬波斯迦律仪、及近住律仪。
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出家律仪?依能修行远离恶行,远离欲行补特伽罗。
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邬波索迦律仪、邬波斯迦律仪?
依能尽受远离恶行,不远离欲行补特伽罗。
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近住律仪?
依止不能远离恶行,及不能远离欲行补特伽罗。
若唯修学邬波索迦一分学处为说成就。邬波索迦律仪为说不成就。应说成就而名犯戒。
扇搋半择迦等,为遮彼受邬波索迦律仪不邪?不遮彼受邬波索迦律仪,然遮彼邬波索迦性,不堪亲近承事比丘、 比丘尼等二出家众故。
又半择迦有五种∶
谓生便半择迦、嫉妒半择迦、半月半择迦
灌洒半择迦、除去半择迦。
静虑律仪所摄业者,谓能损、伏、发起犯戒烦恼种子。
离欲界欲者所有远离、离初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二静虑欲者所有远离、离第三静虑欲者所有远离、是名静虑律仪所摄身语业。
无漏律仪所摄业者,谓∶以见谛者,由无漏作意力,所得无漏远离戒性,是名无漏律仪所摄业。
云何不律仪业?
谓诸不律仪者,或由生彼种姓中故、或由受持彼事业故、所期现行彼业决定。
何等名为不律仪者? 所谓屠羊、养鸡、养猪、捕鸟、捕鱼、猎鹿、罝兔、劫贼、魁脍、控牛、缚象、立坛咒龙、守狱、谗构、好为损等。
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业?
谓住非律仪非不律仪者,所有善不善业。 又业差别有三种,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
顺乐受业者∶谓从欲界,乃至第三静虑,所有善业。
顺苦受业者∶谓不善业。
顺不苦不乐受业者∶谓第三静虑已上所有善业。
又业差别有三种,
谓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
顺现法受业者。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
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起、从灭定起、从预流果起、从阿罗汉果起亦尔。
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
又有余猛利意乐方便,所行善不善业亦得现异熟。
顺生受业者∶
若业于无间生中,异熟成熟,谓五无间业。
复有所余善不善业,于无间生,异熟熟者,一切皆名顺生受业。
顺后受业者。 若业于无间生,后异熟成熟,是名顺后受业。
又业差别有四种,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
黑黑异熟业者∶
谓不善业。
白白异熟业者∶
谓三界善业。
黑白黑白异熟业者∶
谓欲界系杂业。
或有业,意乐故,黑方便故白。
或有业,方便故,黑意乐故白。
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者。谓∶于加行无间道中,诸无漏业。 总约一切无漏业,所有障碍随顺体性,如其次第建立,曲秽浊等诸染污业,净牟尼等诸清净业。 复有施等诸清净业。云何施…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