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业?
谓因缘故、等起故、处所故、自体故,分别施业。因缘者∶谓无贪、无嗔、无痴善根。
等起者∶谓彼俱行思处所者,谓所施物自体者,谓正行施时身语意业。
云何施圆满?
谓数数施故、无偏党施故、随其所欲圆满施故、施得圆满。又无所依施故、广清净施故、极欢喜施故、数数施故、田器施故、善分布新旧施故、施得圆满。
云何应知施物圆满?∶
谓所施财物,非诳诈得故;所施财物,非侵他得故;
所施财物,非秽离垢故;所施财物,清净故;所施财物,如法所引故,如是应知施物圆满。
如契经说∶[成就尸罗,善能防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皆悉圆满。见微细罪,生大怖畏;于诸学处,善能受学。]
云何成就尸罗?
能受能护净尸罗故。
云何善能防护别解脱律仪?
能善护持出离尸罗故。
云何轨则所行皆悉圆满?
具净尸罗难为毁责故。
云何见微细罪生大怖畏?
勇猛恭敬所学尸罗故。
云何于诸学处,善能受学圆满?
受学所学尸罗故,从是已后依止尸罗。
释佛经中护身等义∶
云何名为防护身语?由彼正解所摄持故。
云何身语具足圆满?终不毁犯所毁犯故。
云何身语清净现行?由无悔等渐次修行,乃至得定为依止故。
云何身语极善现行?染污寻思所不杂故。
云何身语无罪现行?远离邪愿修梵行故。
云何身语无害现行?不轻陵他易共住故。
云何身语随顺现行?由能随顺涅槃得故。
云何身语随隐显现行?隐善显恶故。
云何身语亲善现行?同梵行者摄受尸罗故。
云何身语应仪现行?于尊尊位离憍慢故。
云何身语敬顺现行?于尊教诲敬顺受故。
云何身语无热现行?远离苦行热恼下劣欲解故。
云何身语不恼现行?弃舍财业无悔恼故。
云何身语无悔现行?虽得少分不以为喜而无悔恨故。
如世尊说∶[如是有情皆由自业。业所乖诤。从业所生
依业出离,业能分别一切有情高下、胜劣。]
云何有情皆由自业?
由自造业而受异熟故。 云何业所乖诤?
于受自业,所得异熟时,善不善业互违诤故。
云何从业所生?
是诸有情,远离无因、恶因,唯从业所生故。
云何依业出离?
依对治业,解业缚故。
云何由业有情高下∶ 谓犹业故于善恶趣得自体差别。
云何胜劣?
谓诸有情成就功德过失差别。
如世尊说∶[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
云何业异熟可思议?云何业异熟不可思议?
谓诸善业于人天趣得可爱异熟,是可思议?
诸不善业,堕三恶趣得不爱异熟,是可思议。
即由此业,感诸有情自身异熟等种种差别,不可思议。
又即善不善业,处差别、事差别、因差别、异熟差别、品类差别等,皆不可思议。
复有种种外事差别,能感业用不可思议,又末尼珠、药草、咒术,相应业用,不可思议。
又诸观行者,威德业用,不可思议。
又诸菩萨自在业用,不可思议。所谓命自在故、心自在故、财自在故、业自在故、生自在故、胜解自在故、愿自在故、神通自在故、智自在故、法自在故。诸大菩萨由如是等自在力故,所作业用,不可思议。
又一切佛所作,诸佛应所作事业用,不可思议。
如是集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
谓因相、集相、生相、缘相。
云何因相?
谓能引发复有习气因,是名因相。
云何集相?
谓彼彼有情所集习气。于彼彼有情类为等起因,是名集相。
云何生相?
谓各别内身无量品类差别生因。是名生相。
云何缘相?
谓诸有情别别得舍因,是名缘相。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四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五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
云何灭谛?
谓相故、甚深故、世俗故、胜义故、不圆满故、圆满故、无庄严故、有庄严故、有余故、无余故、最胜故、差别故、分别灭谛。
何等相故?
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
如世尊说∶。眼耳及与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
又说∶是故汝今当观是处,所谓此处眼究竟灭,远离色想;乃至意究竟灭,远离法想。由此道理。显示∶
所缘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何等甚深故?谓彼诸行究竟寂灭。
如是寂灭望彼诸行,不可说异,不可说不异,不可说亦异亦不异,不可说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无戏论故,于此义中若生戏论,非正思议,非道非如,亦非善巧方便思故。
如世尊说∶此六触处尽、离欲、灭、寂静、没等,若谓有异、若谓无异、若谓亦有异亦无异、若谓非有异非无异者,于无戏论便生戏论;乃至有六处可有诸戏论,六处既灭绝诸戏论,即是涅槃。
何等世俗故?
谓以世间道,摧伏种子所得灭,是故世尊别名说为彼分涅槃。 何等胜义故?
谓以圣慧永拔种子所得灭。
何等不圆满故?
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 何等圆满故?
谓诸无学阿罗汉果摄等所有灭 何等无庄严故
谓慧解脱阿罗汉所有灭。
何等有庄严故?
谓俱分解脱三明六通阿罗汉等所有灭 何等有余故?
谓有余依灭 何等无余故?
谓无余依灭 何等最胜故。
谓佛菩萨无住涅槃摄所有灭,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何等差别故。
谓无余永断、永出、永吐、尽、离欲、灭、寂静、没等。
何故名无余永断?由余句故。
何故名永出?永出诸缠故。
何故名永吐?永吐随眠故。
何故名尽?见道对治得离系故。
何故名离欲?修道对治得离系故。
何故名灭?当来彼果苦不生故。
何故名寂静?于现法中彼果心苦永不行故。
何故名没?余所有事永灭没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为?离三相故。
何故此灭,复名难见?超过肉眼天眼境故。
何故此灭,复名不转?永离诸趣差别转故。
何故此灭,名不卑屈?离三爱故。
何故此灭,复名甘露?离蕴魔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漏?永离一切烦恼魔故。
何故此灭,复名舍宅?无罪喜乐所依事故。
何故此灭,复名洲渚?三界隔绝故。
何故此灭,复名弘济?能遮一切大苦灾横故。
何故此灭,复名归依?无有虚妄意乐方便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名胜归趣?能为归趣一切最胜圣性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不死?永离生故。
何故此灭,名无热恼?永离一切烦恼热故,永离一切求不得苦大热恼故。
何故此灭,名无炽然?永离一切愁叹忧苦诸恼乱故。
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清凉?诸利益事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乐事?第一义乐事故。
何故此灭,名趣吉祥?为证得彼易修方便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病?永离一切障碍病故。
何故此灭,复名不动?永离一切散动故。
何故此灭,复名涅槃?无相寂灭大安乐住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生?离续生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起?永离此后渐生起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造?永离前际诸业烦恼势力所引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作?不作现在诸业烦恼所依处故。
何故此灭,复名不生?永离未来相续生故
如是灭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谓灭相、静相、妙相、离相。
云何灭相?烦恼离系故。
云何静相?苦离系故。
云何妙相?乐静事故。
云何离相?常利益事故。
云何道谛?
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
道有五种。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
何等资粮道?
谓诸异生所有尸罗,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观,正知而住。
复有所余进习诸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修习此故,得成现观,解脱所依器性。
何等加行道?
谓有资粮道皆是加行道,或有加行道非资粮道。谓已积集资粮道者,所有顺决择分善根,谓暖法顶法顺谛忍法世第一法。
云何暖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得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云何顶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增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云何顺谛忍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一分已入随顺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云何世第一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无间心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
何等见道?
若总说∶谓世第一法无间无所得三摩地钵罗若,及彼相应等法。又所缘、能缘、平等、平等智为其相。
又遣各别有情假、法假,遍遣二假所缘法智为相。
若别说见道差别,谓世第一法无间苦法智忍、苦法智、, 苦类智忍、苦类智,集法智忍、集法智、集类智、忍集类智、灭法智、忍灭法智、灭类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类智、忍道类智。如是十六智忍,是见道差别相。
云何苦?
谓苦谛。
云何苦法?
谓苦谛增上所起教法。
云何法智?
谓于加行道中,观察谛增上法智。
云何智忍?
谓先观察增上力故,于各别苦谛中,起现证无漏慧,由此慧故,永舍见苦所断一切烦恼,是故名为苦法智忍。
云何苦法智?
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说烦恼,解脱而得作证,是名苦法智。
云何苦类智忍。
谓苦法智无间,无漏慧生,于苦法智忍及苦法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